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类选择器是CSS五种选择器当中应用最灵活的一种,其包含六个分类。
1、动态伪类选择器不同的状态,使用不同的样式。
E: link
E: visited
E: active
E: hover
E: focus
2、目标伪类选择器用来匹配页面的URI中某个标识符的目标元素。
E: target
选择匹配E的所有元素,且匹配元素被相关URL指向。
3、语言伪类选择器用来匹配使用指定语言的元素。
E: lang(language)
4、元素状态伪类选择器当元素处于某种状态下时,才起作用,在默认状态下不起作用。
E: checked
eg: input[type="checkbox"]:checked{}
E: enabled
eg: input[type="text"]:checked{}
E: disabled
eg: input[type="text"]:disabled{}
5、结构伪类选择器这个就比较多了,平时用的也比较频繁。
: nth-child
: nth-last-child
: nth-of-type
: nth-last-of-type
: first-child
: last-child
: only-child
: first-of-type
: last-of-type
: only-of-type
: root 匹配元素所有在文档的根元素
: empty 选择没有子元素的元素,且不包含节点
6、否定伪类选择器E: not(F) 匹配所有除F外的E元素
CSS 伪类用于向某些选择器添加特殊的效果。伪类选择器,和一般的DOM中的元素样式不一样,它并不改变任何DOM内容。只是插入了一些修饰类的元素,这些元素对于用户来说是可见的,但是对于DOM来说不可见。
http://www.cnblogs.com/zcynine/p/5008985.html
伪类一开始单单只是用来表示一些元素的动态状态,典型的就是链接的各个状态(LVHA)。随后CSS2标准扩展了其概念范围,使其成为了所有逻辑上存在但在文档树中却无须标识的“幽灵”分类。
伪元素则代表了某个元素的子元素,这个子元素虽然在逻辑上存在,但却并不实际存在于文档树中。
伪类选择元素基于的是当前元素处于的状态,或者说元素当前所具有的特性,而不是元素的id、class、属性等静态的标志。由于状态是动态变化的,所以一个元素达到一个特定状态时,它可能得到一个伪类的样式;当状态改变时,它又会失去这个样式。由此可以看出,它的功能和class有些类似,但它是基于文档之外的抽象,所以叫伪类。
与伪类针对特殊状态的元素不同的是,伪元素是对元素中的特定内容进行操作,它所操作的层次比伪类更深了一层,也因此它的动态性比伪类要低得多。实际上,设计伪元素的目的就是去选取诸如元素内容第一个字(母)、第一行,选取某些内容前面或后面这种普通的选择器无法完成的工作。它控制的内容实际上和元素是相同的,但是它本身只是基于元素的抽象,并不存在于文档中,所以叫伪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