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公司是怎么进行过程控制优化的呢

新手学堂011

小米公司是怎么进行过程控制优化的呢,第1张

小米公司是通过对内部系统进行相应的管治,可以提高企业的项目效率,提高项目建设的成功性控制优化的。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为了提高经营活动,保证项目活动说展开的一种控制手段。内部控制,通过对内部系统进行相应的管治,可以提高企业的项目效率,提高项目建设的成功性。

花了两天时间读完了这本书,又拖延了几天,终于在这个凌晨开始写读后感。相比于白天的浮躁,深夜更愿意静下来思考些东西。

对于小米手机,我之前了解不多,听到最多的就是同学们说手机又没抢到,所以,一直以来对于小米的“饥饿营销”我并不是很喜欢。

但是,看了《参与感》这本书之后,我发现原来小米有这么多精彩的故事,我深深的被吸引,甚至想买一部小米手机。无论是手机还是书,都很用心。

小米的成功不是偶然的,他发现了互联网时代参与感的重要性,核心点第一是和用户互动来做好产品,第二是靠用户的口碑来做传播和营销。

小米的参与式消费

消费者选择商品的决策心理在这几年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用户购买一件商品,从最早的功能式消费,到后来的品牌式消费,到近年流行的体验式消费,而小米发现和正参与其中的是全新的“参与式消费”。

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我们都可以感受到小米的“参与式消费”。线上参与感主要通过“橙色星期五”的互联网开发模式,通过团队在论坛上和用户互动,可以知道用户的真实需求。做的好的地方可以得到用户的表扬,团队很会来心,有继续做下去的动力;做的不好的地方,自然会被吐槽或者被骂,这样,团队就会主动去改进。这种模式双方都是获益的,团队根据用户的意见不断完善产品,用户也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功能和产品,同时,这种方式会让用户感觉到很受重视,会做来做认同产品,最后成为忠实粉丝。

线下参与感主要有“爆米花”活动,它不是路演,不做产品体验,也不做广告,就是和大家一起玩,活动全程都会让用户参与进来,让线下的活动平台是用户展示自己和认识新朋友的舞台。小米公司的创始人和团队主管都会到场,和米粉们一起拍照,玩游戏,一起吃香喷喷的爆米花(想想我都很开心,简直没有抵抗力呀)。

小米的口碑营销

在品牌的营销上,小米是一个新的品牌,没有钱,没有媒介,没有广告投放,所以小米选择了新媒体,通过参与感,让小米和用户一起成长。通过论坛沉淀老用户,同时用微博来弥补论坛用户扩散慢的特点。一开始只专注忠诚度,通过口碑传播不断强化这一过程,通过参与感让用户持续喜爱,成为朋友,到了足够的量之后,才选择通过市场广告的营销方式来提高知名度。

从《100个梦想的赞助商》的微**到《我们的时代》的春晚广告牌,小米一直坚持着不请明星、不找代言人,小米始终保持着统一的情怀和质感,一直有着浓烈的青春梦想和创业情怀。这种正能量,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能让用户真正融入进去。

小米的服务也是我非常喜欢的。小米的客服有很大的自由度,有权限给客户送礼物,根据自己的想法解决问题。同时,小米公司也是非常尊重客服的,有好的待遇、期权以及良好的办公条件,我想很多公司都做不到这一点的。这样,他们才会爱这份工作,用真心去对待客户,和用户成为真正的朋友。

书中对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小米的新办公区域装饰布置成了画廊,把艺术设计史的名作点缀在办公环境各处。这样做不只是让办公环境变得更舒适优雅,也不只是让员工们多一些艺术修养,最重要的是去共同感受,这些不朽艺术作品本身蕴含着的对创作的热爱、对美好事物和理想的向往与坚守。是的,我们要学会这种热爱,对工作、对生活的热爱,这种热爱是我们坚持下去的动力。创业如创作,从开始第一步到最后冲刺,掌声与关注之外,更多的是寂寞的长跑。能支撑你咬牙坚持的,除了热爱,别无他途。我们做其他的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只有热爱,才能走的更远。

公众号ID:陶陶的读书工作笔记

小米的高速增长可以说是中国商界中的一个“奇迹”,“去KPI化”、“去中心化”、“粉丝文化”,这些都是小米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的有些“离经叛道”的主张,那么小米又是怎样将这些“奇谈怪论”进行有机的整合的呢?

