有谁知道世界十大品牌之一<三星>的历史!

新手学堂019

有谁知道世界十大品牌之一<三星>的历史!,第1张

  三星集团会长李健熙先生于1942年出生于韩国庆尚南道宜宁,1965年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经济系,1966年于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完成了经营学硕士的课程,2000年成为汉城大学的经营学名誉博士。

  李健熙会长1966年进入三星工作,当时的职务为中央日报(当时三星下属企业之一)理事,在其后的三十多年时间里历任三星物产副会长、三星集团副会长等职,1987年至今担任三星集团会长。李会长还积极参与企业外部的活动,身兼国际奥委会委员、韩国残疾人福利体育会会长等职。

  李健熙会长以其杰出的领导力率领三星发展为世界一流企业。1988年,就任三星会长不久,李健熙先生便倡导开展了三星的“二次创业”,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将三星发展成为韩国第一大企业集团。骄人的成绩并没有使李健熙会长满足并滞步不前。1993年,为了使三星实现向世界一流企业的飞跃,李健熙会长倡导了后来引起极大关注的三星“新经营”运动,李会长准确预见了世纪末企业发展面临的危机,并提出“除了妻儿一切都要变”,以此来敦促员工谋求变化、发展,改变现状,摈弃以数量为中心的经营思想,转向以质量为中心的经营思想,从而获得世界一流企业的竞争力。当时,三星的“新经营”运动在韩国的企业界甚至全社会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这次经营革新活动为三星向国际一流企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三星近十几年来的发展过程也是“新经营”的实行过程。三星进行了持续不断的结构调整,实施了“选择和集中”的业务发展战略,对未来型产业的研发进行了积极的投入,如今三星横跨电子、金融、机械、化工、贸易等诸多领域并成功实现了各个业务领域的水平整合,成为名实相符的世界一流企业。

  李健熙会长非常重视企业对于社会的回报,一直致力于使企业和社会共同发展并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并将这种思想贯穿于经营活动之中。三星积极开展了救助社会弱势群体的社会公益活动及旨在发展世界文化艺术的学术活动。

  由于在企业经营、体育、社会各个领域的突出成就和贡献,李健熙会长获得了韩国国民勋章无穷花奖、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勋章、韩国体育勋章青龙奖、猛虎奖等诸多奖项。

  经过十余年的不懈努力,如今中国三星的业务已经遍布全国。

  截至2005年底,三星旗下30多家公司中已有18家在中国投资,包括三星电子、三星SDI、三星SDS、三星电机、三星康宁、三星网络、三星生命、三星火灾、三星证券、三星物产等。

  中国三星在华累计投资为45亿美元。2005年大中华地区销售额为253亿美元,其中在大陆的销售额为171亿美元。2005年中国三星从中国大陆出口的金额达到98亿美元

  ,占当年公司销售总额的57%。目前,中国三星在华设立的机构超过90个,雇佣员工数量约5万人,业务涉及电子、金融、贸易、重工业、建筑、化工、服装、毛纺织、广告等诸多领域。

  电子是中国三星最大的业务部分。中国三星电子目前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广东、香港、台湾等地区设立了数十家生产和销售部门,主要生产半导体、移动电话、显示器、笔记本、电视机、电冰箱、空调、DVD、数码摄像机以及IT产品等。另外中国三星电子还设立了北京通信技术研究所、苏州半导体研究所、杭州半导体研究所、南京电子研发中心、上海设计研究所等研究中心,积极推进产购销的本地化。

  SDI是指中国三星的显像管生产部门,中国三星SDI分别在天津、上海、深圳、东莞建立了4个生产

  工厂。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显像管生产基地。

  中国三星电机主要分布在天津、东莞、香港等地,是重要的电机生产企业。

  三星康宁是主要为显像管等产品生产玻璃配件的企业,目前在深圳、香港设有工厂和销售部门。

  另外,三星在宁波设立重工业企业,以造船为主要业务;三星毛纺织进驻天津、上海、广东等地;三星物产在北京、天津、上海、广东、台湾、香港等地设立贸易企业;

  三星广告在北京、上海、广东、香港等地设立分支;金融方面拥有中航三星人寿保险公司、三星火灾上海保险公司、三星火灾青岛代表处、三星证券上海代表处等等。可以说中国三星的业务已经遍及中华大地。

