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是现代鸦片吗?

新手学堂026

微信是现代鸦片吗?,第1张

朋友,真的,信不信由你,微信已成现代人的鸦片……

无论是否情愿,或是承认与否,每天清晨醒来,你我都会面对日新月异的电脑、手机、iPad、网络等等这些现代化产品,都会自觉不自觉地陷入信息极度爆炸的时代.而最流行且最令人着迷的,莫过于微信

正如我在去年一篇愽文中曾写道,本来电脑与网络已使人终日忙碌,微信的面世更令人忙无闲暇了.

X

微信之所以如此兴盛,特别是Wechat在全球华人中间盛行,因为它神奇地把不管是远隔千山万水还是近在咫尺的人,认识还是不认识的人,以其特定的方式(或来者不拒,或自己筛选),集中在巴掌大的玩意上,只要有Wi-Fi, 便可以通过书写、音频和视频,相互恣意沟通、交流;而且,每个人都享有平等的机会,转帖子,发感想,加点评,上照片,等等.它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精神领域里,都满足了现代人对刺激性事物或新奇事物的不断涉猎和寻觅以及对"个性"、对'自我"的张扬和追求.

只要世界某地发生了一件引入注目的事情,即使最初媒体被蒙在鼓里,它也很可能会在全世界其它地方立即成为新闻.

这便是微信.

是的,这便是我们再无法回避或排斥的微信.

欣喜地欢迎它,享用它,为它着迷,玩它上瘾的时候,你我有没有想过,它给人们带来的危害究竟几何?

许多人因它患了眼病,有的人未拔充电器插头,酿成火灾.然而,依笔者之管见,它"润物细无声"的危害,则是在广阔却又捉摸不定的精神世界里.

现代社会,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终日都在忙碌."岁月催人老",本来亲情之间、知己之间相亲相爱、聚首开怀的时间已少得可怜,微信的出现,恰似雪上加霜,更使这一层层关系,变得愈益冷漠、疏远.

曾记否?在那'鸿 雁捎书"、"一封家书抵万金"的年代,书信凝聚了浓厚的情,深切的意;电话普及之后,虽然用起来方便,费用也越来越低,然而,在不经意间,通话双方的情意 比写在书信里的,似乎淡了许多.而且,无论声音多么真切,一放电话,彼此重又回到令对方陌生的现实.这两种沟通方式,对于懒人,尤其对那些情深、意不真的人来说,反倒有种好处:无论信写得多寡,电话挂得勤否,总可以找藉口编理由,或干脆用个"忙"字,以遮掩"礼仪"上的亏欠.

在微信时代,大凡亲的、近的、知己、朋友、同学、同事,或列位首,或划出一个个圈子,为的是区别,也图个方便,似乎在今后的岁月里,彼此更加关切,一定会有 更多互动.岂不知,巴掌大的玩意儿,一下子会聚了与如此多认识与不认识人的交流方式;而且,无论与何人交流,都需花费时间.用久了,人们发现,平时所关注 所耗费时间的地方,或是经常选择交流的对象,依然限于日常生活圈子里的人.按理说,像是举办一个宴会,作为东道主,既然邀请了如此众多的客人参加,理应热 情款待其中的每一位客人;对那些远在他方的至亲好友,更需殷勤有加,奉为上宾.

然而,微信里的实际情景并非如此.

在这里,平时生活圈子外的人,即使是至亲好友,除了节假日寒暄,有事才联络之外,更多情况是让他们"坐冷板凳',且再不能以个"忙"字来搪塞或推诿.

若我说"忙呀!"可别人都可清楚地看到我在朋友圈转发了一个帖子,又一个帖子;加注了一段评论,又一段评论.

又或您是公司总裁,虽然您曾信誓旦旦地向部下表示,"我要待大家亲如兄弟,彼此一律平等,there is no favourite".实际上,对您喜欢的帖子,有时免不了或忍不住要做些点评;对其他部下的另类帖子,因再无时间和精力关注,而熟视无睹,不再上心.

由此看来,微信于你我或多或少、有意无意间竟成了与至亲好友疏离的工具,与同事部下产生隔阂的源头.

