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禁止玩微信群抢红包了吗?

新手学堂019

国家禁止玩微信群抢红包了吗?,第1张

目前玩微信抢红包并没有禁止,应该也不会被禁止。

因为玩微信抢红包,纯粹是娱乐,并没有什么不好的影响。

微信抢红包方法:

1、登录微信;

2、进入某个群;

3、如果看到有人发红包,点“拆红包”,如果还没别人抢完,你就可以抢到红包了。

“抢红包”本是一种趣味活动,但并不是所有的微信红包都可以抢的。

有的红包如果抢了拒不归还,还有可能被追究法律责任。

不过,并不是只要抢了微信群里的红包就属于盗窃罪。

毕竟大多数情况下,发红包者也是自愿在微信群里发放金额不等、份数不等、目标对象不定的红包,抢红包者是可以拼手速抢红包的。

在这种情况下,发红包者与抢红包者构成的是赠与关系,自然就与违法犯罪没有了关系。

2011年

2011年1月17日北京某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申请注册微信商标,腾讯的微信商标于2011年1月24日申请注册,仅仅迟了一星期。

2011年1月21日,微信发布针对iPhone用户的10测试版。该版本支持通过QQ号来导入现有的联系人资料,但仅有即时通讯、分享照片和更换头像等简单功能。

在随后11、12和13三个测试版中,微信逐渐增加了对手机通讯录的读取、与腾讯微博私信的互通以及多人会话功能的支持,截至2011年4月底,腾讯微信获得了四五百万注册用户。

2011年5月10日,微信发布了20版本,该版本新增了Talkbox那样的语音对讲功能,使得微信的用户群第一次有了显著增长。

 如果只是抢红包是不会被封号的 。

主要禁止以下行为:发布虚假,含木马链接的违规类“红包”利用送“红包”吸引用户转发,用户点击后跳转到产品促销、打折广告等页面,甚至部分假“红包”页面中暗藏木马病毒,窃取用户个人隐私信息,存在盗号风险。

比如合体红包、搜集用户个人信息:发布含诱导行为的“红包”或微信红包部分公众号通过,包括但不限于“合体抢红包”的方式对“红包”实施诱导分享、诱导关注等违规行为。

还有部分公众号利用企业付款功能,仿造微信红包消息,用户点开链接后必须先关注其公众帐号才能领取小额现金红包,实施《微信公众平台运营规范》所禁止的诱导行为。

抢红包外挂类软件、应用部分外挂类软件、应用声称能帮助用户为抢到更多红包,诱导用户安装包括但不限于“红包外挂”等抢红包外挂类软件、应用。

微信团队特别提醒:此类软件违反了《腾讯微信软件许可及服务协议》等协议规则的规定,对用户信息安全、财产安全等造成了极大安全隐患,严重影响微信软件的用户体验,我们劝吁广大用户务必警惕此类应用,合法合规使用微信软件。

这里微互动要提醒使用红包外挂的小伙伴们,除了注意信息安全、财产安全之外,一旦使用红包外挂被微信查封,还会禁止三天不能抢红包(发红包还是可以的),所以大家不要得不偿失啊。

微信公众平台最全封号规定:截止到目前为止,微信公众平台曾经公开过多次不规范行为封号惩罚的公告:在13年,张小龙已经对微信的定位表达出明确的态度-微信不是营销工具,公众账号做营销渠道行不通,“鼓励有价值的服务”也并非指的是商业价值,而是强调提供给用户的价值。但随着微信的普遍使用,多种形式的不良营销也出现在微信中。

从微信2013年12月19日发布的第一条规范公告到今天,微信平台已经针对这些不良行为发布了整整12条公告。微互动整合归纳了这些公告,让大家在运营时被封号的风险减少到最低,也希望大家在看见这些信息的时候该出手时就出手。

引言:在生活当中,如果一个人发生了喜事儿会经常在群里发一些红包,大家也都非常开心的去抢这些红包。尤其是在逢年过节的时候,很多的家长长辈亲戚都会在群里发一些红包,而小辈的人也都会去争抢。那么在微信群抢他人微信红包是否构成盗窃罪呢?

一、在微信群抢他人微信红包构成盗窃罪

抢微信红包,相信每个人在生活当中都干过,但是有的红包可以抢,但有的红包却不能抢。如果是自己熟悉的人,只是将抢红包作为一种乐趣的话,那么这个时候大家一定要下手快一些,否则很快就没了。但是对于一些指明对象的红包,并且发红包的人和抢红包的人之间已经有了一定的协议,那么这种情况大家一定不要随便的抢,否则的话也是会给自己的声誉带来一定影响,甚至抢的红包数额过大会构成盗窃罪。

