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note2屏幕不亮

新手学堂038

小米note2屏幕不亮,第1张

若手机黑屏、闪屏、花屏、白屏、红屏等屏幕颜色异常问题,建议:

1建议重启手机尝试:同时按住电源键和下音量键7秒以上重启设备;

2若再次打开后依然花屏,此情况可能和使用的软件有关。若是自行下载的软件,建议卸载软件重新安装。

3若是自带的系统软件,建议更新手机系统版本尝试:请进入设置-关于手机(关于设备)-软件更新(系统更新)-更新(升级前请备份设备中数据)。

4若已是最新版本,请备份手机中数据(联系人、信息、等)然后恢复出厂设置尝试。

若问题依然存在,建议携带购机发票、保修卡和手机到当地的手机购买处维修或者到附近手机维修店进行维修。

作为华为与小米旗下的两款旗舰机型,荣耀7i全网通和小米note全网通近日相继发布,哪一款更能令你心动呢

不久前,荣耀发布了其2015年当家旗舰级手机荣耀7i。配备指纹识别、创新智灵按键、双卡双通道等技术的荣耀7i广受关注。近日,搭载高通808处理器的小米旗舰机型小米note全网通虽姗姗来迟,却也吸睛无数。身为当下国产智能手机中屈指可数的全网通版机型,这两款手机自然是针尖对麦芒。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对这两款旗舰级的全网通手机进行对比评测吧。

打破"传统"的外观

"白富美"和"金土豪",这大概是小米note和荣耀7这两款手机放在一起后,笔者第一印象的最确切描述。

完全脱离此前小米手机设计的桎梏,小米note采用了25d玻璃前面板+弧面玻璃背板,极其温润的玻璃手感极佳,然而也产生了一个问题:太过光滑。

荣耀7i的设计风格同样也是脱离此前系列的元素,只不过却非常明显的靠向了华为mate 7的风格。不过上下两端塑料材质与金属部分的色差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视觉上的割裂感并不如mate7一般。

小米note的机身厚度为695mm,将一颗搭载光学防抖镜组的摄像头融入到了纯平的背板当中。相比之下,荣耀7就显得有些敦实,厚度85mm不说,摄像头还非常倔强的突了出来。指纹识别模组对机身厚度的影响笔者不得而知,但总归是影响不了摄像头突起的吧转到小米note,没有硬件支持的小米note在指纹识别方面的确是硬伤,同样也少了很多背后触控键的妙用。

机身本体的厚度不提,小米note借由弧面玻璃完成的视觉欺骗让它更显轻薄。同样的,玻璃背弧让小米note的握持感极佳,虽然它要比荣耀7更大。荣耀7加宽的高光倒角虽然也起到了缓和角度的作用,但效果一般。

荣耀系列屏幕bm区的宽度一直是相当感人,几乎已经和边框达到相同的宽度,大家感受一下。

手感好,观感好,自然是要付出代价的。小米note完全浮出边框的屏幕,对比被塑料材质包裹保护的荣耀7,显然抗跌落性要差不少。另外,小米note的背板同样是玻璃,还是要多加注意。

荣耀7的机身左侧加入了一颗启动语音助手的"智灵键",笔者建议不要给单击这颗按键设定任何动作,非常容易误触。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荣耀7语音助手就没什么用,没有这方面动作的小米note完败于此。

本来应该是走年轻流行路线的荣耀系列摇身一变,一副mate的样子总是让人觉得它还是商务风范偏多。此外,天际通,情景模式和指纹识别等功能显然是与"安全,稳定"挂钩的功能。两款手机的设计风格大相径庭,相比之下,小米note还是更像一款互联网品牌手机应有的样子。

拍照实测:

小米note搭载了一颗支持光学防抖的1300万像素主摄像头,荣耀7则是2000万像素,并没有放学防抖模组。这两款手机的成像素质究竟孰高孰低呢

左至右分别为 小米note 荣耀7 70d样张

小米note的白平衡依然是一如既往的"感人",偏红,不怎么修正白平衡。上面样张中表现的非常明显,最右侧是由单反拍摄的标准样张,中间的荣耀7的白平衡表现与单反接近,而左侧的小米note样张就显得不那么给力。

不过如果抛开白平衡问题,色彩的表现上就是荣耀7稍逊一筹了。非常奇怪的,在绿色的表现是荣耀7显得非常暗淡,显得小米note的样张看似非常饱和,而实际上并不是。从最右的单反样张可以看到,显然是荣耀7的色彩还原出现了问题。

左侧为小米note 右侧为荣耀7

荣耀7摄像头2000万像素实际上也并没有展现出足够的优势,从上述样张中可以看到,右侧的荣耀7样张在同样的放大倍数下也与小米note相差无几。

上面样张主要体现了两款手机的色彩还原和锐化策略,显然是小米note的更胜一筹,叶脉清晰可见,边缘锐化显然也更加突出。荣耀7则是有些泛白而且稍显模糊。

上面比较细致的样张分析中,两款手机的主要差异在于色彩和锐度方面,这两点在日光环境下实际上并不是那么容易挑出毛病。至于白平衡,常年以来容易有泛红现象的小米的确是有些让人无语,荣耀7倒是要比此前强了不少。不过总体而言,笔者还是更加偏向小米note比较讨好眼球的成像效果。

