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打开时的欢迎图里,地球反映的是哪个节气

新手学堂025

微信打开时的欢迎图里,地球反映的是哪个节气,第1张

首先判断位置:这是源自一张真实的照片,用哈苏照相机在4万5千公里外拍摄的地球照片。这张照片的官方编号是:AS17-148-22727,民间给它的名字叫“蓝色弹珠”(The BlueMarble)。这是从正前往月球的阿波罗17号上看到的地球。

判断这个时间:先判断一下月相,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那么必然是新月,也就是农历初一左右。 白赤交角一个变化周期是18年11天又8小时。18年11天又8小时,这个时间周期叫做一个“沙罗周期”。虽然我们《三体》迷都知道,三体运动除了几种有限的形式,一般说来是无解的。不过好在,日地月三体质量悬殊,近似情况基本可解。太阳、地球、月亮每过一个18年11天又8小时的沙罗周期,位置就会进行一次循环。每个沙罗周期里会顺次发生43次日食以及28次月食,这也说明地球一次日食或月食之后,等过一个沙罗周期,这个日食或月食还会原样再发生一次。所以想要月亮运行到这一点上空,错过一个周期要等十八年。 上一次月亮赤纬最大年是 2005 到 2007 年期间,如果本图成立,就需要在这三年中选一下(当然你往之前或者之后数一个或者几个沙罗周期也行)。但就算在 2005-2007 年里,也不是每一天都行。因为,要使月亮在新月时月亮直射点最南,必须在 12 月冬至前后。

为了让月亮直射最南,必须在白赤交角最大时,月亮与太阳同时运行到图的左边最南端,此刻,月亮直射地球南纬 285°,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附近,这样月亮位于日地中间,才有可能既满足“新月”条件,还满足“月亮最南”条件。 然后查回万年历,看看白赤交角最大那几年的冬至附近是否也恰好是新月。2005 年冬至是廿二,下弦月,排除。2007 年冬至是十三,这都要满月了,也不行。2006 年,冬至日初三,啊,这一天差不多,还行!冬至前一天是初二,效果也不错! 那么,微信欢迎页这张图里,到底是不是冬至呐 竟然真是!

为了让月亮直射最南,必须在白赤交角最大时,月亮与太阳同时运行到图的左边最南端,此刻,月亮直射地球南纬 285°,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附近,这样月亮位于日地中间,才有可能既满足“新月”条件,还满足“月亮最南”条件。 然后查回万年历,看看白赤交角最大那几年的冬至附近是否也恰好是新月。2005 年冬至是廿二,下弦月,排除。2007 年冬至是十三,这都要满月了,也不行。2006 年,冬至日初三,啊,这一天差不多,还行!冬至前一天是初二,效果也不错! 那么,微信欢迎页这张图里,到底是不是冬至呐 竟然真是!

风云四号卫星(FY-4)卫星是一颗遥感气象卫星,是中国第二代气象卫星,也是一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这颗卫星的发射和运行,大幅提升我国静止轨道气象卫星探测水平,也将接替风云二号(FY-2)卫星。

作为新一代静止轨道定量遥感气象卫星,风云四号卫星的功能和性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卫星的辐射成像通道由风云二号星的5个增加为14个,覆盖了可见光、短波红外、中波红外和长波红外等波段,接近欧美第三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的16个通道。星上辐射定标精度05 K、灵敏度02 K、可见光空间分辨率05km,与欧美第三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水平相当。

同时,FY-4卫星还配置有912个光谱探测通道的干涉式大气垂直探测仪,光谱 分 辨 率0.8cm-1,可在垂直方向上对大气结构实现高精度定量探测,这是欧美第三代静止轨道单颗气象卫星不具备的。2017年9月25日,风云四号正式交付用户投入使用。

