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确实存在了诱导性行为,有人加了男孩让他当榜一,于是男孩3天打赏了主播170多次。只能说现在的主播为了钱,真的是什么底线都不要了,作为家长也要多关注孩子,给孩子讲道理,避免此类事情的发生。
01、主播有诱导性行为,有人加男孩让他争当榜一。这个男孩表示他在看直播的时候,就有人加他让他争当榜一,未成年人其实没有什么判断力,但是成年人却是有的,而且成年人稍微用下手段,未成年人就很容易上钩了。
男孩其实对于打赏没有什么概念,甚至对于钱的概念都不知道,这种情况下的话,主播肯定是进行了诱导性行为,不然的话,男孩不可能三天时间给对方打赏了180次。
02、现在的主播大多没有底线,家长应该多关注孩子。现在很多人看到主播赚钱,于是纷纷就去做主播,这种情况下,也使得很多主播为了赚钱没有了底线,只要是能赚钱的事情,很多事情都能干出来,就比如说让未成年人打赏这个事情。
他们明明知道这么做是不应该的,但是他们还是为了钱诱导对方打赏,家长应该多关注下孩子,这个事情上如果家长关注的话,估计一两天就会发现了,也不会三天之后才发现。
03、家长及时教育孩子,才是避免此类事情发生的最好方式。而且家长也应该多教育下孩子,多给他们讲讲直播打赏的事情,并且告诉他们未成年人是不应该给主播打赏的,这样孩子也不至于被人诱导进行打赏。
所以这个事情上,其实家长更应该操心,而不是一味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就好了,毕竟爷爷奶奶不懂这个事情,如果父母操心的话,那么这样的事情就不会发生了,所以这个事情主播有责任,父母也有责任,因为他们未尽到教育的责任。
可以。对于没有经济来源的未成年人群来说,是可以追回打赏的。 8岁以上不满18岁的熊孩子,在刷礼物的时候,明显对自己的行为缺乏足够的认知能力,并且这种巨额打赏与其年龄和智商水平不相适应。如果家长没有同意孩子打赏,这种打赏将属于无效行为,直播平台应该予以退回。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十九条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第二十条 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游戏、直播平台如何监管,孩子怎么教育,留下诸多思考
父母没日没夜地在牛仔裤生产的流水线上工作,十年存下16万元。妈妈想着余额宝比较方便利息比银行高,就把钱统统存在了这里。没想到,从暑假8月份开始到9月,14岁的熊孩子把这笔钱分100多次充值成游戏币,统统打赏给了游戏直播平台的女主播。(浙江24小时、钱江晚报曾作连续报道)
今天我们要说的是,事情终于解决了。触手TV在核实了确实是未成年人打赏之后,和孩子父母协商了一个金额。日前,彭家父母已经拿到了这笔钱。他们说,没有全退,我们理解,孩子没管牢我们也有错,至于具体金额就不想公开了。
很多家长都觉得“我们家孩子只是调皮好动,干不出这种事”“我们家孩子可听话了,不可能犯这么大的错误”,其实,这都是教育中长存的误区。孩子在低龄阶段,心智还不成熟,很多行为都出于一时的好奇心,没有考虑后果,如果家长不对孩子的行为习惯有及时正确的引导,那么迟早会犯下错误。
我们经常说熊孩子又做了什么坏事。其实孩子们从小就像一张白纸,是家庭教育以及周围环境在对其不断的在塑造。他们大多处于无民事行为能力的阶段,无法有效甄别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问题的根本在于家庭教育和监管的缺位。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家长,应该管好自己的手机,经常查看银行卡的余额,和消费短信提醒,这不仅是为了家庭的财产安全,更是为了孩子健康成长。