  在积极开展经营活动的同时,三星也非常重视公益活动,强调社会责任和为社会的繁荣贡献力量、和与当地社会的共同发展。中国三星成立了社会公益团,公益已经被列为三星新员工入门培训的必修课程。

  此后三星参与、开展了抗击非典捐赠、捐助希望工程、资助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中韩大学生植树活动、大学生西部农村考察活动、香山环境美化等诸多领域的公益活动。中国三星多次在全国范围的企业评选中获奖,其中包括《经济观察报》的“最受尊敬企业”评选、《财富》(中文版)的“最受赞赏的公司”评选等,这些都再次证明了中国社会对中国三星的认可。

  特别是2005年,中国三星以进驻中国十周年为契机,提出了在中国建设第二个三星的目标。以做“做中国人民喜爱的企业,贡献于中国社会的企业”为志向,运用最优秀的人才、最先进的技术为消费者提供最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中国三星在致力于R&D、选材、生产、销售等全过程本土化的同时,积极投身社会公益活动。集中力量在发展教育事业、援助弱势群体、参与环保、支持农村发展等诸多方面进行投入,进行形式多样的社会公益活动。另外,中国三星还赞助北京奥运,并为此作了积极的准备。

  成为“做中国人民喜爱的企业,贡献于中国社会的企业”是中国三星员工的诚挚愿望,在中国建设第二个三星是中国三星员工共同追求的目标。今天,中国三星人正在迈着坚实、矫健的步伐,朝着这个目标迈进。

 很多小伙伴在选择留学的学校下是不是还在定夺中,那么如果又想要去韩国留学的小伙伴,不妨过来了解一下韩国的清州大学,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韩国清州大学留学介绍”,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清州位置: 距离首尔70分钟路程

  清州-舒适的生活及教育都市

 ● 忠清北道的首府城市(省会)

 ● 便利的交通 - 距离首尔70分钟车程、 学校正门有北清州汽车站直达首尔及仁川机场 - 拥有清州国际机场(直飞北京、 杭州、 沈阳、 大连、 哈尔滨、上海、 延吉、 威海等城市)

 ● 低廉的物价, 文化气息浓厚的教育城市

 ● 使用标准韩国语, 没有方言

   办学历史最悠久的4年制大学

 ● 1924年建校,初为清锡学园

 ● 1947年首批获得政府批准升格为四年制本科大学

 ● 学校法人清锡学园下设一所小学、两所初中、三所高中、清州大学等7所学校

 ● 财政能力全国排名第7位: 约18亿人民币

 ● 产业设计专业、光技术能源融合专业全国排名第1位

 ●学校面积1000亩

  韩国中部地区的名校, 全球化的清州大学

 -12000多名在校生(大规模综合性大学)

 - 42个专业

 -来自20个国家的800多名留学生就读于我校

 -截止到2019年、与世界 29个国家超过197多所大学签署了友好合作协议

 -被韩国教育部和法务部评选为的国际认证大学

 - 中国教育部认证的韩国大学

中国交流特性化的大学

 1991年与山东大学签了合作协议书

 与中国150所大学合作

 培养了5,000名中国留学生

 与五所大学建立中外合作办学

 设有中文系和中国通商系

  专业介绍

 产业设计专业

 红点奖(Red Dot)世界排名第10名(亚太地区) iF世界排名第12名

 连续10年获得世界设计奖 (iF award, IDEA award, reddot, SPAR K award)

表演,演出制作专业

 与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每年举行“国际大学生微**节”活动 与北京**学院、燕京理工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青岛农 业大学、聊城大学、青岛大学每年举行中韩合作**节和中韩合作**

 鱼一善教授, 在中国拍摄韩中合作**《思念爱》主要演员 : 尹恩惠 朴施厚 周浩东 王力可 曹炳琨

 由清州大学、聊城大学主办的亚洲文化艺术研讨会(ACAF) 共有100多名我校教授及在校硕博士生参加

 30年的专业办学历史、 有1,200名**艺人毕业于我校、 我校现拥有韩国最佳阵容的艺术家教授团队我校毕业的**艺术家作品 : 《我的野蛮女友》、《最终兵器弓》、《美女与野兽》、《光海-成为王的男人》、《有仇必报》、 《老手》,《不设防的都市》、《走到尽头》、《真性假爱》、《长腿叔叔》、《八面玲珑的申**》、《我的哥哥》、《拉面人生》、 《幸运钥匙》、《奶酪陷阱》 等

