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手机供应链协同的具体做法?

新手学堂07

小米手机供应链协同的具体做法?,第1张

导语:近年来,小米已经对近30家汽车领域的企业进行了投资,涉及了自动驾驶软硬件、汽车整车、销售等。单从小米收购公司的类别来看,雷军似乎有意打造一条属于造车的供应链。小米在手机供应链上已经玩出了花,那么能否完美地运用到造车计划中呢?

撰文|蔡家伦、编辑|禾子

距离小米宣布造车已经过去100天左右了。

自3月30至7月25日,雷军在2020年小米春季发布会宣布造车之后,小米的造车计划仿佛”人间蒸发”一样,小米官方再也没有发布更多有价值的消息。这让人不得不开始怀疑,小米造车是真的造车还是搞个噱头提高一下公司的股价。

然而,事实上,雷军在宣布造车之后虽然按兵不动,但是却先后拜访了包括长安、上汽、东风、广汽、上汽通用五菱、长城等国内主流车企。值得一提的是,雷军还现身博世和宁德时代的总部。除此之外,小米先后参与投资了纵目科技和禾赛科技,并被曝出收购了Deep Motion。在布局完自动驾驶公司之后,小米又开始加速招聘自动驾驶工程师,甚至还贴上了急聘的标签。

雷军的格局有多大?

不久前,有媒体爆料称,小米已经成功地投资了400家企业,组成了国内除阿里、腾讯两大派系以外最大的“朋友圈”。从小米投资的特点来看,主要投资与自身产业生态有关的企业。大体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以小米生态链为主的战略投资,另一类是以供应链为主的产业投资。具体来看,生态链投资更偏向于产品品类,被投资的企业向小米提供智能家居、生活用品、可穿戴和出行多个领域的产品。小米与他们之间的关系是采购与供货,在小米之家以及有品商城等区域销售。

供应链主要偏向于产品品类,为小米手机和智能硬件提供技术以及核心元器件方面提供保障。举个例子,小米投资的晶晨半导体,就以研发多媒体智能应用处理器芯片为主。除此之外,小米在高端电子材料制造方面,小米投资的方邦股份等企业均为其发展提供充分的保障。

随着雷军宣布造车,小米又开始布局与汽车相关的供应链。相比于小米手机的供应链,小米在造车供应链上的布局已经不再局限于硬件设施,而是将自动驾驶技术等纳入到供应链的范围,包括领投了纵目科技的D3轮融资、激光雷达创企禾赛科技的融资等等。一系列的投资,无一不是在证明小米正为其造车计划在做准备。

小米供应链入侵

其实很多人并不了解,为什么小米要将小米手机的供应链模式复制到的小米的造车计划中。大多数人想到的是,小米为其造车计划打造供应链是为了确保其产品的稳定生产,拥有更多自主控制权。这个答案并不没有任何问题,唯一缺点就是没能够将整个小米供应链的好处说出。

在互联网模式下,小米供应链实施的是拉动式策略,优势在于信息的快速传递,缩短提前期。目前大多数企业采用的都是TTC,TTC是指从产品需求预测,收到订单一直到将产品送达客户手中的时间。TTM指的是从新产品设计、研发,一直到进入市场的时间。

以小米手机为例,TTM就是每一代新手机从早期研发、粉丝参与设计、量产设计一直到新产品发布的时间。TTC反映的是企业满足订单客户需求的供应链快慢程度,也就是从下单到收货的时间。对于新产品来说,供应链的优势就在于TTM,实现TTM最小化式供应链战略最主要的目标。

单说理论或许大家听不明白,我们可以再以小米手机为例来介绍TTM/TTC的优势。小米手机在研发的过程中紧密地与上游核心供应商合作共同研发,包括参与联发科和高通的芯片开发,从而在更短的时间内以更低的价格获得量产芯片。另外,将最终客户带入研发链,体验和反馈其工程样机,将供应链和开发链紧密结合起来,尽快向市场推出量产手机。当产品进入到成长期和成熟期后,供应链的优势在于TTC,在平衡成本效益的基础上最小化TTC,其中包括采购、生产、配送等流程。

