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遭印度扣押约48亿资产被批“明抢”,此事给予了其他公司哪些警示?

新手学堂011

小米遭印度扣押约48亿资产被批“明抢”,此事给予了其他公司哪些警示?,第1张

一、遵守所在国或地区的法律法规

     尽量找一个熟悉当地法律的法务,熟悉当地税法的财务。遇到此类问题首要事情就是先调查是否真有此问题,若有及时的认罚,缴纳相关罚款,若没有先备齐相关正确,走相关的流程处理,若是真的是“强盗行为”,再找国内相关人员处理。

二、习惯

       这种问题在国际贸易中是经常出现的。由于国际形势时刻变变化,所在国及地区的法律法规也会响应的发生一定的修改,以适应新的国内状况,所以要习惯,并找到处理由于法律法律问题导致问题的企业内处理流程,做到快,准,狠。

三、注意劳资关系

     劳资关系是其中重要的一环,由于一般情况下在海外公司只有管理层是由国内派遣,其余人员在当地聘用,这种情况下容易形成两种问题,1管理层成为一代军阀,2总部派遣人员被当地员工架空。

四、优化当地分公司权利结构

    分公司的权利要做到互相制约,螺旋上升,不能使得某一方权利过大,形成绝对的控制权,做到当地公司与总公司,当地员工与管理层,海外员工与国内员工的一种平衡,不能让某一方突然的脱离控制,必须保证总公司的控制,公司管理层对其他分公司管理层的控制。

五、定期关注所在国的政治宗教民生问题

      做到随机应变,适当取舍。需定期的观看所在地的政治新闻、宗教新闻、民生新闻、其他重大新闻,在会影响到公司的情况下,及时作出决策,帮助公司作出困境或者更上一层楼。当然,在一定情况下就要作出一定的取舍了,如放弃当地的市场,转移市场等。即随机应变,适当取舍之道要掌握,不能当地出现重大政治军事事故依然在哪里坚守,必须做到战线在合适的时间退出,合适的时间进入。

去年12月21日晚间,印度财政部税收局的执法人员扑向全印度20多个地方查税,小米、OPPO、一加等一系列中资企业在这场突袭中“中招”。此后,外界都在等待印度政府会如何开出罚单。

虽然在不利的大环境下,中国手机在印度市场上仍然广受欢迎,根据近期市场调查数据,在印度每三台智能手机中至少有两台是中国品牌。

小米被罚

根据印度财政部的说法,印度税收情报局在调查中发现,小米印度公司在进口价值申报中,没有将其向美国高通公司和北京小米移动软件公司支付的专利许可费和特权使用费计算入内,压低货值,违反了印度的《海关法》。

小米并不完全认可印度财政部的说法。小米表示,此次的税务问题,根源是各方对进口商品的价格认定存在分歧。对包括专利许可费在内的特许权使用费是否应该计入进口商品的价格,这在各国都是一个复杂的技术性难题。

在12月21日,小米等中资企业位于印度第四大城市金奈的斯克里伯鲁布德工业园(Sriperumbudur)附近的办公室率先遭到搜查,突击搜查行动持续了一天一夜,直到22日夜里暂告一段落时,财政部税收局才对外透露了这一行动。

中国驻印度使馆发言人12月23日就印度税务部门调查中国企业答问时表示:“中印经贸合作发展的局面来之不易,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中方希望印方为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市场主体提供开放、公平、非歧视的营商环境。”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发布的2021年第三季度市场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品牌在印度智能手机市场份额高达74%。市场占有率前五名中,除第二名被三星夺得,其余均来自中资品牌,分别为小米、vivo、Realme和OPPO。

中企的类似遭遇

在 历史 上,印度政府有对外资企业反复“查税”的先例。复旦大学南亚研究中心主任张家栋教授指出,考虑到印度复杂的税收和法律体系,以及印度的行政传统,此次印度税务部门高调出手,要想完全不被查出问题是有点困难的。

这位负责人表示,由于下游的中资企业被查,他们在11月份受到了税务调查,在12月收到了书面通知,要求递交从2020年1月1日开始的进出口明细,以及产品供应情况。地区的印度税收情报局认为该企业在进口商品时,出现适应税率错误,涉嫌逃税。

小米除了透过手机扩展行动支付服务使用情境,并且将行动支付与各类内容服务绑定,借此增加更多使用意愿,接下来更计画推出名为MiCredit的消费借贷服务,提供最高可借贷10万卢比(约1451美元),利率则为18%起跳,让消费者能借由手机「应急」。

