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组建高端化战略工作组发力高端手机市场

新手学堂013

小米组建高端化战略工作组发力高端手机市场,第1张

小米组建高端化战略工作组发力高端手机市场

 小米组建高端化战略工作组发力高端手机市场,小米制定了他们未来在手机领域的发展战略:全面对标IPHONE,正式进攻高端。小米组建高端化战略工作组发力高端手机市场。

小米组建高端化战略工作组发力高端手机市场1

 高端手机市场的蛋糕,谁也不想让苹果一家独食。

 2月8日晚间,小米董事长雷军在其个人微博表示,今天下午,小米集团举办了虎年开年来第一次重要会议——高端化战略研讨会。雷军称,从今天开始,小米集团正式组建高端化战略工作组,在“三年手机销量全球第一”战略牵引下,清晰了高端化战略目标:产品和体验要全面对标iPhone,三年内拿下国产高端手机市场份额第一。

 小米12海报 蔡淑敏摄

 有野心的何止是小米,自华为手机因5G芯片供应受限而被迫退出高端市场后,其他国产手机厂商纷纷发力高端市场。

  “赢麻了”的苹果

 雷军不是第一次喊出“对标苹果”的口号。在去年12月28日的小米12发布会上,雷军的两个“小目标”就曾引发外界热议,其一是小米品牌手机三年内实现销量全球第一,其二就是“正式对标苹果,向苹果学习”。

 事实上,小米曾经在2021年第二季度成为全球第二大手机厂商,这一好成绩也让雷军立下“站稳全球第二,三年全球第一”的目标。但是,“全球第二”的宝座,小米只坐了一个季度。2021年第三季度,苹果就重新夺回了这一位置。

 曾经在手机高端市场成功影响到苹果地位的华为遭遇打压市场份额迅速下滑后,其他国产手机厂商均试图拿下华为被迫让出的这一片市场空白,但从结果来看,华为“跌倒”,“吃饱”的好像是苹果,尤其是在高端市场上。

 数据统计机构CINNO Research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第四季度,苹果在其新品iPhone13系列强势表现带动下跃居国内第一,在5K以上高端市场独占鳌头,其份额由2020年的48%大幅增长至75%,抢占了原华为高端市场份额。

 苹果门店 蔡淑敏摄

 年前,苹果公布了2022财年第一财季(2021年第四季度)的业绩报告。财报显示,在这一季度,苹果营收为123945亿美元,同比增长11%,创下纪录新高;净利润为34630亿美元,同比增长2043%。其中,iPhone业务营收为71628亿美元,相比上年同期的65597亿美元增长92%,创下历史新高。

 “加量不加价”的iPhone 13不仅让苹果在中国高端市场更上一层楼,也助推苹果再次问鼎全球第一。在苹果发布财报前夕,第三方市场调研机构Canalys公布的报告显示,2021年第四季度,苹果凭借22%的市场占有率超越三星,拿下全球第一。

  焦虑的国内厂商

 高端市场的蛋糕,没有一家国产手机厂商不想争抢。要对标苹果的也不只是小米,荣耀CEO赵明也曾多次表示以苹果为目标。

 第一手机界研究院院长孙燕飚向记者表示,如果华为芯片不断供,其他国产手机在喊出“对标苹果”之前,还需要先超越华为,华为“跌倒”后,他们对标的对象就只剩下iPhone。

 在最近两年多的时间里,国产手机们纷纷走上了双品牌发展的道路,成立独立品牌专注性价比,自身则不断上探高端市场。为此,同时各家也都拿出了“真金白银”用于研发,雷军在其今日微博中称:“保持长期的战略定力和持续的投入,坚决执行‘5年1000亿’研发计划。”荣耀、OPPO、vivo同样明确表示要在研发上投入巨大。

