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TB存储的红米只卖2599元!”
在3月28日的春季发布会上,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用真诚的态度,以及低到离谱的价格公布了红米Note 12 Turbo的售价。
场下的观众好像是习惯这种发布会,脸上并没有露出太激动的表情,只当做是看了一场传统节日。相比于性价比极高、销量飘红的红米新款手机,看客们更期待的、更关注的是小米汽车。
神秘面纱被揭开?
距离雷军宣布亲自下场造车,到如今已经过去了两年之久,小米汽车现在的进度怎么样了,是否能2024年上半年实现量产,并且跑起来?
近日,有个数码博主在某平台上曝光了关于相关配置和售价信息,还有一组疑似新车的实拍路透图,图中的新车没有伪装覆盖,但是和之前曝光过的渲染图不大相同。
不过,小米公关部总经理王化转发了该条信息,并辟谣称:如果据说是真的,我就吃了它。所以说,什么据说、传说、听说、我有个朋友、我有个亲戚……都是靠不住的。
而网友们也发现了不对劲,仔细查看并确认之后,发现实拍中的新车其实是大运集团旗下还未量产的远航Y6,并不是小米之前路测的新车。
但是大家不用失望,此前就有网友曝光过小米冬季路测的照片,说明小米汽车的推进速度还不错。再加上雷军还表示过,小米造车进展超过预期,目前已经完成了冬季测试,以及明年上半年量产,并将争取在15年至20年进入世界前五。
俗话说得好“好饭不怕晚,出名不用喊”。面对出车时间是否太晚的质疑,雷军认为,汽车是百年赛道,只要看好汽车产业,任何时间都不晚。
沉没成本不断增加
但如今的新能源市场瞬息万变,很多新势力前辈入局之前都是那么地意气风发,但是入局之后却寸步难行,最终只能遗憾退场。雷军如今能保持乐观态度,是因为手头上资源充足,如果小米手机在数码市场上受挫,小米汽车还能如约而至吗?
在3月24日,小米公布了2022年年报,从数据上看,其营收、净利润双双下滑,智能手机和IoT两项主营业务表现都没有达到预期,尤其手机业务方面,出货量下滑得非常严重。
这么一看,这份小米财报几乎都是坏消息,没有一点是能鼓舞员工士气的。那么问题来了,小米如今亏损严重,会不会影响到小米汽车的进度呢?
答案是不会影响,小米集团方面表示:汽车业务进展顺利,维持2024年上半年量产的目标不变。与此前雷军的说法一致。
尽管未来市场上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也有许多事情是小米无法掌控的,但是加大筹码投入汽车业务是没有错的,有着确保按时量产的决心。
根据2022年的财报显示,小米集团在汽车业务上的研发就投入了31亿元,再加上2021年在自动驾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投入,例如芯片、传感器等方面的投入共计20亿元,这么计算下来,小米集团这两年在造车方面的投入超过了50亿元。
对比去年“蔚小理”1084亿元、521亿元、678亿元的研发投入,作为新手玩家的小米(31亿元),其投入研发的资金并不算少,并且投入的资金还在持续增加。
除了投入科研之外,小米在招募人才方面的投入也很大,小米汽车刚成立的时候,其团队只有17人,到了2022就达到了2300人。
同时小米招聘官网目前正在北京、上海两地大量招聘汽车业务员工,职能包括研发、市场等方面,岗位数量超过400个,后期等到小米的制造厂完成,参与造车的人数将达到一个恐怖的数字,其投入将翻几番。
当然了,目前小米投入的资金都有回报的,虽然现在不明显,却为以后打下了扎实的根基。
打造垂直整合
在去年11月份,小米汽车用一段视频展示了自家的自动驾驶技术,视频中一辆经过改装,并加装了小米自动驾驶测试的车辆,顺利完成了无保护左转、自动掉头、多车道路口左转、环岛绕行、自动泊车等共计30个智能辅助驾驶功能。
从视频来看,小米所展示出来的自动驾驶成绩已经能达到了L2++级,虽然对于竞争对手来讲,做到这个程度的自动驾驶级别的难度不大,但对于小米这家数码企业来讲,在技术上提升了一个层次,如果后续能应用在首款车型上,那么在市场上将增加竞争力。