名人毕业生

 西安三星半导体董事长金兴值、 三星生命公司社长朴根熙、 现代百货公司社长庆清浩

 韩国第一位登顶喜马拉雅山的登山家高尚敦(经营系72级)

 赵敏基、 宋一国、 金大熙、 朴成号、 楠正美、 郑真英、 李阵郁等100 位艺人

 世界50位著名声乐家之一、 首尔大学严光哲教授(音乐教育系84级) 韩国第一位世界柔道大赛金牌得主朴钟鹤(体育教育系84级)

文化活动及游学计划

 ● 中国留学生庆典活动(参加各种比赛活动)

 ● 游乐园活动

 ● 成年礼(体验韩国传统仪式)

 ● 联欢活动(卖羊肉串、中国料理)

 ● 送年会(世界服装表演、唱歌、跳舞、

 演讲比赛)

 ● 中文系学术节(合唱、表演、戏剧、跳舞)

本科生(3+1插班生)入学条件

 1 报名时间:2022年 3月1日-6月30日

 2 入学时间:2022年9月1日

 3 条 件:1)全日制计划内学生

 2)专业一致

 3) 专业学分48分以上获得者

 4)专科3年制毕业生4 学期期间:2个学期

 5 专 业:1学期 2个专业课程 (中文授课或翻译)

 6 教 养:外国人专用教养课程

 7 语言要求:入学没有语言要求,毕业条件为校内考试 测试

  本科生(3+1插班生)教养课程

 • 韩语说话方式的理解

 • 韩语语法的理解

 • 韩语理解与活用

 • 运用电脑进行的韩语教育

 • 实用韩语日记

 • 韩国大众文化的理解

 • 留学生韩国文化遗产

 • 跆拳道

 • 学术韩语写作

 • 韩国文化的理解

 • 实用韩语写作

 • 留学生发表与讨论

3+1 入学申请材料

 1 入学申请书 (有样式,贴照片)

 2 自我介绍书、学习计划书 (有样式)

 3 韩国语topik成绩单(3级以上的有效成绩单)

 4 全家人的身份证正反面复印件

 5 户口本复印件

 提交户口本所有内容页的复印件;与父母户口本不在一起的情况,两个户口本的复印件都需要提交, 且需要提交结婚证复印件。集体户口的情况,只需提交户主页,户主信息页,相关家人信息页。

 6 本人韩国登录证正反面复印件

 7 韩国开具存款证明(韩国办理1240万韩币 1天)

 8 护照复印件

 9 最高学历毕业证正反面复印件

 10 大学成绩单原件:学校红章

 11 大学成绩单韩语翻译件以及英文翻译件(学分认证使用,提前准备,拿着翻译件找助教做学分认证)

 12 学信网 学历认证彩色打印中文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 或 大学在籍验证报告

李健熙

三星集团会长李健熙先生于1942年出生于韩国庆尚南道宜宁,1965年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经济系,1966年于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完成了经营学硕士的课程,2000年成为汉城大学的经营学名誉博士。

李健熙会长1966年进入三星工作,当时的职务为中央日报(当时三星下属企业之一)理事,在其后的三十多年时间里历任三星物产副会长、三星集团副会长等职,1987年至今担任三星集团会长。李会长还积极参与企业外部的活动,身兼国际奥委会委员、韩国残疾人福利体育会会长等职。

李健熙会长以其杰出的领导力率领三星发展为世界一流企业。1988年,就任三星会长不久,李健熙先生便倡导开展了三星的“二次创业”,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将三星发展成为韩国第一大企业集团。骄人的成绩并没有使李健熙会长满足并滞步不前。1993年,为了使三星实现向世界一流企业的飞跃,李健熙会长倡导了后来引起极大关注的三星“新经营”运动,李会长准确预见了世纪末企业发展面临的危机,并提出“除了妻儿一切都要变”,以此来敦促员工谋求变化、发展,改变现状,摈弃以数量为中心的经营思想,转向以质量为中心的经营思想,从而获得世界一流企业的竞争力。当时,三星的“新经营”运动在韩国的企业界甚至全社会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这次经营革新活动为三星向国际一流企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三星近十几年来的发展过程也是“新经营”的实行过程。三星进行了持续不断的结构调整,实施了“选择和集中”的业务发展战略,对未来型产业的研发进行了积极的投入,如今三星横跨电子、金融、机械、化工、贸易等诸多领域并成功实现了各个业务领域的水平整合,成为名实相符的世界一流企业。

