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结论: 最大的区别是,在线状态,微信是没有的,QQ有。
《腾讯传》中在讲QQ诞生时,也就是改造OICQ时,腾讯针对中国当时现状做了很多的改动,其中提到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当时中国电脑普及不高,上网更多是去网吧,那就存在是否在线的情况,在线时表示对方在线,可以进行沟通交流。也就是说在最初的时候,QQ并不能严格意义算是即时通讯工具,而是在线即时通讯工具,必须双方保持在线才能沟通,尽管QQ早已支持推送,实现了即时通讯,但本质上,还是在线即时通讯工具的定位;
微信的诞生,没有在线状态,一方面是定位的问题,还有也是技术达到了,一方面是手机已经普及,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另一个就是推送技术的诞生。因为有了推送技术,当一方发出消息后,不必在意对方是否在线,完全可以通过推送技术,送达用户手机上,从而实现双方的沟通交流。也就是说微信才是严格意义上的即时通讯软件。
本质上的不同,才是导致后续QQ、微信走上不一样道路的原因。
虽然同为腾讯公司旗下的即时通讯软件,但由于QQ和微信诞生的时代不同,应用场景不同,所以功能之间还是有很多区分的。
首先,我们在QQ上可以看到用户的状态,是在线还在离线,而且我们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故意隐身。而且我们也能分辨对方在在wifi环境下,还是用的自己手机流量。
而微信则无法体现这一点,微信更像传统的手机短信,你发出去了,但对方有没有看到,我们还不确定。
另外,QQ好友是按照我们的分组进行展示,而微信中的聊天窗口呈现瀑布式的信息流,要找人就好像手机通讯录一样,按照拼音首字母排序展示。
再就是两者的私密性不同,微信更加注重个人的信息和隐私。在QQ空间,我们可以看到有多少人来访,对方给你的留言也能被所有人看到。
对于微信来说,只有我的朋友可以看到我的朋友圈,只有相互之间有关联的用户,才能够看到评论或点赞的情况。
这样即使出现有人在朋友圈评论了让人不爽的内容,也不会让所有微信联系人看到。
区别有很多,很多答主或多或少几乎把所有的区别都列出来了。而最大的区别我认为是: 用户群体不同!
QQ比微信早出来10年,QQ是PC时代的产物,而微信则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产物。我们这些成年人吐槽QQ最多的便是臃肿鸡肋,微信则相对简约。但对青少年来说,QQ比微信有趣多了!
对于青少年来说,他们寻求更好玩更新鲜的体验,QQ正和他们心意,陌生的有趣的资讯一直是他们钟情的。想想咱们少年时期,半夜起来偷菜,花钱装饰自己的空间等等,毕竟那时候手里一大把时间。QQ用户的社交目的是展示自我个性和生活,结交所有的朋友,因此QQ充斥着各种道具各种币。
而成年人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事业和家庭上,简单平静富裕的生活是我们追求的。这时候我们便寻求更安静更私密的社交环境,微信恰好满足了我们的需求。
虽说QQ和微信都是即时通讯工具,而QQ更像是 娱乐 社交工具,毕竟它的衍生服务众多,上QQ并不一定是为了社交,而大部分时间上微信就是为了社交。微信从诞生之日便严格定位克制自己是即时通讯软件工具,一直在社交上下功夫。
QQ和微信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封闭性与开放程度不同、QQ更具有隐私性,QQ更侧重于即时通讯,而微信更侧重于社交。
我们都经历过QQ空间与微信间的兄弟对抗吧,当时写QQ空间就无法转到微信上,而QQ与拦截微信,这是腾讯二个大部门在顶牛呀,后来平衡后,各自明确战略发展方向:QQ立足即时通讯;而微信更符合社交化,当时QQ部也在发展社交化工具,但是张小龙更快一步上位。
我们现在来回头分析和感觉一下,就不难发现:QQ与微信从先天的功能设置上就有明显的区别和不同的。
1、QQ更侧重是朋友、同事、同学间的这种强关系,即熟人间、业务间的即时通讯,发个文件、视频一下、朋友间的聊天,而且可以设置隐身、对其可见,对其不可见,谁删除了你都知道,还有批量化功能,这些都给使用者带来了绝对的主导权,即我的空间、我的地盘我做主,保护自己的独立和隐私性;
2、QQ空间更是注重隐私性,各种个人的设置,所以,你看当时的QQ昵称没有几个人是用真名的,为什么?就是因为这个QQ更在见隐私性,所以,这种其实是封闭空间下的,并不是开放的社交本质。
