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为什么跟小蚁分道扬镳

新手学堂010

小米为什么跟小蚁分道扬镳,第1张

华米上市,雷军评价是小米生态链模式的巨大成功。他还说,华米对小米的贡献,不仅是做出小米手环,还为整个生态链的商业模式趟出一条路。

所谓生态链是指,小米以投资+管理的方式网罗了一批智能硬件创业公司,他们为小米生产手环、耳机、充电宝、空气净化器、净水器等爆款产品,公司名称里大都带“米”字。目前生态链公司数量已经达到100家。

“米”字辈里,华米是第一家上市公司,甚至早于2018年7月IPO的小米。另一家生态链公司云米也于同年底在纳斯达克敲钟。这些公司在2016年全部收入就达到150亿元。无论是爆款制造能力还是收入水平,小米生态链都是互联网智能硬件的成功典型。

但据一位小米内部人士透露,华米早在几年前就想争取更多独立权,为上市铺路,与小米的关系因此变得微妙。其他生态链公司没有华米的体量,野心不外露,但也或多或少困惑于跟小米的特殊关系。

过去一年,小米生态链内部也发生不少变化。

2018年9月的那次组织架构调整中,一手把供应链做起来的刘德被调任小米组织部部长。上述小米内部人士告诉接招,不是因为生态链发展问题,而是组织部承担的人才建设任务更重。

接替刘德的是屈恒,小米的老员工,最早负责过小米路由器产品。刘德在任时,更多具体工作就由屈恒在负责。另外生态链的投资,后来需要小米CFO周受资的最终签字才能通过。一位生态链公司负责人说,周否掉了很多项目,尤其小米上市之后。

此外,孙鹏、夏勇峰等一批最早小米生态链部门成员都因各种原因陆续退居二线或离开,管理和人数规模没有跟上生态链发展的节奏,一个人管好几个项目的情况是常态,不比最初的精耕细作,问题也因此暴露。

另类战略投资

当小米生态链的头部公司谋求“去小米化”的时候,新公司想加入这个体系可能没机会。

一位与生态链合作多年的创业者告诉接招,小米生态链经历了几个阶段:

早期,小米发现好公司,想投投不进,只能自己孵化。刘德看上一家做空气净化器的公司要价太贵,他干脆带着创业点子找到同学苏峻,创立了智米。

生态链模式逐渐跑通,小米就要求公司具备一定基础,投资旋律从2014年的孵化变成2015年的助推,小米捕获了一批中型公司。原因是,“早期项目周期太长,小米等不及,希望投资之后,马上就有产品上架,可以快速抢位,扩充生态链产品线”。

现在,不是谁想进都可以,一大堆公司想挤也挤不进来。只有那些独立生存状态良好的公司才会是小米首选。即便进入生态链,产品要想打上“米家”的品牌,供应链、设计等环节要经过“三堂会审”。上述创业者称,因为小米的品牌含金量越来越高,要求也越来越严格。

2012年,硬件生态链部门成立时,雷军的要求是,3年投资50家企业,花掉10亿人民币。仅仅半年后,数字从50变成100。

刘德带的团队成员大都是工程师出身,没干过投资。一位小米生态链公司负责人的感触是,“他们不是个专业的基金,从VC角度看,生态链起步时的投资团队甚至显得有点业余。”

有次去深圳出差,刘德跟同事拖着箱子在街头找住的地方,这位小兄弟问他,投资人都是高大上的,别的投资人都在国贸上班,咱们在清河,“这个买卖咱能不能干?”

刘德是这样鼓舞士气的:“兄弟你知道吗,传统项目里传统项目十个里甚至有九个半都是失败的。但是我们不一样,从技术端看的孵化项目成功率很高。”

的确,这些人懂产品,他们知道一个行业最本质的问题是什么。

刘德曾说,“我们做任何一个产品都要清楚是怎么回事。在北方,雾霾一来,你就知道净化器不是产品,而是战略物资。”小米生态链投资成功率高,产品经理被认为发挥了重要作用。

黄汪跟刘德还讨论过做品牌的事,“德哥说,消费电子产品跟非电子产品不一样,一个产品靠颜值或功能打动消费者,然后接着出产品,这是最省成本而且最有效抓住用户的方法。”

