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焦虑的年代,我们该如何自救?

新手学堂012

信息焦虑的年代,我们该如何自救?,第1张

-1-

公众号后台经常会收到一些读者的咨询:“阿酒,你有信息焦虑症吗?如果有的话,你是如何面对的呢?”

所谓信息焦虑症,指的是由于人们在短时间内吸收过多信息,大脑中枢来不及分解消化,造成的一系列自我强迫和紧张情绪。

首先,我得承认,自己曾经也是一名严重的信息焦虑症患者,大家都是“病友”。

曾几何时,我甚至害怕听到手机铃声,每次都会被它吓得一哆嗦,看到微信未读的红点时更是头皮发麻。

所以那段时间,我选择拒绝接受所有的信息,我卸载微博,删除大量微信好友,退出所有微信群,这样做一开始很不错,感觉世界一下子就平静了。

但没过多久,我却变得越来越焦虑,原因很简单,这样的做法不就是掩耳盗铃吗?

物极必反,对待信息的断舍离也要有个度,比如你可以关闭微信消息的提示音,在设置里取消大部分APP的消息推送,这样就不至于自己在专心工作时,一个提醒就把节奏全部打乱。

我们生活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就不得不学会面对它们,对待信息焦虑,正确的做法不是逃避,而是努力提高自己处理信息的能力。

-2-

信息焦虑是如何产生的呢?

每一次技术革命都将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信息的爆炸式增长,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我们一天接触到的信息可能会比古人一生接触的都多。

海量信息时代的背后便意味着竞争的加剧,我们要承担更多的工作,要面对更多未知的变化。

技术发展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的能力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在这个信息为王的时代,如果不能掌握正确处理信息的能力,便会被众多无效的信息给吞噬,最终淹没在信息的海洋里。

或许你正因为信息焦虑而头疼,但有句话说得特别好:“对知识的渴望是我们成功或失败的根源。它可以干扰我们,也可以让我们终生保持对学习与理解的渴望”。

这话不是我说的,而是出自美国作家丹尼尔列维汀所写的《有序》,副标题叫做《关于心智效率的认知科学》。

也就是说,信息焦虑不完全是一件坏事,信息化时代,与其像个鸵鸟一般把头深深埋入沙土里,倒不如学会与信息共舞。

虽然我们无法改变整个时代的发展,但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必要的信息整理术,提高我们的能力,也正因为如此,改变就有了突破口。

-3-

虽然每个人产生信息焦虑的原因不尽相同,但仔细观察,还是有不少共性问题的存在,总结下来,一共有三点。

很多朋友产生信息焦虑的原因就是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所以今天看到朋友A推荐某个课程自己也赶紧报名,过两天朋友B又安利某个培训,自己也屁颠屁颠地跟着去。

这就是典型的缺乏目标的表现,或许我们短期内很难找到明确的人生方向。

但在这里,分享一个我认为很实用的方法,就是拒绝为了学习而学习,尝试从当前现实中遇到的困惑入手,抱着解决问题的心态去学习。

相信不少读者的手机中都装有各种学习类的APP,每天刷上半小时知乎,再刷半小时公众号,上厕所时也要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刷上几条今日头条看看今日时讯,生怕错过重要的讯息。

然而,就是这种盲目摄取信息的方式剥夺了我们的时间、精力。俗话说得好:“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己。”

与其皆有涉猎,成为一个样样通样样松的人,倒不如聚焦当下的疑惑,从解决眼前的困惑入手,逐渐找到自己的终极目标,打造属于自己的核心技能。

丹尼尔·列维汀在《有序》一书中将信息焦虑归类于选择的焦虑。

比如,有不少人会因为中午是该吃酸辣土豆丝还是红烧茄子而纠结万分,还有一些伙伴甚至因为明天早晨穿白袜子还是蓝袜子而苦恼万分。

我们经常把自己仅有的注意力浪费在一些大量无关紧要的事情上,任由自己时间、精力被琐事牵着鼻子走。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便可以试试丹尼尔在书中提到的“满意策略”。

该词原是由诺比尔经济学奖得主赫伯特西蒙发明的,指的是我们对一些不重要的事情,我们只需要做出自己满意的决定即可,不需要追求完美。

比如,一些小伙伴在制定计划时,会陷入完美主义的误区,想要收集大量的信息,甚至想要收集到所有的信息。

确实,随着信息样本量的增加,我们判断的准确性也会上升,但这样做成本未免太高了。

不知道你是否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孩子去买梨,为了买到最甜的梨,便把水果摊上所有的梨都咬了一口,这听起来很可笑,但仔细想想我们是不是就经常犯这样的错误呢?

