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小米发展历程,16-18年几乎被淘汰出局的小米,经历了什么?

新手学堂011

回顾小米发展历程,16-18年几乎被淘汰出局的小米,经历了什么?,第1张

2010年4月,中关村银谷大厦。

雷军和其他几位联合创始人一起喝了一碗小米粥,名为小米的手机公司就此诞生。

同年8月MIUI内测版发布。11年10月,小米正式发布自家首款3G智能手机小米M1,雷军和他的小米的传奇旅程就此开始。

小米第一代智能手机开创了定制系统的先河,其自家的MIUI系统在安卓的基础上融入了更多符合中国人使用习惯的内容,其易用性广受好评,也帮助了小米手机在市场上取得不俗表现。小米1到次年下半年累计销量已经突破了300万台。

2012年8月,小米手机1s、小米手机2发布,同样一开售便被疯狂的消费者一扫而光。

到了2013年,全球MIUI用户已经超过1000万。

14年,小米全年累计销量暴增至6000万台,堪称业界奇迹。

15年,小米销量增速开始放缓,但小米手机4的累计销量依然破千万大关。至此,小米已独占全国15%的智能手机市场,成为国内第一大智能手机品牌。

小结:此阶段的小米能取得如此成就,主要原因有以下方面:

1 当时的智能手机市场鱼龙混杂,山寨品牌层出不穷虽价格较低但质量堪 忧。小米凭借低廉的价格,较好的品质成功搅局,其低价策略符合当时大部分国人的消费水平,从而满足了其智能手机需求。

2 MIUI系统开创了定制系统的先河。比起其他品牌的原生安卓系统,小米的系统诸如取消应用抽屉等设计更符合国人使用习惯。

3 主攻线上市场。当时网络购物正处风口,互联网的高便捷性使得小米品牌得以迅速传播。同时小米极具前瞻性的线上策略为其节省了大笔渠道成本,这也成为了小米手机售价如此之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经历了长达数年的快速增长与扩张之后,2015年,小米出货量增速终于出现了下滑。

从内部看:

1 低价策略虽在前期帮助小米赢得大量市场,但其短板也显然易见:首先,微薄的利润使得小米资金链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其次,利润空间过小意味着降价空间几乎为零,这使得小米承担库存积压风险的能力几乎为零,迫使小米手机生产出货一直放不开手脚,反应在市场上便是小米手机似乎永远要抢、似乎永远处于缺货状态。

雷军开始被外界冠以“耍猴”的名号;再者,低价策略让小米越来越成为了低端、屌丝机的代名词,小米品牌形象每况愈下。

2 主攻线上市场的策略在前期非常奏效,但随着网购的逐渐成熟和其他品牌网络渠道的跟进铺设,小米的线上优势正在逐步消失;同时,智能手机的使用群体正在逐渐由年轻人扩大到包括中老年人的全年龄段,线下市场重回大众视线——线下市场正是小米的一大短板,更糟糕的是,线上市场反倒由于假货等原因被部分消费者尤其是中老年群体抵制。

从外部看:

1 国内正处于智能手机的增量市场,酷派、金立、波导、乐视等新势力不断加入,其中不乏性价比极高者,消费者有了除小米之外的新选择。

2 手机市场在不断扩张下开始进行细分。OPPO、vivo主打年轻 时尚 ,华为主打商务,三星、苹果、htc则牢牢把控高端市场,小米并没有及时做出品牌定位(或者说其“发烧”定位的受众群体实在太小),仅靠性价比已经无法赢得消费者青睐。

这些原因共同导致了小米出货量增速的下滑。然而,当时的小米不知道的是,增速下滑只是一个开始,在之后的几年里,他们即将面临如同高空速降一般的衰落,一场不见硝烟的战斗,已经悄然打响。

小结:

可以说低价策略对小米产生的影响很早便显露了出来。过分执着于性价比使得小米固步自封,仅仅看住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对于消费者对智能手机需求的细分化和消费升级,小米则未能做出及时的反应。线下市场的重新崛起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华为、OPPO等品牌线下布局可谓无孔不入,甚至全国每一座城市甚至每一个镇集,这些本应该最认同小米低价策略的低端群体反而被其他品牌收入囊中。这成了小米的软肋,这些品牌线下市场的深入如同一把钢刀正中小米心腹。