小米目前已经在中国境内与中国银联合作推出行动支付服务「小米支付(MiPay)」,让使用者能直接借由手机NFC模拟信用卡进行感应支付,或是对应线上支付服务,去年也开始开放印度市场进行测试,并且在今年3月正式推行,更与印度国家支付公司(NPCI)与印度最大私营银行印度工业信贷投资银行(ICICI)合作,支援当地超过120家银行核发信用卡,而接下来也计画在印度市场正式推行名为MiCredit的消费借贷服务,借此扩展印度金融市场。

透过性价比销售策略推动期硬体产品的背后,小米其实是以服务内容吸引更多营收获利机会。而进入金融市场布局,除了借由小米支付简化消费者购物流程,并且提升消费使用便利度,让消费者能更愿意借由手机消费,不仅能在每笔交易累积小额分润,更能吸引消费者透过行动支付快速在小米所提供线上服务完成消费。

以中国市场为例,虽然无法与微信支付、支付宝经手交易量比较,但目前小米支付在中国境内已经累积超过2000万名活跃用户,每年约带动120亿美元的交易总额,若以此计算其交易分润,以及透过小米支付带动的服务使用规模,依然可让小米增加不少营收。

而在目前各个手机品牌先后加入竞争的印度市场,由于不少日常生活交易也是透过手机完成支付,因此也让小米增加不少发展机会,预期借由投入印度市场增加更多营收。

不过,小米支付在印度市场发展可能也会面临不少竞争压力,除了与当地最大行动支付公司Paytm竞争,同时也要面临印度众多人使用的WhatsApp推行支付服务,以及Google同样采印度统一支付介面标准打造的Tez支付服务带来竞争压力。

因此,小米除了透过手机扩展行动支付服务使用情境,并且将行动支付与各类内容服务绑定,借此增加更多使用意愿,接下来更计画推出名为MiCredit的消费借贷服务,提供最高可借贷10万卢比(约1451美元),利率则为18%起跳,让消费者能借由手机「应急」。

小米方面仅表示此项借贷服务仍处于测试阶段,预计在未来几周内于印度市场正式推出,同时并未透露具体细节。

相比传统银行借贷必须提出繁多证明文件,并且必须经历重重审核,若小米透过手机推行的MiCredit消费借贷服务能以更简单方式完成申请放款,意味将能吸引更多消费者使用。

但MiCredit消费借贷服务势必也会面临资料审核必须蒐集使用者个人隐私资讯,其中包含个人收入状况、专业能力等背景资讯,借此决定个人可以借取贷款额度与还款利率,意味小米在此项服务也需要有足够的用户隐私数据使用及保护,否则可能面临外界质疑。

小米长期霸占印度智能手机销量冠军,成为最受用户欢迎的手机品牌,现在传来好消息,其在遭遇无理打压的前提下,当地出货量仍然突破2亿大关。

据小米印度官方账号宣布,其在当地智能手机出货量突破2亿台,达成全新里程碑。在过去一年时间,小米在印度共推出15款5G智能手机,为迎接5G时代作出卓越贡献,这点非常令人欣慰。

2014年登陆印度市场以来,小米手机获得印度用户广泛认可,2019年出货量突破1亿台,平均每年能卖出2000万台手机。三年过去,小米达成出货量2亿台的新成就,说明过去正处于高速增长状态,小米做好了迎接更多销量的准备。

7月20日,Redmi K50i正式在印度亮相,从外观及配置来判断,应该属于国内Note11TPro套娃版本。正面搭载66英寸LCD屏幕,支持144Hz刷新率,7档刷新率自由调节。前置1600万像素自拍,后置6400万像素三摄影像模组,核心搭载天玑8100处理器,内置5080毫安电池,支持67W有线充电,支持IP53级防尘防水。

该机属于Redmi首款12个5G频段机型,为印度全面迎接5G时代打好坚实基础,同时还提供WiFi6、蓝牙53等连接技术。不过有一点与国内不同,印度版本阉割了多功能NFC,价格却比国内更贵,6+128GB版本售价25999卢比(约合2200元人民币),作为对比国行版本售价为1699元,相比印度便宜500元左右且功能齐全。

虽然比国内贵出不少,但印度网友普遍认为仍极具“性价比”,毕竟当地与其竞争的都是一些廉价版的4G手机,堆料远不及Redmi良心。据悉,接下来还会有更多小米手机陆续亮相,预计本月底还会推出小米12Lite,定价比这款手机还高。