简单讲,克服选择焦虑症最好的方式就是开始行动。做,就对了!

我们不得不承认,绝大部分人类的大脑是没有同时处理多项任务的能力。

《有序》一书中,作者丹尼尔·列维汀将注意力比喻成一场零和游戏。

简单讲就是说当我们关注A时,自然就会忽略B的存在,我们总想做更多的事情,除了时间、精力的不足外,我们还需要承认人类大脑进化的局限,承认我们还没有具备多项任务同时进行的能力。

所以,为了提高我们处理信息的能力,便可以从降低干扰的角度来入手,比如前面我们提到的关闭手机APP的推送提醒。

甚至,我们还可以花钱购买自己的注意力,学会转移自己的信息焦虑。

我们经常会听人说,我们要学会花钱买时间,其实本质上我们就是在花钱买自己的注意力,将琐事外包,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重要的事情上。

关于信息焦虑的问题,《有序》一书中还系统地阐述了大脑运作的方式,提供了大量专业的方法,感兴趣的话不妨买本纸质书读读。

-4-

最后,既然谈到信息焦虑,我就再补充一条个人的经验教训。

或许这个方法你听了会觉得无可思议,觉得太简单,但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本身就不复杂,难就难在行动。

答案就是: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试想,当我们精力不足,身心疲惫时怎么可能专注于眼前的工作呢,当我们不懂爱惜自己的身体,为了多睡10分钟,早餐也不吃,空腹学习、上班时效率又能高到哪里去呢?

所以,想要提高自己的专注力,提升自己处理繁杂信息的能力,就需要把身体健康这个地基给打扎实了,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我是 用时间酿酒

如果喜欢本文,别忘了点个赞哦~

孩子开学后,不少家长都产生了担忧、焦虑的心情。基于对本人孩子的关爱,焦虑其实是一种很合理的心情。

家长所焦虑的问题普通集中在孩子上学后的生活、学习、人际交往等。由于这种焦虑心情的普遍存在,人们就痛快称之为“开学焦虑症”。

“开学焦虑症”是一种心情障碍、心理障碍。主要是指开学前期,学生存在的一种心情低落、心慌意乱、留意力不集中、失眠等不适状况。“开学焦虑症”常常发作在学生身上,但有相当一局部家长也会由于开学而感到焦虑,而且比孩子愈加焦虑。

之所以家长会如此焦虑,大抵是以下这几个缘由形成的:

1、孩子进入新的环境,家长担忧他们不顺应。

这种担忧很普遍,特别是关于刚入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说,家长会担忧宝宝的生活才能能否顺应新环境,在园儿里吃的饱不饱,好不好,能不能睡好觉。

很多家长都焦虑到要守在幼儿园外边,等几个小时,直到看一眼宝宝,心里才踏实点儿。

2、焦虑孩子的成果跟不上。

有网友精辟地总结了家长陪娃写作业的状态:“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 一开学,不少家长又因“看孩子写作业”而焦虑起来。

3、为孩子的平安而焦虑。

记得我的孩子第一次离家,是高一军训,我们收到了学校一封关于军训的通知书,里边各种严厉的规则,高强度的锻炼。单一张纸就足以叫我们产生了焦虑。

那时还没有什么微信群,简直得不到孩子一点消息。真实放心不下以至偷偷去了郊区,试图找到孩子军训的地点,想偷偷看一眼。最后固然没看到本人的孩子,但看着了满操场划一的队伍,心里才踏实了不少。

4、 焦虑孩子处置不好人际关系。

即便孩子上了大学,好多家长也会担忧他能不能交到好朋友?会不会被其他同窗欺负?孩子性格内向,不合群怎样办?

在学习和生活之外,很多家长对孩子的社交表现出了普遍的担忧。

其实关于孩子来说,不顺应的现象毕竟是短暂的,家长无需过火担忧。假如家长太过敏感,反而容易使孩子的开学焦虑扩展化。

要想防止这种焦虑心情在家长与孩子之间互相传送,逐渐晋级,家长就要学会心情的自我管理和自我调整:

首先接纳当下的心情。

家长有细微焦虑感并不是坏事。有专家指出,适度焦虑阐明家长对孩子学习生长很关注,有助于家长更认真地关怀孩子,促进亲子关系。

其次,家长要留意防止“过度关怀”产生的焦虑。

如经常讯问孩子有关开学后的状况,会让孩子的不安感进一步强化。

第三,家长应该积极鼓舞孩子跟同窗、教师沟通联络,熟习校园环境,以便孩子尽快顺应学校生活。

第四,创设积极调和的家庭气氛,不要总追问孩子的成果,轻松的家庭环境有助于家长和孩子焦虑心情的缓解。

第五,正确看待孩子的负面心情。

作为父母,当然希望孩子每天都能高快乐兴地上学、放学,但孩子年龄较小时,对心情的体验和掌控才能较弱,多数心情都是暂时性的。比方孩子今天和同窗吵架了,可能第二天他们就和好了。