扁平化管理 用户导向

在众多厂商扎堆发布新品的九月,苹果绝对不是唯一的亮点,小米手机3在还未正式发售的情况下逆市上升,获得了非常高的关注度。小米手机在国内的关注度可以说是由来已久,从“雷布斯”到2012年的营收1265元,小米一直在不断刷新中国互联网的成长速度。那到底“雷布斯”雷军有什么管理秘诀促使小米如此高速增长呢? 花80%时间找人 小米团队是小米成功的核心原因。和一群聪明人一起共事,为了挖到聪明人不惜一切代价。如果一个同事不够优秀,很可能不但不能有效帮助整个团队,反而有可能影响到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真正到小米来的人,都是真正干活的人,他想做成一件事情,所以非常有热情。来到小米工作的人聪明、技术一流、有战斗力、有热情做一件事情,这样的员工做出来的产品注定是一流的。这是一种真刀实枪的行动和执行。所以当初雷军决定组建超强的团队,前半年花了至少80%时间找人,幸运的找到了7个牛人合伙,全是技术背景,平均年龄42岁,经验极其丰富。3个本地加5个海归,来自金山、谷歌、摩托罗拉、微软等,土洋结合,理念一致,大都管过超过几百人的团队,充满创业热情。

如果你招不到人才,只是因为你投入的精力不够多。我每天都要花费一半以上的时间用来招募人才,前100名员工每名员工入职都亲自见面并沟通。

少做事,管理扁平化

中国很长时间是产品稀缺,粗放经营。做很多,却很累。一周工作7天,一天恨不得12个小时,结果还是干不好,就认为雇佣的员工不够好,就得搞培训、搞运动、洗脑。但从来没有考虑把事情做少。互联网时代讲求单点切入,逐点放大。扁平化是基于小米相信优秀的人本身就有很强的驱动力和自我管理的能力。设定管理的方式是不信任的方式,员工都有想做最好的东西的冲动,公司有这样的产品信仰,管理就变得简单了。当然,这一切都源于一个前提,成长速度。速度是最好的管理。少做事,管理扁平化,才能把事情做到极致,才能快速。

小米的组织架构没有层级,基本上是三级:七个核心创始人-部门leader-员工。而且不会让团队太大,稍微大一点就拆分成小团队。从小米的办公布局就能看出这种组织结构:一层产品、一层营销、一层硬件、一层电商,每层由一名创始人坐镇,能一竿子插到底的执行。大家互不干涉,都希望能够在各自分管的领域给力,一起把这个事情做好。这样的管理制度减少了层级之间互相汇报浪费的时间。精选人才。人才是创业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之一。管理者在进行招募甄选过程中,既要考虑到候选人的能力水平和 历史 业绩表现,也要考虑候选人的价值观是不是与公司的价值观比较符合。

建立简洁、畅通的沟通渠道

面临着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快速反应应该是小企业的优势所在而快速反应往往需要信息通畅作为支撑。员工与管理者之间的沟通渠道要保持畅通,可以将员工收集到的信息和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和管理者沟通,实现快速决策和反应,同时,沟通的渠道不宜过长,减少信息的失真。

合理授权

合理授权的基础是员工有一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员工的能力要求主要是在人员选拔阶段进行的。合理授权能够给员工一定的工作自主权,提高员工的参与高,同时员工决策可以保证一定的质量。海底捞服务员的“免单权”和小米的“与米粉做朋友”就是很好的例证。

给人金钱是下策;

给人能力是中策;

给人观念是上策;

财富买不来好观念,好观念能换来亿万财富,世界上最大的市场是在人的脑海里。

2010年4月6日,在银谷大厦807室,14个人一起喝了碗小米粥,小米就此踏上旅程。

没有人会想到小米公司会在短短几年时间内获得如此迅速的成长。10来人,7、8条枪,秉持着“为发烧而生”,用“小米加步枪”的精神,制造了一个又一个互联网奇迹。

进入世界500强,腾讯耗时14年,阿里耗时18年,华为耗时23年,而 小米只花了9年 ,是继京东、阿里、腾讯之后第四家进入财富世界500强的中国互联网企业,也是 最年轻的世界500强 。