2016年2月24日,国家会议中心。

依然是雷军、依然是掌声一片,小米5的价格尘埃落定——1999元 。依然是1999,小米迎来了自己的第五代机型:小米5。

实际上,随着通货膨胀和当年闪存成本的“突飞猛涨”这个价格留给小米的利润空间已经不言而喻,但小米依然坚持着自己高性价比的理念,坚持为消费者做性价比最高的手机。

然而市场是残酷的,消费者对于小米5的反应显然没有米粉们在雷军面前大声喊出小米5 1999元的定价时强烈——小米5全系列最终销量定格在920万台。

实际上对于任何一家手机厂商而言,这都是一个极其出色的手机销售成绩。但是不同的是,小米旗舰机本身定价偏低,销量本该更高才是。

更何况,同样是1999元,上一代小米4系列销量达到了1400万台。随着自家旗舰的失利,小米全年出货量由2015年的6490万台降至当年的4150万台,市占率更是由去年的15%应声暴跌至89%,市占率跌出前五,即将成为“others”的一员。

2016年对于小米而言无疑是难熬且失败的一年。2017年小米似乎做出了一些改变。

2016年10月,堪称小米里程碑的经典之作小米Mix发布。

2017年1月27日,除夕夜,万家灯火中,团圆饭桌前,小米Mix赫然登上春晚,出现在千万家大荧幕之上。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小米Mix,借着4457万元的天价广告位,伴着新年钟声的袅袅回音,飞入寻常百姓家。

然而这场价值四千多万元的豪赌,却落得满地狼藉。

小米Mix最终成为了叫好不叫座的教科书式产品。实际上,Mix本身是小米炫技产品,主要目的是提升品牌形象,销量不好并不是其主要问题。

作为国内用户能够真正买到的第一款全面屏概念手机,Mix却只开了一个好头,最终落得一个狗尾续貂的下场。小米Mix一经发布便广受业内人士好评,但宣传和教育上的不足使得大众并不能接受Mix这样的“异端”。

春晚广告看似高端但实际上只是一群 科技 宅的自娱自乐,春晚的受众最终是大众群体,米粉或许能看出Mix的出众之处但普通大众第一次看到她时可能会以为那是一台显示器或者平板电脑。

因此这个天价广告并没有对圈外造成什么实质性影响。实际上,小米Mix在春晚上的宣传短片仅有短短的30秒,导致这次广告宣传虽面积广泛但教育性并不高,大众对于“全面屏”“陶瓷机身”等概念依然是一头雾水。另外,小米Mix因产能等原因一直处于缺货状态,这使得其与自身高达三、四千元的身价极其不符。

最终,小米Mix成为国内智能手机走向全面屏时代的开山鼻祖,但自身也只能成为米粉心中的一段难忘记忆了。

同年4月,万众瞩目之下,无数米粉心中之最——小米6正式发布。

依然是雷军,依然是掌声雷动,但1999的起售价,已然不再。

也许是认为小米6足够优秀,也许是成本压力过于巨大,小米6起售价最终确定为2499 。

无论人们如何评价,小米6都是一款绝对优秀的产品,或者说是小米史上最优秀的产品也不为过。她是无数米粉心中的一代经典,是一代神机,是一件艺术品,她被界内人士津津乐道,她的影响持续至今,她催生的大批“米6钉子户”直至今天,数量仍然巨大。

然而讽刺的是,与这样一部小米史上最优秀的产品相伴的,却是小米史上最惨淡的旗舰机销量。

从专业角度来讲,米6绝对是成功的,但从商业角度来看,米6彻头彻尾的失败了。

小米6最终销量仅550万台,成为当时小米史上旗舰机销量最少的机型。

Mix与米6两款优秀作品的陨落成为了压垮小米的最后一根稻草。从此,小米几乎进入了全员一级战备状态。

小米,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

小结:

小米多年积累的问题在16、17年全面爆发。

首先,小米对于线下市场的忽视之严重超出想象。线下市场捉襟见肘使得小米在商超、手机城等地点几乎销声匿迹。手机卖场里,随处可见OPPO、vivo的推销员卖力讲解,而小米专柜或是没有,或是藏于最偏僻的角落。

而三四级市场甚至是村镇市集市场则被OV两家完全垄断,小米没有任何机会。在当时,大城市智能手机已经进入存量市场阶段,国内智能手机的增长几乎全部来源于三四级市场。

这些地方恰好互联网发展较为落后,大部分人仍没有网购习惯甚至不会网购,小米长期耕耘的线上市场对比其他品牌虽仍有较大优势,但在小型城市或城镇村集却无的放矢,只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而OV两家耗费巨大成本苦苦经营的线下渠道终于有了回报,在17年迎来爆发。