换句话说,TTC和TTM分别在产品的不同阶段扮演不同的角色,但是两者如何实现最小化均对产品是否能够成为市场的“焦点”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同理,小米将小米手机供应链的成功复制到小米的造车计划中,势必会为打造小米汽车起到极佳的作用。尤其是在当下各大车企纷纷加速其新能源汽车产品的背景下,如何快速打造出一款极具性价比的产品将会对小米造车计划能否成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以小米收购激光雷达为例,华为曾经提出了要将激光雷达的成本降低至200美元以内。事实上,要想将激光雷达的价格打压到200美元以内的话,当下已经可以实现,比如说采用半导体激光器+MEMS振镜+APD接收的方案。不过,这一方案中的半导体激光器的峰值功率受限,探测距离50m已经是达到了极限。换句话说,想要降低激光雷达的价格最佳的方式就是实现规模化生产。

在这一情况下,小米如果能够结合整个供应链的优势,让小米汽车实现量产化的话,激光雷达也将会实现规模化生产。到了那个时候,不仅实现激光雷达的价格降低,而且还将会为小米汽车的供应链带来良性发展,小米汽车的性价比也将会进一步提高。不过具体是否能够实现这一目标,还要看小米接下来如何打造专属于小米造车的供应链。

除了成本优势以外,完善的供应链将会为产品带来更强的应对能力,确保产品的推出速度跟得上市场的发展。目前大多数企业的供应链战略设计可以分为的两个层面,一是水平层面:需要设计多少不同的供应链来满足不同需求特性的产品;一是垂直层面上:时间维度上,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如何调整到最适合的供应链战略。

以小米手机系列为例,水平层面上,小米1到小米4每一代产品的需求和供应特性都有较大差异,对应供应链战略的SC1-SC4。垂直层面上,每一代产品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不同,1代产品基本退出了市场,2代产品处于成熟期,3代产品进入成长期,4代产品处于研发导入的阶段。在这样的情况下,小米手机具备了快速应对市场需求的能力,强化小米的竞争力。同理,在汽车“四化”加速发展的情况下,快速对市场需求作出反应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当小米成功构建好专属小米汽车的供应链之后,对汽车行业的冲击还是比较大的。

总的来说,汽车虽然比手机更复杂,但是并不是说完全无关,两者均具有不少相同的属性。所以,小米造车除了是为了是爱你生态链的闭环以外,更多的是希望在小米手机商业模式的基础上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备受市场青睐

很多人会说,小米造车的优势很多,包括完善的供应链、资金充足等等。然而,这还不是小米造车最大的优势,其最大的优势在于其拥有谈判的筹码。据最新数据显示,蔚来汽车1-7月份累计交付量达49887辆,位居新势力排行榜第一。蔚来汽车的成功离不开安徽省国资委的推动,毕竟在蔚来汽车面临生存危机的时候,是安徽省国资委出手拉了蔚来汽车一把。当然,安徽省国资委在投资蔚来汽车的过程中也获得了超额的回报。

不久前,有媒体报道安徽省国资委正在和小米汽车接触,有意将的小米汽车引入合肥。据相关人士透露,“合肥和小米正在洽谈,小米有望落户合肥,但具体的招商引资政策还不清。”对于该消息,小米公关部表示“不回应”。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小米现阶段正处于观望的状态,因为在安徽省国资委与小米接触之前,包括成都、武汉等城市均向小米抛出橄榄枝。因为小米造车一旦落户到某一个城市,不仅能够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还可以为该城市的GDP作出贡献。

与蔚来汽车不同,蔚来汽车当年的选项是唯一的,而小米现阶段是多项选择,拥有谈判的资格和更多的筹码。为了吸引小米落户,各大城市均开出了丰厚的条件。虽然我们至今还无法得知小米最终选择落户哪一座城市,但是能够肯定的是,当小米正式宣布落户某座城市的时候,那么其势必已经获得了强有力的支持,其发展将会更加平顺。