雷总压抑不住自己的鸡冻,发微博也缓解不了,必须送钱才行,于是反手送了员工每人1000股股票。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 小米 。

截止2019年底,员工总数为 16783 人,其中研发人数 8874 人。

小米的主营业务分为三块: 智能手机、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互联网服务 。

智能手机 是比重最大的一块业务,虽然不少人对小米的未来还有很多憧憬,但它过去几年来和未来几年内的业绩乃至股价表现,都离不开手机业务的影响。

其次是 IoT与生活消费产品 ,比重从2017年的188%、2018年225%迅速提升到2019年的302%,并且其中小米电视贡献了很大比例。这绝对是小米的第二条增长曲线,以及未来十年的核心成长空间。

再次是 互联网服务 ,虽然小米老喜欢自称互联网公司,但其服务收入目前只占到96%——尽管较一年前的32%也可算突飞猛进了。这里头最主要的组成是广告服务,占比半壁江山。

自2017年以来,小米集团先后进行了十几次组织架构调整。

去年9月3日,雷军发出内部信,开启小米上市以来最大规模的组织架构变革。此次调整的关键词是重新整合,可以概括为: 分置决策、组织与职能部门,横向拓展业务部门 。

组织部 负责中高层管理干部的任聘、升迁、培训、考核等,各部门组织建设和编制审批。负责原生态链部的刘德成为组织部长。

参谋部 协助CEO制定集团战略,监督各业务部门战略执行。任命王川为参谋长,向征为副参谋长。

技术委员会 旨在强化技术文化和工程师文化,着力提升集团的技术方向决策,以及技术人才招聘、培养、任命和激励上加大力度,并带领公司探索未来技术趋势。技术委员会由崔宝秋带领。

三人(刘德、崔宝秋、王川)均为副总裁,直接向CEO雷军汇报。

不同于传统权力关系,CEO、参谋长、副参谋长是线性统属关系。

洪锋则调任小米金融任董事长兼CEO,开拓新业务。

其次,公关团队单独开列为集团公关部,直接向品牌战略官黎万强汇报。

原公司市场部(除公关团队外)、销售服务部的电商市场组、新媒体组,三个团队合并,成立销售与服务市场部。任命梁峰为总经理,向汪凌鸣汇报,有媒体称他们两位是“少壮派”代表。

除独立两个组织、决策部门之外,原来四大职能部门:电视部、生态链部、MIUI部和互娱部,也被重新划分为十个新部门,部门经理直接向CEO汇报。

小米的职级体系分技术序列、行政序列等,头衔大体分为专员-经理-总监和副总裁及以上,层级共设10级,从13级到22级。

应届生大概13级,专员级别为13级左右,3年经验15级,经理为16级到17级左右,高级经理18级,总监为19级到20级左右,副总裁为22级,雷军没有职级。

小米职级无法跟阿里对标,毕竟16、17级去阿里拿P7的也有。

根据小米公布的财报数据,员工 平均月薪近4万元 ,算上年终奖,预计 人均年薪在60万左右 。

薪资以固定薪资为主, 年底2~3个月奖金。

针对校招生,19届给的是14~16薪,算法能给到18~20k,软件开发13~16k,产品12~14k。

试用期6个月,次月5日发薪,试用期薪资不打折。

股票奖励则因人而异,如果现金没有达到要求,会用股票做补偿。

每年10月底会对转正1年以上(包括试用期,不含实习)的员工进行调薪。从员工的反馈来看,薪资待遇低于其它大厂,特别是5%的涨薪制度,似乎没有很令人满意。

小米成立之初,雷军试验了一种创新的管理方式,“去KPI,去title,去管理”,完全扁平化管理。这让很多人误以为小米没有KPI,不进行考核,其实不是这样的。

小米发展到现在,实际情况是半年和年度要各回顾一次绩效,分为SABC六档,存在末尾淘汰,主要是日常劝退,不会存在强制5%指标的末位淘汰机制。

小米的考核,与其他公司不太一样,有其鲜明的特点:

1、高度重视沟通,弱化纸质流程

雷军每周都会和每个产品负责人review工作,经常不在面谈,就在去面谈的路上。

虽然没有纸质的KPI,但绩效管理的四个环节:目标、跟进、评估、激励一个不少,只不过这一切都通过沟通来完成。

2、不强制量化指标

量化考核是绩效管理中的一个难点,小米采取的办法是容易量化的就量化,但不提倡强制量化。

原因很简单,产品不成功是常态,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产品不成功:是技术问题、需求问题、设计问题,还是运营问题?这本身就难以精准判断,所以更谈不上精准评估。

3、重前瞻性指标,轻滞后性指标

前瞻性指标 指的是客户关系维护、流程改进、员工培养等指标,这些指标在一般公司的绩效考核中并没有体现,但小米非常重视这一部分。一个公司不应该只盯着业绩看,更应该关注客户、产品、流程等内容。

滞后性指标 指的就是财务指标,通常情况下公司的KPI指标都是财务指标,但小米反而相对弱化这类指标,这个思路跟华为也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

衡量一个公司的业绩好坏,应该是多维度的,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都应涵盖,并且在不同阶段公司的痛点不一样,考核指标也需要有所侧重。

上市之际,雷布斯在内部信中说:“没有老兵,没有传承。没有新军,没有未来。”

所以小米越来越重视对人才的培养,每年年初就会做好培训计划。

YOU计划: 为应届生打造,为期半年。

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是3周的集中脱岗培养,从文化、业务、站店、职业化素养等多个主题,加速新人成长和团队融合。

第二阶段是为期5个月的在岗培养,不定期举办各种学习活动。

燃计划: 为小米集团组织部中高级干部打造,帮助认知自我和组织,提升管理力,持续半年时间。

此外,小米的清河大学培训体系也已开始运转。

而高层有总裁私塾,并且从集团高管开始的轮岗机制已经展开,提拔了一大批年轻干部。

目前小米按照职级体系来做答辩晋升,整个集团层面统一,所有部门都参加。

时间表是7月份答辩,8月底出结果,10月份调薪。

晋升速度和 个人经验、个人能力 息息相关。

使命: 始终坚持做“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的好产品,让全球每个人都能享受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

愿景: 和用户交朋友,做用户心中最酷的公司。

核心价值观: 真诚、热爱。

说到小米的文化,就不得不提它独特的粉丝文化。相信没有人没听过“米粉”的吧!

小米的奇迹,来源于雷军塑造的粉丝文化,让粉丝成为小米的代言人。

有哪家公司会把种子用户的用户名放到产品开机页面、会特意为他们拍微**、会邀请粉丝参加家宴、会为粉丝手写明信片的?

小米做到了。

一家公司的风格,是最受BOSS影响的。

小米和雷军一样,都向外界传达出真诚、热爱的感觉。

真诚就是踏踏实实用真材实料做品质过硬、价格厚道的产品,和粉丝做朋友,用心倾听用户需求。

热爱就是聚拢一批追求极致产品的兄弟姐妹,大家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咬定青山不放松、千难万险不回头,享受创业乐趣。

小米是一家真真正正认真做产品的公司,员工会为了一个产品细节问题的处理而争论不休,会为了最好的使用体验而一遍一遍地修改产品设计,一次一次的尝试,一点一滴的创新。

“不要迷信大师,也不要迷信灵感。极致的产品背后都是极大的投入,都是千锤百炼改出来的,牛逼的背后都是苦逼。”

据说雷军曾经拒绝过一个能“把稻草卖成金条”的牛人。

“我们不需要把稻草卖成金条的人。什么叫真材实料?什么叫和用户做朋友?如果你有一天知道你的朋友是把稻草用黄金价卖给你的时候,他是你的朋友吗?难道我们真的习惯了尔虞我诈的生活吗?我们能不能有一个公司真的值得你信赖呢?它真的是你的朋友呢?”