其次,长期坚持的性价比理念已经成为小米进一步发展的不可承受之重。小米长期走低价战略,已经在消费者心中留下了几乎无法挽回的“低端、屌丝”印象。

在手机市场四处开花的16、17年,消费者对于智能手机的需求已经随着消费升级从生存发展需要升级为尊重和归属感的需要,各个智能手机厂商也纷纷花费高额成本打造自身品牌形象和企业文化。而小米此时显然已经落队很远了。

2010年创立,一次次创造行业神话,一次次突破极限的小米,终于遇到大麻烦了。

回顾一下2016-18年的手机市场,国产手机全面雄起,索尼、htc销声匿迹,三星在经历16年爆炸门事件后也节节败退。而国际手机厂商吐出的这一大块肥肉,却几乎半点没有落在小米嘴里。

无论是华为长年的技术积累,还是OPPO、vivo不懈的线下耕耘,在2017年前后都赢来了巨大回报。反观小米,似乎成了一个要啥没啥的穷小子,值得闷声吃瘪。

2018年5月31日,小米8正式发布。没有期待,没有惊喜,亦没有失望。这就是一款…手机,或者具体点,是一款小米史上最平淡无奇的一款手机。

现在来看,这也许是小米的一种妥协,实际上也是对于危机的应急式的处理。小米6叫好不叫座的伤痛或许太深,本就深陷危机漩涡的小米无法再次承受。

小米没有资格再去折腾了。

稳妥成了小米唯一的路:造出一部适合所有人用的手机,以销量为核心,以利润为纲领。

然而,没有惊喜、亦没有失望的小米8,却带来了令人惊讶的销量。

或许是想让小米6身上的讽刺更深一点。这款所有米粉皆不看好的手机,却豪取1000万台的销量,成为了小米的救命稻草。

小米8在销量上的成功也帮助小米在当年重返全国前五,小米全年总出货量更是破亿台。

然而,小米8的成功,是否意味着小米危机的化解呢?

显然,表象的成功并不能掩饰深层的危机。小米的危机非但没有化解,反而愈演愈烈。

首先,小米全年销量虽然破亿,但销量大头全部在价格低廉的红米头上,这些手机只是走量,利润微薄

再者,小米8的成功只是因为产品特点本身所带来的,它从机身正面到背面全部模仿iPhone X设计,几乎没有小米自己的特色,成为了像《小时代》那样的叫座不叫好的爆款。

这样的作品,赚快钱跑路或许还可以拿来一用,但对于小米这样体量的公司,如此做法,堪比杀鸡取卵,长此以往,必将自绝后路。

市场是残酷的,小米8的副作用很快显现:小米品牌形象和口碑加速崩塌。

市场上,更有经济能力的消费者越来越多地选择放弃小米,中年人选择华为商务旗舰来展现自身身份气质,而年轻人选择OPPO、vivo展现自己的年轻活力,选择小米的,似乎真成为了没有追求的“穷屌丝”。

“友商”也迅速抓住机会,开始落井下石:荣耀开始频繁在社交平台和小米“亲密互动”,甚至荣耀CEO赵明也时不时侃上两句,视频网站上出现的荣耀旗舰与小米8的横向评测越来越多。

荣耀这样做的目的很简单:拖住小米,使小米成为和荣耀同等档次的品牌,从而让华为独享国内高端市场。事实证明,在很大程度上,荣耀已经做得非常成功。

当年的小米几乎成为众矢之的:抄袭、缺货、耍猴、饥饿营销等质疑声不绝于耳。

OPPO、vivo已经开始高端品牌的建设,而荣耀的老大哥华为更是一家独大,独霸整个国产手机高端市场。更加危险的是,OPPO、vivo也相继推出主要面向线上市场的z、iqoo、realme等高性价比产品针对小米。

小米面临着不仅新的市场无法开拓,固有市场还要被分一块肉的危险。

小米8的成功,看似成了小米公司最后的回光返照。

小结:

小米在这三年内持续走下坡路的核心原因是未能及时捕捉市场变化,没有针对市场变化做出战略调整。小米6在销量上的失败让小米公司被迫推出小米8。而小米8在设计上的失败使小米陷入了两难境地,甚至是更黑不见底的深渊。

