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017突然发一条微信支付短信是骗局吗?

新手学堂010

95017突然发一条微信支付短信是骗局吗?,第1张

95017突然发一条微信支付短信:是骗局,切勿理会。切勿点击不明网页链接,更不要填写社交账号密码、手机验证码、银行卡密码等涉及财产安全的重要信息

不法分子通过伪基站屏蔽了真正运营商基站的信号,利用虚拟微信客服号码“95017”发送包含虚假钓鱼网站的短信,这是骗子为了让事主点击木马链接的借口而已,微信官方不会离开自身应用功能,更不会通过短信方式通知填写或完善任何资料,尤其是涉及填写身份证、银行卡或账户密码等包含隐私信息的资料。

扩展资料

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接到多起冒充微信客服诈骗警情,骗子以需要“实名认证”为由,诱使事主点击木马链接,骗取银行卡信息,最后套走验证码,导致银行卡被盗刷。

用户收到这样来自95017“根据规定,微信需实名认证,今日24点前未认证将停用所有功能,为避免带来不便,请登录XX网址进行认证。”的短信后,信以为真地登录了短信中的网站,并按提示填写了自己的身份证资料、银行卡卡号、银行卡密码以及验证码,随后发现所填的银行卡里的钱分三笔被转走,共计9738元。

参考资料:

中国经济网-“微信实名认证”骗术暗藏木马

1集赞换奖品

很多集赞活动都打着免费旗号,但是实际上到了用户兑现的时候还是会有各类消费,不少往往是空头支票,兑现难度大,有时候泄露了信息或是买到假货。

2拼团买水果

这主要是给商家增加下载量,但是不经意间收集了消费者的信息,如果骗子利用了这点掌握了用户的手机号、银行卡、身份证信息,就会套取银行卡内资金。

3转发免费送

免费送的所谓商品一般是从购物网站上批发的成本价极低的的东西。只是帮别人转发,自己获得不了什么实际的东西,而且还要交很贵的一笔邮费。

4帮忙砍价

这种的都是好友发来的链接帮忙砍价,但是需要填写手机号码等信息,这就成为了不法分子的作案手段,咱们农民朋友看到此类的信息,不要被迷惑,甚至是自己注册买东西让别人帮忙砍价。在日常使用微信时需要保持警惕,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5投票获奖

此类的一般都是需要用户先关注账号,然后绑定手机,提供家庭真实信息,一旦骗子掌握到用户的关键信息,就会编造车祸、重病等圈套行骗天下,可能会导致钱财损失或个人信息泄露。

6红包诈骗

骗局多发于节假日或者重大活动时期。骗子通常会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一些误导性信息,引诱用户领取红包或者赚取佣金。这些红包可能会要求用户填写个人信息,甚至要求用户转账,从而导致钱财损失。当用户需要提现时,则需要先缴纳一定金额作为保证金,一旦支付后就会发现自己无法获得任何红包或者佣金。

骗局一:索要手机号和验证码

“在吗我的手机刷机后,手机号码什么都没有了,你把你的手机号码发来,我存下。”今年年初,太原市民宋女士突然接到一个朋友的微信,宋女士完全没有任何警惕性,就把号码发给对方了。

华律网

随后对方传来:“我发到你手机的验证码收到了吗我刷机后登录微信需要好友的验证,把收到的验证码发给我。”随后一个以151开头的手机号码发过来验证码,宋女士立即有所警觉,给朋友打电话后得知,朋友的微信果然被盗了。

这是骗子常用的伎俩,一旦骗子进一步要求告知验证码时,就更要留心。这种情况的出现往往是因为跟你对话的好友微信被盗,通过盗用的微信,骗子用好友的微信骗取你的手机号和验证码之后,就能**你的微信。微信被盗后,微信支付、微信好友都将面临进一步风险。

骗局二:虚假购物送礼

此类骗局都打着免费领取礼物的旗号,大家只需支付一点儿“邮费”,就可以获得似乎价值高额的礼物。例如,不久前微信朋友圈曾火爆一时的“香奈儿口红试用”骗局,不少爱美的女生申请之后,在对方的网页上填入了自己的联系电话和家庭住址。结果,不但收到的口红是假货,还为此支付了16元的“快递到付”费。

实际上,这16元并非快递费,而是“代收货款”,也就是说,骗子利用微信朋友圈打着“产品试用”的幌子做起了虚假销售的勾当。这种骗术比之前的集赞送礼来骗运费更隐蔽,骗的不是运费,而是货款。骗子以收件人支付货物运费的名义骗取货款,网友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将“货款”当成“快递费”,上了骗子的当。

