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我的梦想,我的选择」小米造车的优势 66

新手学堂014

雷军「我的梦想,我的选择」小米造车的优势 66,第1张

小米开始造车

3月30日,小米在遮遮掩掩了很长时间后,最终还是在小米集团港股盘后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已经正式批准智能电动 汽车 业务立项,公司拟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负责智能电动 汽车 业务,首期100亿元的投资,未来10年投资100亿美元,公告发布当晚,雷军在小米春季发布会上确认了造车计划,“我深知作出这个决定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我愿意压上我人生所有积累的战绩和声誉,为小米 汽车 而战。这个决定意味着,我们要做好再全力冲刺至少五到十年的准备,”雷军说。并将之称为“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雷军也出任智能电动 汽车 业务的首席执行官。

小米造成能不能成功,应该是现在人们比较担心的事情,毕竟前期失败案例太多了,恒大、乐视、博郡、拜腾、赛麟等等都未能在新能源、电动 汽车 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能否造成成功,决定性因素又很多。

小米采用全资模式造车,不引入外部资本。雷军表示:”虽然很多机构对投资小米 汽车 展现出了高度热情,但考虑到只有和手机生态链拉通才能给用户提供最佳体验,所以选择了全资模式”。雷军还表示:过去75天内,小米进行了85场业内拜访沟通,与200多位 汽车 行业人士进行交流,在内部还举行了4次管理层讨论和两次董事会,最终下定决心造车,一方面是因为手机业务已经进入世界份额第三,(8月进入世界手机市场份额第二),研发团队也具备一定实力,另外一方面是因为小米更有底气的是其良好的现金流和大量现金储备。

小米自2012年开始就已经开始研究 汽车 交互系统,2020年大幅增加该业务的研究投资。小米以为部分 汽车 系统提供服务。手机可以用作小鹏、比亚迪等 汽车 的NFC车钥匙;小米手表可搭载蔚来APP,支持对 汽车 进行智能控制;小米的语音机器人小爱同学为梅赛德斯奔驰的人机交互系统提供支持。

对于造车,小米还是有一定优势,对产品研发的投入,小米一直以性价比取胜的战略,众多合作密切的供应链,成熟的生态体系运营。综合因素考虑,小米造车还是有非常大的潜力。

文 | 南方

编辑 | 美龄

最近这段时间,关于造车的话题真的层出不穷。

首先是小米,一直否认造车的小米还是没有逃过“真香”定律,雷军高调宣布造车,并揭秘定位中高端的小米首款 汽车 将在3年内推出;据悉滴滴也已经开始启动造车项目,负责人是滴滴副总裁、小桔车服总经理杨峻;就在前两天,华为与北汽、长安、广汽等厂商以“Huawei Inside”的方式合作的首款Huawei Inside(HI)智能纯电轿车ARCFOX极狐阿尔法S正式发布,华为“造车”顺利迈出第一步。

而几天前,雷军与造车新势力、互联网大佬聚会的照片也一度引发轰动,与他一起合影的是小鹏 汽车 创始人何小鹏、蔚来创始人李斌、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理想 汽车 创始人李想。正因如此,“雷军成立造车者联盟对抗燃油车”的言论在网上流传开来。

其实这只是华夏同学会的例行聚会,今年恰巧是雷军做东,而且时间点选在了小米官宣造车之后。这次同学会的参与者还有红杉资本沈南鹏、美团创始人王兴、滴滴创始人程维、万向集团总裁鲁伟鼎,以及地平线创始人余凯等等一众投资圈和互联网圈的大佬。显然,此次“同学会”的举办,让众多企业家对未来新能源 汽车 内容展开探讨,这不仅将为国内新能源车企在未来发展上形成共赢,也将为小米集团进军造车领域提供更多意见。

雷军宣布小米进军智能电动 汽车 时说的话,颇为壮烈,“这是我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愿意押上人生全部的声誉,亲自带队,为小米 汽车 而战。”在新能源车的第二波战事中,智能电动 汽车 企业整合资源,抱团取暖的确十分务实且必要。

官宣造车简单,但真正要造一台车其实并不简单。造车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面对这个难度几何级上升的红海领域,不可控因素实在太多。李书福当年回应造车时曾经说过, 汽车 就是“四个轮子加上两个沙发”。而智能车大行其道的新赛道上, 汽车 似乎要变成“一部手机加上四个轮子”了。