3、而微信则不同了,没有批量功能,你也不能设置类似于QQ的隐私,而且微信很多是陌生人间的社交,微商的商业化绝大多数是陌生人群,这种开放程度更高,裂变的速度也就越快。
但是现在微信的发展方向出现了迷茫了,是回头继续走熟人强关系的社交,那就要增加比如举报、反对等功能;还是重新做即时通讯?因为社交化环境发生了变化,比如社交化自媒体平台即可以有即时通讯功能比如私信,又有社交化的功能小视频、文章、问答,还可以电商化转化, 这时微信要思考一下,再有QQ也更迷茫了,是继续做自己的原定位,还是往社交化上转型,对微信有没有冲击?这些都是个思考的战略。
2011年,腾讯为了面对即将到来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推出来一款通信软件——微信。而微信的到来,打破了QQ多年霸占在即时通讯软件的王者地位,但是他们根本上却有质的区别。
交友的方式不同,一款重于通讯录的联系人,一款重于网络交友
两者的衍生产品,空间和朋友圈。QQ发的动态谁都可以看,而且点赞的可以是陌生人;朋友圈只能是加了好友才能看到,并且点赞的人如果相互不是好友的话,是看不到对方的存在的。
成年人更倾向于微信的使用,QQ的用户大多为青少年
功能的差异导致受众群体的不同。如今使用QQ的大多是95后、00后,反观用着QQ长大的80后却倒向了微信,而70、60后就更不用说了。由此,在2016年微信月活跃用户为889亿 正式超越QQ的829亿。
就是因为QQ有很多看似炫酷,而毫无实用的花花功能所造成的。这些功能对于有一定 社会 经历的成年人来说,完全不屑一顾,而对于00后这些未成年人,其炫酷的功能却能抓住他们的眼球,还可以满足他们的虚荣心理。
生活中支付的入口大多是微信,QQ的钱包更多用于充值特权
为了应对支付宝,微信推出了支付功能。2015年的春节,很多人都在为微信红包这个功能而狂欢,而微信正是凭此成功的狙击了支付宝一家独大的趋势,在移动支付这个风向口站得一席之地。
虽然QQ也相应的推出QQ钱包,但是却逐渐沦为了为 游戏 充值的工具,与微信能在实体店支付和网上购物有很大差距。
总的来说,微信是即时通信,其电话号码式的通讯录导入,让朋友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而QQ更多的是即时通讯,更加注重的是社交是能向外界延伸的。
微信和QQ之间,其实不同之处还是非常多的。
例如: 状态——QQ会显示你的好友是在线还是离线,但是微信不会,微信就好像我们发短信一样,你需要在意这个人是否在手机旁边。
例如: 通讯录——QQ中,我们叫好友,按照我们的分组进行展示,微信中,我们叫通讯录,就好像手机通讯录一样,按照拼音首字母排序展示。
不过,我觉得他们最大的区别其实是在私密性对于QQ,我们有一个衍生的产品叫QQ空间,对于微信,我们有一个衍生的产品,叫朋友圈。
这个衍生的产品反而对QQ和微信的使用场景做出了划分。
就一般情况下来说,我手机QQ和手机微信都是同时安装的,但是为什么我的朋友们使用微信的频率高一些,一些小学生,使用QQ的是都多一些呢?
原因就是因为QQ空间和朋友圈。
我们使用微信和QQ,除了聊天外,很多时候会去看朋友圈或者QQ空间。
这就让朋友之间的私密性提高了,两个相互不认识的人,在使用微信的过程中,是非常难发生关联的。
但是QQ空间却不同,如果我没有针对空间设置门槛,任何人其实都是可以访问我的空间的。并且,即使我的两个相互之间不认识的好友在我的空间中评论,也是所有人都能够看到的。
而且,他们之间还可以通过链接进入对方的空间。
正因为这个特性,所以造就了,年轻人或者少年,他们喜欢展现自己,性格开放,所以,他们喜欢用QQ,这样的话,他们能够被更多的人关注。
而对于中老年人,就更喜欢使用微信,因为他们都有自己的一些生活日常不愿意太多人关注。
也因为微信和QQ的这些不同,使其的应用场景变得不同。
最明显的特征是用户群体不一样,QQ偏向于00后这种更为年轻的群体,微信则介于工作的应力偏向于较为年长的群体。
换句话说如果QQ的用户长大了,也会更偏向于用微信,因为微信本身具有的工作属性是所有人都入职场的人无法越过的山丘。
微信自带的属性光环不得不说是它的天赋,在发布之初就本着便捷,速度,即时沟通的原则,就这一点就夺取了QQ一大部分资源。但二者同为一家,这本无可厚非。然而QQ自带的 娱乐 属性也同时吸引着年轻人的注意力,所以在 娱乐 至上的年轻人群中,微信会显得那么简陋与苍白。
所以最大的区别,莫过于,你是90后我是95后,我们换个方式沟通吧!