李健熙会长非常重视企业对于社会的回报,一直致力于使企业和社会共同发展并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并将这种思想贯穿于经营活动之中。三星积极开展了救助社会弱势群体的社会公益活动及旨在发展世界文化艺术的学术活动。

由于在企业经营、体育、社会各个领域的突出成就和贡献,李健熙会长获得了韩国国民勋章无穷花奖、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勋章、韩国体育勋章青龙奖、猛虎奖等诸多奖项。

唉以讹传讹啊一些仇外份子的谣言惑人心啊

本报北京4月17日电(记者肖连兵)记者今天从三星公司中国总部获悉,三星集团决定向青海玉树地震灾区捐款1000万元人民币,旨在表达对中国人民抗震救灾的支持之意。

中国三星总裁朴根熙在专门为此发表的公文中表示,青海省玉树县近日发生地震,伤亡惨重,三星集团与中国人民共同感到万分难过。三星集团决定通过中国

红十字会向灾区捐款1000万元,尽三星集团的绵薄之力帮助灾区人民克服灾难和日后重建。三星集团将一如既往在“做中国人民喜爱的企业,贡献于中国社会的企业”口号下,为中国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与中国人民同甘共苦,为成为中国的企业公民而不懈努力。

据诺基亚中国官方博客披露,诺基亚中国将捐赠价值200万元物资帮助青海地震灾区群众,另外还将提供1000部手机用以灾难救助时期的应急通讯。

诺基亚表示,诺基亚中国将立即向灾区群众提供价值200万元的物资,资助将重点用于医疗物资,安置房和应急通讯。诺基亚中国还表示,将资助“环球医生”组织为灾区提供医疗救助,将和中国扶贫基金会合作资助建设安置房。这些安置房将为灾民提供急需的临时居所,直至长期重建开始。

另外,诺基亚也将提供1000部手机给我们在灾区的合作伙伴用以灾难救助时期的应急通讯。首批500部手机今天(周五)发出,剩下的将于下周发出。

真郁闷了好男儿当自强 管他们呢

但我们也要有素质! 他们捐不捐是他们人品问题,我们也不能污蔑人家,这更可恶

三星在中国的发展可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在中韩还没有建交的历史背景下,三星经香港从中国进口煤炭,这是韩国企业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和中国进行的第一笔贸易。

   1992年4月,三星在天津成立三星第一家在华合资企业。1992年8月,中韩两国建交以后,三星在中国的发展开始加速。1995年1月,为加强三星在华业务,三星集团中国总部成立,次年,三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成立。

  历经10余年的发展,如今三星旗下30多个企业中有三星电子、三星SDI、三星电机、三星康宁、三星网络、三星生命、三星火灾、三星证券、三星物产等20家企业开展了对中国的投资,业务涉及电子、金融、贸易、重工业、建筑、化工、服装、毛纺织、广告等诸多领域。

   1993年至1995年:天津(CTV,DVS,电机,数码相机,贸易)、苏州(半导体,家电),威海打印机、宁波重工业成立。1996年天津SDI、深圳SDI、天津显示器法人设立。1998年深圳康宁,顺德星浦钢材成立。

  2001年至2004年分别设立了天津移动电话、深圳移动电话、苏州LCD、苏州笔记本电脑、海南光通信等法人。2005年三星火灾上海公司、生命合作公司等成立,开始涉足金融业。2006年三星爱宝乐园、三星新罗酒店等相关领域也进驻了中国市场。

  截至2006年底,三星实现在华累计投资50亿余美元,2006年当年销售额300亿美元,其中在大陆的销售额为205亿美元。2006年中国三星从中国大陆出口的金额达到123亿美元,占当年公司销售总额的60%。目前,三星在华设立了119个机构,即28个生产企业,30个销售企业,4个研发机构,57个代表处、办事处、产品技术服务机构,业务涉及电子、金融、贸易、重工业、建筑、化工、服装、毛纺织、广告等诸多领域,雇佣员工数量达到了54,000人。

中国三星历任总裁:

  1995年1月至1997年1月 郑 龙 专务

  1997年1月至1998年7月 李弼坤 会长

  1999年1月至2002年1月 金柳辰 社长

  2002年1月至2003年2月 李亨道 会长

  2003年2月至2005年1月 李相铉 社长

  2005年1月至今 —— 朴根熙 社长

经过十余年的不懈努力,如今中国三星的业务已经遍布全国。

  截至2006年底,三星旗下30多家公司中已有20家在中国投资,包括三星电子、三星SDI、三星SDS、三星电机、三星康宁、三星网络、三星生命、三星火灾、三星证券、三星物产等。