所以父母对孩子的负面心情不要过于慌张。假如这种负面心情没有严重影响到孩子学习和交际,不要随便扩展化,同时也别让这种负面心情搅扰到本人。

作为家长,过多的焦虑对孩子没有任何协助,焦虑只能表达对孩子的不信任。家长应该做的是置信本人的孩子,配合学校和教师的教学步骤,尊重孩子的生长规律。其实,大多数孩子都可以很快顺应新的学习和校园生活,家长学会放手,孩子才干自在生长。

中国人过年,讲究的是一家人团团圆圆,不管你在哪,哪怕在火星上,都得回家看看。每到年底,都是春节焦虑症患者的发病期。

在每年春节前,很多人会抗拒回家,甚至怕回家。关于过年回家还是不回家这个问题,很多人都是很矛盾的。有好几位朋友都提到,其实自己还是挺想回家过年的,但是一想到回去之后会面对的情况,就开始害怕了。

之后好不容易到家了,才发现,本想着给自己放个假,却弄得身心疲惫,比学习工作还累。回家过年,就是学着赴一场生活重锤的盛宴。

1、同一个世界,同一种过年恐惧

打开社交软件,到处都是“同一个世界,同一种过年恐惧”。首先,各路不相识而且难伺候的亲戚和熊孩子,一定躲不过。

如果你已经工作了,还没有对象,那就惨了。很多大龄未婚青年还没回家,爸妈早已经不知在相亲角驻扎了多久,整个春节都被相亲挤的满满当当。而中国式的逼婚,更多的是,父母用威胁和暴力手段强迫子女成婚。

微博上看到一位妈妈对女儿的逼婚,女儿不胜其烦,于是将房门反锁,这位母亲竟然冒着生命危险,从八楼的窗户爬进女儿的房间,只为掷地有声地撂下一句:“无论如何,必须结婚!”

婚姻是每个人的人生大事,可是,对于这样的人生大事,很多的年轻男女却不能有自己的意愿,不能有选择的权利。

而对于父母的逼婚,子女有时候真的很无奈。因为很多父母常常利用的孝文化把逼婚合理化。

最常见的,是很多的父母,对子女表达说,你不结婚就是不孝,你是不是要看着父母死都抱不到孙子。

子女听了,既难过又内疚,为什么自己的人生大事竟会和父母对立了起来,这究竟是谁的事情?

我们很容易因此丧失了边界,子女常常为了表达对父母的爱,也为了让自己不内疚,最后失去了自己的边界。

我们害怕过年,也许是过年的时候,边界很容易被入侵。

但其实,就算有对象也好不到哪去。“你对象长得怎么样,做什么工作的,有照片吗?”“家境怎么样?对方父母是干什么的?”更坑的是,爸妈为了显示自己孩子懂事,常常会使唤孩子去给亲戚端茶倒水。

明明并不熟络,却要假装出亲热的样子,坚持尬聊。吃饭的时候不仅要起身为长辈斟酒,还要敬酒,即便不喝酒,也要以茶代酒,嘴上还要说着吉利话。

酒过三巡,才可以好好坐下来吃顿饭。春节就是一年中最“装腔作势”的一段日子,完全没有自我。前脚应付亲戚到心如死灰,后脚就有熊孩子来火上浇油。明明气到不行,但毕竟是熟人家的孩子,也不好随便动手。

他们还常常缠着你要手机玩,不给就撒泼打滚,周围的亲戚也会说“不就是手机么,给他玩一会”。

结果就是,要么重要资料被删了,要么手机被摔坏了一个角。这种恐惧来源还有很多,包括但不限于被催着干活的,

2、赚钱能力是春节的面子工程

有位朋友说,他其实挺想回家过年的,但是不敢回,因为没赚到钱,怕不能好好报答父母,觉得没脸回家。

所以对于家乡的人来说,从大城市回来的,有能力,最主要的是有钱。

家里的亲戚多,哥哥姐姐也多,都成家的早,有的都生二胎了,所以过年给孩子们包红包意思一下是必不可少的。

可即使再意思,也架不住亲戚们带着孩子轮番上门,好多都不认识,上来就是一句“不记得我啦,小时候我还抱过你嘞”,就只能笑脸相迎地递上红包。本来工资就不高,给压岁钱少了也不好看,只能强装“大款”。