点评

自小米宣布造车到现在已经过去100多天了,看似毫无动作的雷军,事实上已经在为其造车计划铺了一条平坦的道路。在这一背景下,当小米汽车正式宣布“开工”时,意味着小米汽车已经的准备工作已经达到了尽善尽美的状态,甚至有可能一举突破现阶段新势力头部玩家的格局。

(本文系《禾颜阅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小米在早期其定位于中低端市场,以小米手机品牌为主打造青年良品手机,为发烧而生是小米手机的品牌形象。近日小米推出了小米电助力自行车,售价在2999元,按照这个价位来看发烧友们显然会觉得价位高一点,同时前一段时间推出的小米电饭煲售价999元,这些产品虽然还包着小米的品牌外衣,可是价格上显然已经开始走高。无论是对于用户还是行业产品,小米产品已然开始改变,进军高端市场。

小米作为厉害的双核Android手机,小硬件配置是小米手机更为瞩目的地方。小米产品定位于发烧友手机,核心卖点其实是高配和软硬一体。小米定位于发烧,把手机一个简单的产品复杂化了,会让部分用户望而却步。前期小米靠发烧友带动没错,但是发烧友带动,不等于是发烧友手机。

通过品牌定位战略找到市场的“蓝海”,是企业抓住机会发展的关键所在。对于小米品牌定位战略来讲可能是与定位理论不符合的,但我们不得不说小米的市场定位是精准的。首先是对年龄的细分,把年龄界定在25-35 这个区间。通过细分发现这个年龄段的人群经济独立,正处于事业的发展期,也易于接受新事物,消费具有时尚和超前性,愿意接受新事物,喜欢新的尝试。而且这个人群数量庞大,消费能力强。

小米公司,家喻户晓的国产手机领军者,从2011年发布第一台智能手机,到现在努力抢占国产手机市场的半壁江山,小米已走过十个年头。在这十年间,小米逐渐从一个通讯、手机公司转变成了多业态新零售公司。

雷军在《小米是谁,小米为什么而奋斗》一文中声称,“小米不是单纯的硬件公司,而是创新驱动的互联网公司。具体而言,小米是一家以手机、智能硬件和IoT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公司。”

这些年小米慢慢从线上饥饿营销拓展到开设线下体验店,涉及的品类也在不断增加,开始了小米“杂货铺”的进阶之路。

初心所在:小米之家(需求面积:150-300平方米)

小米之家是小米公司官方直营零售体验店,以旗下电子产品为主,为消费者提供小米手机及其配件自提、小米手机的技术支持等服务。

小米之家前期多位于写字楼,以售后服务为主;后来发展到位于大型Shopping Mall,以零售体验为主。2015年9月12日小米之家在北京当代商城开业,这是小米之家首次进驻商场。2016年2月24日,在小米5发布会上,创始人雷军宣布小米之家正式转型零售店。

2017年11月5日,全球首家小米之家旗舰店落户深圳万象天地。而旗舰店的出现,让小米的零售体验店更上台阶。万象天地位于深圳高新园,是深圳少有的高端“街区+mall”的创新商业空间,小米之家万象天地店也是华润万象天地内少有的独栋品牌旗舰店,无论从面积、内部装潢还是购物体验来说,都是一次全新的升级。

在小米生态链的打造上,小米之家的存在解决了小米生态链产品怎么卖的问题。雷军把小米之家作为新零售体系一个重要的环节,当线上流量变得不确定性,线下流量就成了商家必争,小米布局线下小米之家,强化了粉丝效应,解决了管道流通问题。

“杂货铺”的逆袭:小米有品(需求面积:500-600平方米)

手机之外,小米在占领消费者刚需市场上进一步扩张布局,开始试水衣食住行的产品,进驻智能家居领域,推出“小米有品”产品线。小米有品全国首家旗舰店于2018年5月25日正式开业,位于南京建邺区新城 科技 园,小米有品自此开启了对线下零售业务的 探索 。