以上摘自百度资料。下面是本人自己的话。

你可以在中国气象网中的卫星云图中看到风云四号卫星的真彩色、可见光、水气、红外等各种云图。与风云二号云图相比,灵敏度和清晰度大幅提高。

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这张星球是PS合成的照片。 可能有些不相信,下面我来给你分析。

图中的地球有两个基本信息:

1视野全部几乎都被阳光照亮。2 主体是非洲,上下基本和地理南北吻合,画面中心点在南半球,南端可见南极大陆。

从1可知,太阳就在观察者的正后方,所以太阳也在直射画面中心点。(实际上,人眼无法准确判断边缘地区照亮与否,因此可能存在几度的偏差,但不影响整体判断。)

而从2发现,画面的中心线横切南非

南非南部属于地中海型气候,而该气候对应南纬30-40度之间。图上估计中心线切割南非的纬度在25度一带。

图中南非位置距离中心点不远,因此估计中心点在略低于25度的地方。但是反过来,太阳不可能直射南纬235度以南的地方。所以综合考虑,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附近。

换言之,这个拍摄时间在冬至附近。可能是12月到1月初的范围内。

事实上,这张地球照片(前景的ps不算)本身是著名的“蓝色玻璃珠”,由阿波罗17号船员在登月途中,1972年12月7日拍摄的地球全景,和冬至差半个月,确实靠近。

1972年12月7日是农历十一月初二,这一点准确反映在了照片中——只有月亮是新月的时候,从月亮的角度看地球才会是“满地”。

2前景的ps中,那个人究竟站在了什么东西上面?

仅从空间关系考虑,那个人脚下的可以是月球。但是,大小就对应不上了。

我们对这张图进行一下测量(以我自己手头这张图为准,发出来后可能遭遇压缩)

由 R = H/2 + W^2/8H

容易得到脚踩的圆半径约为1300px,直径2600px;也就是说,直径是图中人身高的333倍。

所以,如果踩的是月球(直径3474千米),那么这个人的身高就有104000米;反过来,如果这个人身高17米,那么这个球的直径只有568米。

3如果真的要在月球上拍这么一张照片,怎么拍?

人肯定没戏了。得竖立一座104千米高的塑像。但是塑像不能无限高,它受制于材料的强度和重力。

在地球上,一座完美花岗岩垂直峭壁,高度不能超过75千米。(现实中山是斜坡的,力学上比垂直峭壁好;但是风化因素又会让山到不了那么高。地球上如果出现比珠峰更高的山,也高不出太多了。)

月球的重力只有六分之一,也没有风化作用(没有大气层和水圈)。所以一座人形花岗岩雕像可以高达45千米。但是,还是不够呀……

一个简单的办法是炸月球,把它变小一点儿。假设星球密度是均匀恒定的,那么其表面重力正比于半径。目标是把月球的重力再削减到043倍,因此,我们需要把月球炸成一个751km的小球,损失92%的质量。

……不是很划算。

当然还可以寻找别的材料,比如钢。日常不锈钢的抗压力比起花岗岩好不到哪里去,但是工业用钢材就不一样了。比如A2工具钢抗压强度大概有2000Mpa,能够竖立450km高的雕像。

不过这只考虑了它在室温下的强度。月球没有大气层,表面极端低温可以到-150℃,高温到120℃,这个范围能让很多材料心惊胆战。地球上冷冻工程主要使用的是低碳9%镍钢,比如大名鼎鼎的304不锈钢。它能在低到-200℃的时候基本保持性能,但是抗压力的数字也没那么好了。它的抗压强度在500Mpa左右,基本上刚刚能支撑这么大的雕像——当然,是理想情况下。实际上不留余量肯定不行。

看起来,该炸的还是要炸嘛……

哦对了,原图当然是ps的。悲伤的是,从来就没有人抵达那么远的地方去过。这个场景要求有人站在距离地球422400千米的地方,但是现实中离地球最远的人类只有400171千米而已——这是阿波罗13号的船员在1970年4月15日创造的记录,当时他们正飞过月球的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