2019年1月18日。红米独立。

无需多言,无需修饰,这四个字对于小米,各个雷霆万钧。

2月20日,小米9发布,圆润机身,超薄机体,超轻手感,一眼望去,似乎怎么也不像是小米家的产品。

我来评价的话,小米9是一款失败但伟大的产品。

失败是因为其惨淡的销量:仅仅247万台的可怜销量打破了小米6的最低纪录,也让她的生命周期提前结束——小米9仅在发布9个月后就宣布下架。

但她的伟大,在于大胆的尝试。小米9是一款完全不同于小米以往思路的手机,小米9在早期便投入大量宣传,更是斥资请王源作为品牌代言人。

其轻薄的设计也属于小米手机中的异类。这表明小米终于开始向市场妥协,开始研究市场需求,以此调整自身战略。

但小米显然还是被危机吓昏了头,病急乱投医,小米9完全是向市场妥协的产物,是模仿OPPO R系列成功产品的结果,其自身几乎找不到小米的一点影子,甚至机身颜色也偏女性化。

小米忽视了自身品牌受众的需求,没有做好市场需求和自身品牌特色的融合,而盲目地迎合市场推出了小米9,非但大众不接受,就连米粉也是对其敬而远之,其销量自然以惨淡告终。

但至少小米9的出现意味着小米已经意识到了企业自身的危机所在,已在谋求改变。事实上,小米的改变,也确实自此开始。

“由于红米主要定位中低端入门机型,一定程度上使得小米的品牌形象被低端笼罩,对于小米发力中高端造成了拖累,不如就将红米单独运营。” 小米集团CFO周受资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

红米的独立,标志着小米的高端之路正式拉开帷幕。

2019年5月28日,红米K20发布,依然是掌声雷动,依然是1999,只是台上喊出价格的人,从雷军换成了卢伟冰。

1999起售价的回归告诉大家,从前的那个小米回来了,那个经历了米6、8、9三代痛苦转型的小米终于回来了。

从此,中低端市场的大旗,正式由雷军交接给了卢伟冰。此后的一段时间内,卢伟冰不断活跃于各大互联网平台,到处鼓吹红米手机并有针对性地碰瓷荣耀。

视频网站上,荣耀手机的横测对象逐渐由小米换成了红米,在经历了note7、k20、k20pro等几代机型的更迭后,红米彻底坐实了中低端市场。

而雷军,他要去干真正的大事了。

小结:

红米独立是小米极其关键的一步棋。在当时,每况愈下的小米内外兼优。

从内部看,产品线混乱,产品定位不清晰都是促成和加重小米危机的原因。过于坚持性价比使得低价高配机型影响自家高端机销量的情况时有发生。

而推出的产品除了性价比别无特色,推向市场没有受众也是当时的小米亟待解决的难题。从外部看,其他品牌正在设法蚕食小米的大本营——线上市场,而自身品牌形象的崩坏也使小米处于极度被动的地位。

说到底,小米并没有找到自身特色与市场需求相融合的较为合适的切入点,处于既无法完全以性价比为核心,也无法完全向市场妥协的两难境地之中。

2020年2月,小米冲击高端的首款产品——小米10、10pro亮相,定价3999、4999起。

这是真正的旗舰。

旗舰的配置,旗舰拍照,旗舰的系统,旗舰的体验同样还有…旗舰的售价。不管外界看法如何,小米10用其惊艳的表现堵住了所有质疑者的嘴巴。

截至2020年11月,小米10销量已经破800万。3999的高售价丝毫没有阻止消费者的热情。

同年8月,小米继续乘胜追击,推出小米10至尊纪念版,同时将售价提高到6000元档次。

2020年12月,小米11发布,21年3月,小米11Pro、Ultra发布,小米手机售价上探到7000元级别。

但需要说明的是,小米高端旗舰并非不“性价比”,与同级别竞品相比,小米产品配置往往更高,用料往往更足,可谓是重新定义了性价比一词。

与此同时,红米在中低端市场坐实后,也向中高端市场发起冲击,价格不断上探至3000元档次。现在,小米、红米产品定位已经不再是纯粹的价格区别:两者价格定位时有重叠。在后来的发展中,红米也不仅仅是中低端,而是与小米形成了部分并列且各自明确的消费市场。

小结:

此时的小米,已然在高端市场牢牢占据了属于自己的一块地。2020年,在受疫情影响,全国手机市场均不景气,各大手机厂商出货量均下滑的情况下,小米出货量却逆势增长2400万台,总出货量达到了146亿台。在经历了一系列战略调整和实践后,小米终于得到了一口喘息的机会。然而,商场如战场,小米面临的战争,还远未结束。