2014年,雷军作为法人的顺为资本以创始投资人的身份参与到了蔚来 汽车 的创办,同年成立的小鹏 汽车 ,也获得了顺为资本的投资。中国新能源 汽车 的三家龙头企业,雷军一人就投了俩。紧随其后的2015年,小米开始申请各种 汽车 专利。

作为特斯拉最早一批车主、蔚来 汽车 和小鹏 汽车 的早期投资人,雷军坦言,过去几年,小米高管会上也讨论过几次 汽车 业务的话题,但那个时候,小米的主题是补课,首先要做的是把手机业务做好,先稳固手机的基本盘,所以主要是通过投资的方式,参与电动 汽车 产业的发展。

“讲实话,一开始,我心里是不愿意的。手机业务好不容易才重回世界第三,这一仗还没真正打完,做车会不会分心?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时代的大潮面前,我们将何去何从?”雷军回忆那段时间,表示自己白天会想到10个必须做的理由,到晚上冷静下来,又可以列出10个不能干的理由。

如今,新能源 汽车 产业处于风口之上,前有一众造车新势力慢慢煎熬即将出头,还有恒大来分一杯羹,百度、苹果等 科技 巨头的入局,更是为火热的新能源添了一把火。作为最早提出“风口”理论的雷军,终于还是决定下场了。

做这个决定之前,雷军经历了非常痛苦的抉择。他说,他想起当初创业时的处境,当时巨头林立,小米一无所有,但依旧能够成就今天的地位;而小米如今已经是世界五百强,有什么值得害怕的;所以,问题的根源在于小米是不是还有当年的勇气和决心。

雷军的决定将关乎小米未来十年的发展,过去的75天里,雷军每天都在思考,最后,在经过85场业内拜访沟通、与200多位 汽车 行业资深人士的深度交流,4次管理层内部讨论会,2次正式的董事会后,雷军决定小米正式进军智能电动 汽车 市场。

有千亿现金储备、有完善的智能生态的小米,已经不用考虑新能源 汽车 这个方向是否正确,它要考虑的是,造车这件事,到底能不能做好。小米集团在公告中表示,小米将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负责智能电动 汽车 业务,首期投资为100亿元,预计未来10年投资额100亿美元。

智能 汽车 对于小米来说,是必须要走的一步,也是小米的智能生态中必不可少环节。小米拥有全产业的生态布局,智能 汽车 能够将小米在手机、 汽车 、家居等智能生态链上的全部产品打通,不仅为小米智能家居硬件提供了向外延伸的空间,更是为以“小爱同学”为代表的语音交互等软件提供了全新的应用场景。

在未来智慧出行的场景中,小米以高品质的智能电动 汽车 构建的全新业务版图,能够带动全品类业务的提升,商业逻辑会形成一个真正的闭环,实现当初所期望的“万物互联”的愿景。雷军这一步棋,不可谓不高明。

广泛的用户群、丰富的生态链产品、庞大的数据积累,让小米在对用户的理解方面,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这也让雷军对进军造车业务的决心很足,而小米充足的资本也让他有底气撑得起那句“这个决定意味着我们要做好全力冲刺至少5-10年的准备”。因为雷军清楚,只有在技术上的长期积累,才能带来核心领域的突破创新,和产品上的集中输出。

但雷军接下来面临的挑战,依然是巨大的。相比智能手机,智能 汽车 产业要复杂的多,供应链也更长,这些都是小米缺乏的。而且造车作为重资产业务,势必会对小米的主业和营收带来较大的负担,一旦影响到主业,投资者是否愿意为此买单呢?