作为一个多年的用户我来说说我的分析。
第一,相比于QQ微信是一个更简单实用的艺术产品,微信没有QQ那些“花里胡哨”的功能,比如等级、个性装扮、标签等等。微信注重于以交流沟通为基础的改进与优化,回归所谓的产品使命本身。
第二,因为微信功能简单实用,所以哪怕没有文化不识字的老人学起来更方便。减少了误触的可能,只要是人都可以学会,当然QQ也可以,但是QQ因为功能太多,有的功能已经远远超出了通讯产品本身。那么这些功能对于很多人来说都用不到的,它只是少部分人喜欢的东西,比如个性装扮!
第三,微信是在QQ的经验基础上研发出来的产品,微信的功能更注重了通讯工具的初心使命。那么分组其实没有那么重要,与你经常联系的人位置几乎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两个人如果经常联系的话位置几乎都不需要找的,而很少联系的人分不分组都无所谓。说你想把一群人归在一起,那建个群不就好了嘛!而且你可以备注,分组真的不是很常用,你想你微信用了这么多年了,没有分组影响了你的使用体验吗?几乎没有
①界面设置
首先,微信的界面设置比较简约大方,只有绿色这一个主色调,再怎么更新都保持原有的简单的模样。QQ有许多个性化的页面设置,有一些甚至需要vip才能使用的装扮,这些界面的设置更适合年轻人,能唤起年轻人的新鲜感。
②受众
微信的受众主要是70后和80后,比较少量的90后和00后,QQ则主要面向90后和00后使用。
③功能
微信的功能相比qq来说少但是精简,qq功能多(最近新出了qq群线上网课学习功能),比较跟随时代潮流。
个人比较喜欢QQ
微信优点就是支付方便,很多都是微信支付,但是qq支付并不常见
而QQ的优点比较多,现在还出了一个简洁模式,除了什么会员其实都还好
因为QQ很多都是简洁化的 包括现在新出来的简洁模式 也挺好 简洁模式知道的人不多 对那些会员的装扮也没什么影响 还是比较好的
微信部分功能被限制以后,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
1、首先点击微信我的,选择设置:
2、进入设置界面以后,然后点击第一个帐号与安全进去:
3、进入到帐号与安全界面以后,接着选择点击微信安全中心:
4、进入到微信安全中心以后,随后找到解封帐号,然后轻触进去,具体如下图所示:
5、弹出自助解封界面以后,最后可以参考官方方法进行解封功能限制。
扩展资料:
微信封号会根据情节严重程度进行处罚,微信被封分为两种:
1、是可自主解封,即短期限制微信账号登录,限制登录时间从几分钟到一个月不等。
限制时间过去后,用户就可以进行自助解封,但自助解封往往需要进行“好友辅助验证”或者“非好友辅助验证”;
2、是不可自主解封,即永久限制微信账号登录。
苹果安装两个微信操作方法如下:
工具:iPhone 12
操作系统:iOS 1441
操作步骤如下:
1、打开safari,输入微信分身版,然后点击下载。
2、然后单击install并返回桌面等待。
3、在完成后信任开发者。
4、打开手机设置,找到通用。
5、查找一般的描述文件和设备管理。
6、单击信任并返回桌面。
7、可以打开下载好的微信。
从最初朋友圈每一个“小红点”亮起时的兴奋,到如今“逃离朋友圈”浪潮涌起,朋友圈10年,我们是真的有点倦怠了。
朋友圈所呈现的并非真实的人生,大多是修饰后的人生,成为了一个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2019年社交网络行业报告里提到,305%的用户发原创内容朋友圈的频率都降低了,还有306%的人,因为工作需要,发了更多的朋友圈。
尽管微信不断推出保护朋友圈隐私的功能,但依然无法改变用户不愿意发朋友圈的意愿,这是为何?