除了给自己买买买,还有数不清的聚会。身不由己,只能攀比。过年走亲戚不能空着手,东西不仅要体面还要讲究吉利数字,不能拿着单数的礼物,不能送谐音不好的,因为兆头不好。

至于价值,不能高也不能低,要控制在“让你知道我家过得不错”但是“你来找我借钱我也拿不出”的范围内。

以前很难联系到的同学,都在微信群中“相聚”,一年也就一次,不去吧,不合适;去吧,钱包不合适。

同学聚会就是一年一度的装X大会。明明自己经济能力有限,为了在同学面前博得面子,却非要装出一副混得很好,以后遇到事了,哥们儿肯定帮你的样子,劳神伤财,这种装逼背后的苦楚,只有自己知道。

为了装胖子打肿自己的脸,还没恢复,就要面对发不完的红包,还不完的人情债。

“包红包”能占到过年开销的五分之一。一位网友说:“我过年期间最大的开支就是给晚辈包红包,给亲戚孩子包红包,一个最少得五百元,我总共包了十几个,单这一项就花掉了一个多月的工资。”

3、害怕从父母那里没有获得认可

有位朋友说,过年回去最怕听到父母的叹气和抱怨。父母会跟他说,别人的孩子如何的好,工作单位怎么样,找的女朋友怎么样,然后再说他如何的不是…。他听着非常难受,情绪一来,又不可避免的就发生了争吵。

他说自己并不想和父母吵架,他也试图去理解父母,可是父母亲戚总会拿出来比较。他说,觉得自己也不差,也可以养活自己,工作也还可以,他真的觉得自己都够努力了。

可是,为什么他们总要比较?非得拿孩子来比较!他想着自己在外面也很累,也很想过年回家可以一家人开开心心的。可是每次过年想到回家后要面对各种比较,就不想回家了。

这种渴望回家又害怕回家的感觉,就像是考了90分的孩子,想和父母分享自己的喜悦,结果父母说一句,你看别人都考100分。

这种典型的中国家庭式“泼冷水”,真的可以浇灭一个人回家的热情。

渴望回家的孩子,不过是想和父母分享爱;不敢回家的孩子,不过是害怕父母不认可。

若有爱,外面的辛酸又算什么;不认可,再风光内心也是孤独。我们害怕过年,也许是过年的时候,从未得到过认可。

小时候,总是盼着春节,因为过年可以穿新衣服,玩烟花,还有压岁钱,大人们也会放松管教。

长大后,却越来越讨厌这样尴尬的狂欢。因为等待我们的不再是轻松欢乐的节日气氛,而是无止尽的琐碎杂事和现实考验。如果可以选,还是想当个孩子。

想在家里睡完整个春节假期,不串亲戚不去聚会,只在心里默默告诉自己:攒点力气,毕竟返程也是一场恶战。

焦虑问题对于我们所有人来说都是最普遍情绪,几乎所有人都出现过焦虑问题,上班会焦虑,没班上也会焦虑,考试前会焦虑,考完试也会焦,婚前焦虑,婚后也焦虑……为什么我们总是会焦虑?焦虑了就是患了焦虑症吗?

焦虑症是指无明确客观对象刺激下产生的主观的紧张、不安,莫名的恐惧,常常伴有一些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比如出汗,发抖,心悸,胸闷,尿频等等。

焦虑症可以说是人群中最常见的情绪障碍

WHO的研究表明,人群中焦虑症的终身患病率为136%-288%,90%的焦虑症患者在35岁以前发病,女性往往多于男性。

焦虑症往往起病早(80%-90%,35岁前;10-25岁),遗传和 社会 心理因素对起病均有影响,预后与个体素质和临床类型有关。

心理分析学派认为焦虑症是由于过度的内心冲突对自我威胁的结果(考试、安全、 游戏 )。基于“学习理论”的学者认为焦虑是一种习惯性行为,由于致焦虑刺激和中性刺激间的条件性联系使条件刺激泛化,形成广泛的焦虑。

我的看法比较简单,客观事物本就没有焦虑的属性,是焦虑的人,人为的给客观事物添加了焦虑的属性,所以焦虑的人看这个事物才会感到焦虑,同样的一个事物,对于其他人就不会感到焦虑。

题主的详细描述说明,因为长期的负面情绪影响,起码近一年总是感到紧张、不安,莫名的恐惧,所以从症状特点和病程上考虑都达到了焦虑症的诊断标准。没错,是焦虑症了。

关于焦虑症的缓解问题,主要也是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两种方式。药物治疗主要是苯二氮卓类的阿普唑仑、劳拉西泮、氯硝西泮,或者SSRI类的抗抑郁剂,或者盐酸丁螺环酮和枸橼酸坦度罗酮这样的抗焦虑药物。

