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罗一笑事件的几点看法

新手学堂030

关于罗一笑事件的几点看法,第1张

1

相信大家都听说了罗一笑事件。先是《罗一笑,你给我站住》一文被大量转发,呼吁大家为得了白血病的孩子捐款。

事件真正爆开,是因为突然出现了反转,呼吁捐款背后是营销号的参与营销。这让大家觉得非常愤怒。

其实真正让大家愤怒的,并不是捐出去的那点钱,而是因为被操纵、被骗的感觉太糟糕。

2

我以前看见乞丐,都会掏出零钱给他们一些。

很简单,没了这点钱不会给我的生活造成什么困难,但对乞讨者来说,也许就可以买上几个馒头,解决一顿午餐。

但后来有一次,我出门散步,没散出多远一群孩子冲上来乞讨,我把身上的硬币都给了他们。结果我散步回来的时候,发现天桥下,一个穿着普通的女人正在教训这群孩子,“你们有什么用!这么半天才讨到那么点钱!”

3

虽然这类新闻以前没少看,比如“乞丐转进小胡同换了身衣服,发现他是个普通人”,“孩子被人贩子卖给骗子集团,最终沦为乞丐”,不过,都没那次亲眼所见给我的印象深刻。

从那以后我就有意识地会简单判断一下,眼前这个需要救助的人是不是伪装的。

我判断的标准也很简单:如果是四肢健全的我一般不给,因为他们完全可以靠工作挣钱,哪怕是那种粗重的体力活,也是正当的赚钱方式;如果是那种出门旅游带马克笔的不给,旅游钱被偷,还能用马克笔写一幅正楷的求救书,多半不靠谱。

不过这种事件还是防不胜防。你怎么知道那些残障不是装出来的呢?

4

有人悲观地认为,这种事情的发生会让以后真正需要救助的人,得不到救助。

我不否认存在这种情况,但我相信大众的辨别能力会不断提高,就好像你打法律擦边球,能帮助法制更健全一样。

这件事的关注度高也是种好事,因为会推动更多的人去思考如何减少这类事件的发生。 比如今天我就看到有公益机构专门整理出了一份《白血病救助机构&项目信息》,这就让更多的人知道了正规的救助渠道,而不是去相信网上求转发的假信息。

我相信在未来,救助的渠道会更公开透明,让大家的爱心捐赠能真正落到实处。

5

我在阅读吴伯凡老师的文章时,也看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小故事。讲的是美国密歇根大学的政治学家,为了研究多次博弈最有效的规则,向全球范围内征集了一共十五个计算机程序,放在一起让它们互相博弈。

这就好像15个非常精明的人,互相较量。有的程序设计非常复杂,策略非常狡猾,有的程序则非常简单。你猜最后哪个获胜?

其实获胜的程序非常简单,只有四条规则: 一开始选择相信所有人;兑现所有的合作承诺;但如果被背叛了,就会惩罚对方,并且在下次假装和对方合作并背叛对方;如果对方愿意再合作,并且不再背叛,再次信任对方。

用一句话来形容这四条规则,就是有策略地信任。 我认为在对待这类事件上,我们也不妨选择,有策略的信任。

6

最后,我简单总结一下,对于这个事件我想说的话:

001 保险也是对自己的一种投资,让你在需要帮助的时候,可以不用麻烦大家。

002  对于这类事件的发生,我们没有必要过分悲观,更重要的是提高自身辨别力。

003 再遇到这种事情,不妨选择有策略地信任。捐款去处可追踪是很重要的一条策略。

法制晚报讯 今日,“罗一笑事件”发起人之一刘侠风接受《法制晚报》记者采访时否认“策划”并表示,今日已接受了民政等部门调查,将会有最终的调查结果。就此事接受法晚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罗尔属个人求助并不违法,如果是故意夸大其词求助,获得的

捐款给别人不是投资理财方面的问题,因为捐钱的人大部分是不求回报的。但捐钱肯定也是表达了人们对钱的一种态度。

没错,我说的就是上个星期曾经刷屏朋友圈的那个罗尔、罗一笑的帖子。很多人都在转发,不过在这个帖子背后实际发生的事令人失望,帖子的制造者极大地夸张了自己的困境,紧接着又挖出了很多其他的东西,总之都是负面的。

即使真相出来了,很多转发了帖子的人的态度还是那样的:我没有捐钱,只是转发一下也没有什么坏处啊。

这种逻辑有点像帕斯卡关于信不信上帝的言论——如果有上帝,一个人信上帝,那么他会获得比不信上帝的人更多的好处;如果没有上帝,你信上帝也不会给你带来额外的坏处。所以人们应该信上帝(帕斯卡肯定没经历过义和团或者文化大革命)。想要获取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花卷财团。