上文提到,雷军亲自参加了小米汽车的冬测,其重视程度可见一斑。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小米汽车在动力电池方面有了新的进展。
此前,小米集团投资了中创新航、蜂巢能源和赣锋锂业,尽管这三家电池厂商并不算是行业龙头,但胜在它们的电池性价比高,同时小米在投资之后,不仅可以降低整车的成本,还能从中学习到制造电池的技术,将电池这条命脉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避免了为“宁王”打工。
另外,小米集团还跟芯片独角兽黑芝麻智能、芯片设计公司慷智集成、锂离子电池材料商法恩赉特、禾赛科技等企业有着深度合作。
再加上中创新航等电池厂家,小米集团已经涉及了自动驾驶芯片、动力电池、原材料等各个领域,除了制造厂之外,小米汽车的整车生态链几乎完成了,相当于形成了垂直整合模式,也就是有了自己的配套产品链。
上一家拥有垂直整合模式的汽车品牌,已经在市场上赚的盆满钵满了,它就是比亚迪;而小米汽车就是想通过垂直整合模式,减少整车的成本,缩短亏损周期,将自身的压力降低。
解决了供应链和技术问题,之后就渠道问题了,对于小米来讲,渠道的建设是最省心的,有了华为的智选做前车之鉴,遍布全国的小米之家就是小米汽车以后最强的武器。
此前卢伟冰表示过,小米的目标是在2024年年底前开出4万家小米之家,并加开更多大店以便承载汽车销售服务。对比友商华为给问界提供试驾服务的600家门店,以及被吉利收购的魅族,也就不过建设一千家汽车体验店的目标,这足以看出小米汽车的野心。
小米稳了吗?
拥有了配套生产链、全国各地的渠道,小米汽车就稳了吗?
当然没有,小米汽车并没有像百度那样选择与车企,而是选择建设工厂。虽然小米汽车的一期工厂即将在今年6月份竣工,并且能顺利进行量产,但是目前小米汽车还没有搞定造车资质。
强如“蔚小理”都需要在汽车市场站稳脚跟才能拥有造车资质,而上一家出道就自己建厂制造的威马已经接近倒闭,这种全资模式造车,无疑成了小米汽车的负向拖拽,让未来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加了风险,但如果成功,收益却比风险大,这就是雷军造车的魄力所在,敢于冒险。
其次是价格问题,众所周知小米手机主打性价比,粉丝群体的消费水平并不高,小米汽车的定价过高,那就无法得到这些粉丝的支持,很难复制小米手机的辉煌。
另外,市场的竞争很残酷,使得汽车品牌更新产品的速度变得“内卷”起来,如果小米汽车的第一款汽车的配置按照前两年的标准来安装的话,那么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将下降。
编辑总结
回想几年前,造车新势力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投资者无比大方,然后能活下来的寥寥无几;有了前车之鉴,投资者面对跨界造车变得小心谨慎,并且“吝啬”起来。
对于小米汽车来讲,这不是最好的造车时代,但却能让小米汽车生存下来的时代,有了诸多前辈的造车经验,小米汽车能从中借鉴,可以少走了很多弯路,例如怎么解决造车带来的盈利失衡、售后和维修冗余等问题,这样子发展起来能顺利很多。
对于小米集团而言,手机业务营收、净利润双双下滑,今年能否成为业绩转折点还不好说,毕竟如今手机市场的大环境很难好转,如果小米汽车能如约而至,并且能兑现雷军传递给内部的积极信息,那么小米汽车将成为一束光,照亮小米集团前路的黑暗,让投资者和员工重拾信心。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EV智行,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作者:龚进辉
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小米官宣造车将近1周年。遥想去年3月底,小米掌门人雷军高喊出为小米 汽车 而战,仿佛近在眼前。1年来,围绕小米 汽车 的传闻未曾断过,小米 汽车 也取得一定进展。本文通过三问三答的方式,来复盘小米过去1年的造车之路。
一、小米为何加入造车大战?