雷军也充当产品经理的角色。早期一位拿到小米投资的创始人拿着产品原型去找雷军,被雷军否掉,经过几次大改才做出第一代产品。

这些生态链硬件公司一旦被小米敲定,顺为资本也会入场,由两家共同管理的基金——天津金米投资,各占所投资股份的一半。具体项目上,顺为通常不会独立决策,基本是跟投,小米承担战略投资角色,顺为更多是财务投资。

雷军在内部是这样解释投资动机的,“小米不是投资公司,追求的是连接设备越多越好,投资赚钱不是我们要考虑的,第一考虑是,符不符合我们的战略,第二条能不能不赔钱,老赔钱我们也扛不住。”

这决定了小米与生态链公司的关系天然存在博弈。投资关系中,生态链公司要为股东小米创造利益最大化;但作为小米的供应商,生态链公司却不可避免的被供货价格最低化。

小米运动更名,华米开始去小米化

 小米运动更名,华米开始去小米化,华米科技此前是小米的一家生态链公司,主要从事可穿戴产品的研发和生产,目前双方仍属于最优合作伙伴关系。小米运动更名,华米开始去小米化。

小米运动更名,华米开始去小米化1

 今日上午,小米官方发布公告称,原“小米运动”应用更名为“Zepp Life”交由华米进行独立运营,并且将推出全新的小米运动健康应用,作为后续小米可穿戴类产品的官方应用。

 小米在官方声明中表示,小米作为可穿戴设备引领品牌,在全球拥有海量用户。为了更好的融合小米旗下可穿戴产品体验,即日起我们将推出全新的“小米运动健康”应用,作为后续小米可穿戴类产品的官方应用。

 新应用将逐步支持用户原有数据迁移,您可以登录小米应用商店、苹果AppStore下载全新应用。未来小米将不断优化“小米运动健康”应用,让小米可穿戴用户享受科技带来的健康和愉悦。

 而小米在公告中指出,现有的“小米运动”APP将更名为“Zepp Life”交由华米进行独立运营,ZeppLife应用仍将持续支持现有小米手环1-6代产品、小米体重秤系列产品、小米体脂秤系列产品的连接使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课程数据、运动健康等数据将在保证用户隐私安全的前提下保留在华米服务器上。

小米运动更名,华米开始去小米化2

 2022年3月16日上午,小米运动健康的官方账号发出说明,小米同意原“小米运动”应用更名为“Zepp Life”,并上线全新应用“小米运动健康”。

 更名后的“Zepp Life”成为华米的运动健康应用,后续由华米独立运营。与此同时,小米这边还上线了全新应用“小米运动健康”应用,作为后续小米可穿戴类产品的官方应用。

 据了解,华米科技此前是小米的一家生态链公司,主要从事可穿戴产品的研发和生产,目前双方仍属于最优合作伙伴关系。

 小米还表示,同时将继续深化与华米在可穿戴领域的产品开发、自主研发芯片和算法方面的合作,共同为用户提供可穿戴软硬件服务。

 实际上,华米科技一直都在寻求“去小米化”,可在营收上过度依赖小米又使其“去小米化”之路走得并不顺畅。此次的APP更名是华米科技在“去小米化”和“发展自有品牌”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

 华米的这些做法很明显的是要去除“小米化”,事实上。要去除“小米化”的小米生态链企业并不只是华米这一家,这其中也包括了石头科技、云米等企业。

 至于撕下老大哥标签后的华米能走多远,尚未可知。

小米运动更名,华米开始去小米化3

 今日上午,小米官方发布公告称,原“小米运动”应用更名为“Zepp Life”,并上线全新应用“小米运动健康”。

 小米表示,作为在全球拥有海量用户的可穿戴设备品牌,为了更好的融合小米旗下可穿戴产品体验,即日起将推出全新的“小米运动健康”应用,作为后续小米可穿戴类产品的官方应用。

 了解到,新应用将逐步支持用户原有数据迁移,用户可以登录小米应用商店、苹果 AppStore 下载全新应用。未来小米将不断优化“小米运动健康”应用。

 此外,小米称为了鼓励生态链公司发展自有品牌,同意将现有“小米运动”更名为 Zepp Life,成为华米的运动健康应用,后续由华米独立运营。

 据悉,Zepp Life 应用仍将持续支持现有小米手环 1-6 代产品、小米体重秤系列产品、小米体脂秤系列产品的连接使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课程数据、运动健康等数据将在保证用户隐私安全的前提下保留在华米服务器上。

 小米还表示,与此同时将携手华米持续在可穿戴领域产品开发、自研芯片、算法等方面深化合作,共同为用户提供可穿戴软硬件服务。

12月3日,华美科技创始人、会长兼首席执行官黄汪在华美科技2019年度战略媒体交流会上表示,对华美和谷子的合作一直有误解接下来,金投小编介绍华米技术和谷子的关系吗?