其次,在无现金支付日益发达的今天,网上购物和网上娱乐已经成为了年轻人的主流行为,管好个人手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安全保管个人的支付账号,并有效“防范”家中小孩却是很多父母都会忽略的问题。许多孩子在非常小的时候就接触了数码产品,虽然年龄很小,但他们对于手机支付的熟练程度甚至超过了父母。本次事件中的熊孩子“盗刷”了母亲的支付宝,就是因为家长将自己的支付账号密码给无意泄露了。
对此,也不少网友和专家留言呼吁支付类app因加入更多的风控管理,能否通过实名验证或人脸识别来严格甄别是否未成年人支付。据悉,像支付宝等一些支付类app已开通了指纹识别和人脸识别等安全校验方式。为了避免密码外泄给孩子,家长们可以考虑再给支付环节“加一把锁”。也有人提出可借鉴参考国外手机支付监管手段,针对未成年人设置由家长控制的联机模式,或根据用户资料对孩子设置付费金额上限、消费密码锁等限制,以防出现天价打赏账单事件。
现在的孩子从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开始做胎教,然后出生以后又做早教,而且平时的吃食也是什么有营养就吃什么,现在的孩子比以前的孩子聪明太多,接受能力也特别的强。
像我们90后小的时候已经算是中国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迅速的时代了,那时候都是家里的独苗,都会备受关注,但是也不是什么都能得到满足的。玩具什么的也都是很普通的,而且吃的也是普通的家常便饭。
现在的孩子什么玩具没有啊?
ipad上都有1岁孩子玩的游戏,小手指动一动就可以玩的很开心。还有就是现在电子产品众多,孩子小的时候就对这些闪闪亮亮的东西感兴趣,所以,他们会玩着呢。
首先是大环境的原因,中国家庭越过越好了,能满足孩子的尽量满足。另外是孩子们不断的进化,到这一代的孩子,各个都是”人精。
我在坐手扶电梯的时候,站在一个小女孩的前面,我没有看到她,挡着她的去路了,她就在我后面叫我前面的她奶奶,说“奶奶,这个阿姨掐我。”我都没有意识到说的是我,她奶奶冲我吼着,“你这人好端端的掐我孩子干嘛。”然后正好楼梯到了,她们就走开了,留下了一面懵逼。
看样子才3,4岁的样子,现在的孩子撒谎也是张嘴就来吗?这脑子好使怎么就不能用在正经事情上。
就如同这个题目中的男孩,这么会玩,可以研究研究机器人,搞搞手工,没事去打赏什么主播啊。
就酱紫。
一位13岁的男孩,短短一个月,偷偷用了家里9万元,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很多人可能会想到,这位孩子一定是用这些钱去打赏了网络主播,或者是用这些钱,去买了网络游戏的装备……
然而,这位男孩一直以来是学霸,学习非常优秀,平常也没有这些习惯,为什么突然就花光了那么多钱?
这是一个大的疑问什么时候发现钱被“偷”走了呢?
针对这问题,孩子的父亲黄先生是这样说的:“我这个微信里的钱,从月初开始到现在,我就感觉我手机里的收入和支出对不上,我今天才有所察觉。”“我哪里都查过了,没有可疑的情况,但是钱就是少了。”
事情变得越来越蹊跷。民警觉得事情不会没有痕迹。于是和黄先生一起查账户的原始记录。
这一来,真相大白:
从暑假开始,他的钱就逐渐开始转出。每笔大概在三四千不等。这些钱都是以转账的形式转给了一个叫“XX宝贝”的微信上,经查证,这就是黄先生孩子的微信网名。
那么,钱都用来干什么了呢?经过调查,他儿子把这些钱全都拿去买食虫草了,一棵食虫草的价格从三十多块到六千多块不等,黄先生的儿子断断续续已经买了100多棵了。
由于黄先生的儿子对食虫草十分感兴趣,但又没有钱,所以,每次要买食虫草,他就把手机拿过去,偷偷的把钱转到自己的微信账号上,他怕黄先生知道,还自作聪明的把转账记录给删除了。
黄先生对民警说:“平时对他没什么防备的,他也挺听话的我们也没多想,他平时买几盆植物都是让他自己买的,支付密码都是我们告诉他的。”只是没想到居然花那么多钱去买食虫草,这是他怎样都没有想到的。
目前,卖家已经退还给黄先生9000元,剩下的钱还在协商中。
为何为了满足好奇就“偷”父亲的9万元?9万元,无论如何都不是一笔小数,作为十分懂事的孩子,为什么依然还会偷偷的花光9万元去买所谓的食虫草?