但是因为焦虑症的特点往往需要长程治疗,所以让焦虑症的患者长期服药控制可能出现的焦虑表现也不太适合。对于慢性焦虑还是推荐心理治疗改善焦虑情绪。

焦虑症的心理治疗最主要的方式就是认知行为治疗(CBT),通过增加患者对于焦虑症相关知识的认识,改变患者的错误认知,重建 健康 和正确的认知,进而改变患者的焦虑情绪,最终改变患者的行为和躯体症状。

死神来到一座城市,决定带走100人。一个人知道了,赶紧去提醒这座城市的居民:「死神来了,要带走100人!」。

结果死了1000人。这个人问死神这是为什么呢?死神说:「我的确带走了100个人,但焦虑带走了其他的人!」。

公子点评:焦虑对身心有害,比死神更甚,没啥事就别瞎合计;①淡定: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②从容:按照自己的节奏,过好自己的日子,珍惜当下,不虚度光阴。③勇敢:遇事不怕事,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若是处处担忧,心怀恐惧,那还活个什么劲啊。

有一对性格迥异的双胞胎,哥哥是彻头彻尾的悲观主义者,弟弟则像个天生的乐天派。在他们 8 岁那年的圣诞节前夕,家人希望改变他们极端的性格,为他们准备了不同的礼物:给哥哥准备了一辆崭新的自行车,给弟弟的则是一盒马粪。

拆礼物的时候到了,所有人都等着看他们的反应。哥哥先拆开他那个巨大的盒子,竟然哭了起来:「你们知道我不会骑自行车!而且外面还下着大雪!」,弟弟打开了他的礼物———房间里顿时充满了一股马粪的味道,「快告诉我,你们把马藏在哪儿了?」

公子点评人活着,就是要快乐,总是焦虑,那活着还有什么意义?这里面最关键的就是一个人的心态。悲观的人看什么都消极;乐观的人,下一顿有的吃,就开心。

现在的人真是太容易焦虑了,收入只能增加,不能减少,否则就焦虑,失业那就更可怕了,从绝望直到崩溃。

我是在农村长大的,收获的季节让人欣喜,播种的季节也充满希望,不能因为冬天土地不产粮就焦虑。另外,这收成还跟天气挂钩,并不能保证风调雨顺每一年,难道都要焦虑?

当然,公子个人认为,尽量不要超前消费,量力而行,要让家庭的财务规划更安全一些,不要因为意外失业就面临破产的边缘,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杜绝焦虑。

如果家庭财务相对安全,比如一年半载不工作问题也不大,若意外失业,在努力找工作的同时,不妨趁着这个机会好好陪伴家人,踏青、郊游等等,不也非常难得?如同过去的农民,冬天无事时,蹲墙根晒太阳,不也挺好!

有个小和尚,每天都要扫落叶,觉得很辛苦。有一天,他想到一个办法,使劲的摇树,期望把明天的树叶也一次性扫干净了,好轻松点。结果,第二天,依然满院落叶。

公子点评①无论你今天怎么用力摇树,明天的落叶还是会飘下来,如果明天有烦恼,那就等到明天再说吧,先活好今天再说!

②不要奢望一劳永逸的财务自由,未来的变数太多,踏踏实实的活在当下,保持稳定的现金流,保持 健康 的家庭财务规划即可。或许,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本就没有财务自由这个选项。

猪说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头牛,工作虽然累点,但名声好,让人爱怜;牛说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头猪,吃罢睡,睡罢吃,不出力,不流汗,活得赛神仙;鹰说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只鸡,渴有水,饿有米,住有房,还受人保护;鸡说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只鹰,可以翱翔天空,云游四海,任意捕兔杀鸡。

公子点评很多人的焦虑,来自于跟别人的对比,但人比人,气死人,一个人应该跟自己的过去比,只要比过去有进步,就好!

何况,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际遇,成功不可复制,踏踏实实做自己,不必艳羡别人。钱挣多少才是多呢?挣的再多有马云的多么?可能马云还羡慕你的生活呢,「悔创阿里杰克马」。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点评现在大家都说大环境不好,有一句话,说「2019年是过去十年来最坏的一年,也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这句话更增加了大家的焦虑感。

①大环境好不好,是我们普通老百姓能改变吗?我们可以考虑,但不要焦虑,如果我们无法把握大环境,不妨抓住小趋势。

②不要拿大环境作为借口,如果大环境不好,对每个人都不好,该咋干活还咋干活,不要拿大环境当挡箭牌。

在撒哈拉沙漠,有一种沙鼠,每当旱季到来之时,都要囤积大量的草根,即使草根足够安全度过旱季,沙鼠仍然要拼命地工作,仍然一刻不停地寻找草根,并一定要将草根咬断,运回自己的洞穴,才会踏实。否则便焦躁不安,嗷嗷叫个不停。

公子点评与朋友谈起过这样的一个话题,一个人究竟要永远进取还是知足常乐呢?小时候学过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就告诉我们要知足常乐。但实际上,现实生活中多数人都是永不满足的状态,被欲望裹挟着,在永无止境的追求着更高的目标,这难道错了么?