 但现实情况是,高端市场的围墙并不容易突围,华为被迫让出的市场中,高端市场主要由苹果抢占,其他国产手机厂商主要是填补了中低端市场的空白。上述CINNO Research统计的数据显示,OPPO/vivo(2021年)前三季度表现强劲,站稳第一和第二的位置,尤其在国内1K-3K中低端主力市场表现突出,抢占原华为份额;荣耀在经历了上半年的调整期之后,下半年多款新机密集发布,带动荣耀在第三季度连续三个月位居国内第三。

 不断喊话的背后,也折射出国产手机厂商们的焦虑。信通院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国内市场手机总体出货量累计351亿部,虽然同比增长139%,但在孙燕飚个人看来,去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表现并不好,按照往常表现,如果市场恢复正常,应该能到4亿-45亿的水平。值得关注的是,据两家市场调研机构IDC和Counterpoint,2021年第四季度,苹果在国内市场市占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均超过20%,OPPO、vivo以及荣耀紧随其后。

 在去年第四季度掉到第五的小米在新年开工后率先表态,再次强调“三年手机销量全球第一”的目标。“喊都不敢喊,哪能打的赢?”在孙燕飚看来,可以把雷军的喊话视作小米的“亮剑”,把口水仗打起来,消费者的目光自然就吸引过来了,“打口水战对线下销售没什么帮助,不过或对小米线上销售有助推作用。”

小米组建高端化战略工作组发力高端手机市场2

 从2020年9月份开始,华为就因为在5G领域的强大而遭遇到了极为不公平的待遇,这也导致在此之后华为的手机产量直线下滑。而在国内高端手机领域,华为可以说一直以来都是“老大哥”级别的存在。但是在此之后,苹果成为了最大的受益者,“华为跌倒,苹果吃饱”那句话也得到了应验。根据苹果公布的财报数据,在2021财年,其净利润达到了9468亿美元,增长率达到了246%。2021年底苹果接连几个月在国内的手机销量都排在第一位遥遥领先,而这其中大多数为华为空出来的高端市场。

 目前来看,短时间内华为的手机产量问题还是无法解决的。那么对于国内的高端手机市场来说,就需要其他的国产企业站出来扛下这面大旗。我们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国内高端市场被苹果所吞噬。而从用户层面讲,他们也希望有另外一家国产高端品牌能够对标苹果,对苹果在国内市场的“横行霸道”进行狙击。

 在2022年春节过后开工的第二个工作日,小米内部召开了一个极为重要的研讨会,这个会议的决定或许能够对未来国内高端手机市场的未来带来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次会议上,小米制定了他们未来在手机领域的发展战略:全面对标IPHONE,正式进攻高端。

 其实小米从小米10开始,就已经喊出了冲击高端的口号。从那时起,雷军就已经认识了一个制约小米未来发展的问题,那就是以“性价比”起家的小米手机,这一属性也成为了其继续提升的一种限制。于是小米将“性价比”交给了卢伟冰负责的Redmi,雷军亲自率领小米系列冲击高端。而当年的小米10,也让雷军看到了冲击高端成功的希望。

 而2021年年底发布的小米12,则展示出了小米在历经小米10、小米11两代产品冲击高端的经验之后,正式冲击高端的开始。在发布会上,雷军也打出了“对标IPHONE”的口号。而从小米12一个多月的表现来看,小米已经正式在国内高端领域立足了。首销5分钟18亿的销售额,首月的出货量远超所有其他品牌骁龙8手机的总和,小米12Pro成为了多平台一月份4000+ 价格段的安卓销量冠军。这一系列的表现都看出消费者对这款机型的认可。

 而小米之所以敢于喊出“对标IPHONE”、“三年内拿下国产高端手机市场份额第一”的口号,也是有着自己的底气的。特别是在研发投入方面,未来5年1000亿的研发投入让小米在未来的技术研发方面有了极强的竞争力和自信心。我们也希望能够看到国产手机在高端市场超越苹果的那一天的到来。