显然,小米入局造车并非盲目跟风、蹭热度,而是基于自身发展战略的考量。换言之,无论是特斯拉市值暴涨还是蔚来、小鹏、理想跟着沾光,的确让小米为之心动,但不足以让雷军下定决心造车。其实,小米造车是深思熟虑的结果。
小米官方在公告中称,小米管理层在75天内,经历85场业内拜访沟通、200多位 汽车 行业资深人士的深度交流,4次管理层内部讨论会,两次正式董事会,进行极为严谨详尽的调研与论证,才做出这一小米史上最重大的决定。
小米CFO林世伟曾透露,当初,雷总(指雷军)是抱着小米不做 汽车 的心态去做调研的,结果调研一圈发现,如果不做 汽车 的话,小米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如果未来我们的产品构成依然只有手机和智能家电,我们就是一个传统企业了。”
雷军也曾表达类似观点,在他看来,去年(指2020年)整个 汽车 行业和投融资领域的走势,表明电动 汽车 是未来整个 汽车 行业发展的方向,这是共识。而智能加电动,使 汽车 行业从原来的机械行业越来越接近消费电子。
对于小米而言,如果有一天成为全球消费电子领域的第一,但没做新能源 汽车 ,可能就变成传统公司,存在落伍的风险。“智能电动 汽车 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是我们智能生态不可缺少的环节。从个人设备到可穿戴设备,到智能家庭到智能办公再到智能出行,今天智能化是主旋律,假如我们缺少了智能出行,我们的整个智能生态就变得不完整了。”
因此,雷军才会把小米造车视为自己人生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我很清楚,这个决定意味着什么,我愿意押上我人生全部的声誉,再次披挂上阵,为小米 汽车 而战!”他立志造一辆感动人心的好车,定将放手一搏、拼尽全力、迎难而上,只为不负众望。
二、小米造车的底气从何而来?
雷军曾坦言,经历一段非常痛苦的决策时间,而真正让他下定决心造车主要基于以下三个因素:一是不差钱,截至2020年底,小米账上现金流高达1080亿元;二是拥有优秀工程师团队和智能生态;三是亏得起。说白了,在特斯拉、蔚来、小鹏、理想愈发成熟的大背景下,小米作为后来者敢于杀入竞争惨烈的新能源 汽车 市场,核心优势是有钱有人有资源。
先说钱,造车是动辄上百亿的资本 游戏 ,仅靠10亿美元硬撑5年的理想是特例,绝大多数玩家要不停地找钱,不断融资才能获得安全感。换言之,雄厚的资本是所有企业加入造车大战的入场券,而手握千亿现金的小米一入局便喜提入场券,不差钱让其底气十足。雷军透露,小米计划首期投入100亿元,未来10年投资100亿美元。注意,小米造车采用全资模式,所有钱都是小米自己出,不会开放外部资本进入。
再说人,小米拥有万人规模工程师团队,且在不断加大招聘力度,可以为小米 汽车 所用。雷军对手机部提出一个要求,即成为小米集团层面的技术中台,能够孵化和驱动一部分创新业务,最直接的表现是小米手机部未来将对 汽车 业务进行人才和技术输送。小米手机部总裁曾学忠表示,小米手机部正在与 汽车 团队进行每月一次的多维度技术交流,涉及电池、影像、软件、供应链团队。2022年,手机部将会向 汽车 团队输入一部分软件技术人才。
最后说资源,小米以战略投资+资源赋能的方式成功打造自家生态链,在小米产业投资基金投资的102家企业中,就有40多家企业与 汽车 相关。此外,小米还通过小米集团和顺为资本,对上下游企业进行布局,与 汽车 相关的大约有10家。它们主要涉及动力电池、传感器、芯片、 汽车 电子零部件和自动驾驶等领域,且不少被投企业是细分领域中的头部玩家。
比如,小米 汽车 全面布局三电系统,仅在动力电池领域就投资5家公司,包括中航锂电、蜂巢能源、珠海冠宇、赣锋锂电和卫蓝新能源。再比如,自动驾驶已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小米通过收购DeepMotion来吸纳自动驾驶人才,并在这一领域开启大规模招聘。对了,小米 汽车 还开始着手布局销售渠道,小米合伙人卢伟冰透露,小米之家未来会开更多大店,也是为了卖车考虑。“小米之家已经在考虑 汽车 品类进店之后,如何进行展示,如何更好地场景联动。”
三、过去1年小米 汽车 做了什么?