马斯克曾说过,做一个企业家就像吞玻璃和凝视着死亡深渊一样。虽然造车初级阶段可能遇到的难题对于有着丰富经验的雷军和雄厚资本的小米来说都并不是问题,但在 汽车 量产之后,还有包括产能效率、交付时间、安全问题等一系列曾让新能源车企折戟的难题等着他们。

就连雷军自己也在发布会上感慨,“每一次进入新的领域,过去的知识、经验、声望、荣誉,大部分都清零了,你能依靠的,只有一颗一往无前的心。”

毋庸置疑,这是一个属于智能 汽车 的时代。对于雷军而言,小米造车的目的和初心是,用高品质的智能电动 汽车 ,用全球用户享受无所不在的智能生活。眼看特斯拉负面消息愈演愈烈,大家对于国产智能电动车的期盼望眼欲穿,希望雷军和小米能够不负所托,毕竟更艰难的征程,其实才刚刚开始。

从目前已知的小米造车消息来看,小米的新能源汽车应该是已经设计完成,但是还没有生产,因为现在是要等待生产许可证

怎么说呢,小米的新能源汽车现在到底进展如何,我不清楚,因为这是小米汽车内部的信息,目前雷军还没有跟任何媒体透露小米汽车的进展,但雷军最近在某国外社交平台上发表了关于小米汽车的消息,如果不出意外,那么小米汽车的研发和设计已经完成了,到达了生产环节。那么这就很符合之前网络上流传的信息了,那就是小米汽车的生产许可证还没有下来,也就是延期了,所以小米一直没办法生产自己的新能源汽车。当然,这个不一定是真的,因为雷军并没有对此传闻做出正面的回应,但从网络上的信息来看,小米汽车生产许可证延误的可能性挺大的,不过应该要在近期解决这个问题了,不然雷军也不会在国外社交媒体发言。

有一说一,如果不出意外,那么小米汽车是准备进入生产阶段了。八月份的时候,网络上流传出小米汽车的生产许可证被延误的消息,雷军对此并没有任何正面回应,但结合当时小米集团的信息来看,网络上流传出来的信息应该是没错的。小米汽车现在入局新能源汽车本身就有点晚了,如果在2023年第一季度的时候还没有入局新能源汽车,基本上就要宣告小米汽车胎死腹中了,因为现在距离新能源行业的寒冬越来越近。进入十月,连特斯拉和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销量都开始下降了,所以希望小米汽车快点入局了!

总的来说,小米汽车现在应该是卡在生产阶段,不过应该很快也要开始生产了,因为雷军在某国外社交平台透露了关于小米汽车的信息。

雷军表示小米汽车预计在2024年实现量产,小米之所以会开启造车项目,主要还是因为造车比较赚钱,而且小米创始人雷军也希望小米变得更加的多元化。小米在家居方面做的是比较好的,而想要拥有一个完整的家,车肯定是必不可少的。雷军希望小米的车成为年轻人的第1辆车,因此他就准备投资汽车企业,让更多的年轻人不再为车价而烦恼。小米的米家生态做的是非常的好的,而整个小米产业链如果缺少了汽车的话似乎又是不完整的,所以布局电动汽车也成了小米布局整个消费市场,抢占消费趋势的一种必然的需求。而且小米的用户基本上年轻人偏多,而现在不少年轻人都喜欢开车了。特斯拉的车价格对于年轻人来说还是比较偏贵了,所以小米在主打性价比这方面他想和特斯拉竞争一番,希望抢占年轻人的电动汽车市场。而且这几年国内的手机市场出货量跟之前相比的话有下降的趋势,所以手机往后虽然吃香,但是想要一家独大的话是比较困难的。小米想要抢占更多的市场资源必须得扩充新的领域。而且同样主要制造电子产品的华为也在投资研发汽车,小米当然也不能被友商甩在后面。所以小米会开启造车的项目是大势所趋,毕竟也有这方面的技术人才和能力。小米在年轻人里面还是比较受欢迎的,而且小米一般都是主打性价比的,小米汽车问世了之后想必价格也不会非常的高,所以也能够吸引不少年轻人去购买。因此雷军如果能够将小米汽车尽快的产出,那么对于整个小米来说都是一件跨时代的事情,而且越早的产出电动汽车就能够越早地抢占市场。

2015年8月,小米公司起诉至一审法院称,雷军先生是公司创始人及法定代表人。目前,雷军已将其本人姓名在商业中使用的权利授予小米公司。2012年,该公司在申请注册了商标,对该商标享有商标专用权,而第一被告潍坊瑞驰公司生产销售的“雷军电动”系列电动车,在其车身显著部分使用了涉案标识,并公开宣称“雷军电动、树立电动新标准”,雷军电动系列电动车销售区域极广,在网络中亦有大量销售。