小米组建高端化战略工作组发力高端手机市场3

 小米的高端化战略有了具体目标。

 2月8日,小米董事长雷军在微博表示,小米集团举办了虎年开年来第一次重要会议——高端化战略研讨会,明确高端之路是小米成长的必由之路,也是小米发展的生死之战,会坚定不移执行高端化战略。

 雷军称,从今天开始,小米集团正式组建高端化战略工作组,在“三年手机销量全球第一”战略牵引下,清晰了高端化战略目标:产品和体验要全面对标 iPhone, 三年内拿下国产高端手机市场份额第一。高端之路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保持长期的战略定力和持续的投入,坚决执行“5年1000亿”研发计划。

 雷军提到,小米的高端之路已经走了2年,有成功,也有挫折,目前到了新的阶段。未来,小米将坚持“快,更稳”的策略;从战略尝试,走向战略进攻,从性能领先走向体验优先。小米将坚定地以手机为中心,全面深化推进“手机 X AloT”的核心战略,营造体验全面领先的智能生态。

 去年12月28日,在小米12发布会上,雷军曾表示,小米将正式对标苹果,并且要在未来一步步超越苹果。“我觉得国产手机就是应该有这样的勇气,为什么不去比一下呢?一比较,大家可能会发现国产手机的实力比大家想象要强很多。”

 据小米集团提供的数据显示,小米12的销售数据较为乐观。小米12和12 Pro 首月出货量超过其他品牌骁龙8手机总和,其中小米12Pro成为电商平台京东、天猫一月份4000元+价格段安卓销量冠军。

小米创始人雷军的励志故事

小米手机一时间成为了很多人的掌上选择,而小米手机的创始人雷军大家可能不够了解,那么现在我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这位创造了小米科技的传奇人物,看看他有着怎样的励志故事。

雷军 ceo 金山软件

2007年12月的一个深夜,北航北门的柏彦大厦。金山软件的CEO雷军需要做一次告别,他也许想过,这是最后一次待在金山的办公室了。有人记录了当时情形,"掐灭手中的烟头,雷军从办公室的沙发上站了起来,拎起双肩背包搭向背上。包比平时沉,他的动作比平时有些迟缓。"

那时候的雷军,已成名多年,被称为中国互联网业的"活化石"。

2011年岁末,在卷石天地大厦12层的办公室内,他似漫不经心地说:"我是1992年1月4号加入,2007年12月24号辞职,总共差了十来天,正好整16年。"

重回金山后不到一周,雷军作为创始人的小米科技就揭开了面纱。如何分配精力,雷军说:"实在没有办法拒绝张老板和求老板20年来的情谊。对于金山,只有义不容辞。"

这些都是看得见的、时空变化后的权力更迭,而关乎人心的,寥寥数语,被一带而过。

试想,一个劳模般的CEO,每天平均工作超过16个小时,这种工作习惯坚持了十多年,忽然他离开了,一下子成了退休老干部,离开了原来的舞台,生活变得万籁俱寂。

重回董事长,对2011年的雷军来说,似乎只是一个预热。一个多月后,雷军归来,他再次站到了舞台中央。

2011年8月16日,798艺术中心北京会所的舞台中央,雷军身着黑色T恤和深蓝色牛仔裤,身份是小米科技CEO,他带着"一款顶级智能手机",对台下800多名听众讲述诞生历史。场地似乎太小,更多的人席地而坐,现场颇为引人注目的场景是"小米限量版工程机"的预售队伍,排了100多米。

这场新闻发布会,颇像雷军和小米手机的一场脱口秀,有人觉得这和乔布斯在莫斯康尼会议中心的表演有相当神似的地方,现场有人忍不住喊了起来--"雷布斯"。

当天现场播出了一个短片,一帮中国互联网的风云人物齐聚一堂。乐淘网CEO毕胜、多玩网总裁李学凌、金山网络CEO傅盛等人,一起摔掉手里的苹果手机,高呼:"我们要小米!"