四年前写过“三天可见的思考”一文,这篇算是姊妹篇吧。
一、微信朋友圈功能的背后
微信朋友圈的整个研发过程耗时4个月,投入的人力不超过十个,但却在这短短的4个月时间内,团队完成了完整的30多个版本的开发迭代。自从上线后,十年来朋友圈的界面几乎没有大的变动,从侧面反映了这个产品的成熟度与稳定性。
说一下微信朋友圈发布以来比较重要的几个更新:
2017年,微信推出朋友圈“最近半年可见”“最近三天可见”功能。
2019年,微信推出“最近一个月可见”的功能。
2021年微信公开课上,微信创始人张小龙说:“微信设置里有个比较隐蔽的开关——朋友圈三天可见。通常这种隐蔽设置很少人会用,因为大部分人都很懒,但竟有超过2亿人设置了朋友圈仅三天可见。”
用户的社交焦虑、不安全感可见一斑。
朋友圈的用户核心诉求:
发朋友圈的内在驱动力在于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和认同,反馈来自于点赞或评论。
看朋友圈的目的是为了看看朋友最近的日常生活动态。
二、为什么不愿意发朋友圈了
1 从私域空间到半私域空间,“朋友”越来越多,朋友越来越少
十年时间弹指一挥间,朋友圈的功能没怎么变,变的是人,人所处的环境在变,微信的影响力在变。微信已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家都无法离开。
微信早已超越了简单的即时通信工具,正在逐渐取代传统的电话功能。回想一下自己打电话的次数是不是越来越少了?对方的电话号码可以没有,但微信必须有。最后你的微信加了一个又一个并不太熟悉的朋友,而你朋友圈的隐私难免会受到侵犯。久而久之,大家干脆就不发。
早期的朋友圈都还比较纯粹,那时加的都是自己身边比较熟悉的朋友,都是强关系,数量还比较少。没有领导,没有七大姑八大姨。那时候微信也还远没有现在影响力这么大,大家都还在玩qq空间。
哪像现在“朋友”越加越多,现在的微信朋友圈已经变成了一个半私域的空间。为了保护朋友圈隐私,在加好友时可以选择对方是否可以察看自己的朋友圈。
因朋友圈好友复杂化带来的两个问题:
在不熟悉的朋友面前暴露了自己的个人生活隐私。
分组可见导致发朋友圈麻烦,犹豫半天,最后还是放弃发。
微信不断推出分组可见、三天可见功能,本质上都是为了解决以上问题。
有人说现在已经把想发的朋友圈以私聊的形式发给了重要的人和群,想想自己也的确是如此。
2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同
朋友圈的本质是一个线上的社交广场,这个广场名叫江湖,江湖,就是人情世故。这个江湖里隐藏着各种各样的人,也充斥着看不见的各色各样的生活。
成年人的世界哪有那么矫情,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要发个圈。
你的幸福感可能会刺激到别人。你的悲伤可以给他带来快乐。幸灾乐祸从来都是人之本性。
知乎上有个问题:“你为什么越来越少发朋友圈动态?”
其中一个高赞的回答是这样的:“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你的喜悦可能会刺激着别人的悲痛。你的伤心可能会淹没于别人的欢声笑语之中。日子最终还是要自己过,酸甜苦辣,悲欢离合,千百滋味,只有自己知道。”
3 缺少积极的正面反馈
人或多或少会有一些虚荣心,发了朋友圈必然希望得到回应,尤其是对于所在意的人,不过有时 候希望越大,失望就会越大。上面说过现在朋友圈的互动率很低,
你往往很难得到有效的反馈,干脆就不发。不发朋友圈就没有这些顾虑,从根源上解决烦恼。
而当年才几十个好友,互动率却极高,点赞量和评论都很高。大家都很乐意把自己身上发生的有趣的事情分享出来,真实而不做作。
大家都很容易收到积极的正面反馈,因此都很乐意发圈,也根本就没有所谓的人设打造这么一说。哪像现在充满了各种虚伪、套路,虚假面具从线下转移到了线上。
现在好友越加越多,但互动率却越来越少,整个朋友圈一片死寂。大家都没有互动的欲望,这让人进一步不想发圈。
三、发朋友圈有社交压力,点赞又何尝不是?