看到小米在印度步步为营,国内网友终于也松了一口气,好在没有因为无理打压所吓倒,国产品牌太不容易了。近几年,国产品牌一直在印度遭遇无理调查,小米在5月1日遭到印度扣押555亿卢比(约合4806亿人民币)资产,理由是以支付版权费名义向小米集团(中国区总部)在内的海外实体汇款,违反了印度的相关法律。

经过小米起诉,印度联邦法院于5月6日决定解冻这笔资产,同时小米印度方面负责人向法院提供证据,遭到来自印度相关部门暴力安全威胁,在被威胁的前提下做出了一些不利陈述。不知道是否与这件事情有关,小米在7月15日宣布升任COO穆拉里什南为印度总裁,8月1日生效。

小米回应被印度扣押约48亿元资产,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信息?这次小米资产被冻结,商业行为被干预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只喷印度政府意义不大,关键还是产业升级。

如果只看表面理由,其他专业答主有介绍,跨国公司的研发支付都有这方面问题,苹果也不例外。苹果绝大部分研发都在美国,虽然使用国内代工和供应链,但苹果中国的研发比例很小,中国只是没从这个地方找茬而已。

小米印度发了声明,最后结果无论是无条件和解,还是有条件和解,我相信这都不会是最后一次,小米也不会是唯一的一家。

因为从最终目的角度来看,印度政府不是为了单纯罚钱,而是要升级本国产业。

资产冻结只是产业转移大趋势的一个缩影。

之前印度政府数次提高关税,逼迫三星,小米等厂商在印度设厂,建立印度制造。

经过关税的限制后,三星和小米等已经在印度建立了工厂,包括富士康。之前苹果只在印度生产iPhone SE,最近开始了iPhone标准版的组装。

这说明手机代工已经开始出现了转移,就像三星越南工厂一样。本质上是转移到人力成本更低的地方,罚款和政策都是促因。

从代工开始渗透,从低端到中游的元器件,最后到高端核心器件,直至培育出自己的品牌,复制中国大陆的过程。

现在印度有了代工厂,接下来会继续陆续出台政策,引导发展出像中国大陆蓝思科技,立讯精密,歌尔声学,韦尔股份等一批供应商。

当然受限于印度的基础设施水平和种种发展因素,这一过程能否顺利进行很难说,但这大概率是政府坚持的战略,也符合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

客观来说,手机代工这些产能的转移是难以避免的,看看国内,现在沿海的招工已经非常困难了,用人成本提高非常多。

而很多人希望转移到内地,但内地的很多交通和基础条件没有办法满足相关需求。

因此对于国内来说,最重要的是进行产业升级,向着更高端,更核心,更高附加值的领域进发,才是长久之道。

最强的选手留下的是品牌,芯片等核心技术,甚至在各自领域具有近乎垄断的优势,而中游元器件,下游代工可以分布在不同国家。

国内厂商的最终目的是要成为行业最顶级的玩家,例如Intel之于PC产业,这是政策也难以制裁的。

我是一名作为传统行业的从业者,很少接触移动互联网行业,最多的解除大概是每天在手机上浏览新闻。当昨天看到小米在印度的禁令时,我忍不住有一些感想。

第一、专利墙

一直以来就有消息称小米必回遭遇海外巨头的专利包围和新闻的压制,只是不知道谁先开始,爱立信现在终于出现。这一次,小米宣布了禁令,而不是隐瞒,不管它是否被迫,这个态度我喜欢。未来,如果小米想继续在印度市场做些什么,就有必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与爱立信达成一项“专利协议”,以挽救危机。

第二、知识产权

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几乎没有知识产权的基础,目前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制度几乎是进口的西方社会,说白了,复制,很奇怪怎么没有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西方发达国家,你真的也可以我们国家要求“保护”。

在我看来,目前国内知识产权法对新技术的保护过大,对西方社会的保护力度更高,所以小米在印度是被禁止的,在中国却没有爱立信禁售小米。

三、无声的疾呼

如果小米想要大,它就必须出海。如果要出海,它必须绕过专利墙。为此,有时真的感到无助,甚至专利和解,这些专利的最终成本被移植到广大用户手中,而我们实际上已经为此付出了代价,可悲的是,我们将在未来继续为它付出代价。

当今世界的规则是一群人制定的,而知识产权也如此,也是一群既得利益者所制定,我们只能接受,但这不妨碍我们会振臂疾呼。

下一个拿起专利大棒的可能是诺基亚,微软,或者苹果,下一个被打的不只是小米,可能是魅族,华为,中兴……

总之,可能打破僵局真的没有太好的办法,规则在这里,后继者也没有很深的底蕴,不太好破,因为对手能够以一当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