这是他们给雷军和小米的礼物。他们都曾接受雷军的投资,是老友,亦是曾经或者未来的合作伙伴,雷军更愿意称他们为"兄弟"。

从万籁俱寂到舞台中央的喧嚣,质疑也罢,诘问也好,对雷军来说,媒体的连篇累牍只说明了一个信息:我回来了。

好学生的怀疑

1969年,雷军出生在湖北仙桃一个教师家庭。他的中学时代,学习的氛围颇为浓厚,"我们仙桃中学也还挺厉害的。6个班考了17个清华、北大,我高二的同桌上了北大,高三的同桌上了清华。"一直处于前几名的雷军,拿着上清华北大的成绩上了武汉大学计算机系。

18岁的雷军进入武汉大学,为了不落后于人,他戒掉了午睡的习惯,把时间分割成以半小时为单位,为自己制定好每半小时的学习计划。

在武大还发生了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对雷军来说,他在大学的图书馆看到了一本叫《硅谷之火》的书,一本讲述乔布斯等人在硅谷发起技术革命的书。至今,提到这本书,雷军似乎依然热血沸腾,他甚至可以迅速把那本薄薄的貌不惊人的书放在记者面前。

20岁,他用两年读完别人4年才能读完的课程,并包揽学校几乎所有的奖学金。22岁,与人合著《深入DOS编程》、《深入Windows编程》,成为程序员争相阅读的红宝书,可谓少年成名。雷军记得很清楚,大学班上百十来号人,他入学的成绩是第24名,毕业的时候是第6名。

雷军1992年进入金山公司,6年后出任首席执行官。他延续了大学时的勤奋。原金山高级副总裁王峰回忆,当年雷军每每在下班之后约他在办公室谈工作,一谈就到半夜。16年来,对于雷军来讲,这种劳模式的生活实在是太正常不过。

在软件业,金山被称为执行作战能力和行政组织能力都非常强的一家公司,但这说明不了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金山陷入"前有微软,后有盗版"的窠臼里。以金山为代表的中国软件公司死扛民族软件旗帜,雷军接受的教育让他笃信:不怕苦,不怕累,人定胜天。

雷军一直活在他这一代人的宿命里,他一直接受这样一套规范:从好学生到好员工,从好员工到好领导。他从未对这套规划和体系产生过任何怀疑。在他的带领下,金山软件、金山游戏、金山的电子商务,都做到细分领域前几名,但是,金山依然成不了一流公司,甚至连IPO都要苦战若干年。

比雷军大5岁的张朝阳,清华毕业后去了麻省理工学院。在异国文化的氛围中,他很快就完成了自我转变,而不用遍体鳞伤。

在决定经商之前,张朝阳早已放弃了诺贝尔物理学家的梦想。他认为诺奖得主并不是那么受人注目,可能看100万次电视才会出现一次杨振宁的面孔。

1996年,张朝阳听到华裔科学家崔琦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时,竟然没有一丝震动。在他看来,那个社会的传奇是另外一些人。

张朝阳和雷军心目中的英雄是同一类人。所不同的是,没有包袱的张朝阳抓住了互联网浪潮里的一朵浪花,而雷军则带着少年的不服输,在16年的时间里,以为以己之力,能改变一个产业的宿命。结果什么也没有改变,他心生去意。

2007年12月,在记者见面会上,雷军用深深的一鞠躬纪念自己任职的最后一天。在中层沟通会上,他连续鞠躬三次,才得以平复员工复杂而激动的情绪。雷军说:"我终于把债还完。"

他离开了,思考了大半年,对媒体屡次提到"五点反思":人欲即天理、顺势而为、广结善缘、少即是多和颠覆创新。他对自己说,"金山就像是在盐碱地里种草。为什么不在台风口放风筝呢站在台风口,猪都能飞上天。"