公子认为,如果一辈子都活的那么累,那么人生的意义又在哪里?钱和快乐是成正比吗?未必吧,因为我们要考虑到我们的付出,要牺牲很多休闲 娱乐 的时光,要牺牲很多陪伴家人的时光。这里面有一个度,关键如何把握这个度,其衡量的标准就是人生的体验,勿忘初心,快乐才是人生的根本目的。

这种莫名的恐慌和焦虑表现在个体对于可能造成心理冲突或挫折的某种特殊事物或情景进行反应时的一种状态,同时带有某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这种事物或情景包括一些即将来临的可能造成危险或灾难、或需付出特殊努力加以应付的东西。如果对比无法预计其结果,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止或予以解决,这时心理的紧张和期待就会促发焦虑反应。过度而经常的焦虑就成了神经症的焦虑症、衰弱症,因此必须及时予以合理治疗,建议到正规心理医院接受专业心理医生治疗。

另外,在心理辅助方面,我给大家介绍几种自我疗法。

①暗示疗法。

自信是对恐慌和焦虑症状的必要前提。应该暗示自己树立信心,正确认识自己,相信自己有处理突发事件和完成各种工作的能力,多一些自信,焦虑程度就会降低一些。

②深度松弛疗法。

这方面需要自己利用潜意识力量,暗示自己在紧张情境中,首先要想象最弱的情境,重复进行,就会慢慢有所改变,就是说在意识中出现与焦虑中所见相反的反应。

③分析疗法。

有些焦虑者将经历过的情绪体验和欲望压抑到潜意识中后并未在头脑中消失,这时候如果成天忧心忡忡、惶惶犹如大难将至,痛苦焦虑,不知其所以然。这时候一定要分析出产生焦虑的原因,或通过心理医生协助,把这个深藏的病根挖掘出来,必要时候可进行发泄,这样,症状会削弱一些。

④刺激疗法。

⑤催眠疗法。

篇幅有限,后面两种疗法会在以后合适时间再给大家一一展开!

祝开心好运!

首先先明白,是什么给你生活和工作带来焦虑和恐惧,如果想不明白,他会一直存在,你很难驱赶走他。

2017年,我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产生了焦虑,一个多月都睡不着,有一天听了“知识就是力量”,我开始花时间在学习心理学和扩展自己视野上,通过一年多的学习,我的认知不断提升,回想当初的焦虑来源,发现我的焦虑其实是我脑子记得墨水太少了,对未知东西没有方向,但我现在每天都很开心的工作,就算是遇到不开心的事,我都可以通过分散注意力来慢慢消磨它,

推荐你去得到APP,购买一些课程学习。

在文字中感受到“前途未卜,迷茫失措”。

“恐惧”情绪的心理动因可能是感觉未来会伤害到你。

如果可以的话,接纳自己的情绪。

把自己处在情绪中,并问自己“我在怕什么?”“是什么让我如此的低落、恐惧、焦虑?”

相信你会有一个自己的答案。

之后可以细化问题并落实在文字上。

之后再思考,需要补充什么样的能力以应对未来的危机,现在可以做的、落地的具体方法。

低谷之后必定有提升。

总感到焦虑和恐惧怎么办?看看你身边都是什么样的人,父母,亲戚,朋友,家庭,媳妇,老婆,提问者,你多大年纪?从你的提问能看出来,你年纪应该不大,那么从你年龄上不大来分析的话,你首先应该和你的父母敞开你的心扉,无论父母做了什么让你害怕,还是如何,你都要和父母说话,那么说什么呢?找个晚上父母都在的时间,先感谢父母生你养你的养育之恩,感谢父母把你带到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然后说我会好好学习或好好工作,父母一定会在乎孩子,说明孩子懂事了,这样带来的效果就是家庭会变得越来越和谐,无论父母是否合不合,看到这么懂事的孩子,有什么气也都消散了。

之后做的第二件事就是真的要好好学习或好好工作。

第三件事每个人都有铁哥们,闺蜜,和他她说出心里话,来一次不醉不归的晚宴,来一次开心的 旅游 ,来一次一起健身的经历,等等很多,要保持自我修正和自我阳光,这个世界你不能总活在别人的阴影和恐惧中,要无时无刻给自己打气,你行的,事在人为,舍得,舍得,你不舍,哪来的得,说的简单,做起来难,相信自己走出那个怪圈子,不断探寻开心正能量的圈子,最直接的就是想方设法让父母开心,学会感恩!

