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以前一直是看别人写的,然后学习点东西,现在也把自己的学习记录下来,给大家一个学习的机会,欢迎大家多多评论和推荐哈,共同进步。竟然还有六个人关注我了 ,哈哈 开心。我会继续写下去的。。
null和undefined都代表没有,但是null是属性存在值不存在,undefined是连这个属性都不存在
//例如 document.parentNode//浏览器天生自带的一个属性:父亲节点的属性 null (因为一个页面中的document已经是最顶级元素了,它没有父亲) document.parentnode//undefined (因为没有parentnode这个属性)
1、parentNode:父亲节点 HTML结构层级关系中的上一级元素
var outer = document.getElementById('outer') var inner = document.getElementById('inner') var center = document.getElementById('center') center.parentNode //inner
2、offsetParent:父级参照物 在同一个平面中,最外层的元素是里面所有元素的父级参照物(和HTML层级结构没有必然的联系)
一般来说一个页面中所有元素的父级参照物都是body
document.body.offsetParent // null
想要改变父级参照物需要通过position定位来进行改变(absolute relative fixed 都可以进行改变 )
<!DOCTYPE html><html><head> <meta charset="UTF-8"> <title>Document</title> <style> *{ margin:0 padding:0 } #outer{ width:180px height:180px margin:50px auto border:10px solid #000 background:orange padding:50px } #inner{ width:80px height:80px padding:50px border:10px solid #000 background:green } #center{ width:50px height:50px border:10px solid #000 background:red } </style></head><body> <div id="outer"> <div id="inner"> <div id="center"></div> </div> </div> <script> var outer = document.getElementById('outer') var inner = document.getElementById('inner') var center = document.getElementById('center') outer.style.position = "relative"//这样inner和center的参照物都是outer center.offsetParent//outer inner.offsetParent//outer outer.offsetParent//body outer.style.position = "relative"// inner.style.position = "relative" center.offsetParent//inner inner.offsetParent//outer outer.offsetParent//body </script></body></html>
3、offsetTop/offsetLeft :当前元素(外边框)距离其父级参照物(内边框)的偏移距离
具体如下图所示:
下面是一个offset方法:等同于jQuery中的offset方法,实现获取页面中任意一个元素,距离body的偏移(包含左偏移和上偏移),不管当前元素的父级参照物是谁。获取的一个结果是一个对象{left:距离BODY的左偏移,top:距离BODY的上偏移}
在标准的IE8浏览器中,我们使用offsetLeft/offsetTop其实是把父级参照物的边框已经算在内了。所以我们不需要自己在单独加边框了
代码如下:
function offset(curEle){ var totalLeft = null,totalTop = null,par = curEle.offsetParent //首先加自己本身的左偏移和上偏移 totalLeft+=curEle.offsetLeft totalTop+=curEle.offsetTop //只要没有找到body,我们就把父级参照物的边框和偏移也进行累加 while(par){ if(navigator.userAgent.indexOf("MSIE 8.0")===-1){ //累加父级参照物的边框 totalLeft+=par.clientLeft totalTop+=par.clientTop } //累加父级参照物本身的偏移 totalLeft+=par.offsetLeft totalTop+=par.offsetTop par = par.offsetParent } return{ left:totalLeft, top:totalTop } } console.log(offset(center).left)
在了解位运算之前, 必须先了解一下什么是原码, 反码和补码, 以及二进制与十进制的转换.
原码
一个数在计算机中是以二进制的形式存在的, 其中第一位存放符号, 正数为0, 负数为1. 原码就是用第一位存放符号的二进制数值. 例如2的原码为00000010, -2的原码为10000010
反码
正数的反码是它本身, 负数的反码是在其原码的基础上, 符号位不变, 其余各位取反.
可见如果一个反码表示的是负数, 并不能直观的看出它的数值, 通常要将其转换成原码再计算
补码
正数的补码是它本身, 负数的补码是在其原码基础上, 符号位不变, 其余各位取反, 最后+1. (即负数的补码为在其反码的基础上+1)
可见对于负数, 补码的表示方式也是让人无法直观的看出其数值的, 通常也需要转换成原码再计算.
正整数十进制转二进制
正整数的十进制转二进制的方法为将一个十进制数除以2, 得到的商再除以2, 以此类推知道商为1或0时为止, 倒序取得除得的余数, 即为转换所得的二进制数.
负整数十进制转二进制
负整数的十进制转二进制, 先将该负整数对应的正整数转为二进制, 然后对其取反再+1. 即补码的形式
十进制小数转二进制
十进制小数转二进制的方法为"乘2取整", 对十进制的小数部分乘2, 得到的整数部分即是相应的二进制码数, 然后继续对得到的小数部分乘2, 如此不断重复, 直到小数部分为0或达到精度要求为止. 顺序取得每次的整数部分, 即是该十进制小数的二进制表示.
按位运算符有6个
&: 按位与
|: 按位或
^: 按位异或
~: 按位取反
>>: 右移
<<: 左移
将运算数以二进制表示, 对应位都为1, 则结果为1, 否则为0.
使用场景示例:
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奇数的二进制码的最后一位数肯定是1, 而1只有最后一位为1, 按位与运算后, 结果肯定只有最后一位数是1. 而偶数的二进制表示的最后一位数是0, 和1进行按位与运算, 结果的所有位都是0.
将运算数以二进制表示, 对应位有一个为1, 则结果为1, 否则为0.
使用场景示例:
对浮点数向下求整
其实浮点数是不支持位运算的, 所以会先把小数位丢弃, 然后以整数进行位运算, 而任何数与0进行按位或操作, 结果都是它本身, 就好像是对浮点数向下求整.
将运算数以二进制表示, 对应位相同为0, 相异为1.
异或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 数字与它本身进行异或操作, 得到0数字与0进行异或操作, 得到它本身.
使用场景示例:
交换两个变量数字的值
将操作数转换为二进制数, 然后按位求反.
浮点数是不支持位运算的,所以会先直接去除小数部分,转成整数再进行位运算,就好像是对浮点数向下求整.
~~可以进行类型转换,位运算会默认将非数字类型转换成数字类型再进行运算 (转换结果为整数 直接去除小数部分)
使用场景示例:
类型转换
移位运算符将操作数转换成二进制, 然后向左或向右移动, 超过的位丢弃, 空出的位补0.
使用场景示例:
类型转换
任何小数 把它 >>0可以取整
如3.14159 >>0 = 3
其默认将非数字类型的转换为数字类型再做运算的性质与 ~~ , | 0 一样
JS 左移结果是一个有符号的32位整数,255本身占了8位,左移24位就溢出了可以参考这个: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757320534541610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