至于多如牛毛的励志篇、保健篇、饮食篇、八卦新闻等等,人们为其耗费了诸多的时间和精力,初读时如沐春风,如获至宝,对做人、对处事、对平时生活也确实有不 少益处,但久而久之,知易行难,一个人长期形成的秉性、处事原则、生活习惯等并非靠若干道理、几篇帖子便能够一下子轻易改变的;更兼一些似是而非、相互矛 盾的保健说法,令人无所适从;一些捕风捉影的八卦,搞得人劳神费心、甚至烦不胜烦.

总之,微信对人们学习和工作的影响,已愈来愈构成社会问题.成人尚且玩起来上瘾,对上学的孩子们,无疑更是个难以抗拒的诱惑.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水如此,微信亦然.最关键的是,要掌握好"度",要有节制.

圣经上说,凡事都可行,但不可受它的辖制.一旦受其辖制,就值得你我格外警惕了.

QQ是一代人的青春记忆,一般的年轻人都会使用QQ,QQ也比较符合年轻人聊天的习惯。QQ确实是改变了现代人的交流方式,语音聊天,视频聊天也是QQ的首创,现在的QQ也增加了更多的功能,使QQ这个平台变得更加有趣,比如厘米秀,QQ红包。我是90后,我从小学开始就使用QQ,现在大学仍然在使用,但是说一句公道话,QQ确实存在这它的不足。QQ确实是有很多功能,但是一般人都用不到,这就让QQ有一些华而不实了。针对这种情况,腾讯也开发了TIM来弥补这种过失,总之我是不喜欢QQ那么繁重的娱乐性,这样我会感到有压力,忽略了聊天的本质。

微信是这几年才火起来的,微信的用户就要广泛了,上到老下到小,如果说QQ是引领了社交的潮流,那么微信则将这种潮流推广成全民社交。我是从上一年的夏天正式使用微信的。微信相对来说更便捷一些,一些公众号小程序也是特别有意思,但是它没有让我们感受到娱乐带来的压力,这是微信的成功之处。在支付方面,微信也是和支付宝平起平坐,虽然QQ也有这个功能,但是并没有推广到大众,一些商家是不支持QQ付款的,所以我觉得微信的整体性要好一些。那么微信的不足之处又在哪里呢?那就是微信的群功能有一些尴尬,群文件或者是群交流没有QQ方便。

陌陌一直被人们调侃为是约炮神器。我也用过一小段时间的陌陌,但是我并没有用来约炮。陌陌这种软件太有针对性了,好像就是专门用来谈恋爱的软件。唯一的娱乐就是直播,我个人的感觉就是这种软件特别低俗,不会有什么大的发展,绝对不会发展到QQ和微信那样的高度。

它们仅仅是一个可以和好友联系的便利工具,一个方便而且相对于电话来说更为方便便宜的APP,它们也只是一个APP一个可以交流,发照片,视频的软件。

不要把最初的东西当做可以挣钱的工具,也不要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损害别人的利益。记住一句话,害人终害己,得不偿失。

 QQ和微信是现在的主流,前段时间兴起的陌陌我没有接触过,不过听说也是一个交友平台,只不过这里面更好的是你不认识的人,还记得它的广告语,喜欢的往右滑,不喜欢的往左滑。

 虽然没有接触过,不过也从同学的口中知道了关于它的一些消息,只是都是一些不好的,不对于它做什么评价,只能说不要太轻易相信陌陌上用户的照片。

 如今ps技术如此发达,没有什么做不到,就当个爱好玩玩就可以了,不要太认真,也不要轻易答应陌生人的邀请,怎么把自己给卖掉的都不知道。

 QQ和微信都是我们和朋友联系的工具,近几年流行起了微商,一般学生喜欢用QQ大人喜欢用微信,公司有事啊,通风报信啊,用一下微信,还是蛮方便的,不排斥这两个软件,因为我已经也在用。

 它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也给我们带来很多乐趣。最主要的是能够视屏聊天,让距离不再是距离。

 有时候可能加了一些微商,朋友圈老被他们刷屏,如果不喜欢的话可以选择屏蔽,还是蛮方便的。

 我个人玩的比较多的还是QQ,它里面的娱乐性更大一点,用起来也很方便,而且周围的朋友大多数也是用它。不排斥社交软件,但也不要花太多时间精力在这上面。

没有说普遍喜欢微信而不用支付宝的,其实两个的支付方式占比都是差不多的,只是微信线下占比会比支付宝高一点点这和微信的本身性质离不开,因为微信是一款社交软件在日常的使用过程中是要比支付宝多的。但是支付宝线上占比又比微信要高一点,因为有阿里巴巴和淘宝天猫这样的大靠山,而且现在两家也都在抢各个方面的人员,所以基本上都是看个人喜好了喜欢用哪个支付就用哪个支付,基本上商家也都会准备两家的收款码的。