看懂则悟透,看不懂慢慢来,早晚会赢的,加油!!!!!!

焦虑=对自己当下的不满+对未来的担心

由于深受生活环境的影响,我们总是与自己想成为的人背道而驰,于是内心冲突不断。

我们或许会采用各种方式去消除冲突,但很多时候却反而陷入更深的恐惧、焦虑和绝望之中,出现神经症问题。

如何缓解过度的焦虑?

1 处理恐惧情绪

大家可以尝试从通过运动和正念的方式,从植物神经方面调节我们的恐惧情绪。比如,慢跑,瑜伽,都可以增加大脑的多巴胺和内啡肽,让我们平静、放松下来。而通过运动,大脑中积极情绪的回路也会增多,帮助我们抵抗恐惧。而许多临床试验和研究显示,正念对焦虑的干预作用尤其明显。

2 重获控制感

(1)当我们感到恐惧,我们恐惧的对象往往是模糊的、混沌的。具体化,是指你将这个模糊的事物,描述得清晰可见。

通过回想你感到焦虑时,除了时间、地点、人物之外,还有哪些细节,你在哪一刻开始感觉到焦虑,焦虑的时候你都做了什么,想了什么等等。通过这些具体化的方式,去反思和觉察整个事件,让整个事情不再混沌一团。在这个过程中,能觉察到整个事物的全貌和细节,能觉察到自己的情绪。当对自己,对自己焦虑的对象变得更熟悉、更了解时,才会觉得更有控制感,才可能消除焦虑。

(2)一般焦虑的人,脑子里塞满了各种各样的东西,在一个时间会同时想很多事。当所有事情一起想,一起做的时候,常常会变得焦头烂额。这个时候,你需要对所有你想要做的事情,进行一个优先级的排序。先专注完成一件事,然后再做其他的。我们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多任务处理的情况。我们要保证“要事优先”。在所有任务中选出一个优先级最高的,先去全神贯注的完成这个任务,等完成后,再去做下一个。一件一件的做。这不但会让你有在完成任务时有一种成就感,正向激励着自己,还能帮助你大大的缓解焦虑的情绪。

(3)当我们面临一些比较长期,难度较大的任务时,焦虑情绪会更强。那么,缓解焦虑的方法,就是制定计划、拆解目标。制定计划时要从上往下拆分,先定整个项目的大目标,然后将大目标拆分成小目标。明确达到每个大目标和小目标时的衡量指标,截止日期、通过什么方式达到目标等。将大目标拆成小目标,可以使得目标更明确,更可执行,让整个任务感觉更可控,从而缓解焦虑。在各个小目标之间留些盈余时间,为突发事件预留时间,要不当发生突发事件的时候,你会变得慌乱,从而更加焦虑。在完成每个小的目标后,给自己一个奖励,比如放个假,吃顿好吃的,和朋友聚会。这样做,一方面可以缓解阶段性的压力和焦虑,另一方面也是给自己一个正向激励。鼓励自己用更积极的情绪和状态去迎接下一阶段的工作。

如果你的焦虑和恐惧的状态持续了一段时间,自我调整后依旧没有好转,建议寻求专业帮助。

你这是自己造成的心里落差,你第一句话说因为自己作的,这是因为现在的工作一定没有以前的工作让人舒服。对生活工作充满恐惧那是因为你有一次错误的决定造成了你不敢再选择,害怕抉择。我建议你看看,方与圆,这本书。人生就是舍和得,你第一次放弃好好的工作是为了更好的工作,但是你没有考虑到风险。既然选择是错误的何不好好享受这种错误呢。或则再做选择。全看你自己了,这是任何人都帮不了你的

没有几个人喜欢工作,除了是真正的感兴趣,如果不是因为钱很谁会想去工作。所以现在的工作可能并不是很好,那就等自己赚到钱了,感觉可以了,然后再去做自己想做的吧

1、春节焦虑症一:七大姑八大姨的审问

最近微博上有一个话题很热:为什么越来多的年轻人不想回家过年?很多人都表示回家过个年太不容易了,一是要承受来自亲戚们的重锤:工资多少?年终奖拿了多少?存了多少钱?啥时候回家考个公务员?什么时候买房买车?