自从小米官宣造车后,围绕小米 汽车 真真假假的传闻不断,官方辟谣的频率远大于公布最新进展。不过,透过极其有限的实锤,还是能窥探出小米 汽车 的近况。我总结,过去1年,小米 汽车 主要做了三件事:注册公司、招人、确定自建工厂。
先说注册公司,在小米官宣造车5个多月后,即去年9月1日,小米 汽车 正式注册,总部落户北京经开区,注册资金高达100亿元,52岁的小米一把手雷军担任法人。雷军晒出小米 汽车 创始团队的照片,有人把这一重要时刻与11年前雷军等小米创始团队一起喝小米粥相提并论,不仅代表小米 汽车 正式开启创业征程,也预示着未来小米 汽车 将像小米手机一样大有可为。
再说招人,小米 汽车 招兵买马,主要通过内部转岗和外部招聘两种方式进行。前者典型代表是李肖爽,他曾担任小米电视部总经理,后者特点是大方。众所周知,比BAT相比,小米员工待遇并不算高,但小米 汽车 在招人时开出的薪资颇为诱人。在小米发布的 汽车 相关招聘广告中, 汽车 相关职位月薪基本在2万元以上,部分核心领域岗位月薪起薪更是超过3万元,吸引大量人才争相加入。
不过,入职小米 汽车 的门槛相对较高。去年10月,雷军透露,目前小米 汽车 已收到2万份简历,到岗研发团队453人,录用率仅为2%。由此可见,小米 汽车 对人才的选拔十分严格,可谓优中选优,高薪资并不好拿,雷军试图打造一支独当一面的精兵强将、梦幻团队。比如, 汽车 从业经验丰富的前北汽高管于立国担任小米 汽车 副总裁。
最后说确定自建工厂,继总部落户北京经开区后,小米 汽车 工厂也将落户于此。雷军表示,小米 汽车 将在北京经开区分两期建设累计年产量30万辆的整车工厂,其中一期和二期产能分别为15万辆,2024年首车将在北京经开区下线并实现量产。尽管比亚迪掌门人王传福曾给雷军抛出橄榄枝,直言比亚迪将支持小米在 汽车 领域的发展,但小米 汽车 似乎对代工并不感冒,而是决定走自建工厂之路。
在我看来,小米 汽车 之所以如此青睐北京,除了北京是小米总部所在地、北京人才优势明显之外。更重要的是,高端 汽车 和新能源智能 汽车 是北京经开区一大主导产业,已布局北京奔驰、北汽新能源等整车企业,带动形成较为完善的高端 汽车 、新能源 汽车 产业链,这些现成的产业资源可以为小米 汽车 所用。对了,小米智能工厂大大本营也位于北京经开区,这一成功先例让双方良好合作更进一步。
结语
总体来看,小米 汽车 已启航,开了个好头,用雷军的话来说,造车进展超预期。不过,小米 汽车 仍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比如生产资质、搞定 汽车 供应链、打造自动驾驶体系等。路要一步步走,苦要一口口吃,没有捷径,今年注定是小米 汽车 至关重要的一年,雷军加油!