然而碎了的信仰,如何重构仅仅找到风口

幕后4年

有人点评雷军:很执著,但一直没站在风口上。别人做互联网的时候,他继续做软件,最后软件业整体不行了。在他一边做软件一边做互联网的时候,又错过了互联网发展的黄金时间,最后还被软件公司给绊住了。

雷军是湖北人,"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在湖北本土人看来,湖北人性格中最大的特点是"不服周",一般两个人打架的时候,把对手按在地上的人会问"服不服",另一个人会说"不服周",这是湖北人性格中倔强不易服输的特点,也是雷军性格的另一面。

这样性格的人不能忍受世界为何如此寂静,好像忘记了曾经有自己的存在。雷军显然不能容忍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他悄悄做了很多事情。4年后,圈内人和圈外人似乎都恍然大悟:"雷军原来这么牛啊!"剔除中间的羡慕,另外一层则是世俗的成败论英雄。

对于雷军,他需要摆脱过往。离开金山前不到一个月,雷军以CEO的身份录制了一期《波士堂》。在节目中,他分享了很多往事和对人生事业的看法。谈及未来,雷军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等你们《波士堂》不再管我叫金山的老板,而是直接叫我雷军的时候,我再来告诉你们。"

做事是有前提的,首先就是钱。雷军在金山阶段,财务就实现了自由。早在2004年,金山和联想共同投资的卓越网以7500万美元出售给亚马逊,外界估计,雷军个人获利上亿元人民币。有熟识的同事认为,卓越套现之后,雷军就比较淡定了。

他投的第一个项目是孙陶然的拉卡拉。孙陶然和雷军相识是在1996年中关村组织的一次会议上,二人一见如故。2004年,孙陶然创业,联想投资找到雷军做尽职调查,雷军不但对孙称赞不绝,还立马给他打电话。雷军对孙的判断是:他做什么都能做成,紧跟的一句是,"无论他做什么我都投。"

这话,2004年他对孙陶然说过,2005年对陈年说过,2006年对俞永福说过。雷军对认准了的人一贯如此。

陈年与雷军1998年就认识,后来共同创立卓越网。2005年陈年开始做我有网,雷军投资。后因对行业环境判断失误,我有网陷入困境,陈年放纵自己,干脆先去写了本小说《归去来》。2007年联想投资总裁朱立南认为PPG模式适合再创业,雷军觉得陈年一定会再成功,于是投钱给他。

2006年,联想投资否决了当时的副总裁俞永福投资优视科技(UCweb)的提议,俞非常沮丧。那时候,雷军与俞永福相识一年多。雷告诉俞:"如果你从联想辞职来做UCweb,我就投。"

作为天使投资,雷军有自己的立场。他对业界再三申明,如果你不是我的熟人,或者熟人的熟人,不用来找我看项目,我不会投的。

做天使的雷军,成绩斐然,凡客诚品现在的估值已经达到10亿美元,UCweb与多玩网差不多2亿美元-3亿美元,其他投资公司加在一起肯定也超过了1亿美元。如果雷军在这些公司平均占股10%-30%,如果再加上雷军在金山的股份,他账面资产早已达到2-3亿美元。

雷军投资的17家公司长势喜人。对于向来喜欢论资排辈的中国互联网,他又有了一席之地,《硅谷之火》重燃的时机似乎已经到来。

中国互联网界流传一个说法:第一阵营是一张桌子--TABLE,其中T是腾讯,A是阿里,B是百度,L是雷军系,E是周鸿祎系。马化腾、马云、李彦宏、周鸿祎分别凭借即时通讯、电子商务、搜索、安全的通用型入口,建立了赢家通吃的帝国藩界。