第二被告高浪海公司经营的新品快播网刊登了涉案雷军电动车的销售广告,并在宣传中使用“雷军电动”字样。

潍坊瑞驰公司一审答辩称,其曾就涉案标识向商标局申请商标注册,但2015年8月被商标局裁定不予注册后即停止使用。现涉案电动车已使用“R”商标;该公司使用涉案标识,系基于商标申请行为,符合商业惯例,不存在攀附原告商标的主观恶意,也与原告商标不构成类似商品上的近似商标。

同时,该公司使用“雷军”,系对公司使用“雷X”系列传统的沿革,雷军二字作为姓名,属于较为常见的名字,全国至少有6179个人取名雷军,该公司不同意原告的诉讼请求。

法院一审判决潍坊瑞驰公司停止侵犯商标权和不正当竞争的行为、并消除相关影响;同时赔偿小米公司经济损失及合理支出40万元。

10年100亿美元,进军智能电动 汽车 ,小米要来了。针对于最近雷军造车这一热点事件, 汽车 人参考有一些思考,与读者分享。

现在回过头来看,智能电动 汽车 的发展,分别出现了三个时间窗口,前后跨度近20年。

第一个时间窗口是2003年至2004年左右,特斯拉无疑是先驱,而且在长时间范围内都是全球的领军者。让传统 汽车 出现了新的玩法,主打环保的“电动化”和主打 科技 的“智能化”。通过十几年的努力,推动了“电动化”的普及,初步建立了上下游的产业链, 实现了“从0到1”的过程 。

第二个时间窗口是2014年至2015年左右,蔚来、小鹏、理想等国内新势力入局,经过五年多的努力,进一步完善了动力电池等电动化的产业链,逐步实现 “从1到10” 的过程。同时开始搭建自动驾驶等智能化的产业链,且带有强烈的本地化属性。

在“从0到1”和“从1到10”的过程中,有太多失败的例子和暴雷的先烈,最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头部企业就那么几家。

汽车 人参考认为, 2020年至2021年左右,是第三个时间窗口,有可能是最后一个入场时机 ,苹果开始造车,百度宣布造车,小米正式进军这个领域,它们都是在软件生态上已经具备较完整链条的互联网玩家。

现在入场,大概率不会再遇到特斯拉当年遇到的硬件问题,蔚来、小鹏几年来踩过的产能爬坡、电池故障、大规模召回等等各种坑,很可能都不需要再趟一遍。

因此,理清了整个智能电动 汽车 发展的背景,再加上无论是经济价值还是 社会 价值, 以及个人价值 ,智能 汽车 显然远超智能手机,那么雷军愿意押上人生全部的声誉,亲自带队,让小米造车,也就容易理解了。

小米 汽车 目前披露的信息不多, 汽车 人参考认为,应该与雷军十年前做智能手机的逻辑和打法基本一致的。

如果仔细研究雷军创造小米手机历程,雷军对小米的定位并不是一家手机公司,而是一家互联网公司,雷军奉行用互联网思维做手机,当然也会用互联网思维做车。

第一, “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 ,雷军通过以前创业经验,认为做事情要顺势而为,先要思考什么是“势”,思考完之后,再去想怎么能赢在未来的10年。

雷军坚定看好智能电动 汽车 正是“势”,正如当年智能手机是移动互联网的风口一样, 汽车 人参考认为,雷军应该在三年前或者五年前就已经开始看到这条赛道,所谓 “看十年,谋三年,做一年”

第二, 互联网思维造车 。

什么是互联网思维,七个关键词“ 极致、专注、口碑、快 ”。

极致听起来很容易,但做起来很难,什么叫极致,就是把自己逼疯,让自己多疯狂了,我的能力就这样了,这就是极致的境界。

如何做到极致,需要专注,只有专注,少做一点事情,才能有机会比别人做得好。借助这个逻辑,小米 汽车 应该专注于某一个细分的车型市场,把这款产品做到极致。

互联网的产品,需要超出客户的预期,才能有好的口碑营销。雷军认为认真做产品,要求只有高一点一点,就会好很多,同时也需要在短的时间内把成熟产品放到市场上。

总结下来, 顺势而为,互联网造车,用跑百米的方式来跑长跑 ,这是我为什么看好雷军做小米 汽车 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