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米手机运动计步在哪

新手学堂015

红米手机运动计步在哪,第1张

1按住手机主屏幕空白处,然后点击菜单桌面设置。

2点击这个更多设置,把桌面信息助手后面的开关打开。

3返回手机主屏幕。

4接着往屏幕左侧滑动,就会看到有个计步功能了。

方法:如果我们在微信上没有找到微信运动的功能的话,那么我们就需要手动添加了。

1我们先登录我们的微信账号,登录成功之后会发现在面板的右上角有一个“+”按钮,选择   该  按钮。                                                                                                                            

2选择之后会下拉很多选项供我们选择,此时我们选择“添加朋友”选项。                      

3选择添加朋友选项之后会进入,此时我们单击“公众号”按钮。                                      

4单击公众号按钮之后会进入到查询面板,我们在搜索框里面输入“微信运动”,然后单击后方的“搜索”按钮。                                                                                                        

5选择搜索按钮之后会出来搜索结果,此时我们单击搜索结果。                                      

6选择搜索结果之后会进入到该公众号的详情页,我们选择“关注”按钮。                      

7选择搜索结果之后会进入到该公众号的详情页,我们选择“关注”按钮。关注成功之后就会进入到与该公众号的聊天对话框,此时会提示我们已经关注成功了。

8并且我们在“公众号”列表里面就可以找到“微信运动”了,我们也可以使用微信运动了查询自己的排名了。

1在手机设置--应用设置--授权管理--找到对应的APP,打开“获取身体运动信息”权限看看

2尝试清除一下软件缓存

3APP版本是否是最新的

4手机系统版本是否是最新的

只要在手机里安装一个可以手机计步的软件,注册一下帐号,再把计步信息同步到信息运动就可以了,虽然手机有点老,但还是具有这个功能的,如果我的回答确实帮到您了请在我的回答下边点一下采纳为满意回答^_^

微信运动每天都记录着

你走路的步数,

比起一个人说的话,

它更真实反映人们的日常。

这里有一份

微信运动步数识人指南,

供你对照微信上的芸芸众生。

50 步以内

在家躺一天就这数据,别笑,要是这人没生病,极有可能是失恋了。

你要做的是检查他家网线,毕竟有“WIFI”和“被窝”这两个人类生存的必须条件,总不至于伤心过度。

也可能这人特懒,在床上躺了一天。但运动数据越低,往往别的数据高,比如某位编辑,一天内跳一跳成绩从个位数刷到3000分,问他怎么练的,回:“无他,但手熟耳。”

看排行,原来他躺在床上“跳”了一天。

50-500步

到楼下便利店买个东西也不止这个数。

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游戏更新那天,就那种必须走出被窝才能玩的电脑游戏,游戏宅们会认为,走出被窝的一步,才是人类最伟大的一步。

也可能是学生都经历过的,假期最后一天,窝在家里刷作业。

又或者是女生试穿N件衣服后,找不到合适的,心烦意燥,“不出门算啦!”

500-8000步

最平常的数据,大部分学生、上班族的通勤路程在这范围内。

他们过着日复一日的规律生活,但平淡中也暗藏玄机,比如你数据几千步,恰好是在列表中间,这样都有人赞你,那么要注意了。

费那么大劲,特意找到你的排名,TA不是默默在意你,还能是什么?

每天都赞的话,那意图就更明显了。

没错,这人就是你爸你妈。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8000-30000步

工作日的话,搬砖、销售行业人员、旅游达人、剧组工作人员都会刷出这个数据。这个范围里的好友,一天在多个地点转移,属于外向型人群。

当然周末的话,女生随便逛个街、阿宅去个漫展、男生被押着逛个街也能达到。

有人说在自己家也能刷出这数据,你家在故宫?

30000步以上

这范围人数少,但人群分布应有尽有。粗略统计下,他们极可能是:

蛟龙突击队、撕名牌爱好者、梦想找到「天津第一煎饼果子」的老外、进藏文青、广播操领操员、贝爷、夸父、亚索、闪电侠、李白、神行太保戴宗 ……

玩笑归玩笑,其实大多是靠体力谋生的人。他们起早贪黑,无怨无悔,撑起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值得我们肃然起敬,比如外卖骑士、快递小哥、搬运工、环卫工人 …… 以及,创业的。

为什么微信运动数据

更能反映

一个人当下的状态?

答案也许是,在人人大声说话的时代,“做什么”比“说什么”更能反映内心真实需求。

如果你把这份“识人指南”分享给好友,他们回“讨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