如果还是学生,他们也不会放过,肯定会被问到“期末考得怎么样,在班里排第几名,有没有当班干部?”其中最让人招架不住的,是“催婚”这一个问题。“有对象了吗?”没有的话接下来给你介绍叔叔家儿子的朋友的同学的妹妹,或者同村的邻居家的干爸的妹妹的女儿,总之,长辈们就好这一口,恨不得你谈几个月就马上结婚。另外,如果你结了婚的话,他们自然也是不会放过你的:“什么时候生孩子啊?”“什么时候要二胎啊?”“生二胎好,一定要生!看我们家的女儿,都生了三个孩子了。”

在这样七嘴八舌的逼问之下,鉴于礼貌的份上,明明并不想回答,却还要面带笑容,坚持尬聊。更可怕的是,除了尬聊还要接受来自“别人家孩子”的打击!“我儿子刚考上了公务员,在城里买了房。”“我闺女的男朋友是开金矿的,刚给她买了个LV包包”有人说,在春节这短短的一周内,就是一年中最装腔作势的日子,亲戚彼此之间都是暗流涌动地在使劲比较。

于是你终于明白了,在他们眼中有一个标准:上学时成绩斐然是学霸,一路开挂上985、211,毕业后就考上公务员,不过几年就买房买车结婚,结婚不到一年就生孩子,孩子聪明伶俐。

择业、婚恋、生育,到房子、车子、票子、每一块都要翻开,如果哪一块不符合他们所认为的“标准”,进度落后了你是要被“审判”的。

2、春节焦虑症之二:没钱

不仅心累,肾也疼。2017年,新华网在微信进行了“过年这几天,你花了多少钱?”的调查。近四成人花销过万,半数以上的人花销多于两个月工资。春节已经成为了掏空年轻人钱包的又一“凶手”。

前不久刚和一个在深圳工作的朋友CiCi聊天,聊到马上要回家过年这一话题时,她面露难色,一脸的迷茫。她说:“上年过年回家在路费上花销不少,还封了红包给家里的小朋友和长辈,年终奖也没有多少,回程的路费还是问朋友借的。今年就打算不回家了,腰包里没钱。”

太多像CiCi这样状况的职场人了,虽然在大城市打拼月薪过万,却依然没能逃脱“回家花钱”的焦虑。人情往来,置办年货,回乡路费,哪一样不需要花钱?还有各种聚会,无论是AA还是请客,这卖“两个肾”都不够用。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没钱,怎么能回家过年呢?

一位网友说:“我过年期间最大的开支就是给晚辈包红包,给亲戚孩子包红包,一个最少得五百元,我总共包了十几个,单这一项就花掉了一个多月的工资。”

“总不能让他们觉得我混得很差吧?请客吃饭红包样样少不了,少了面子上过不去,多了我感觉心在滴血。”在北京工作的一位网友说到。

从年初穷到年末,很多年轻人在春节就花光了一年的辛苦存款,更不要听七大姑八大姨说的买房子了,没向她们借钱就不错了。“月薪过万,却没钱回家过年。”说的是你吗?

3、春节焦虑症之三:每逢佳节胖十斤

不知道怎么面对七大姑八大姨的“审问”?不如还是埋头吃饭吧?一不小心,就吃胖了几斤,节前节后简直是“胖若两人”。

很多人想一年到头,在外辛苦回到家肯定要吃一顿好的,于是家家户户的桌子上都是“大鱼大肉,鲍参翅肚”。

一年只有一次的春节,还不赶紧“造作”起来!吃是主旋律,喝是必修课,走亲访友“逛吃”“逛吃”,双下巴出来了,马甲线也不见了。

而比胖更可怕的是:吃出来的病。

兰州有两位老人做了两大桌子菜,怕浪费,用一周才吃完。结果剩菜刚一吃完就上吐下泻,进医院才发现得了急性肠胃炎。还有因为在春节暴饮暴食吃的食物太杂乱而引起肠胃疾病的例子也并不少。除此之外,和亲戚朋友们的应酬喝酒,熬夜打牌,每一样活动好像都在伤害健康。

说真的,过节比上班还累。英国作家埃尔伯特有句名言:“没有比刚刚度过假的人更需要假期的了。”19年假期都还没开始放,是不是已经开始惴惴不安了?

4、春节,过的是“情”

虽然现在我们开始不喜欢过年了,但这不代表我们不喜欢团聚。不喜欢过年,也许正是因为生活平时的一些“暗藏”的问题被放大了,比如成绩不好,可能是还不够努力;找不到好工作,可能是能力还不强。我们不喜欢的,更多的是生活当中的烦恼和一些来自现实的考验。

而春节这个传统如果取消了,生活还真的会缺少了一点意思,古人设立这个节日,还是有道理的。虽然我们总会为生活烦恼,但抛开这些,春节给了我们和家人团聚的机会,让我们看到了彼此的改变和成长,这么说还是挺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