1、小米科技的总部在北京朝阳区,小米手机采用的是网上营销模式,不过小米手机是由富士康、英华达代工,所以产地在南京和廊坊两地。
2、小米手机是一款由小米科技研发、由英华达和富士康代工制造的MIUI平台智能手机。小米的LOGO是一个“MI”形,是MobileInternet的缩写,小米手机是小米公司(全称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研发的高性能发烧级智能手机,坚持为发烧而生的设计理念,采用线上销售模式。
惠州市仲恺高新区的龙旗电有限公司一直在帮小米note系列手机代工,部分小米手机出自该公司。据我所知应该在长信科技的下属公司,深圳德普特,做过一段时间,主要还是在珠海的晨新科技生产。
米手机是中国科技公司小米科技旗下的智能手机系列品牌,于2011年8月16日在北京发布了首款产品。小米手机系列被定位为小米的智能手机主力系列,主打中高端市场,重视用户体验和技术创新。小米手机以及后续迭代产品一经推出便销量火爆,曾一度因供不应求导致限量抢购。
怎么选手机
如果很在意广告,慎选小米。MIUI的广告虽然多数可以关闭,但是因其无孔不入,关闭的过程比较繁琐,如果很在意的话,这些可能会引起你的不适。注重系统功能性和完善度的,慎选一加。一加的系统比较类原生,功能性和完善度比其他定制ROM差不少,不是很适合普通用户。
如果追求自由定制,慎选苹果。iOS比较封闭,部分功能比Android慢很多。外观方面,见仁见智,但屏占比尽量选择大一点的,这样能够在更好的握感和单手操作舒适度的前提下观看更大的屏幕。
红外、NFC等普及度还不是特别大的功能视情况而定,如果认为是刚需,在选择手机时注意看其是否支持即可关于情怀,答主不认为买手机和情怀多么挂钩,但是话说回来,有情怀的人一般情怀都比较特定,基本上都认准某几个品牌,也就没有必要来参考本回答。
小米正式发布米家眼镜相机众筹项目
小米正式发布米家眼镜相机众筹项目,该产品的发布,虽然并非是小米直接入局智能眼镜市场,但由生态链企业出品,并挂上“米家”品牌,小米正式发布米家眼镜相机众筹项目。
小米正式发布米家眼镜相机众筹项目1米家眼镜相机还不是AR眼镜,只是当下AR眼镜的最优解。
历时近两年的时间,蜂巢科技的产品终于上线。
2020年10月,曾任小米生态链副总裁的夏勇峰创办了蜂巢科技,当时,他没对外宣布自己创业要做什么产品,外界只知道是一款头戴类消费电子产品。
8月1日,米家眼镜相机发布。当天,夏勇峰也分享了自己的创业故事,他说,刚创办蜂巢科技时,他不敢跟大家说未来要做AR眼镜。事实上,对于现在的产品,他认为也只是“新时代的丑小鸭”,会成为真正AR眼镜的第一步,但它不是AR眼镜,只是当下AR眼镜的最优解。
2021年5月,蜂巢科技完成天使轮融资,领投方为小米集团和顺为资本。因此,蜂巢科技也是小米生态链一员,而这款米家眼镜相机,也成为小米生态链首个智能眼镜产品。
夏勇峰表示,人的注意力在同一时间只能集中在一个地方,即便是终极AR眼镜,也有一个主次问题:当你注意力放在现实世界时,眼镜显示的信息要降低存在感,做辅助和增强;当你注意力放在虚拟世界时,再尽量减少现实世界的干扰,让你能聚焦在虚拟内容中。
而因为技术的客观现实,现在没有任何AR眼镜可以落地现实与虚拟的无缝切换,所以蜂巢科技也面临一个方向选择。
最终,蜂巢科技选择的是做以现实世界为主的产品。据夏勇峰介绍,在产品研发过程中,蜂巢科技也面临很多挑战和决策。比如,光机的选择一度让他们很纠结。
在抛弃掉没有任何优势的球面棱镜后,究竟选择光波导、Birdbath还是自由曲面?夏勇峰说,最后选择了自由曲面,只因为它具有最高的光效比,也就是在光源亮度相同的前提下,能提供最高的入眼亮度。
“我们选择与业界自由曲面技术最好的耐德佳联合研发,基本达到了这项技术当前量产的天花板”,夏勇峰表示,“它并不完美,比如透过率不如光波导,在眼前仍有遮挡感,但配合单目、双轴位置设计和索尼最新一代 Micro OLED 屏幕,基本能让人在室外高亮环境正常移动并使用,这已经是别的眼镜不太能做得到的了”。