该店约600㎡大小,整体延续了小米之家的极简风路线,以灰白色为主基调,木纹体验台自然融入,开放式的动线设计,整体给人以明亮、简约、居家的感觉。

小米有品主打“爆品”模式,销售包括小米、米家以及生态链产品等在内的超过2700种SKU,涉及家居、出行、电子、 娱乐 、服饰、运动及个人护理等15大类目。

一年之后的5月1日,小米有品合肥旗舰店正式开业,定位于“全球首家商业旗舰店”,正式进入大型商场。小米有品合肥旗舰店的占地面积超过500平方米,线上售卖的智能、家居、餐厨、母婴等17大品类在店内均有展示,整个店铺也营造出了小米有品“全而精”的经营理念。

继南京、合肥之后,2019年6月15日,小米有品在上海大悦城开出了自己的第三家线下店,与同样选址于此的小米之家同一天开业。据了解,小米之家位于大悦城南楼1层,小米有品位于南楼2层,两家店垂直打通,店内设置了可直接上下的扶梯。这也就意味着米粉们逛完小米之家,也能顺便上楼去有品的店里看看,直接感受真正的“由小米及周边三方商品打造的理想家”。

据媒体报道,截止2019年底,小米“小米之家”“小米有品”线下终端数量已经超过了6000家,小米也表示将会在新零售的征程越走越远。小米正在不断发展的线下销售,是对小米现有商业模式的一种补充,更是一种催促自身前行的 探索 。

小米智能家庭套装用法

小米智能家庭在使用之前,一定要对小米智能家庭套装用法说明书,做出详细阅读,然后根据说明书进行使用。

1、小米路由器

是小米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围绕的核心产品之一,也是小米智能家居的主要产品。搭配小米路由器App可实现智能设备互联互通、影视资源搜索下载、影像资料存储备份。

2、小蚁智能摄像机

被誉为“小米智能家居安防中心”,是由小米生态链企业小蚁科技生产制造。拥有诸多卓越特性:远程语音双向通话。720P高清分辨率,111°广角,4倍变焦。能看能听能说,手机远程观看。

3、小米盒子

现有小米盒子增强版和小米盒子mini版:增强版小米盒子支持4K超高清,分辨率为3840x2160像素,清晰度是1080p的4倍;mini版小米盒子是全球小的全高清网络机顶盒,采用电源直插,仅占一个插线孔,只需连接一根HDMI线就可使用。高清大片、热播电视剧、综艺、动漫、体育赛事、经典纪录片轻松观看。

4、小米智能插座

号称小的3C智能插座,由小米生态链创米科技生产制造,支持手机远程遥控。

5、小米空气净化器

由小米生态链智米科技生产制造,通过手机App可实现远程高速净化、睡眠、智能自动模式。

6、Yeelight智能灯泡和床头灯

由小米生态链青岛亿联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设计制造,是小米路由器专属配件,能变1600万种颜色,使用全球知名制造商科锐CREE?LED白光灯珠。

iHealth智能血压计:是红米系列手机款智能健康配件,由小米生态链九安医疗生产。简单操作界面,一键测血压。

7、小米手环

由小米生态链华米科技生产,使用军用传感器,30天超长续航,完美适配小米3、小米4、红米Note4G、红米2、小米Note等手机。

小米智能家居控制系统还包含有其他产品,比如小米体重秤、小吉智能迷你滚筒洗衣机等等。

小米最开始做的是网络销售,没有实体店,价位低,这个属于市场渗透战略,强调网络市场,强调低端市场。

现在随着资本的积累,小米研发处理器,这个属于后向一体化战略。同事小米还投资了 生活消费用品、教育、游戏、社交网络、文化娱乐、医疗健康、汽车交通、金融等领域。这个里面涉及到相关多元化战略和非相关多元化战略。(通过硬件软件平台拓展的非手机业务处于相关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