  中国三星在华累计投资达到50亿美元。2006年大中华地区销售额为300亿美元,其中在大陆的销售额为205亿美元。2006年中国三星从中国大陆出口的金额达到123亿美元,占当年公司销售总额的60%。目前,中国三星在华设立的机构有119个,雇佣员工数量达到5万4千多人,业务涉及电子、金融、贸易、重工业、建筑、化工、服装、毛纺织、广告等诸多领域。

  电子是中国三星最大的业务部分。中国三星电子目前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广东、香港、台湾等地区设立了数十家生产和销售部门,主要生产半导体、移动电话、显示器、笔记本、电视机、电冰箱、空调、DVD、数码摄像机以及IT产品等。另外中国三星电子还设立了北京通信技术研究所、苏州半导体研究所、杭州半导体研究所、南京电子研发中心、上海设计研究所等研究中心,积极推进产购销的本地化。

  SDI是指中国三星的显像管生产部门,中国三星SDI分别在天津、上海、深圳、东莞建立了5个生产工厂。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显像管生产基地。

  中国三星电机主要分布在天津、东莞、香港等地,是重要的电机生产企业。

  三星康宁是主要为显像管等产品生产玻璃配件的企业,目前在深圳、香港设有工厂和销售部门。

  另外,三星在宁波设立重工业企业,以造船为主要业务;三星毛纺织进驻天津、上海、广东等地;三星物产在北京、天津、上海、广东、台湾、香港等地设立贸易企业; 三星广告在北京、上海、广东、香港等地设立分支;金融方面拥有中航三星人寿保险公司、三星火灾上海保险公司、三星火灾青岛代表处、三星证券上海代表处等等。可以说中国三星的业务已经遍及中华大地。

  在积极开展经营活动的同时,三星也非常重视公益活动,强调社会责任和为社会的繁荣贡献力量、和与当地社会的共同发展。中国三星成立了社会公益团,公益已经被列为三星新员工入门培训的必修课程。 此后三星参与、开展了抗击非典捐赠、捐助希望工程、资助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中韩大学生植树活动、大学生西部农村考察活动、香山环境美化等诸多领域的公益活动。中国三星多次在全国范围的企业评选中获奖,其中包括《经济观察报》的“最受尊敬企业”评选、《财富》(中文版)的“最受赞赏的公司”评选等,这些都再次证明了中国社会对中国三星的认可。

  中国三星以在中国建设“第二个三星”为目标,以“做中国人民喜爱的企业,贡献于中国社会的企业”为志向,运用最优秀的人才、最先进的技术为消费者提供最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中国三星在致力于R&D、选材、生产、销售等全过程本土化的同时,积极投身社会公益活动。集中力量在农村支援、教育支援、社会福利、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进行投入,进行形式多样的社会公益活动。另外,中国三星还赞助北京奥运,并为此作了积极的准备。

  “做中国人民喜爱的企业,贡献于中国社会的企业”是中国三星员工的诚挚愿望,在中国建设第二个三星是中国三星员工共同追求的目标。今天,中国三星人正在迈着坚实、矫健的步伐,朝着这个目标迈进

  三、2006年苏州市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情况

  2006年,苏州市新成立(或新引进)的设计企业有:中科半导体集成技术研发中心、飞索半导体(中国)集成电路设计中心、真宽通信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苏州矽湖微电子有限公司、苏州芯源东升集成电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封测企业有:三星电子(苏州)半导体第二工厂、晶方半导体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苏州震坤科技有限公司;配套企业有:苏瑞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富士胶片电子材料(苏州)有限公司、林德电子特种气体(苏州)有限公司、永光(苏州)光电材料有限公司等十几家企业。

  1、 集成电路设计产业

  苏州市集成电路设计产业2006的销售收入为3亿元,同比增长7%。较去年有所增长,但幅度不大。截止到2006年底,苏州地区共有10家企业通过信息产业部的设计企业认定及年审。他们分别是:世宏科技(苏州)有限公司、金科集成电路(苏州)有限公司、苏州华芯微电子有限公司、苏州国芯科技有限公司、飞思卡尔半导体(中国)有限公司苏州分公司、苏州银河龙芯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国微工大微电子有限公司、希迪亚微电子(苏州)有限公司、三星半导体(中国)研究开发有限公司、豪雅微电子(苏州)有限公司。2006年苏州地区新成立的设计企业共5家,他们是:

  企业名称 注册地区 主要产品

  飞索半导体(中国)集成电路设计中心 工业园区 FLASH SOC 系统研发

  苏州芯源东升集成电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新 区 电源管理IC

  真宽通信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工业园区 无源光网络核心芯片

  苏州矽湖微电子有限公司 工业园区 电源管理IC

  中科半导体集成技术研发中心 工业园区 WLAN(无线局域网)芯片

  从地区分布来开,苏州的设计企业主要集中在工业园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从事集成电路设计的企业有24家,高新技术开发区有5家。销售额方面,工业园区与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比例大约为3:2。

  从业务范围来看,苏州从事集成电路设计的企业25家,IP设计1家,设计服务2家,探针卡设计1家。从产品的种类来看,主要的产品有如下几类:MCU、LCD 驱动芯片、电源管理芯片、电表芯片、网络连接芯片等。

  2、 集成电路制造产业

  2006年,苏州集成电路制造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37亿元,同比增长53%。截止目前,苏州共有2家晶圆制造企业,德芯电子(昆山)有限公司目前正在建设之中。

  苏州的分立器件制造大厂——固锝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于2006年10月30日起在深圳证券交易所首次公开发行不超过3800 万股人民币普通股(A股),成为苏州市首家上市的半导体企业。

  3、 集成电路封测产业

  2006年,苏州封测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284亿元,同比增长38%,占全国封测业总收入比重提高到26%,继2005年以来仍然是国内仅次于上海的封测产业重镇。

  2006年,苏州新成立的封测企业共3家,分别是三星电子(苏州)半导体第二工厂、晶方半导体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苏州震坤科技有限公司。

  奇梦达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投产二年多的时间,就取得了骄人业绩,名列国内十大封测企业第二位。

  四、2006年苏州市集成电路产业情况分析

  纵览2006年的苏州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情况可以看出,苏州的封测产业稳步发展,形势喜人;制造业在国内多个城市“造芯”的热潮中追兵四起,占比份额有所下降;设计业发展略显缓慢。具体如下:

  1 封测业持续、稳定发展

  2006年苏州的封测产业实现销售收入达到1284亿元,其中封测代工型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75亿元,封测业同比增长达到38%。自2004年以来,苏州的封测产业已连续三年同比增长超过35%(其中2004年同比增长38%,2005年同比增长37%),超过全国同期年平均30%的增长率。

  苏州的封装测试测试产业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内封测企业最集中、封测技术水平最高、封测人才最充裕、配套产业链最完整的地区。

  2 制造业的增长落后于全国总增长水平

  2006年,在国内一片“造芯”热的背景下,苏州的集成电路制造产业,由于德芯电子尚未投产,其增长速度落后于全国的总增长水平。

  2006年,国内IC制造业增长较快的城市主要是上海、北京和无锡。随着中芯国际北京十二寸生产线、华虹NEC、ST-海力士的投产或扩张,上海、北京和无锡在全国集成电路制造业的占比得到了提高。

  3、设计业发展略显滞后

  苏州的集成电路设计产业经过近8年,特别是最近3年来的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一定量的集聚。但放眼国内,苏州在设计产业上的发展同北京、深圳等城市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苏州的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在04年首次突破1亿元之后,05、06年的增长幅度不大,05、06年同比增长分别为33%和7%,而同期全国设计产业的年均增长率在50%以上。

  企业信息

  三星立足苏州 迈向世界第一

  2007年5月7日,三星电子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半导体第二工厂正式竣工开业。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王荣,市委副书记、园区工委书记王金华,韩国三星半导体总括社长黄昌圭,中国三星本社社长朴根熙等出席了当天的庆典。黄昌圭在致辞中透露,三星要力争在2009年成为全球最大半导体厂商,此次建成投产的苏州第二工厂将帮助以存储器为主的三星半导体事业获得市场龙头地位。