因为微信80版本很好玩呐

微信的这次更新炸犯了微博知乎等软件,这次的更新可以说是一个重大意义的更新。因为微信变得很有趣很可爱,表情包功能也更加丰富,狗皮膏药一般的窗口也不存在了,变得非常好。我觉得微信的这次进步还是蛮大的,有优化我觉得不太方便的几个点,而且表情包里面的每一个表情都变得生动有趣,尤其是炸弹啊,烟花呀,这样的表情包变得更加的逼真。这几天内微信群里面全都是炸弹和烟花。好多人都觉得表情包这个功能非常的好玩儿。

而且微信这次新推出了状态栏这个栏目是全新的微信,以前没有的东西,但是我发现这个状态其实跟朋友圈还是有一点点不一样的,朋友圈共同朋友点赞以后还可以看到,貌似这个好像看不到,而且这个状态只能维持24个小时,24个小时后会自动的消失,还蛮符合一天一个状态的现代人的。

而且微信八点零版。把附近的直播和人改成了直播和附近,进入后有三个选项,我觉得这方面也变得很方便了。而且在开始使用微信80版本的时候,有很多文案也跟2018年的不一样,我觉得这也算是一个不一样的突破吧,这次的文案很简洁,不像以前那么花里胡哨,我觉得这些方面都还可以。

而且现在很多人也认为微信这些功能跟QQ越来越像,这算是一个很正常的状态吧,因为张小龙以前说过自己不喜欢用QQ,但是微信现在越来越像QQ了。所以大家会调侃张小龙,说自己不喜欢使用QQ,是因为他不喜欢不是自己制作得QQ,所以其实大家对这次微信80版本的更改还是褒贬不一的。

微信沟通的模式代表了亲密的深度。文字边界感更清晰,语音通话是一种更深的连接,而视频基本进入了一种融合的状态。

文字,可以思考后发出,一般会经历一个检查,错误的几率大大降低。当然现在还有一个撤销功能,一般人在发出后会很关注别人对此的反应,本能地还会重新阅读一遍自己发出的内容,这时可能会发现错误,包括错别字或者表述模糊的地方,而选择纠正或者撤回。

语音,可以让对方感受到你所处的环境,是嘈杂,是安静;你的心境,是平和,是焦躁,是愤怒,是悲伤,是无力;你的沟通愿意,是宣泄,不需要指导与太多的回应,还是需要听取意见与建议。

但这两种方式,会让人有一种中断的感觉。

不 回 应

假如发出一段文字或语音后,你伸长脖子等着对方回应,但对方保持了沉默,不回应。

对于早年未得到及时满足的婴儿,他会在所有的关系中去寻找确认感,也就是你必须要给我及时的回应,否则,我就会有一种被抛弃的感觉。

这在与重要客体建立依恋关系时,或许是被忽略,或许是没有给予稳定的回应,成年后就形成了焦虑-矛盾型的依恋关系。

我想靠近你,粘着你,你必需要满足我,一旦没有及时满足,我就会想远离你,逃避你。但回头发现没你不行,我再开始粘着你,你不回应,我就不停地发信息给你,就像一个拿着脐带找妈妈的婴儿,想要再重新回到母婴关系。

男人天生是收缩型的,他只能集中关注某一个事件。当他追求女人时,他会集中去把这个女人的堡垒攻下,越是难攻,越会让他兴奋,他天然的征服欲被激活。他会在征服女人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比如创造浪漫的环境,微信秒回并且经常妙语连珠,女人的要求总是及时满足。

但当女人开始陷入情网,男人认为感情已经稳固,他已在关系中处于安全或者掌控地位时,他开始把自己的注意力转向更广阔的世界:比如事业、权力、金钱,那是能给他带来更大兴奋的东西。

