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米当年的互联网营销到如今的渠道下沉,你如何看?

新手学堂019

从小米当年的互联网营销到如今的渠道下沉,你如何看?,第1张

我来回答下,在我看来任何一种销售策略都不可能永远有效,这里边的关键是客户的接受度,小米的饥饿营销刚刚兴起时,客户对于这种新奇的策略和虚荣心得到非常大的满足,但是当越来越多的小米手机被客户得到,那份虚荣心就无法得到满足。

而为了增加客户的黏性,提出“小米,为发烧而生”,增加课客户的趣味性和手机的更多乐趣。我也用过一段时间的小米手机,当发现一个新的小功能会非常开心,而且性价比非常高。

渠道下沉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产品开始模仿小米的营销模式,大众对于这种营销模式也出现审美疲劳。同时因为饥饿营销也养活了一批刷手机的人群,更降低了客户体验。

当一线城市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成本越来越高,二三线城市未被开发地域就进入了这些企业家的眼里,渠道下沉也就顺其自然的发生啦。

想了解更多知识,就关注厚昌学院公众号吧。

关于小米的饥饿营销,要分几个方面来看:

1、是一种营销手段

小米公司几乎所有的产品上市,都会采取饥饿营销,这已经成为一种惯性。对于用户来说,也已经见怪不怪了。这种方式对于小米的用户而言,非常有用,可以说是屡试不爽。这可以让用户去关注,让媒体去讨论。以极低的成本,就可以让用户和媒体进行大量的传播,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帮助产品提高了传播声量。并且,第一批买到的用户,内心也是非常开心。毕竟,物以稀为贵。大家都会愿意追逐相对稀少的东西。

2、真是产量不足

大家都以为,小米只是在玩营销。很少有人去想,可能真的是产能不足。有的时候,小米只是拿了一批货来进行售卖,数量的确是有限,并没有办法满足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用户的需求。而且,对于小米来说,一个没有经过市场检验的新产品,的确没有道理生产一大堆出来。如果没有人买怎么办?这是小米的团队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所以,先生产一批出来进行测试,反正就这么多,即使卖的不好也无所谓。反过来看,对于用户而言,就会比较麻烦。因为,市场的货源不足,即使你想买也买不到。

很简单,1 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 2 最终的结果呢?

众所周知,从小米1开始,大家就一直在抢购。作为一家企业的老板,他肯定希望自己的产业能立于不败之地。那么 小米手机希望的是什么? 大卖。最终结果呢? 2015年到2016年很难过 。 为什么?因为手机,并不是一个垄断的产品,没有小米 还有华为,雷哥是人狠货不多,但是雷哥有在货少的时候加价卖吗?没有(别说那些和黄牛合作的话,连你自己也说服不了)。

从上面说,小米手机不具备饥饿销售的条件,他不像大蒜,今年被人买断,没有了。囤货的人进行饥饿销售抬高价格。苹果手机和当年的诺基亚有饥饿销售的条件,因为没有其他手机有IOS系统,其他手机用塞班系统也要付很多钱。但他们饥饿了吗?没有,手机是终端,卖出手机才是服务的开始,手机上所有的东西都会给后续带来可观的利润。你可以把手机想像成当今网络的账号。想想QQ为什么这么火? 因为其注册用户这么多,微信没有QQ账号的前提也不会发展这么好。

再来横向比较,小米一直做的是性价比,性能是要有的,而且积极地使用最前沿的东西,比如高通处理器。别说首发不首发的,新旗舰肯定是用最新的处理器。那么带来的就是供货不足的问题。要和三星抢,要和各大厂的旗舰抢。很好想像:雷哥做了1000万台没有装835的小米6,就等着高通10万个 ,10万个的往过发货835呢。

再看华为,有自己的处理器,供货也会有紧张的时候 ,新的东西由于工艺不成熟,各种因素,产能总是跟不上正常。 再看蓝绿,他们聪明的一点是,处理器上差不多就行,最新的哪能轮到我们用呢?我们专心把音质和拍照做好就行了。至于中国姑娘们,说起处理器,她们可能压根不知道 ,手机里还有个零件叫处理器,哈哈。

说到最后,手机大家都在抢份额?饥饿销售能说的通吗?你信吗? 小米今年做了一个一直没断货的手机 小米NOTE3,代表了雷哥对自己供货的期望。但不断货也是在其他方面做出了牺牲的,这个你自己查。或自己想。

手机不是大蒜,你不卖有的是人卖,它不是一年生草本植物 ,他是随时都可以生产的电子产品,你不卖,总有人替代 。

嗨!

小米这不是饥饿营销,因为小米的品牌刚刚创立没有几年,为了做好起步,没有盲目的扩张,而是一点一点扎实推进,争取在技术上有更大的突破,不断完善相关的技术含量。小米公司会不断加大生产规模,提高产能。

如果你一直留意小米的信息,你会看到从2011年10月开始,小米的产能一直在提高,从未停滞。小米也希望能让更多的用户能够及时的买到小米手机。但是也希望你理解,路要一步一步走,手机也只能一台一台的,不停的生产。产能增加,不是简单的事情。小米公司会尽可能多的供货,让更多的米粉能够第一时间购买到小米手机。

小米官网:http://wwwxiaomicom/

在我看来所谓饥饿营销最开始是小米的无奈之举,小米创立之初国内手机市场是中华酷联的天下,基本上四家躺着就把钱挣了。小米出来以后搅动了这摊死水,但是初创公司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现金流,如果大量备货万一销量不佳很容易把公司拖垮掉,所以采用这种小批量生产,看市场反应再决定铺货量的方式。后来虽然小米发展不错但依然坚持性价比的路线,这就意味着低利润率下不得不控制成本,举个例子,比如本来1999的售价硬件成本就占了1700-1800,那加上研发,人力等成本可能卖一台只赚了几十块钱,如果大规模铺货万一遇冷可能亏损很大。其次就是等到出货量达到一定量,硬件成本下降,才迎来真正的利润期。外部原因就是华为的崛起,华为通过爱国营销成功塑造了自己民族骄傲的形象,国内的科技咨询板块提到华为就是无脑的吹嘘,仿佛华为已经是全球科技领域的制高点,其中真真假假不得而知,但在普通人看来就会对华为产生比较深的印象。小米在国内市场算是成于性价比,败于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