价格方面,米家眼镜相机零售价为2699元,现在众筹期间的价格为2499在夏勇峰看来,米家眼镜相机最适合的有两类人:一类是喜欢记录并分享的人,产品提供了一种更轻松简单的方式,尤其是在某些不适合使用手持设备的情况下;另外一类是喜欢科技设备并参与讨论的人。
可以看出,作为一款智能眼镜产品,米家眼镜相机主打的是拍照功能,核心使用场景帮助用户记录生活。所以,米家眼镜相机也支持眼镜到手机的高速传输,可实现一键分享到社交平台。
而作为一款新形态智能设备,如何保证数据安全也同样值得关注。据蜂巢科技介绍, 米家眼镜相机会与米家眼镜APP的用户账号绑定,任何未登陆相同账号的手机无法获取产品中的个人数据;其次,米家眼镜相机采用内置存储设计,无需插SD卡,陌生人拾获也无法读取内容。
另外,米家眼镜相机中的照片和视频与APP点对点传输,不会被存储到云端。为保护被拍摄对象的隐私,米家眼镜相机还在机身正面设计了LED拍摄指示灯,在拍照或录制视频的时候,该指示灯会亮起,用以提醒其他人。
小米正式发布米家眼镜相机众筹项目28月1日,米家眼镜相机正式发布的消息引发市场关于“小米入局智能眼镜”的猜想。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经多方确认发现,该产品为智能眼镜形态的相机,旨在将头戴形态与潜望双摄系统相结合,辅以AR光机系统,为用户提供第一视角实时拍摄体验。该产品的出品方,为小米生态链企业蜂巢科技。
该产品的发布,虽然并非是小米直接入局智能眼镜市场,但由生态链企业出品,并挂上“米家”品牌,也显示出小米已经开始在相关产品上的曲线布局。
近10年,全球多家科技企业先后在智能眼镜产品上做了许多尝试,从2012年的谷歌眼镜到2016年的Snap公司推出的Spectacles眼镜,再到2021年Meta公司发布的Ray-Ban Stories智能眼镜,引发了诸多关注,但后续市场反响不一。
跟上述产品相比,米家眼镜相机在主打拍摄能力的同时,也突出了多种功能的实用性。其搭载高通骁龙8核独立运算平台,在眼镜形态的设备上首次搭载了5000万像素广角摄像头以及一颗800万像素潜望式长焦摄像头,后者可实现5倍光学变焦和15倍混合变焦。1020mAh电池,能满足用户33小时典型使用和100分钟不间断录制视频。
此外,该产品无需连线、可独立使用,自带小爱翻译、时光回溯、3D使用引导等功能。据了解,未来还将上线植物园、动物园、投屏等功能。价格方面,米家眼镜相机附带便携收纳包、标准近视镜镜框等配件,零售价2699元。8月16日起,将在小米商城、天猫、京东等平台及小米之家全渠道开售。
米家眼镜相机背后的出品公司蜂巢科技成立于2020年10月,2021年5月,获得小米科技和顺为资本天使轮投资,成为小米生态链企业。公司创始人兼CEO夏勇峰也曾在小米参与创建小米生态链部门并担任小米生态链副总裁。可以说,蜂巢科技背后的小米色彩相当浓厚。
夏勇峰在产品发布之际撰文表示,在他看来,米家眼镜相机最适合的有两类人,一类是喜欢记录并分享的人,另外一类是喜欢科技设备并参与讨论的人。这样间接入局的方式,也让小米能够在保持一定安全距离的同时,尝试风险更高、更具探索性的产品品类。
小米正式发布米家眼镜相机众筹项目38月1日,小米米家生态链正式开启“米家眼镜相机”的众筹,据悉,这是一款面向未来的智能眼镜形态相机。目前,这款眼镜相机将于8月3日在小米商城开启众筹,众筹价2499元,建议零售价2699元,在此期间还将赠送价值299元墨镜片。
(来自:微博“小米商城”)
从很早之前,关于智能穿戴设备的形态已经引发了不少的讨论,从目前科技公司提供的较为成熟的方案来看,手表、眼镜和“头盔”都是可行性较高的形态之一,其中眼镜这一品类的“科技感”是这几种方案中最明显的,因此不少厂家都更愿意在这种形态下深入研发。