“朋友”越加越多,互动却越来越少。朋友圈之所以互动越来越少,本质上是因为互动泄露了多个朋友之间亲密度这个隐私。
甚至你点个赞也是投鼠忌器,因为你赞了她,就可能得罪了他。没有了点赞的正向激励,这其实不利于发圈的,形成恶性循环。
于是朋友圈慢慢冷淡了下来,发的人越来越少了,于是大家都在默默潜水,窥视着这个江湖,不说话,不敢点赞,不敢转发文章,生怕惊扰了他人。
四、朋友圈早已变了味,成为了微商、广告的乐园,各种转发和应酬式点赞
刚开始的朋友圈是真的朋友圈,大家可以看到好友的各种真实日常,可能大家能够在朋友圈里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一种分享,一种喜悦。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人的心态、社会的发展趋势都发生了改变,朋友圈实际存在的意义也逐渐消失了。
朋友圈就充斥的全是广告、生意,本来是一个自己对外的分享真实生活的平台逐渐变成了赚取收益的第一渠道,朋友圈变成了生意圈,工作圈,广告圈……
朋友圈关于个人的日常生活动态越来越少,廉价的广告却越来越多。或许大家都过的并不如意?
五、逃离朋友圈?就像逃离北上广一样可笑
前段时间在微博热搜看到一个很有趣的话题,朋友圈的我vs微博上的我。
整体意思是说:有人在朋友圈装死,却在微博上蹦迪。迫于朋友圈的社交压力正在逃离,但你真的能逃离朋友圈么?
每隔一阵子,“逃离朋友圈”的论调就会重演一次。人的表达欲分享欲不会消失,也许他们暂时把阵地移到了微博、抖音和小红书……他们渴望在陌生应用中找到新的社交空间,但最终还是要回归到朋友圈。
根据2021年微信公开课的数据显示,微信日活跃用户达109亿,每天有78亿人进入朋友圈,每天12亿人发朋友圈。看这统治力的数据恐怖如斯。所以,不要以为你逃离了朋友圈大家都逃离了,毕竟数据是不会骗人的。
人终究是群居性动物,人是整个社会关系的总和, 不可能脱离群体而独立存在。尽管朋友圈目前存在各种各样的困境,但朋友圈到目前为止依然是最好的社交平台,没有之一,四年前我是这么认为的,现在依然持同样的观点。
微博?体验烂到不行,已经烂得不能再烂。
小红书?不如叫小黄书,上面充斥着各种精致小资格调。
QQ空间?那是小孩子玩的,到了我们这个年纪,也就基本上告别空间了。(空间曾经是我们展示社交的绝佳选择)
知乎?人在蒙古,刚下航母的装逼阵营么?知乎的想法倒是不错,可万一被人挖坟了怎么办?
只能说都是同行衬托得好。
你可能会在小红书、知乎上分享自己的日常,但朋友圈依然是官宣人生重要时刻的第一选择,比如考研上岸、结婚领证、落户安家……
人们也很乐意为这些喜闻乐见的事情奉上自己珍贵的点赞,表示恭喜恭喜了,朕已阅。
六、朋友圈众生相,无非这么几种
没心没肺的单纯小可爱,活在当下,不想那么多。俗称真实记录当下的生活。—(用户内心OS:最喜欢看)
人设打造家,不断的包装自己的人设。—(用户内心OS:一般喜欢)
各种打卡,求赞,转发。—(用户内心OS:不喜欢,不讨厌)
人生赢家,不断宣传自己的生意,高级凡尔赛。—(用户内心OS:不喜欢看)
公司任务,不得不发。—(用户内心OS:不喜欢看)
微商大法,不断刷屏。—(用户内心OS:极度反感,容易被屏蔽)
七、怎么从来没有看到某某发圈?不是他没发,而是你看不到
朋友圈的分组可见让发圈变得放肆,这也是为了营造人设打造而专门设计的功能。
为了维护你在亲朋好友心中的完美形象,在分组可见的帮助下,你在朋友圈演绎多面人生。
你看到的只是他想让你看到的,不想让你看到的你永远也看不到。
若是没有分组可见,发朋友圈的人将会相当克制,乃至不发。
最后,以辛弃疾的一首诗《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来结束本文: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传统的通讯工具 一般有电话 手机 邮件 信件等等
微信的话 其实属于一个社交软件
传统工具主要还是偏向于比较直接的沟通 简单来说 就是有事就说 说完就没有了
而微信 就是可以经常交流 可以通过朋友圈 附近的人 漂流瓶 等等的方式进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