一旦男人关注点转移,敏感的女人马上感知到,微信回复的时间开始变慢了,过去是秒回,现在要等个十多分钟,有时一两个小时才回复。

现代人对于手机依赖的程度非常高,两个小时不看手机的机会其实很少。如果这么长的时间不回复,一方面,可能是觉得没必要回复,内容不重要,不值得讨论;一方面,不知道如何回复,拖一拖可能就没事了;还有一种可能,男人是比较懒的动物,你的信息可能要让他耗费好多脑力,他的CPU现在暂时不够用了,所以就不回复了。当然,最后一种可能是,女人的信息会让男人落入一种两难的境地,就是无论他如何回复,都可能会导致女人的不满意,所以他逃了。

回 应 中 断

在前面你一言,我一语的互动交流中,你的话题,产生一个回应,你可能针对TA这个回应,再给出回应,循环往复。

但当你的输入速度很慢时,对方已经给了两个不同的回应,已经说出了你想说的,而你还停留在前一个话题中,你发现你打完的这段文字在此时再发出去已经没有了意义,你选择了删除。

此时,你需要对对方的部分回应,这时,由你主导的对话,就这么发生了微妙的转化,变成了以他为主导,并且偏离了你原来真正想讨论的方向。

另外,某些人在语言表述中会有些问题,也就是他缺乏用文字表达的能力。他发出的文字,别人看不懂,上下逻辑混乱,语句不通顺,或者中间的错别字影晌理解,这样就会造成很多的误解。

有些人在微信中擅长于三五个字发一段,没有连贯性。这个人在人格上或许缺乏完整性,他用破碎的思维方式与人沟通,破碎,让对方有缝隙可以插入。换句话说,他留出了很多空间,给对方连接。他不清楚,对方会对哪个点感兴趣。

而喜欢发长篇的,可能是追求一种完整感、完美感。他非常害怕自己的思维被打断,被人攻击,所以在发出时倾向于处理的滴水不漏,不留给对方任何破绽。而接收方可能觉得,你都说完了,好像没有我啥事了,我只能说一个字,好,或者嗯来回应了,有种我竟无言以对的感觉。

假如微信互动的两个人没有处于同一频道,就会出现时常“掉线”的状态,这个“掉线”并不是网络掉线,而是思维掉线,大家不在一个水平面上,不在同一个点上沟通,结果会出现鸡同鸭讲的情况。

语音通话,会把两个人拉回到同一时空。那些用文字几十个回合都说不清楚的事情,可能用语音通话模式几分钟就搞定了。这在处理事情上的确高效。

但人的情感可能需要时间去验证。有句话说,你爱我,是你愿意在我身上投资你最宝贵的东西。金钱对你重要,你在我身上投资金钱;时间对你重要,你在我身上投资时间。所以对于一个时间缺乏的人,愿意在微信上与你聊天,无论是用文字还是语音,女人都会觉得这是在乎,而不是三言两语找个办法就打发了。

比如,女人说今天中午想吃什么,她表达的并不是真正让你告诉他要吃什么,而是向你表达关系,或者这仅仅是展开你们亲密对话的引子。而男人如果只是三言两语给个建议就把女人打发了,其实她背后的期待完全没有满足。

视频通话就更进一步了。我不仅想听到你的声音,我还想见见你的人。这会让两个人有亲近感,就如在身边一样。不过对于异地恋的两个,线上可以隔空恩受,断线那一刻就马上被拉回到孤独的现实,还带着刚才甜蜜的余温。

科技的发达,似乎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成为了人控制人的工具。老婆不放心老公,询问老公在哪,不信任时就要求视频聊天,确定真实的环境,如果老公配合,这就形成了一个猫捉老鼠的游戏。

微信中的确可以读出许多的东西:比如头像是风景还是人物,是自己的头像还是与家人一起的头像,自己的是艺术照、生活照,还是漫画像,是频繁更换头像,还是始终用同一张头像。朋友圈转发的内容是经常跟风跟热点,还是有一些独立思考的内容;是经常无病呻吟,还是总是充满了“正能量”;是经常晒书,还是经常晒美食,是更愿意暴露自己的内在感悟,还是隐藏,从来不发朋友圈;是愿意给别人点赞,还是从不点赞……

微信,已经成为通向另一个人潜意识的大门,不知道看到这篇文,我会被会被朋友给屏蔽了?这或许只是自己自恋式的一种担心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