小米成立初期借助快速建立、成本低廉的线上渠道取得性价比优势并迅速打开市场。小米的性价比理念帮助其收获了大批粉丝,并在前期帮助小米销售了大量产品。

但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国内手机市场急剧变化,行业洗牌加速,淘汰出局者逐渐增加,小米未能及时捕捉到市场的变化,也未能及时调整经营战略。

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小米的性价比优势最终成为累赘,不但影响了小米的品牌形象和口碑,也阻碍了小米整体的转型。

而在手机增量市场下沉的过程中,小米也未能及时调整线下布局,使其错失了最宝贵的三四级手机增量市场。

但小米最终是通过哪些手段做到转危为安,成功化解危机、走出困境的呢?

首先是品牌定位的问题,小米初期所谓“为发烧而生”的口号受众太小,无法在普通消费者人群中引起共鸣。从15年开始,小米的新slogan“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 科技 的乐趣”明显更加亲民,而且受众面积更广,最近小米logo的更改更是朝着年轻化更进一步。

其次,小米终于对其混乱的产品线做出了一些调整:首先,明确并细分了各个产品线:如数字系列、Mix系列。红米Note系列、K系列等,一改以往产品线混乱的局面。

其次,分离红米为子品牌,主攻线上市场和中低端市场,精简小米产品线,专攻高端市场。

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原因是小米加速下沉,补齐线下短板。2017年小米开始在线下扩张小米之家旗舰店。接下来两年内小米之家数量剧增,目前为止小米之家已经覆盖全国270个县市。

再者,小米在品牌形象塑造和品牌文化的营造上可谓费劲了功夫。

雷军的“老实人”人设经过长年积累已经深入人心,目前雷军本人就是小米最好的品牌文化和理念的宣传平台。而之前小米深受其扰的性价比屌丝机问题现在则被灌输新国货、新理念、理性消费等理念。

这些措施为小米培养了大量的米粉,小米的粉丝营销有多恐怖不必多谈。

最终小米与他的米粉们一同实现了消费升级,避免了被淘汰的命运。

小结:

直观来看,小米似乎仅通过小米10一款产品就成功实现了逆转,这看似不可思议,实际则并不令人惊讶。小米在小米10推出之前做了大量的铺垫工作。

小米通过红米独立和雷军的一句“生死看淡,不服就干”引起舆论关注,并借势传输自己的价值理念。

接着,小米于19年9月推出概念产品小米Mix α,这款小米炫技之作从未上市,却为小米赚足了眼球,其19999的售价更是明确传达了小米冲击高端的信息。

在红米K系列也取得了市场认可,稳固住中端市场后,小米10千呼万唤始出来,并且一鸣惊人。

实际上,现在的小米虽说已在高端市场站稳了脚跟,但面临的问题却一点不比几年前少。

除此之外,小米目前的高端只局限于终端产品的高端、硬件上的高端,而在手机系统、生态链建设、售后服务和配套设施等方面依然不像是一个高端品牌。

小米现在必须全民秉承高端思维、大店思想,像类似于之前出现的一系列公关事件对于高端品牌的建设绝对是致命的。

虽说问题不少,但就产品而言小米目前还是足够优秀,最起码对于米粉而言,小米的性价比无需操心,买买买就完事了。

我认为小米高端机之所以卖不动,主要也是因为没有市场,而且低端机的形象深入人心,再加上外观设计也不是很强,所以总是挤入不了高端机的市场。小米虽然一直都非常努力的想要进攻高端机的市场,但是从目前来看并不成功。因为小米手机自从上市开始,目标群众就一直都是学生党和一些数码爱好者,而且也一直都是主打着中低端市场的。如今现在小米想要进军高端机市场属实有些困难,原因当然也是多种多样的。

一,没市场

小米是有做高端机的能力的,但一直没有什么市场。小米手机的性价比本身就比较高,而且质量也要比其他的国产品牌好很多。小米本来是想要note系列打开高端机市场的,但是在note2发布之后销量直接下滑。小米手机的定价一般都是在3000~4000左右,虽然对比其他品牌的高端机价格并不是很高,但是相比较其他的小米产品已经算是高价了。但消费者如果有四千块钱的话就不会再考虑小米手机了,所以高端机基本上没有什么市场。