骗局三:帮助寻人或求捐助

众多骗局中,利用人们的善良与同情心,无疑是最让人深恶痛绝的事情。与街头上的假乞丐、假求助者不同,现如今利用微信朋友圈的此类骗子也不少。朋友圈中有关“生病求献血”“贫困求捐款”“帮忙找孩子”等传递正能量的文章有不少,但在这些看似“正能量”的内容中,往往标明的联系电话及用来募集的银行账号都是骗子提前设好的局。

朋友圈这些消息中往往包含电话、银行卡号等信息,要第一时间向官方核实之后再行动,避免落入骗子陷阱。

骗局四:**好友微信账户

今年6月,王先生微信上的一名“老朋友”突然发来信息。对方称有朋友出了车祸,急需借两万元,但他在外地赶不回,希望王先生能借钱应急。由于这笔钱数目较大,王先生留了个心眼,直接拨打了朋友的电话,没想到朋友一头雾水,他才发现对方是骗子。

事后,王先生的朋友发现,自己的微信登录不上,一直提示为密码错误,这才明白自己QQ号被盗,不法分子利用了QQ号登录微信来骗钱。盗号诈骗通过**好友微信账户,冒充好友向当事人进行诈骗。

当遇到好友通过微信向你借钱、汇款时,务必通过电话或见面确认,并定期查杀电脑或手机木马病毒,及时更新防火墙,谨防被不法分子钻空子。

骗局五:招嫖信息诈骗

骗子把微信演变成诈骗平台,以提供“招嫖”“特殊服务”为幌子,利用美女照片作为微信头像,对一些空虚寂寞之人趁机下手。

网络上有许多虚假信息,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发布虚假的“招嫖”信息进行网络诈骗,借招嫖之名行诈骗之事,导致受害人财物损失。

大家上网的时候发现此类信息不要去理会,要洁身自爱,因为一旦禁不住诱惑,很容易就会掉进骗子的陷阱。

另外,举报网络招嫖信息可以拨打110或者举报此公众号。

骗局六:交友诈骗

2016年年初,自称是高干子弟的黄某用化名通过微信加好友认识了家境殷实的李女士。此后,黄某以谈朋友为由取得李女士的信任,并以家中长者重病急需住院费为由,骗走李女士现金3万元。

微信的“定位”、“摇一摇”等功能为不法分子提供了途径,骗子可以装成“高富帅”或“白富美”,与人搭讪,骗取信任,进而以借钱、商业资金紧张、手术等为由骗取钱财。

使用“微信”、“漂流瓶”等新型交友工具时,交友一定要谨慎。在网络设置中注意保护个人隐私。遇陌生人搭讪时尽量不要搭理,如果对方提出借钱等要求时,需提高警惕。

骗局七:帮砍价活动

苏-女士参与砍价活动,把微信里的好友都哀求了一遍,最后将原价6088元的手机砍到千元以下,想想这个价格也算是捡便宜了。申请“领取”后,对方需要先付款才会寄货,但是收到的却是一部长得像名牌的山寨手机。联系客服,对方却振振有词,“我们的活动说的是‘高档手机’,又没说是该品牌手机,只是样子像而已。”说完就挂了电话,并将苏-女士拉黑。

微信“砍价”“助力”只是网络微信营销的一种方式,不同的账号举办类似活动有着不同的目的,“有的真的是为了产品营销宣传,而有的则是为了骗粉丝关注、骗取个人信息等,更有甚者其实就是为了后续的诈骗。”

骗局八:代购诈骗

今年2月,古先生通过微信认识了蒋某某,两人几次交谈后便成为好友。因为蒋某某在深圳,所以古先生想通过蒋某某在当地购买一个钱包。“因为聊得很好,所以当时从网上转了3000元给他,叫他帮我买钱包。”然而,就在钱转出去后,古先生却无法给蒋某某发消息。这时,古先生才意识到自己被对方拉入黑名单。

“代购”在国内风生水起,一刷朋友圈满屏都是代购、海淘等信息。冲着“货真价实”“限量发行”等噱头,代购成为不少年轻人追捧的新时尚,但随之而来的纠纷也越来越多。

但不管是网上代购还是找人代购,大家都要多留个心眼。请人代购时,应要求代购人提供购物凭证,如订单截图、购买日期、订单号、收银单据及出售商家的****、物流运输证明等,以便日后发生纠纷时方便维权。

骗局九:点赞诈骗

诈骗者靠“点赞”套取个人隐私信息,商家发布活动时不透露****,仅写着电话通知,要求参与者将自己的电话和姓名发给商家,一旦所收集的信息够多了,这种“皮包”网站就会自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