我想,这可能与孩子自身的认识有一定的关系。
也许,9万元,对孩子父母来说不是小数字,但是,在这位孩子的眼中,9万元是什么样的概念?或许真的不一定知道。否则,作为一位懂事的孩子,是不会这么干的。
当然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孩子知道9万元是什么概念,但是,他不知道几万元该花费多少精力才能挣到,或许在他看来,9万元算不了什么,不就是一点钱嘛?
这件事情,真的只是钱的问题吗?回头再看看这件事,我没发现,不仅仅是钱的问题。
这里关系到几种因素。
1,孩子的消费观念问题
作为一个13岁的孩子。为了自己喜爱的食虫草,竟然偷了父亲9万元去购买。这种行为本身,就是消费观念的缺失。
作为13岁的男孩,喜爱食虫草本身没有错,然而,偏要花大把的钱去购买,没有任何思考,这就是问题所在。
不懂得珍惜。不懂得金钱的可贵。不懂得消费的节制……这一切,如果不加以引导,对将来一定会形成极大的影响。
当然,那父亲的话中也可以看到原因,他父亲说过,因为觉得他听话,平常买几盆植物都让他自己买,支付密码都告诉他了。
这样一来,在消费的过程当中,缺乏了正常的引导,在自己一路的消费过程中,形成了不良的习惯,却不能发现并纠正,这是症结所在。
所以,他的父亲有很大责任。
2,孩子的诚信问题
孩子是学霸,这是不错的现象,然或许正是因为孩子是学霸,才会让父亲对他其他的一切都放松了。
在学习优异的情况下,一切都是优秀的,这是当前很多家长的心理。
而在孩子的成长过程当中,对孩子缺乏了做人的基本教育。
很明显,13岁男孩,从父亲的微信里偷走了几万元,这种行为是令人担忧的,虽说是父亲的钱,但却是偷偷的转账,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诚信在这个孩子身上缺失了。
如果不及早地加以引导,后果将更加不堪设想。
德才兼备,德在前,如果不能做好人,即使才再高也是徒然。
3,孩子假期生活的安排
孩子的假期,不能是随心所欲的。尤其是漫长的暑假,更需要家长一起为他们做好规划,更需要用合理的方式安排好假期的时间和生活。
如果缺乏了正确的引导,孩子就会在忙乱当中出错,从而迷失了方向。
对孩子的信任固然不可缺少。对孩子的监督也同样不可少。
家长应该在学校给孩子一个有规律的生活。让他们劳逸结合,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快乐的度过一个暑假。
如果只是过分的信任,放之任之,即使孩子乖巧听话,也可能在这么长的时间内迷失方向。其实孩子有很好的习惯,也会在这个时间变得错乱。
4,家庭教育不可忽视
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当中至关重要,甚至远远超过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当中,作为家长,一方面要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另一方面,给予孩子及时的引导,纠正他们的问题,引导他们成长。再就是,应该对他们进行品德教育,加强孩子各种精神素质的培养,让孩子变得积极健康,还不能只是重视学习,忽略品质。
孩子必然是孩子,他们成长过程当中不可能十全十美,这就需要家长时时关注,及时的关注他们的问题,从来及时的解决,给他们成长打下良好基础,为将来成为一个合格的人做下铺垫。
写在后面13岁的“熊孩子”花家里90000元买了大量的食虫草,这是一个个例,但是这又绝对不是一个个例。只是形式和钱的数额不同而已。
孩子偷用父母的手机充钱买游戏装备,孩子用父母的钱打赏网络主播……等等一些列的现象都说明,孩子的成长过程当中会出现很多的误区。而这些误区的形成又同样与许多因素有关。所以,我们应该从这些个案当中发现问题,得到教训。同时要引起家长和社会的更多的关注。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但是如果我们不能从小就正确的引导和纠正,那么就可能成为祖国未来的负担,岂不悲哉?