二,品牌定位深入人心

在很多人心里,小米手机都是学生机,备用机,所以价格一般都是比较便宜的。所以小米想要进入高端机市场阻力最大的就是品牌定位,小米手机从刚上市的时候就一直是中低端机,所以大家没有办法接受小米手机卖到这么高的价格。很多消费者选择小米手机也正是因为小米手机价格低,性价比高,一旦小米手机“涨价”,消费者肯定毫不犹豫的选择其他的品牌。

三,外观设计没有特点

小米手机的外观一直都没有什么设计感,说好听点是简约,说的难听点就是随大流。不是一直在模仿其他的品牌,就是毫无创新。而且现在的小米手机外观越来越难看了,对于比较看重外观的学生和女性来说,小米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第几无所谓,重要的是给了百姓实惠,而不像某些品牌拿来请海军。拿个国产芯片卖低配高价!支持小米!下一台还是小米!小米本来就利润低,不像我华为,全国铺天盖地的手机卖场私人柜台老板,卖一台至少赚个 600--1500,小米线下店少,卖得少也正常。靠那一个城市一两家小米之家,这销量还低??至少你还在蹭小米热度吧,要不你提小米是在故意黑小米??作为一个买家貌似这不是你该关心的问题吧??

"销量第一″时,就暗含了"走向其他类″的危机。

"销量第一″怎么来的?来源于先见之明。

小米手机一开始便对准了特定消费群体的特有需求,即必须价格低但又必须配置高,也就是还要上载价格高手机上有的配置,小米最先识别出了这个特别的需求,让消费者在支付少的情况下享受到了 科技 的乐趣。

这个需求虽然特别,但显在和潜在的消费群体却很大,可以称之为大众性的需求,当年几乎是大众化。这是手机销量大以及第一的天然基础!

而当年的小米也满足了这个需求,并成为了销量第一。

怎么满足的?买来了并加上了高配置,哪家的配置高就买哪家的,整合优质资源,实现了"顶配″,于是就让人们眼前一亮,而且还让人们心生感动,是啊,配置的买价虽然贵,手机的卖价却是低,贴着成本卖的。

继续高配低价地卖,小米厚道的市场形象就树立起来了,口碑独一无二,终于成为了销量第一。

即便不是通过互联网渠道来销售,小米也会成为第一,大不了再少赚一些钱。

小米无疑是一个很有商业眼光的手机厂商。不错,雷军的商业才能从读大学时就崭露了。

第一的销售量没有维持久。已知,是由于进入性价比市场的手机厂商多了,不再单单是小米在卖高配低价的手机,而且,小米还分心、分人去搞家居了,经过努力,成为了另一个第一,与荣耀、O、V相比,明显不是纯粹做手机的。

虽然,小米依旧是在卖高配低价的手机,但其他手机厂商也是,大众化的需求被一大群厂商给群分了,哪家都没有独自地去面对并满足。

那么,小米手机销量不再第一,只是由于不独家供应大众所需加上不专注做手机吗?当然不是。

华为后来转向同时做高端手机而成为后来的销量第一,以及荣耀的手机销量超过了小米与红米之和,反证了小米在后来出现的另一个缺失,就是没有及早转向同时致力于"技术立业″,而是仍然在拼高配。

殊不知,自家的产品没有关键核心技术已经不再是最为感动人心的,不合时宜了。尤其,总是用高调夸赞买来的关键核心技术来高调营销自家的手机,在国产手机厂商中是最突出的,越来越被广泛地反感了,让人们觉得小米商业以及商人的蕴涵最丰、色彩最浓,尽管依旧价格厚道,形象、口碑却降低了。

小米手机现在开始冲击高端手机市场了,好事、不晚。但是,需要同时真正去为实现已经高喊出的"技术立业″口号而做实际努力,不要给人们一种不过仍然是在营销的印象,还有,不要再口无遮拦地怼友商,因为友商一直在为" 科技 自立″而努力,并且早已经达到了部分自主,技术上明显高于小米,包括但不局限于手机。

小米曾经有先见之明,现在应当有自知之明,真心期待!