  三星电子(苏州)半导体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底,是苏州工业园区第一家大规模投资的外商投资企业。经过多年发展,该公司与园区共同成长,已经发展成为三星电子在海外最重要的生产工厂,拥有近4000名员工,工厂面积达25万平方米,投资总额超过6亿美元,生产着三星电子的主力核心产品。其中,动态随机存储器、静态随机存储器、闪存等产品均占据世界第一份额。另外,在今年上半年还将引进代表半导体最高封装技术的多重芯片封装存储器产品。当天竣工的第二工厂占地面积145万平方米,经过7个多月的厂房建设和设备移转,于今年2月底开始产品量产,该工厂将主要生产动态随机存储器的主流产品,预计到今年末,月产量将超过7000万个。该工厂的建成投产将进一步提升三星园区基地的重要性,加快其韩国总部的制造重心向园区转移。

  据了解,目前韩国三星在园区投资建设了三星电子(苏州)半导体有限公司、苏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苏州三星电子液晶显示器有限公司等项目,不仅建立了研发中心,还建设起白色家电、笔记本电脑和液晶显示器等重要的生产基地。苏州三星电子、苏州三星半导体、苏州三星电子液晶显示器分别是三星在中国唯一的家电、半导体和LCD生产基地,苏州三星电子电脑有限公司主要生产数码多媒体产品。设在园区的研发中心则是三星在中国设立的半导体、通讯、软件和外观设计四个研发中心之一。

  奇梦达24亿元促苏州工厂产能翻番

  3月8日,全球第三大存储产品制造商——奇梦达(Qimonda)在华投资的奇梦达科技(苏州)有限公司举行二期工厂破土动工仪式。奇梦达苏州项目计划3年内将投入25亿欧元(折合245675亿元人民币),建成奇梦达在全球的第四个后道生产基地。

  奇梦达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原名英飞凌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是2003年7月28日,由英飞凌科技与中国苏州工业园区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合资成立的封装测试存储集成电路的工厂,其中英飞凌集团(Infineon)占股725%,苏州工业园区创业投资有限公司(CSVC)占股275%,注册资本为3亿美元,未来十年的计划投资额将超过10亿美元。奇梦达是2006年5月1日从英飞凌科技公司分拆出来新成立的全新内存产品公司,目前已成为全球DRAM内存产品的主要供应商,并于2006年8月9日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

  奇梦达计划于2007年底在新工厂进行设备安装。在现有的10000平方米清洁室的基础上,将继续建设一个新的面积达10000平方米的清洁室。此次扩建还将使员工总数大大增加,该生产基地目前有1700名员工,预计达到最大产能时的员工总数将超过3000名,其产能将翻一番。奇梦达苏州项目主要从事存储集成电路(DRAM)组装和测试,占奇梦达公司全球产能的50%,产品主要运用于个人电脑、服务器、数字电视、手机、MPC播放器等,未来公司还希望成功将产品延伸到图形,移动通讯和由低功率沟槽技术引导的消费类领域。

  “奇梦达现在有超过三分之二的DRAM都是在300mm生产线上生产的,前道产能的提高需要后道产能也要相应地提升。随着苏州生产基地的扩建,我们将能更好地发挥我们在300mm晶圆生产上的竞争优势,”奇梦达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罗建华(Kin Wah Loh)表示。

  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马明龙先生也表示,奇梦达是苏州IC产业的旗舰型、地标性企业,也是园区倾注全力、重点支持的重中之重项目。相信二期厂房的正式启动,不仅将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为公司带来更加丰厚的利润回报,同时也必将有力推进奇梦达全球拓展战略,加快确立公司在储存器领域的龙头地位。

  (一个新品牌--奇梦达 奇梦达的名称和品牌标识体现了这家新公司的哲学观和品牌性格,并且阐述了公司的远景和驱动价值。新名称“奇梦达(Qimonda)”代表了全球一致的品牌内涵。 “Qi”代表“气”,即呼吸及流动的能量。在西方,文字主要源自拉丁文并且被英文广泛影响,对奇梦达---Qimonda (key-monda)的直接解读是“开启世界的钥匙”(Key to the World)。而新标识中的主色系紫色代表着领导力,而其他的次色系、草写字体、充满活力的圆形标识以及强烈的发散性造型都强调了奇梦达的品牌价值:即创新、热情、速度。“创新是促使我们在行业成功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奇梦达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罗建华(Kin Wah Loh)解释说:“热情是昂扬在奇梦达公司上下的精神,而速度则是因应奇梦达公司所处的快速变化的内存市场而生的。”)

