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H5页面?

html-css05

什么是H5页面?,第1张

H5是HTML5的简称。

HTML5是HTML最新的修订版本,是一种超文本标记语言。H5有两大特点:首先,强化了Web网页的表现性能。其次,追加了本地数据库等Web应用的功能。

发展

H5页面就是利用html5制作出来的页面,尤其在微信中发展迅速,借由微信这个移动社交平台,正在走进更多人的视野,比如从引爆朋友圈的H5小游戏《围住神经猫》,到颠覆传统广告的大众点评H5专题页《我们之间只有一个字》,各种H5游戏和专题页纷纷崭露头角。

为活动推广运营而打造的H5页面是最常见的类型,形式多变,包括邀请函、贺卡、测试题等形式。

HTML与XHTML区别

1、XHTML元素必须被正确地嵌套

2、XHTML 元素必须被关闭,空标签也必须被关闭。如<br/>

3、XHTML 元素必须小写

4、XHTML 文档必须拥有一个根元素

5、XHTML属性名称必须小写,属性值必须加引号,属性不能简写。如:<input checked="checked" />

6、XHTML用 id 属性代替 name 属性。

注意:应该在 "/" 符号前添加一个额外的空格,以使你的 XHTML 与当今的浏览器相兼容

7、语言属性(lang)lang 属性应用于几乎所有的 XHTML 元素。它定义元素内部的内容的所用语言的类型。如果在某元素中使用 lang 属性,就必须添加额外的 xml:lang,像这样:<div lang="no" xml:lang="no">Heia Norge!</div>

XHTML 1.0 的三种 XML 文档类型

XHTML 1.0 规定了三种 XML 文档类型,以对应上述三种 DTD。

XML/HTML Code复制内容到剪贴板

XHTML 1.0 Strict

<!DOCTYPE html   

PUBLIC "-//W3C//DTD XHTML 1.0 Strict//EN"    

"

在此情况下使用:需要干净的标记,避免表现上的混乱。请与层叠样式表配合使用。

XML/HTML Code复制内容到剪贴板

XHTML 1.0 Transitional

<!DOCTYPE html   

PUBLIC "-//W3C//DTD XHTML 1.0 Transitional//EN"   

"http://www.w3.org/TR/xhtml1/DTD/xhtml1-transitional.dtd">

在此情况下使用:当需要利用 HTML 在表现上的特性时,并且当需要为那些不支持层叠样式表的浏览器编写 XHTML 时。

XML/HTML Code复制内容到剪贴板

XHTML 1.0 Frameset

<!DOCTYPE html   

PUBLIC "-//W3C//DTD XHTML 1.0 Frameset//EN"   

"

在此的情况下使用:需要使用HTML框架将浏览器窗口分割为两部分或更多框架时。

HTML4与HTML5

最近HTML5甚火,我们再来看一下HTML5标签与HTML4标签的一些不同之处:

1.概念的变化:

HTML5专注内容与结构,而不专注的表现

<header> 

<hgroup>导航相关数据</hgroup> 

</header> 

<nav>菜单</nav> 

<article> 

<h1>标题:HTML5专题视频教程</h1>

2.声明与标签: 

HTML5在更多的声明和标签上面做了简化,也对兼容做了详细的规定,废除了部分元素,增加了部分元素。

HTML5标签语法介绍及新增标记

(1)、语法标签:

a. 不允许写的结束符的标签:area、basebr、col、command、Embed、hr、img、input、keygen、link、meta、param、source、Track、wbr 

b. 可以省略结束符的标签:li、dt、dd、p、rt、optgroup、option、Colgroup、thread、tbody、tr、td、th

c. 可以完全省略的标签:html、head、body、colgroup、tbody

(2)、新增标签:

<article>标记定义一篇文章 

<aside>标记定义页面内容部分的侧边栏 

<audio>标记定义音频内容 

<canvas>标记定义图片 

<command>标记定义一个命令按钮 

<datalist>标记定义一个下拉列表 

<details>标记定义一个元素的详细内容 

<dialog>标记定义一个对话框(会话框) 

<embed>标记定义外部的可交互的内容或插件 

<figure>标记定义一组媒体内容以及它们的标题<footer>标记定义一个页面或一个区域的底部 

<header>标记定义一个页面或一个区域的头部 

<hgroup>标记定义文件中一个区块的相关信息 

<keygen>标记定义表单里一个生成的键值 

<mark>标记定义有标记的文本 

<meter>标记定义 measurementwithin apredefinedrange 

<nav>标记定义导航链接 

<output>标记定义一些输出类型 

<progress>标记定义任务的过程 

<rp>标记是用在Rubyannotations 告诉那些不支持Ruby元素的浏览器如何去显示 

<rt>标记定义对rubyannotations的解释 

<ruby>标记定义 rubyannotations. 