转发不真实的求捐款帖子没有坏处吗?当然不是。

人们的注意力和钱都是有限的。你可以想象大家的注意力和钱是一张大饼,如果虚假、夸张的求助求捐款信息在里边占的比例大了,真实的信息在里边占的信息就会变小,而那些真正需要钱的人得到帮助的可能性就会。

如果把问题再简化一点,也可以说是,如果你转发互联网上这种陌生的求助信息,这种信息是真实的那你就做了件“好事”;如果这种信息是虚假的,那你就做了件“坏事”。

但是一条互联网上的信息,你怎么去验证它是否真实。说实话,这个成本太高了。你可能为了好奇一件求捐助的事的真实性而花几千块的交通费用去调查吗?即使那样也不见得能得出真实的答案。对于个人来说,了解其背后到底是否真实几乎是不可能。

也许你可以从其他的角度来考虑一下。一个是博弈论的角度,这个太难了。我想了半天,没有相对一条陌生信息真实性的判断。另一个是商业分析,这也许可行。

实际上,你不用判断每条网上陌生的求助信息是否真实,你只要判断这类信息真实性的概率就够了。这就像你在和别人打赌落下的硬币正反面时,不用对铸造硬币的金属性质很了解,也可以不关心每一次硬币落下到底是正面还是反面。你只要知道硬币落下的正反面概率就可以下注了。

那怎么来判断这种概率呢?也许你可以想象真实的网上求捐助信息和非真实的网上求捐助信息是两家公司。这两家公司都试图在人们的注意力大饼上占有跟多的市场占有率。

那么这种竞争中谁会获胜呢?我们可以试着从成本的角度分析一下。在成本比较中,那些虚假的求捐助信息成本明显要低于真实求捐助信息的成本。这是因为真实求捐助信息除了要付出传播和制作成本之外,有一部分是刚性的成本。这就是真实求捐助者需要的那部分钱。在人们想象中最完美的这类捐助是,需要帮助者除了发布信息的成本之外,所有获得捐助正好在需帮助的事上花完不是吗?而那些虚假和夸张的求捐助信息,他们的在刚性成本则要小的多,甚至为零。

所以在要求同样的捐助额的信息竞争中,虚假夸张的求捐助信息可以有更多的营销成本投入。比如,可以把事情说的更可怜,采用更有效传播渠道。这样看来,在没有干预的情况下,你看到的求捐助信息是骗子的概率更大,所以从理性的角度讲,你不应该转发任何一条这种信息。

那么,这类信息有没有有效的干预手段?有,那就是提高骗子或者夸张求助者的成本。这里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对欺骗者的处罚。很多这种欺骗者在被揭穿后只是道歉并把钱退回去了。说实话这种惯例对欺骗者付出的成本太低了——如果道歉有用还要监狱干什么呢?

关于这个问题,我只想说----这样的自媒体人,我们不做

昨天晚上大概七八点钟的时候,麋鹿在朋友圈看到了第一条“罗一笑,你给我站住”的转发。点开来,一个三四岁的小女孩笑的灿烂的照片映入眼帘,照片拍的并不专业,应该能看出是出自一位普通家长之手,用普通手机拍摄的;文字则是一位父亲字字泣血的倾诉,表达了对重症病患女儿的依恋与不舍,还有立志将陪伴女儿与病魔斗争到底的决心与气魄。

转发这条链接的是我朋友圈中一位不折不扣的“晒娃党”,几乎每天都能够看到她母性泛滥的更新:她家闺女各种角度的的照片、各种场合的小视频,以及五花八门、众说纷纭的“育儿经”的转发。哦对了,她还是某大号x蒙的粉丝,每有热点出现,她必转x蒙的评论,就像前几天某羽毛球星出轨的新闻,她对x蒙的振臂一呼趋之若鹜。

当我看到她的转发时,这条推送已经达到了“10w+”的点击量,赞赏也已经超过了几万。现在谁的微信钱包里还没几块钱呢,不知道我朋友圈这位妈妈有没有赞赏?