凭良心说话!!!世界上若无小米品牌的诞生,全世界普通老百姓都要仰视购买很贵的智能设备。

小米每进入一个领域,该领域价格立即飞降。普通老百姓马上拥有超值物品。

在网上黑小米的百分之九十九的都是水军。

小米销量有所下降直接原因是其他品牌也开始走性价比路线,抢了小米的饭碗。

我也是一个米粉,用过小米1,小米3,小米5(现在这段话就是用小米5发出来的),给家里长辈买的红米不下10部。

可以肯定的是,小米拉低了智能手机行业的价格,是小米让我知道了什么叫性价比。记得小米1发布的时候售价是1999,而当时差不多配置的手机价格都在三四千,我记得有HTC,三星,索尼等,当时的中兴华为还是充话费送手机的,那个时候的华为并不出名,且非常垃圾,重心也不在手机业务上。

另一个值得肯定的是全面屏也是小米带起来的,虽然它不是第一个做全面屏的,但的的确确是小米发布MIX1代后,全面屏开始走进大众视野并成为新一代潮流。就好像指纹解锁也不是苹果第一个做,但却是iPhone5s带起来的一样。

我现在自用的手机是iPhone 7 Plus,工作用的小米5,最近这一两年虽然小米的销量有所下降,但是我下一部手机依然会选择小米或者iPhone,备选vivo OPPO

不得不说小米是一家善于制造奇迹的公司,2014年手机销量就已经排名国内第一。当年,小米国内手机市场的占有率为14%,共计销量出1500万台。同年,三星手机也只能以1320万台的销量屈居第二,华为手机尚未形成气候。

时过境迁,华为手机已经在国内称雄,三星手机国内市场几乎不见踪迹,小米手机国内市场号召力已经大不如前,仅仅排在第四的位置。那么,小米手机究竟是如何从第一走向第四的呢?

小米手机的发展历程

小米手机切入市场的角度十分重要,通过极高的性价比来抢占中低端机型。这一领域并未受到当时三星、苹果手机的重视,因此小米手机能够快速的打开市场。小米手机初期成功利用了网络的营销方式,将手机成本控制得很低。小米手机的销售得到了爆发式的增长,助推小米成功实现了上市计划。

小米虽然销量高于三星、苹果,但是利润率远远不能和这两家公司对比(手机产品定位不同)。华为坚决不上市并非没有道理,小米公司成功上市,导致小米公司更加关注盈利。因此小米不会投入大量的经费进行研发,导致小米手机向高端产品转型失败,一直关于“发烧”、“高性价比”等字样的烙印。随着国内经济的高速增长,潜在的消费群体却在悄悄地发生了变化。人们更加注重高品质的旗舰机型,这点上国产手机只有华为能够与苹果、三星抗衡。并且高性价比机型逐渐增多,华为、OPPO、vivo也在抢占此部分用户,小米手机出现下滑也实属无奈。

小米手机第三季度的出货情况

我们以国内第三季度手机的出货情况为例,看看小米手机当前的处境!

国内市场老大的位置已经变成华为,并且第三季度出货量高达424%,,共计出货4150万台手机。小米手机的市场占有率仅为9%,手机销量仅为880万台,同期对比销量下滑33%,可以说是较为严重。这也难怪雷军在小米CC9 Pro的发布会上谈到,希望大家能够像支持友商(华为)一样的来支持小米。

小米手机未来是否存在弯道超车的可能

当前小米手机依然存在着较大的发展机遇,一个是印度市场的发展,已经成为印度手机销量冠军,一个是欧洲市场的发力,华为手机市场受阻(美国打压,谷歌禁止其使用GMS服务程序),不知道小米手机能否抓住这次机遇。

至于国内市场,小米手机想要成功翻盘华为几乎并不可能,两者之间的差距已经相当巨大。不过本次小米CC9 Pro手机的拍照功能已经追平华为,不知道是否能够给小米手机销量带来新的生机。

关于小米手机的成功与落寞的问题,您怎么看?

欢迎大家留言讨论,喜欢的点点关注。

不过,小米的中国市场份额的确离华为越来越远,离原来小米瞧不起的VIVO何OPPO也有了较大的差距,似乎卢伟冰在中国区摇旗呐喊了一年,小米的销售额确越来越差,这是为什么呢?

这里一方面是由于华为重兵投入了中国市场,抢占了大量的份额,华为终端在中国的增长已经超过了60%,占据超过了40%的中国手机市场,这就势必会导致其他智能手机制造商断崖式的下滑。事实上我们看到的确是这样,除了华为所有的都在下滑。

但是小米下滑的尤其剧烈,除了华为抢占国内市场的主要因素外,次要的因素就是因为小米正在逐渐失去人心,这和小米招的一系列不靠谱的人在错误的时机做不靠谱的事情有关。

我们常说,聪明的人在正确的时机做正确的事情,企业也是一样。小米公司的一系列高管在美国制裁华为的当下疯狂的、没有丝毫下限抹黑华为,无论是出于什么动机,这都有点落井下石,有点仇者快的意思,所以这也导致很多小米粉丝粉转黑。

而且小米的高管有些时候完全是为了黑而黑,最近不管是抹黑华为的荣耀智慧屏,还是抹黑华为荣耀V30的拍照,到最后的结果都是让人发现小米的黑是恶意的攻击,是自身欺骗客户却来指责他人,这就更加遭人反感了。要知道,炒作不能无下限,盗亦有道啊!

