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ML中& nbsp; & ensp; & emsp;等6种空格标记

html-css055

HTML中& nbsp; & ensp; & emsp;等6种空格标记,第1张

HTML提供了5种空格实体(space entity),它们拥有不同的宽度,非断行空格( )是常规空格的宽度,可运行于所有主流浏览器。其他几种空格(       ‌‍)在不同浏览器中宽度各异。

 

它叫不换行空格,全称No-Break Space,它是最常见和我们使用最多的空格,大多数的人可能只接触了 ,它是按下space键产生的空格。在HTML中,如果你用空格键产生此空格,空格是不会累加的(只算1个)。要使用html实体表示才可累加,该空格占据宽度受字体影响明显而强烈。

它叫"半角空格",全称是En Space,en是字体排印学的计量单位,为em宽度的一半。根据定义,它等同于字体度的一半(如16px字体中就是8px)。名义上是小写字母n的宽度。此空格传承空格家族一贯的特性:透明的,此空格有个相当稳健的特性,就是其 占据的宽度正好是1/2个中文宽度 ,而且基本上不受字体影响。

它叫“全角空格”,全称是Em Space,em是字体排印学的计量单位,相当于当前指定的点数。例如,1 em在16px的字体中就是16px。此空格也传承空格家族一贯的特性:透明的,此空格也有个相当稳健的特性,就是其 占据的宽度正好是1个中文宽度 ,而且基本上不受字体影响。

  

它叫窄空格,全称是Thin Space。我们不妨称之为"瘦弱空格",就是该空格长得比较瘦弱,身体单薄,占据的宽度比较小。它是em之六分之一宽。

‌‌

它叫零宽不连字,全称是Zero Width Non Joiner,简称"ZWNJ",是一个不打印字符,放在电子文本的两个字符之间,抑制本来会发生的连字,而是以这两个字符原本的字形来绘制。Unicode中的零宽不连字字符映射为“”(zero width non-joiner,U+200C),HTML字符值引用为:‌

‍‍

它叫零宽连字,全称是Zero Width Joiner,简称“ZWJ”,是一个不打印字符,放在某些需要复杂排版语言(如阿拉伯语、印地语)的两个字符之间,使得这两个本不会发生连字的字符产生了连字效果。零宽连字符的Unicode码位是U+200D(HTML: ‍ ‍)。

此外,浏览器还会把以下字符当作空白进行解析:空格( )、制表位( )、换行( )和回车( )还有( )等等。

== 普通的英文半角空格   == ==   == no-break space (普通的英文半角空格但不换行)   == 中文全角空格 (一个中文宽度)   ==   == en空格 (半个中文宽度)   ==   == em空格 (一个中文宽度)   == 四分之一em空格 (四分之一中文宽度) 相比平时的空格( ),&nbsp拥有不间断(non-breaking)特性。即连续的&nbsp会在同一行内显示。即使有100个连续的&nbsp,浏览器也不会把它们拆成两行此外 html 中的空格和空行要用特殊的格式显示,否则空格和空行不会显示出来。一、在web开发经常会遇到如: 这样的字符。它其实是Html将一些特殊字符(Html语法字符)的一种表达方式。 下面是几个常用字符:  空格 &   & <       < >      > "   " &qpos   ' 二、空行 空行的表示形式为 : <br>它是换行符。 三、空格的: 1、使用空格的替代符号: 替代符号就是在需要显示空格的地方加入替代符号,这些符号会被浏览器解释为空格显示。 空格的替代符号有以下几种:可以用名称或编号作为空格的替代符号,名称必须小写,末尾的“”不能省略。 2、使用CSS的 letter-spacing 属性 CSS的letter-spacing属性用于设置文本中字符之间的间隔,它的取值可以是一个带单位的长度值,浏览器会在字和字之间设置指定长度的空白。比如:显示效果为: 欢迎光临! 注意,如果文本中有英文单词,则空白会加在字母之间,而不是单词之间。 3、使用CSS的 word-spacing 属性 CSS的word-spacing属性用于设置文本中单词之间的间隔,它的取值可以是一个带单位的长度值,浏览器会在单词和单词之间设置指定长度的空白。比如:显示效果为: Happy new year! 注意,HTML是以空格来区分单词的,它会把单词间的空白按指定长度显示。 4、使用CSS的 text-indent 属性 CSS的text-indent属性用于设置首行缩进,它的取值可以是一个带单位的长度值,浏览器会在段落的首行开始处设置指定长度的空白。比如:显示效果为: 欢迎光临! 说明:em 是一个相对长度单位,2em 表示要缩进两个字的距离。收藏的 https://blog.csdn.net/hanxiongwei/article/details/80194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