但我当时就觉得哪里不太对劲。我看了看这篇推文的作者及其所属的公众号,均名为“罗尔”,赫然在作者名之前的,还有被无数“自媒体人”趋之若鹜的“原创标”。麋鹿写文也一年了,很知道这“原创标”对于“自媒体人”的意义所在———有了原创标,作者就可以开通留言、评论功能,最重要的则是“打赏”,也就意味着,文字可以直接变现。

“一分也是爱”的抢红包时代,谁都不能小看这“打赏”功能;不同的平台(如简书、豆瓣、微信公众号、微博)都纷纷放下身段,将打赏功能直接放在文章发布界面之内。据说某些自媒体红人光靠打赏就能日入过万,广告拿到手软,财务自由早就不是梦了;麋鹿身边一些早先一步开公众号并拿到原创标的朋友们,都纷纷在公众号推送的文尾“卖个萌、发个嗲,讨杯酸奶钱”,在文字变现的路上一路高歌猛进。

然后我又点开了公众号名称的蓝字:罗尔,看到了这样的介绍:

抛开足以闪瞎麋鹿钛合金“鹿眼”的个人简介不提,且说这个公众号本身。这篇文章发布的日期为11月25日,不知道这个标注为“个人”的公众号有多少粉丝;但在四、五天的时间内,能够达到10w+的转发量,这是相当了不起的一个数字。由此可以判定,这位“罗尔”是微信公众号圈里的红人一枚无疑了。从罗尔先生的简介中可以看出,其在纸媒界可谓已浸*多年,不仅深谙大众心理和传播技巧,肯定也有几个牛X的朋友,为孩子看病筹钱的办法应该不少。对了,朋友圈里不是还老是有人转那什么“轻松筹”吗?以罗尔先生的阅历和能力,想要为自己生病的孩子筹钱,那“经验”足可以开出几场成功的微课来。

想到此,麋鹿又默默地看了看自己公众号那寥寥的几位粉丝(全部是与麋鹿本人私交甚笃的朋友,在此,对这些天天忍受麋鹿这位中年妇女唠唠叨叨的朋友表示感谢),以及想了想明天还要早起继续上班搬砖,麋鹿点了右上角的X,这个瓜,咱不吃。

麋鹿不是冷血,麋鹿也是一位四岁半孩子的母亲。虽说对这条消息的内容有诸多怀疑,但麋鹿还是很关心是否真的有一位无辜的小朋友正在遭受病魔的折磨,是否得到了妥善的治疗。于是,八卦的麋鹿还是对这件事保持了关注,到晚上睡觉的时候,一些自媒体朋友聚集的群里,开始有人提出了和麋鹿相类似的疑问,甚至有人怀疑这是不是一条病毒。到今天早上,朋友圈被铺天盖地的刷屏了———各种人、各种群都在转;以当妈的居多,甚至麋鹿一位刚生了孩子还在坐月子的朋友都转发了,并表示自己初为人母,太理解这位父亲了,已经打赏了云云。

而到了今天上午,已经隐隐可以嗅到“套路”的气味。看看上面这位朋友在转发时附加的评论:每转发一次此文就有机构会捐出一元钱。

这应该不是我这位朋友写的,我估计是她直接复制的。那么问题来了,谁在背后操纵、推送这则事件?谁是会捐出一元钱的“有关机构”?捐钱的过程有正规部门的监管吗?捐款的去向及使用,透明公正吗?

还在咸吃萝卜淡操心的麋鹿,过了一会儿,又看到了这样的推送:

强大的人肉引擎开始发动了,罗尔神秘的面纱被一点点揭开;内容似乎并不令人吃惊,如果这些爆料真实的话。在泪水涟涟和字字泣血的表象背后,罗尔先生家境殷实,其女儿看病的费用已经得到了有关部门正规途径的帮助,有一家P2P公司深度参与了此次“募捐索赏”事件的全过程。以下内容来自网络:

深圳社保局核实了罗一笑的医疗费用:

11月28日,我们收到舆情监测,网民“刘侠风”在其微信发文《耶稣,请别让我做你的敌人》称参保人罗一笑患白血病在深圳市儿童医院住院,文中提及每天医疗费用少则一万出头,多则三万有余的费用,一大半少儿医保走不了。收到消息后,我处高度重视,立即展开调查并主动联系当事人,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经查,参保人罗一笑,电脑号500745551,女,5 岁,2010年12月开始参保,至今参保为71个月。截至2016年11月底,共住院两次,住院总费用合计为8033672元,费用明细如下(两次合并计算):

1、总费用:8033672元;

2、目录外自费:1163366元,自费比例为1448%;

3、目录内费用:6870306元;

4、目录内费用医保记账:6171818元,占目录内支付比例为898%,占总费用支付比例为768%;

5、目录内现金支付:698488元;

6、现金支付合计(自费+目录内现金支付):1861854元,占总费用的2318%。

其中,罗一笑在治疗过程中,第二次住院时自费费用共1021572元,使用2支培门冬酶注射液(自费药品),单价400587元/支。

我处积极与深圳市儿童医院联系,医院方表示今天已有相关媒体到医院就该事件进行采访,罗一笑家属承认在微信中有夸大事实的情况,并表示已停止众筹。深圳市儿童医院已准备好相关单据以备应对舆论发酵。