  苏州松下半导体新厂将成为松下全球最大生产基地

  5月15日,总投资1亿美元、预计年销售额可达17亿元人民币的苏州松下半导体有限公司新厂举行开业典礼,苏州市副市长周人言,高新区工委书记王竹鸣、副书记胡正明,日本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副社长古池进等出席庆典仪式,并共同植树纪念。

  周人言代表苏州市政府对公司新工厂的开业表示祝贺。他说,新工厂的正式启用,标志着松下公司在苏州的发展迈入了新的阶段,也将为苏州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王竹鸣在致辞中表示,新工厂的投资建设是松下半导体有限公司在苏州高新区进一步加快发展的标志,同时也充分显示公司对中国市场,以及对苏州高新区良好发展环境的肯定与信心。高新区将一如既往地为包括松下半导体在内的所有进区企业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和优质可的基础设施配套,营造更加完善的投资环境,促进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苏州松下半导体有限公司由世界500强企业之一的日本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和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并于2001年12月在苏州高新区注册成立。随着生产规模和产品结构的迅速扩大,以及新工厂的顺利开业投产,公司月生产半导体元器件将达2亿多个、激光半导体300多万个、手机摄像头100万台、车载摄像头13万台、手机话筒1000万个等。

  鉴于苏州松下半导体有限公司5年多来所取得的辉煌业绩,以及新工厂的快速建成投产,日本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副社长古池进对苏州高新区优良的投资环境和政府服务予以高度赞赏,他表示,总投资超过1亿美元的苏州松下半导体有限公司二期新厂房将于今年下半年破土动工,预计2008年竣工投产。

  展望未来,古池进副社长满怀信心地表示,随着苏州松下半导体有限公司的不断飞跃式发展,公司将发展成为松下半导体的全球主要生产供应基地和在高科技领域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企业。

“三星电子杯”迎奥运2006北京国际公路接力赛于4月9日8点30分,在天安门广场鸣枪。北京市副市长张茅、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李炳华,以及中国三星社长朴根熙等嘉宾参加了现场活动。这项活动是2006“三星电子杯”迎奥运长跑节系列活动的起始赛事,其它活动还将在天津、成都、沈阳、深圳(广州)、苏州等地陆续展开,一直持续到2007年初。

据悉,今年的参赛组别分为国际男子组、国际女子组、专业男子组、专业女子组、业余男子组和业余女子组,来自中国、澳大利亚、西班牙、肯尼亚、俄罗斯、泰国、埃塞俄比亚、日本、乌克兰等8个国家的代表队参与角逐,选手总数超过4000人。参赛选手由天安门广场出发,沿二环路跑一圈后,返回天安门广场,全长共42195公里。

作为备战2008的演练,中国国家队首次派出中国男、女代表队参加了比赛。其中不乏国内知名的长跑选手,男子组的邓海洋是今年厦门国际马拉松赛的季军,女子组的周春秀是前三届厦门国际马拉松冠军,孙伟伟则是今年厦门马拉松赛的冠军。

在活动现场,中国三星社长朴根熙表示,“北京国际公路接力赛成功举办二十一届,已经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传统赛事,三星能够为该项赛事提供支持,深感荣幸。中国三星以成为“受人民爱戴的、贡献于中国社会”的企业为目标,作为国际奥委会的TOP赞助商,三星电子正以实际行动支持2008北京奥运会的筹备工作。”

最后,肯尼亚队、俄罗斯队分别获得了国际男子组的冠、亚军,中国男队获得了第三名;中国队获得了国际女子组的冠军,埃塞俄比亚队、澳大利亚队分别获得第二、三名;多威内蒙古队获得专业男子组冠军,常氏颐康队获专业女子组冠军,李宁朝阳一队和北京石化学院分获业余男子组和业余女子组冠军。

记者了解到,从今年至2008年,北京国际公路接力赛被北京奥组委正式认定为迎奥运系列宣传活动之一。4月9日上午,活动主办方按照“感受奥运气氛、弘扬奥运精神”的宗旨,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5000人规模的“奥运激情,三星助力——北京市民迎奥运天安门广场大联欢”活动,进行了大鼓、太极拳、太极扇、舞狮、秧歌、少林武术和杂技等项目的现场表演,展现了底蕴深厚的人文北京,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很多市民热情参演。

由北京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田径协会共同主办的北京国际公路接力赛,始于1986年4月,在中日两国有识之士倡议下举办,旨在使两国的和平友好世代传承、发扬光大。目前,参赛国扩展到五大洲的十几个国家,已经发展成为具有较大影响的国际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