所以,我认为小米的产品依然是好产品,但是就是由于错误的时间做了错误的事情。而且一个 科技 公司不好好的做产品,把好好的智能手机的营销做成了泼妇骂街、满地打滚,并且张冠李戴,反复打脸,甚至辱骂消费者的事情时有出现,这种公司我相信越来越多的人会不喜欢。

所以,未来难保小米的手机销售进一步下滑,也难保下一步小米的AIoT战略遭到重创,我觉得一个企业态度不对,三观不正,很难继续发展了。

其实我想问一下,小米还是那个为发烧而生的小米吗?还是变成了为抹黑而生的小米?

小米手机,最初利用“饥饿营销”的线上销售模式而走入人们的视线,这种营销手段最初被很多人所不耻,不过雷军毕竟是搞销售的出身,这种手段也属专业对口!

然后小米手机自成立以来,都是以性价比来打市场,让很多老百姓用得起了高端手机,所以现在回头再看看这种“饥饿营销”的模式,其实也算的上是一种“善意的谎言”吧,因为小米手机无论多么好,但它首先要走进人们的视野才行!

从一份今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与排名来看,小米手机的排名是第4的,小米在今年的销售成绩下滑了,比第三名的苹果要低不少,并且OPPO也有赶超的迹象,二者的出货量相差只有50万部,而下滑的原因主要还是小米今年的机型不怎么受欢迎,在外观方面缺乏创新~

但是作为一个比较亲民的手机品牌,其 性价比是非常高的 ,如果没有小米手机的“搅局”,我想手机市场的水分会比现在大多了,比如某为的一部5000元手机,几个月一过,竟然掉价一千多,可见水分是多么的大了,虽说小米新机在上市一段时间以后也会降价,但是绝对不会降这么多,因为最初的售价本来就不高!

总的来说,感谢小米手机,让咱老百姓也能用的起高端机了,只要你小米存在一天,我就支持你一天,哪些动辄就5、6千的手机,见鬼去吧,我不是付不起这个钱,但是我不想做冤大头!

哪些恶意抹黑小米的人,歇歇吧,做人得善良,莫忘本!

随着5G网络的到来,希望明年小米手机的销量能带来佳绩吧,加油!

我来分享下我的观点。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小米开始走下水道,感觉是一下子就掉了下来,速度非常快。

感觉性价比已经走到了天花板,现在OV也在走性价比路线,而且狠起来比小米还要性价比,这下小米护城河就不复存在,自然大家的选择就多了,肯定会对小米的销量起冲击的。

还有性价比感觉总会阉割一些东西,就拿新发布的CC9Pro来说吧,得益于1亿像素的照相机组,小米DXO照相评测第一,这是很不错的,但是看到很多评测大师用来1亿像素照相的时候,拍个照都是在等,成像一直在转圈圈,按道理855这个芯片不会这么差,但是小米就是来给你玩个性价比,阉割了855,给你来个730,730看来对于这个1亿像素的相机组还是很吃力的。

小米是成也性价比,败也性价比,大概就是这个原因吧。

如果小米不做手机,你们现在可能还得花5000以上买电子垃圾,小米之前销量第一是刚好契合当时的市场需求,随着国民生活条件的提升,需要高端手机的人就更多了,小米在一直在摸索一直转变,摸索未来属于小米的手机路子。

小米手机发展到了瓶颈就如现在在低谷,最近的小米MIX Alpha和今天发布的小米拍照手机小米CC9Pro,都很好证明了小米在不断摸索契合市场又属于小米特色的手机之路。期待小米手机再次厚积薄发,那时候大家就会看到不一样的小米手机。

小米手机第三季度在国内市场疲软,但纵观整个国际市场还是保持第四位,相信小米在短暂的修整后会王者归来,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怀疑上市公司的智慧,我们更没有任何资格质疑雷总的战略思维。谋定而后动,知止而后得。小米,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