========套路太深的分割线=========

看到这则消息,麋鹿不禁要为深圳市社会保障部门回应的迅速、清晰及客观点个赞。然后,麋鹿也和众多吃瓜群众一样,又一次陷入了深深的失望---我们又一次被“营销”了,又一次被耍了。

同样来自麋鹿朋友圈的这张图,或许可以表达吃瓜群众的心情:

整个下午,麋鹿所在的几个群里还在意犹未尽地讨论这件事。对于罗尔先生本人暂且不评价,但所有的人都一致认为,这实在是一起成功的营销案例。有人预测,哪怕被扒皮被谴责,但事实是,“罗尔”火了;过几天风头一过,再写几篇煽情的文章洗洗白就好了。比起X付宝信心满满地进军社交圈,却因为“圈子”中满是各种尺度太大的照片而黯然收场的结局,这个营销套路实在是经典。

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一个前提之上:自媒体时代,流量为王,只要能有本事吸引来眼球,只要能提高点击量和转发量,就赢了。

据说腾讯微信公众号原创标的申请就将粉丝量和转发量纳入评价范围,也即只有拥有了一定的粉丝和文章被转发的足够多,腾讯才会发出原创标的申请。还据说,“无论道德与尺度,10W+就是我亲妈”,比起某些女性自媒体人动辄爆粗口、在自己的文章中讨论“尺寸”而面不改色心不跳的内容,罗尔这篇卖眼泪、博同情、求赞赏的推文,轻轻松松吸粉、满满当当拿钱,段数简直高太多了。

假如罗尔和他背后深度参与的P2P公司开微课教授营销套路和“如何快速为公众号吸粉”,肯定能再一次赚个盆满钵满。

唠唠叨叨说了这么多,回到这个问题的本身,麋鹿首先要说明,我们仍然抱着最大的美好祝愿,希望那个生病的小女孩能够得到最妥善的治疗并早日康复。但同时,如果自媒体人今后都要以这样的方式来“煮酒论英雄”的话,那这样的自媒体人,麋鹿宁愿不做。“酒香也怕巷子深”,但就算要营销,也不能过了底线;不能将围观群众当傻子,不能将大众的同情当做筹码论斤买卖。

卖眼泪、博同情,罗尔不是第一个;文学艺术的感染力就在于真实。现在有很多年轻的写作者和自媒体人,就是靠倾诉自己在“北上广深的奋斗苦难史”起家的。说到这个话题,足可以再写一篇文章来讨论窥私和同情这样一种隐秘而微妙的大众心理-----我过的像条狗,原来有人比我还不如,这下我心理就平衡了;同情心进而带来高高在上的满足感,有优越感加持,赏你几块钱,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麋鹿来上海整十年了,在这里读书、工作、成家、租房、买房,该经历的基本上都经历了。对于与麋鹿一样,从家乡小城来到上海打拼的年轻人,麋鹿一向抱着大姐姐般的期待和鼓励----直到有一天,麋鹿无意中看到,有一位开了公众号的同乡小妹妹,在自己的文章中着墨渲染麋鹿的家乡(一个西部身份)与魔都的巨大差距,着力描述家乡的落后与闭塞(事实并非如此),字里行间满是委屈。麋鹿实在没忍住,给她留了句评论:写文章要有真实情感,但卖情怀甚至无节制地夸大自己的弱势、打弱势牌就不对了。

但是,总是有那么一些人,在弱者的地位上屡屡尝到甜头,刚才提到的那位小妹妹,就拥有很多“敬佩她跳出农门独自一人在魔都打拼”的粉丝。“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会撒娇的女人最好命;那些公众号上整天教女人们怎样吃定自己的伴侣,总是说温婉如水的女人才会容易抓住男人的心。话说,麋鹿实在觉得他们标榜的某些道理不忍卒读,就好比前几天某羽毛球星出轨的新闻后,很多“女性先锋”们为其配偶“怒其不争”;当然了,她们轻轻松松就到10W+阅读量的文章中未必写的就是她们的真实想法,只要能提升阅读量,她们完全可以就同一个问题写出观点相左的文章来。

是不是自媒体人没什么底线与操守?唯一的衡量就是10W+?

而罗尔事件过后,我们还有多少同情心可以被消费?



同情心不是你想卖 想买就能卖。罗尔事件,总会有过去的一天。除了祝愿无辜的小朋友能够早日康复外,我们吃瓜群众还继续要面对日复一日的生活。只是希望,自媒体圈能够多一些清流,少一些哗众取宠与流量为王。

体现了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募捐管理的不健全:我捐给红XX,吃没了;我捐给个人,被骗了;我捐给代理机构,发现是营销炒作框钱。 奉劝真正的爱心人事一定要握好手里的钱包,做善事先看清情形再做,不要把这仅剩的善良喂了豺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