雷军虽然成功投资多个移动互联网的单点企业,却一直缺乏一个平台型旗舰--移动互联领域成为他最想突破的地方。

创业路上

媒体和熟人眼中的雷军有些不同。媒体眼中的雷军,这么多年,表情如一:劳模,缺乏一个成功的机会,所以再次创业成为必然。熟人眼中的雷军是一个非常义气之人,讲究辈份、长幼有序、为人着想,表现谦虚,温良恭俭让。

在丛林法则和江湖门第风气极盛的中国互联网界,雷军的这种性情和作派,自是很容易形成他的气场。有这么一个段子,在小米科技工作的人多半都知道,雷军从金山带来的铁杆下属在帮忙搬家时,书架上书的摆放次序,与搬家前丝毫不差。

不过,雷军和魅族创始人黄章之间的恩怨,把他拖进是非漩涡中。小米创办之前,雷军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赞美魅族,认为世界上只有两家互联网手机公司:一是苹果,一是魅族。雷军曾找过黄章,彼此很合得来。

小米科技创立后,黄章却在魅族论坛上称:雷军打着天使投资人的旗号,获取了诸多魅族的商业秘密--从生产研发、销售模式甚至于公司的财务报表。此外,黄章认为MIUI系统盗用了魅族系统的部分精华,二人从此交恶。黄章和雷军,魅族和小米似乎恩怨还未了结。2009年,黄章也曾在魅族论坛称iPhone抄袭魅族。

一位业内资深人士曾如此形容小米进入市场的格局:这是一场三国杀。一个是苹果,一骑绝尘。一个是Andriod系手机,包括摩托罗拉、三星和HTC。还有一个是诺基亚和微软的结盟。这场战争因为苹果的专利权官司和谷歌对摩托的收购,已经白热化了。5年前,诺基亚一统天下的时候,雷军肯定不敢进来。现在,雷军被形容为东汉末年的刘备,很有机会。

于是,小米应运而生。

2009年10月,雷军向一直保持密切联系的林斌发出合伙创业的邀请。林斌,谷歌中国工程研究院前副院长、工程总监、Google全球技术总监,曾全权负责谷歌在中国的移动搜索与服务的团队组建与工程研发工作。

雷军与其相识于一次Google和UCweb之间的合作。出于对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同样的热爱和痴迷,两人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2008年底的一天,当林斌打算创业时,雷军抛出了一个大计划,为什么不做一件更激动人心的事情呢比如研发一款好用的智能手机。

黄江吉,30岁就成为微软工程院的工程总监。两人熟识源于对Kindle的痴迷,第一次见面就聊了4个半小时,分别的时候,黄告诉雷,如果要做手机,算他一份

人慢慢聚拢起来。小米的创始团队成员,还包括早期金山的设计总监,后来负责过金山在线、金山词霸的黎万强;曾参与过谷歌3D街景的高级产品经理洪锋;原摩托罗拉北京研发中心高级总监周光平;还有原北京科技大学工业设计系主任刘德。

公司4月份成立,用雷军自己的话说,制造手机的经历8天8夜也说不完。

小米手机诞生后迅速成为话题,小米科技在短短的时间内,成为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公司。这一切,在雷军看来都顺理成章。

小米如何赚钱他的回答四两拨千斤。"10年前百度怎么赚钱10年前的腾讯怎么赚钱我们以后就怎么赚钱。"

雷军保持了早年的风格,几乎成了小米科技每天走得最晚的人。有一次,雷军在外面演讲回到办公室,还没吃饭,桌上有一份米饭和一碗粥,他举起碗,差不多一秒钟就把粥喝了下去。

他不止一次说,"我挣钱的欲望没有把一个东西做成功的欲望高,要不然我不会写了16年的代码。我40多岁了,该有的也都有了。"

对雷军来说,小米在他的职业生涯中非常重要,"这是我人生中最后一件事情,干完拉倒!"

以上内容就是小米创始人雷军的励志故事,成功不可复制,但我们可以借鉴前人成功的经验,从而也创造自己的成功,我们一起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