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用R语言,写I love u

Python026

怎么用R语言,写I love u,第1张

第一步是把“I”弄出来(如下图)。

这相当于以红色、橙色为顶面和底面,在四个侧面拼出四条竖线。这一步非常简单,可以自己尝试。不过也有一步做成的公式不妨参考参考:(R2 F2 R2) (L2 F2 L2) 。要说明一下,这个公式只要确保红色面和橙色面其中一个为顶面,另一个为底面就行了,更具体的方向还要看第二步。

第二步是把U弄出来,如下图。

你会发现,要做“U”的话,底下还缺一个黄色的棱块。因为这个“I Love You”的图形是三面的,所以剩下三面可以不用管它。这样的话,有些方块是可以借用的。那么我们就来借用一下。把人魔方翻过来,如下图。

把橙色朝上,绿色朝前,黄色朝左。黄色面、绿色面、橙色面是在图形的背面,因此橙黄棱块可以——也是应该——被移到橙白棱块的位置,根据魔方的位置。这样刚还既完成了“U”,也没有动到“I”。这个移动就是三阶魔方层先法的棱归位或者CFOP手法里的PLL。那这个就很好搞定了,层先第七步公式做两次,或者其逆公式(CFOP)做一次就行了。顺便说一下公式:R2 U (R U R' U') R' U' R' U R'。

顺便提醒一下,千万要看准,不然就做成“You Love I”了!(如下图)

做完第二步,你会发现距离完成只有一个红色角块的事情了(如下图)。

最后一步就是要把红色顶面那个角块翻转一下,使其朝上的不为红色,这样一个缺口就能表示心形了。做这一步要用到一条重要的公式,因此方向绝对不能错。其方向是绿色面朝前,蓝色面朝后,红色超右,橙色朝左,白色朝上,黄色朝下。

对好了,然后就做公式。这个公式是用来盲拧的,叫做“8位顺转,5位逆转”。且不管它究竟是什么,照做便是,具体效果可以慢慢研究:(R U R' U') (R U R' D) (R U' R' U) (R U' R' D')。(效果如上图)

其实,如果怕搞乱的话,可以一个公式搞定所有步骤。首先确定橙色面朝上,红色面朝下,绿色面朝前,蓝色面朝后,白色面朝右,黄色面朝左,然后做这个公式就可以了:L2 F2 L2 R2 F2 U (R U R' U') R' U' R' U R' z' (R U R' U') (R U R' D) (R U' R' U) (R U' R' D')。“ z' ”前面可以算是第一步和第二步的组合变形,后面就是“8位顺转,5位逆转”。

好了,这样一个“I Love You”的图形就拼好了。

运算符是一个符号,通知编译器执行特定的数学或逻辑操作。 R语言具有丰富的内置运算符,并提供以下类型的运算符。

运算符的类型

R语言中拥有如下几种运算符类型:

算术运算符

关系运算符

逻辑运算符

赋值运算符

其他运算符

算术运算符

下表显示了R语言支持的算术运算符。 操作符对向量的每个元素起作用。

运算符 描述 例

关系运算符

下表显示了R语言支持的关系运算符。 将第一向量的每个元素与第二向量的相应元素进行比较。 比较的结果是布尔值。

运算符 描述 例

逻辑运算符

下表显示了R语言支持的逻辑运算符。 它只适用于逻辑,数字或复杂类型的向量。 所有大于1的数字被认为是逻辑值TRUE。

将第一向量的每个元素与第二向量的相应元素进行比较。 比较的结果是布尔值。

运算符 描述 例

& 它被称为元素逻辑AND运算符。 它将第一向量的每个元素与第二向量的相应元素组合,并且如果两个元素都为TRUE,则给出输出TRUE。

v <- c(3,1,TRUE,2+3i)

t <- c(4,1,FALSE,2+3i)

print(v&t)

它产生以下结果 -

TRUE TRUE FALSE TRUE

| 它被称为元素逻辑或运算符。 它将第一向量的每个元素与第二向量的相应元素组合,并且如果元素为真,则给出输出TRUE。

v <- c(3,0,TRUE,2+2i)

t <- c(4,0,FALSE,2+3i)

print(v|t)

它产生以下结果 -

TRUE FALSE TRUE TRUE

! 它被称为逻辑非运算符。 取得向量的每个元素,并给出相反的逻辑值。

v <- c(3,0,TRUE,2+2i)

print(!v)

它产生以下结果 -

FALSE TRUE FALSE FALSE

逻辑运算符&&和|| 只考虑向量的第一个元素,给出单个元素的向量作为输出。

运算符 描述 例

&& 称为逻辑AND运算符。 取两个向量的第一个元素,并且只有两个都为TRUE时才给出TRUE。

v <- c(3,0,TRUE,2+2i)

t <- c(1,3,TRUE,2+3i)

print(v&&t)

它产生以下结果 -

TRUE

|| 称为逻辑OR运算符。 取两个向量的第一个元素,如果其中一个为TRUE,则给出TRUE。

v <- c(0,0,TRUE,2+2i)

t <- c(0,3,TRUE,2+3i)

print(v||t)

它产生以下结果 -

FALSE

赋值运算符

这些运算符用于向向量赋值。

运算符 描述 例

<−

or

=

or

<<−

称为左分配

v1 <- c(3,1,TRUE,2+3i)

v2 <<- c(3,1,TRUE,2+3i)

v3 = c(3,1,TRUE,2+3i)

print(v1)

print(v2)

print(v3)

它产生以下结果 -

3+0i 1+0i 1+0i 2+3i

3+0i 1+0i 1+0i 2+3i

3+0i 1+0i 1+0i 2+3i

->

or

->>

称为右分配

c(3,1,TRUE,2+3i) ->v1

c(3,1,TRUE,2+3i) ->>v2

print(v1)

print(v2)

它产生以下结果 -

3+0i 1+0i 1+0i 2+3i

3+0i 1+0i 1+0i 2+3i

其他运算符

这些运算符用于特定目的,而不是一般的数学或逻辑计算。

运算符 描述 例

: 冒号运算符。 它为向量按顺序创建一系列数字。

v <- 2:8

print(v)

它产生以下结果 -

2 3 4 5 6 7 8

%in%此运算符用于标识元素是否属于向量。

v1 <- 8

v2 <- 12

t <- 1:10

print(v1 %in% t)

print(v2 %in% t)

它产生以下结果 -

TRUE

FALSE

% % 此运算符用于将矩阵与其转置相乘。

M = matrix( c(2,6,5,1,10,4), nrow = 2,ncol = 3,byrow = TRUE)

t = M % % t(M)

print(t)

它产生以下结果 -

[,1] [,2]

[1,] 65 82

[2,] 82 117

1、定义五个向量w1、w2、w3、w4和w5,它们分别为数值型和字符型。

2、定义因子col,然后利用factor函数给col赋值,展示col的元素内容。

3、定义因子nol,然后使用factor函数将w1赋值给nol,排序为TRUE。

4、向量w5是字符构成的,利用str()函数展示w5字符内容,显示chr。

5、分别将w1、w2、w3、w4和w5作为数据帧的元素,赋值给num。

6、利用summary函数获取w4元素的基本情况,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