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采用express,模板用ejs,前端用amazeui. 做完三个页面后,设计突然说要改UI设计,我勒个去,郁闷地一个个页面重新调整。下班之后反思一下,觉得花了太多时间在重复劳动上,是时候涉猎一下前端工程化的知识了。
用百度在互联网畅游了一番,总结了一下前端工程化的几个关键要素:编码规范化,结构模块化,流程自动化。本文所述的方法属于模块化,但只是简单地把dom,css,js拆分,以便更好地管理,而并非像vue框架那样的组件化,但这种方式可能更易于理解,可以作为过渡。
这是原来的目录结构
其中public目录里存放的是静态资源,按照传统的做法,css文件夹种存放less文件和css文件,img文件夹中存放图片资源,js中存放各页面(views目录中对应的页面)的js文件。
当页面越来越多,会遇到一些重复的部分。像图中的侧边菜单,顶部搜索框,底部菜单,在几个页面都有。如果每个页面拷贝一份样式,js,dom,当需求方要更改样式或者增加功能的时候,徒增工作量。
在一篇文章的启发下( 前端开发工程化探讨 ),我将目录结构改成如下:
为了标准化,每个组件里的文件命名都相同。以侧边工具栏为例,dom.ejs是一个模板文件:
如果不熟悉ejs模板的语法,可以百度一下。另外,此模板还支持嵌套,并传入参数。
例如,下面是一个列表容器的dom结构,配合js可以实现上拉加载功能,但列表项的样式可能不一样,你可以在使用时再根据传入的templateName参数决定用哪个模板,非常灵活。
在使用模板时,这样嵌入页面。
注意,应使用<%-include()%>,而非<%=include()%>。<%-%>表示内容原样输出,不进行运算。而<%=%>会生成运算后的内容。
然后,再来考虑js和css文件应当怎么处理。如果在页面中逐个引入组件的js和css文件,维护起来会非常不方便。所以我考虑将某个页面涉及到的组件,还有页面本身的js和css打包成一个。这样做有个缺点,每个页面的js和css文件会有重复的内容。如果用seajs或requirejs等模块加载,可以解决重复的问题,但也可能增加项目的复杂度。考虑到打包后的文件只有10K大小,还是暂时使用打包的方法。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将js模块化并测试一下性能。
打包涉及到gulp的应用,有许多文章谈论到,而我是通过开源项目学习的。
首先我需要写一个page-config.json文件,告诉gulp我要打包哪些资源:
将文件放在模板目录的根目录下面,与src,dist同级。src存放原文件,dist存放生成后的文件。
再写一个gulpfile.js,用于自动构建。
下面是gulp文件的写法:
在使用时,要在命令行安装gulp,切换到gulpfile.js所在的目录,运行gulp watch,这样,每次在css和js更改时,会自动重新打包。当然,为了不重复操作,你可以写一个脚本文件。
一、说一下
首先保证node环境已经安装完毕,npm能正常使用,安装可自行百度,比较简单,在此不做赘述。
node是否安装成功
express是否安装成功
二、直接开码
安装
注释:
express:安装express框架
express-generator:安装express生成器,可快速生成一个应用的骨架
-g:全局安装
注释:
-e:简写,全称为 --view=ejs ,安装ejs模板引擎
myapp:项目名称,自定义即可
生成如下目录结构
注释:
bin:存放启动脚本文件
bin/www:启动脚本文件,可修改端口号,等功能。
public:存放图片,css,js等静态文件
routes:存放路由模块文件
views:存放视图文件,使用的ejs模板引擎
app.js:入口文件,重要的配置文件
package.json:工程信息和安装依赖文件
跟着提示执行下列语句
注释:
cd myapp:进入myapp文件夹,文件名需修改成自己的项目文件名
npm install:安装所有依赖模块,常用的非指定性npm安装命令
npm start:运行项目
(bin/www)
在用ejs模板进行渲染时遇到这样一个问题,nodejs端返回一个数组,在模板渲染出来的结果不是想要的数据,如下:
模板里是这样的
hotBrands 应该是一个对象数组,结果打印出来的结果是下图这样的,用 encodeURIComponent 转换后结果也还是一样
浏览器自动转换了,于是我想着把 hotBrands 转化成 json 字符串,如下:
结果如下
还是不能正常显示
最后我试着两着结合
结果如下:
终于正常显示了,好坑。
所以在用模板渲染时要注意一些特殊数据类型或符号可能会被浏览器转换,如果遇到了需要特殊处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