今日,小米米家生态链公开了一款新品设备的众筹,这款米家眼镜相机在定位上并不算一款智能穿戴设备,更像是对标GoPro的运动相机。据官方介绍,这款相机配备了5000万像素超广角相机和800万像素5倍潜望式变焦相机,还支持秒级急速抓拍,听起来非常适合记录生活和拍摄一些慢运动的、视频。
(来自:Google)
尽管在定位上,米家眼镜相机并非一款“未来感”十足的智能设备,但小米仍然为其配备了一些AI功能。这款眼镜配备了023英寸的Micro OLED硅基显示屏+自由曲面AR光机,支持小爱同学实时翻译,而且这块屏幕拥有1800尼特的入眼亮度,即使在阳光下也能看清。
不过,除了实时翻译之外,小米没有透露更多智能方向的功能,不难看出,这款设备与之前的Google Glasses、OPPO智能眼镜的定位有所区别。值得注意的是,这款米家眼镜相机仅配备了1020mAh容量电池,在这样的配置之下,不知道续航表现如何呢?毕竟作为一款相机,要是在记录生活的时候突然没电就很尴尬了。
(来自:微博“小米商城”)
目前来说,米家眼镜眼镜相机还在众筹阶段,最终产品表现如何还不得而知,但从这个海报来看,两颗硕大的镜头位于眼镜两侧,这对于用户来说是一次非常大的心理挑战。可以想象,这款设备的适用人群大概是创作博主,对于视频博主和旅游博主来说,携带一台这样的相机还是要比传统相机要方便得多,但隐私保护还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大家都知道,一个产品如果要生产出来就得经过非常多的步骤,尤其是手机这样非常精密的电子产品更是如此。小米在此前就已经建成了一座智能黑灯工厂,实现了绝大部分的自动化生产,并且里面很大一部分的生产组装设备都是由小米自主研发,一期工厂已经顺利投产了挺长时间,市面上的小米10至尊纪念版、小米MIX Fold这些高端产品都是由这个工厂进行生产的。
近日,雷军发博正式官宣了小米智能工厂二期已经开始建设的消息,引发了又一阵讨论的声音。 根据媒体报道小米昌平智能工厂占地面积58300平方米,计划于2023年底投产,预计可年产1000万台智能手机,产值约600亿元,占地面积58300平方米。该工厂将落地包含SMT贴片、板测、组装、整机测试、成品包装全工艺段的第二代手机智能产线,相比北京亦庄一期工厂,产能提升10倍,预计可年产1000万台智能手机,产值约600亿元。
并且根据雷军介绍,这个高度智能化的黑灯工厂的设备绝大部分都小米自研,小米智能制造的布局已经在全面开展了。值得一提的是从这里可以看出,小米不仅是在研发手机,也已经开始了智能制造设备的自主研发当中。
从我的理解来看,小米第一期工厂是属于开拓者的性质,未来二期建成投产之后,一期将更多的转向研发实验方向,黑灯工厂除了研发和维护的技术人员之外,不再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投入其中,能够解放更多生产力并且高端手机的研发和生产泄密的可能性会大大降低。
小米最近几年可以说是让我们所有人刮目相看,不管是智能手机上的各类技术研发取得了突破,AIOT智能家居也是在稳步发展,而且小米开始逐步拥有自己的工厂和生产线,小米正在一步一步的走向高尖精产业,雷军的布局真的很深,很长远!
小米印度工厂现状是,小米在印度拥有多家工厂,其中最大的位于比哈尔邦的班加罗尔,该工厂拥有超过5000名员工,主要生产小米手机、电视、空调等产品。小米还在印度拥有其他工厂,如位于拉克沙维尔的工厂,主要生产小米电视、手机和空调;位于班加罗尔的工厂,主要生产小米手机、电视、空调等产品;位于比哈尔邦的工厂,主要生产小米手机、电视、空调等产品。小米在印度的工厂正在不断扩大,以满足印度市场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