<section>标记定义一个区域 

<source>标记定义媒体资源 

<time>标记定义一个日期/时间 

<video>标记定义一个视频

HTML5简单示例

XML/HTML Code复制内容到剪贴板

<!DOCTYPE html>    

<head>    

<meta charset=utf-8>    

<title>PHP100中文网HTML5专题</title>    

<style type="text/css" rel="stylesheet">    

header,nav,article,footer {border:solid 1px #666padding:5px}    

header{width:500px}    

nav{float:leftwidth:60pxheight:200px}    

article{float:leftwidth:428pxheight:200px}    

footer{clear:bothwidth:500px}    

</style>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document.createElement('article')    

document.createElement('nav')    

document.createElement('header')    

</script>    

</head>    

<body>    

<header>    

<hgroup>导航相关数据</hgroup>    

</header>    

<nav>菜单</nav>    

<article>    

<h1>HTML5专题视频教程</h1>    

发布日期:<time>09:00</time>    

<time datetime="2013-2-10">春节</time>    

<p>测试相关内容</p>    

</article>    

<footer>    

<address>地址</address>    

</footer>    

</body>    

</html>

HTML5这项于2004年被正式提出的HTML语言的第五次重大修改,过了十年之久,才算在互联网世界中火了起来。在中国,无论是早期腾讯在推其浏览器时,还是后来百度为了打破APP的不可搜索性而力推H5,都没有将之引爆。倒是最近随着微信越来越火,H5也火了起来了。

H5的最大优势就是可以在网页上直接调试和修改,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几乎不用考虑用户的机型与适配性问题。智能手机主要被分裂为两大系统:Android和iOS,一个做应用的团队,怎么着也得准备两套班子来适应用户两种手机。而在Android体系中,版本的分裂和机型的五花八门,想要求得极致的体验,还得反复测试各种版本和机型。这无疑大大抬高了开发成本。

就像开发一个网站无需太多关注用户究竟是windows机器还是MAC机器(少许关注还是需要的,但比起开发软件所需要的关注,那就少多了),开发H5同样能够大幅降低成本。

第二个非常重要的优势在于版本升级。正如网站升级和用户无关一样,H5应用的升级,用户也不需要去update什么东西。这某种程度上就等于“强制升级”,这给开发者带来的好处也是巨大的:他们不需要考虑应用的各种版本的兼容性问题。

第三个也必须注意到的优势是,如果使用H5(甚至是更低版本的html)开发出网络应用(web app),它可以绕过苹果的应用商店,让用户直接从网站上下载,这可以避免让应用商店在收费上扣去3成的分成制度。

不过,这绝不是H5在时下忽然大火的原因。因为上述这些特点,H5早就具备了。

第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一直到去年10月29日,万维网联盟才宣布,经过近8年的艰辛努力,H5标准规范终于最终制定完成了,并已公开发布。有了标准规范,给H5打下了非常重要的基石。对于互联网世界而言,标准规范几乎就是生命线。

第二个重要的原因在于移动互联网终于如燎原之势普及开来,而在中国,移动互联网的主要应用之一微信,又一直在很多模块里使用H5技术,比如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的朋友圈中,除了图片和文字以外,能发送进去和朋友们分享的,都是网页。过去一般都是分享公众账号的一篇文章,但很快,商业组织们意识到,如果把他们的商业信息做得有趣一些,借助用户们的分享,他们的传播效率会高很多。于是,我们就会看到今天的朋友圈里动辄就会出现商业组织的H5制作,比如会议邀请,比如组织招聘,比如活动策划。

于是,有人开始惊呼:H5会杀死原生应用(native app)——不过,这句话其实好几年之前就有人喊过,Facebook一度还使用所谓的“网络应用”来替代原生应用(不过但没过多久,就退了回去。网络应用还是有很多问题,比如对交互性的即时响应)。

但我始终不这么认为。网站并没有杀死软件,web app也很难杀死native app,即便得到H5支持的web app。更有可能的是,一个native app里在部分甚至大部分模块里包含H5——事实上,微信就是这样的应用,Facebook所谓退回native app,本质上也是网页打包进入它的那个原生应用。很难有泾渭分明的web app或者native app。

还有一点是值得我们担心的,那就是今天对H5的使用,过于营销化了。朋友圈里动辙可见的H5,都是营销信息。这让我不得不想起了一度非常火爆的minisite,商业公司曾经疯狂在这种小型网站上烧钱,一个策划专题投入上百万都不算罕见,最终,minisite可以说是营销需求催动,也毁于过于营销化。普通用户图个新鲜第一次会看,第二次第三次,他们总有厌烦的一天。

真正能让H5大火的,绝不是今天朋友圈这些移动互联网里的“minisite”,而是能切实解决某种需求的H5式解决方案。一个我个人很看好的方向是视频。H5理论上是不再需要嵌入什么Flash技术了。不过,到目前为止,以谷歌、Firfox、Opera为一方,苹果为另外一方,就视频格式问题,还在继续纠结讨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