二、大家要规范自己的行为

在生活当中虽然抢红包已经成为大众娱乐的一种方式,但是在抢红包之前一定要看清楚这个红包的所属性质,如果是普通的抢红包环节,那么大家是可以去抢,但是存在一些特殊意义的红包,还是不要随便的乱动。在山东沂水县法院就通报了一起微信群找防疫捐款红包的案件。而这个抢红包的人也被判处了盗窃罪,被法律严重的惩罚了。所以大家在生活当中一定要规范自己的行为。

三、有署名的红包不要随便抢

大家在见到红包的时候都非常的眼红,在微信群里出现了一个红包,所有的人会立刻的进群并且抢夺,但是有一些情况大家也是需要格外注意的,防止因为自己的不正确行为导致自己的生活受到一定的影响。抢红包的手要快,但是抢红包之前眼睛也要擦亮一些。

普通红包接力难以认定为赌博

“红包接力涉嫌赌博,甚至可能构成犯罪”的说法过于严重,一般微信群里玩的红包接力游戏不足以被处罚。

我国《刑法》第三百零三条规定:“以营利为目的,聚众赌博或者以赌博为业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开设赌场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七十条规定:“以营利为目的,为赌博提供条件的,或者参与赌博赌资较大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罚款。”

根据相关司法解释,聚众赌博针对的是赌博活动的组织者。因此,在赌博活动中,通常只有组织者和以赌博为业的人才构成犯罪,会受到刑事处罚,普通的参与者不构成犯罪。

具体到与微信抢红包有关的赌博活动中,一般只有群主或其他积极组织赌博的人才可能构成犯罪。不过,涉嫌赌博犯罪的群都有自己的游戏规则,而一般的微信群不具有这个特点,即使玩红包接力游戏,也不属于赌博,更不构成犯罪。

在一般的微信群里,红包接力的性质是发红包的人针对群内不特定对象的赠与行为,不属于犯罪。

三、判断抢红包是否构成犯罪,目的和数额是关键

虽然普通的红包接力难以认定为赌博,但这并不代表所有的微信抢红包活动都不构成犯罪。

构成赌博犯罪的微信抢红包活动通常具有以下两个特征:

1、微信群形同赌场,群成员以赌博为目的。一般的微信群都有自己的建群目的,群内成员或为亲友,或为同事,有特定的联系和沟通需要。而涉嫌赌博犯罪的微信群通常是以赌博为目的建群,或者日渐演变成以赌博为群内主要活动。以赌博为目的的微信群,外在表现一般包括:有专门组织赌博、管理赌博秩序的人员;发红包、抢红包有固定规则,有的群甚至要求入群交押金,以防止成员破坏规则;群成员流动性大,没有固定联系,有的则需要由熟人介绍入群;群主和其他管理人员为赌博提供条件,靠抽头营利。

2、红包数额较大。一般的微信群发红包主要图互动、娱乐,红包数额不大。而以赌博为目的的微信群,红包数额动辄几千元甚至上万元。《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一)》第四十三条规定:“以营利为目的,聚众赌博,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一)组织三人以上赌博,抽头渔利数额累计五千元以上的;(二)组织三人以上赌博,赌资数额累计五万元以上;(三)组织三人以上赌博,参赌人数累计二十人以上的……”一旦达到了相应标准,就有可能被认定为刑事犯罪。

与传统形式相比,微信抢红包赌博更具隐蔽性,也给公安机关查处增添了难度。

当我们发现自己加入的微信群具有上述特点,有可能涉嫌赌博时,就应当及时退出并举报该群,以避免可能产生的经济风险和法律风险。

展开

是和骗子一伙的。

微信好友拉群,喊你抢红包这是微信新骗术,拉群都是在认识的人之间进行,小心防范,与以往骗术不同的是,在新骗术中,骗子首先直接**微信,而不只是冒用微信名、微信头像,所以欺骗性更强,发现自己的微信登录异常,及时进行微信账号冻结并通知亲朋好友提防诈骗。

微信是一款手机通信软件,支持通过手机网络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和文字,微信可以单聊及群聊,带给朋友们全新的移动沟通体验。

可以报警处理,可能涉嫌刑事犯罪。《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赌博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利用互联网、移动通信终端等传输赌博视频、数据,组织赌博活动,建立赌博网站并接受投注;建立赌博网站,提供给他人组织赌博,或为赌博网站担任代理接受投注,以及参与赌博网站利润分成等其中之一的,就属于开设赌场行为。 在微信抢红包时,如果是朋友间的小额互发、没有营利性质,就可视为赠予,不涉及违法;如果是以营利为目的的抢红包,就涉嫌赌博,其中,群主纠集成员进行红包赌博,就涉嫌聚众赌博、开设赌场,「代包手」从中营利属从犯,群成员抢红包涉赌也属违法行为。 《刑法》相关规定:微信红包的发放者或者领取者以手机终端为平台,组织3人以上赌博,抽头渔利数额累计达到5000元以上的;组织3人以上赌博,赌资数额累计达到5万元以上的;组织3人以上赌博,参赌人数累计达到20人以上的,可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