所谓的误解主要来源于到目前为止名表发表时,该产品没有选择与华米合作,有报道称两家公司分手了

黄汪表示,实际上华米和谷子的可穿戴合同中没有独占的合同,两者是同等条件下最优先的合作伙伴,是双向的选择

所谓同等条件,不仅包括技术研发能力和产品能力,还包括成本报价、利润分成比例、数据共享等

黄汪表示,华米仍是美国生态链企业的重要成员,双方合作的美国手环5也在开发中

过度依赖小米的弊端 

小米在2014年成为国产第一、全球第三大手机企业之后,表示要投资100家企业,将小米手机取得成功的模式复制,以取得更大的成功,随后在数年时间其投资的企业就近百家,这些企业均被成为小米生态链企业。借助小米品牌的声誉以及小米在互联网渠道的优势,多家小米生态链企业迅速发展,更有数家企业年营收迅速从零增加至超过十亿元,这无疑进一步提升了小米的名声,但是随着小米生态链企业的成功,一些质疑也伴随而来,担忧它们过于依赖小米将难以持续发展壮大。 

以小米生态链企业的典范--华米为例,2015年、2016年来自小米的收入占其营收的比例超过九成,而净利润分别为-038亿元、024亿元,到2017年、2018年来自小米的收入占比降低到八成以下,其净利润分别提升至2305亿元、4748亿元,华米也不忌言净利润的增长主要是由于自有品牌Amazfit业务发展所取得。对比之下,可以看出华米虽然依赖小米贡献了大部分收入,但是小米方面带来的净利润较低,而它在2017年、2018年取得净利润的大幅增长主要来自于拓展自有品牌业务。已申请在科创板上市的石头科技同样显示出类似的情况,2016年其营收主要依靠小米而净利润为亏损1123万元,到2018年其自有品牌业务营收占比超过五成,净利润也迅速提升至308亿元。 

生态链企业努力去小米化 

从华米和石头科技的发展可以看出,小米确实为生态链企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小米一直强调的硬件业务低利润却不利于这些生态链企业的发展,毕竟小米方面虽然为它们贡献了大量营收,带来的利润却相对有限。对于一家硬件企业来说,如果没有利润很难维持良性的发展,业界都知道对于硬件企业来说只有持续创新才能形成自己的竞争力,而要实现持续的创新就要不断的进行研发投入,可是没有利润的话又如何有资金投入研发?没有自己的竞争优势,企业就只能陷于价格战当中,最终可能导致企业经营不善。

小米生态链企业显然明白这个道理,如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它们在依靠小米成长后,都极力推动自有品牌的发展,以提升利润,而华米和石头科技的业绩也显示出它们在推动自有品牌发展后都迅速提升了利润,摆脱了此前依赖小米导致利润低微的局面。小米自身的手机业务也显示出类似的问题,其创始人兼董事长雷军一再强调自己的硬件业务不赚钱,导致其创新乏力,在近几年来华为在手机芯片和拍摄技术上不断推陈出新,OPPO和vivo也拥有自己的独有创新技术,这让它们均在国内市场取得了持续增长,而小米手机则在2017年和2018年上半年在国内市场取得增长后,到去年下半年再次陷入衰退,这凸显出一家企业依靠价格战是很难长久的。

小米对生态链企业并不拥有控制权,这些生态链企业的创始人得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企业,最终它们取得较为丰厚的利润回报而小米自身手机业务利润低微,柏颖科技认为或许这才是正确的道路。小米生态链企业通过发展自有品牌业务,坚持获得合理的利润方式值得小米手机思考,硬件业务不赚钱给并非长久之道,小米手机或许也应该改变自己的经营理念,否则继续目前这种手机业务经营一遇阻滞就进行企业经营架构调整的方式未必能真正挽救小米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