到了夜间样张,小米note容易跑偏的白平衡还是没变。不过控制噪点的能力可就要比荣耀7强的太多了。当然了,涂抹会吞掉一些细节,但总体来讲观感要比荣耀7的样张更好。

上面对比中,左侧小米note的样张iso值为3200,右侧的荣耀7则是1000;最终效果如何一看便知。

小米note样张

荣耀7样张 更能保证画面亮度

并没有光学防抖模组的荣耀7看来对用户手的稳定性非常放心,最慢快门放到了1/10s;小米note则是1/12s。得益于此,在条件比较极端的情况下,荣耀7可以得到更亮的画面。这样的条件下,噪点什么的就由它去吧,只要是智能手机,谁来了都不行。

miui与emui的对比:

两款手机所搭载的都是基于android lollipop深度定制的自家用户界面,实际上在目前的安卓定制系统中,很难找出能够以碾压姿态胜出的情况。多数系统都是在满足基本需求的情况下都有各自的特色。

miui

emui

ui界面和图标显然是能够印象用户的第一个要素,"美观"这两个字想要做好还是需要相当的功力。不论是图标的绘制还是动画的效果都需要细致打磨。在这方面miui显然是佼佼者,在miui 6发布之后这一点也是走到了新的高峰。

左侧miui 右侧emui

可以说很多细节miui都有借鉴ios,而后来的很多界面也在借鉴miui,或者说,也是在借鉴ios。

荣耀7基于原本emui的基础上添加了新的语音助手,这一点目前来将的确是小米note无法赶超的优势。不过,miui整齐划一的界面风格合一和第三方应用于系统的协调感却也是emui目前无法达到的。

续航实测

与高通骁龙810相比,荣耀7所搭载的麒麟935处理器自然是有所不及,尤其是在gpu方面,高通android 430的确占极大地优势。在笔者的测试过程中,普通的3d游戏,两款手机都可以完美驾驭。但涉及到类似《2k15》《狂野飙车8》这样的大型游戏是,荣耀7偶还会有掉帧现象,相比小米note差了一筹。

性能高带来的发热问题在小米note全网通版上其实表现的并不明显,在室温26℃的室内进行过多项测试之后,小米note后壳的体感温度甚至不如荣耀7的金属背板来的高(当然实际温度还是小米note更高)。两款手机的最高温度也没有超过40℃,由此笔者并没有将发热作为主要的测试项目。

接下来看看续航。环境温度26℃情况下分别对手机进行如下测试:

1屏幕亮度最高,wi-fi连接无sim卡,静音模式下进行3d游戏《激流快艇2》半小时

2屏幕亮度最高,wi-fi连接无sim卡,静音模式下使用搜狐视频播放超清视频《龙之谷:破晓奇兵》半小时

3屏幕亮度最高,wi-fi连接无sim卡,静音模式下使用本机播放器播放1080p分辨率本地视频半小时

4息屏状态下,wi-fi连接无sim卡,待机八小时

性能方面与骁龙801有所差距的麒麟935在功耗方面会更有优势,从整个的续航测试看来,荣耀7的续航能力要比小米note强10%。

荣耀7与小米note这两款手机的续航实力总的来说处在同类产品的中等偏上水准,维持一天的正常使用没有问题,但如果是隔夜再撑半天的话就很难做到了。

如果在续航方面荣耀7只是以些微的优势胜出,那么在充电速度方面,荣耀7完胜。以下的充电时间测试均为将手机耗电至关机后开始,充至100%即结束。

全网通版搭载的快充充电器能够将荣耀7在15小时的时间内充至100%。相比之下,小米note完成充电需要2小时20分钟,相差50分钟。

作为华为与小米的旗舰机型,荣耀7全网通与小米note全网通真可谓是针尖对麦芒,尽管对两台机器进行了外观、拍照、ui、续航等方面的对比,但依旧难分伯仲,难以取舍。

可以

1.“7日”规定:产品自售出之日起7日内,发生性能故障,消费者可以选择退货、换货或修理。

2.“15日”规定:产品自售出之日起15日内,发生性能故障,消费者可以选择换货或修理。

3.“三包有效期”规定:“三包”有效期自提货之日起计算。在国家发布的第一批实施“三包”的18种商品中,如彩电、手表等的“三包”有效期,整机分别为半年至一年,主要部件为一年至三年。在“三包”有效期内修理两次,仍不能正常使用的产品,消费者可凭修理记录和证明,调换同型号同规格的产品或按有关规定退货,“三包”有效期应扣除因修理占用和无零配件待修的时间。换货后的“三包”有效期自换货之日起重新计算。

4.“90日”规定和“30日”规定:在“三包”有效期内,因生产者未供应零配件,自送修之日起超过90日未修好的,修理者应当在修理状况中注明,销售者凭此据免费为消费者调换同型号同规格产品。

5 30日”和“5年”的规定:修理者应保证修理后的产品能够正常使用30日以上,生产者应保证在产品停产后5年内继续 供符合技术要求的零配件。

6.新三包规定从1995年8月25日起实施,凡在该日以后购买列入三包目录的产品,消费者有权要求销售者、修理者、生产者承担三包责任。对1995年8月25日以前购买的产品,只能继续按照1986年发布的《部分国产家用电器三包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