朋友们,你的孩子暑假都做了些什么?你监管的到位吗?如果是你,你该如何做?
杨紫是当前较火的明星,她曾受邀以普法大使的身份,讲解《民法典》的部分事项。其中她讲解的部分,就是关于未成年人打赏主播的。现在有很多这样的事情发生,甚至还有一些熊孩子,背着爸妈在游戏中充值。从当前的情况来看,部分金额是可以被追回的,不过家长和孩子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比如说游戏账号被封一类的。而这个问题,在《民法典》中就有详细的介绍。
1、未成年人充值和打赏现在有很多熊孩子,背着父母对游戏进行充值,甚至打赏部分主播。而且这些熊孩子下手十分大方,动不动就是成千上万。而很多家庭本来就不富裕,在熊孩子的操作下,更是雪上加霜。于是就有人举报,然后想要追回一些财富。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投诉的多了就会有人处理。从网上的一些事件来看,部分人是可以全部追回的,而部分人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毕竟这是自己孩子的错,孩子是自己教育的,必须付出代价。
2、《民法典》规定从2021年开始,《民法典》就要生效,其中就谈到了关于未成年人打赏的问题。《民法典》第19条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一些行为必须由代理人和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也就是说未成年人打赏主播,对自己的行为没有明确认识,家长否认是可以追回的。不过追回之后监护人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并不是无条件的追回。
3、家长的责任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应该是各方各面的。自己把手机密码和其他东西,全告诉一个对自己行为没有判断力的孩子,明显是错误的。自己不好好管教孩子,导致孩子犯了错,家长必须承担一定的责任。所以说我们必须要管理好自己的孩子,避免他们做出荒唐的行为。
现在的一些孩子都会用父母的手机玩游戏,有时候也会瞒着父母偷偷给游戏充值,现在也有很多类似的新闻,孩子在玩家长手机的时候,把家长的血汗钱都充值到了游戏里面,这个时候家长可以收集证据,然后退款,首先要找到孩子的充值记录,再去打印账单,找到游戏平台的客服,联系客服说明情况,如果确定是孩子充值的话,一些平台也会退款处理。现在很多孩子都非常的聪明,知道怎么玩游戏,知道怎么充值游戏,还知道把扣费记录删除,如果发现孩子玩游戏充值一定要收集证据,首先在游戏里面找到充值记录,把这些充值记录全部截图,如果使用的是银行卡的话。可以去银行卡打印银行流水,这样就可以知道这些钱款的去向,是不是孩子用于充值游戏了,保留好这些证据就可以找平台,这些确认是孩子充值的话,一些游戏平台也会退款。孩子在游戏平台充值不仅仅是孩子的原因,大人也有很多问题在里面,如果大人不让孩子知道支付密码的话孩子也不会去充值,家长也要少给孩子玩手机,如果家长不给孩子玩手机的话孩子也不会迷恋上游戏,更不会在游戏里面充值,家长一定要多多的陪伴孩子,不要把手机给孩子就不管了,这样很容易让孩子沉迷于游戏,然后做出不好的事情。收集证据还是很简单的,只要进入游戏里面找到充值记录,并且找到支出账单截图就可以,一般游戏平台确认是孩子充值的话就会进行退款处理,如果证据证明不了是孩子充值的话,游戏平台并不会退款,也没有办法处理这件事,还是要收集足够的证据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