追求极致的过程也许是苦的,但是付出总有收获。 专注、极致、口碑、快,这是小米的灵魂,根植于每一个小米人对好产品的极致追求。

也许正是雷军和小米人的这种精神气,把小米推到了今天的位置。

常规福利 :每天30饭补,食堂不错;园区星巴克8折等等。

假期: 带薪病假每个月1天,年假5天起,每年多1天;大年三十可以提前1天回家。

团建: 平常会组织书法、篮球等丰富的娱乐活动,一年有一次正式团建。

特色福利: 入职送1000元手机券,新品发布时也有送;可以买到一些样机、返修类的产品(笔记本、电视比较多);双十一、米粉节,发2张50块的优惠券;员工每个月可以申领几个F码(F码,Friend Code,朋友邀请码,在小米网上的优先购买资格)。

2019年7月,在上市1周年之际,小米正式搬入了北京西二旗的小米科技园。

据说总造价达52亿、占地34万㎡、8栋办公楼、能够容纳16万个工位……

上班时间是早上9:00-下午18:30,中午没有严格规定时间。不用打卡,但是HR每个月会统计每个人的刷卡记录,然后做成考勤打卡报表发给各位老板。

晚上10点之后,可以打车,实报实销。

前段时间互联网公司996被大家集体吐槽,估计很少有人知道996其实是从小米开始的。而且小米的996与其他公司不同,晚上员工早点回家是需要严格请假的,因为996是正常工作时间。

小米的员工早就习以为常了,这种 “艰苦”的程度,与以狼性著称的华为比,有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难得的是,雷军是一个亲临一线的boss,与大家一直工作在一起,没有独立办公室。而且到的比员工早,走的比员工晚。哪怕前一天晚上开会到后半夜甚至凌晨三四点,第二天9点一定早早坐在办公室了。

雷总是一个值得被所有业内人士和用户尊敬的人。有人这么评价他“ 一个没有任何后台的工科生靠自己勤奋努力所能达到的最高成就 ”。他的存在就是在告诉普罗大众,在今天,在中国,无论你多么平凡,都有向上的可能。

面试过程简单直接,一共两轮。第一轮HR,第二轮部门负责人。

高级别17级以上,加一轮HRBP面试,最多最多3~4轮。

技术岗位需要笔试,其他岗位主要是面试。

面试之后,1~2周能得到一个明确答复(即口头offer),但是offer的流程比较繁琐,没那么快。

适合的人: 适合应届生,电商运营、生态链的产品经理等岗位也不错。此外,手机部和IOT平台部都是最硬核部门,也都不错。

不适合的人: 对500强抱有极大期待,认为小米体系完善、规范成熟的,来了估计要失望;也不建议HR来小米,公司管理跟不上业务发展速度,决策显得随意,这让HR也很为难。

小米的崛起,靠的是 执着 ,靠的是 性价比 ,靠的是 粉丝文化 。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可能在唱衰小米,确实,无论是因为管理、产品还是其他方面,小米明显有了滑坡。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企业经营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小米一路走来,做到这么大规模,绝不是简单的运气使然,而是管理层能力和智慧的体现。

任何一家企业都会有问题 ,华为和腾讯都曾面临过经营不下去的压力,特别是华为现在遇到的问题比小米更大,体系臃肿,还面临美国制裁;腾讯、阿里、拼多多乃至字节跳动都面临着自身的经营压力。

小米目前虽然经营压力很大,但是还没到走不下去的地步,小米的管理层也有足够的智慧去应对这些问题:开拓海外市场、升级“铁人三项”模式、优化组织架构……

就像人不可能永远年轻,小米现在这状态反而让人安心,是那种经历了兵荒马乱后的沉稳淡定,是少年向青年成长的趋势。

雷军在2020年4月6日(米粉节)的微博中写到:“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让我们一起造就小米未来十年的新辉煌。 ”

我们也期待和小米一起开启“幂次生长”的新10年。

截止2020年12年12日:

1、小米集团为了加强在中国市场投入,将销售与服务部改组为中国区,任命集团高级副总裁王川兼任中国区总裁,向CEO汇报;

2、任命张剑慧为中国区副总裁,负责线下销售业务,向王川汇报;

3、任命李名进为中国区副总裁,负责线上销售业务,向王川汇报;

4、原销售运营部分成销售运营一部、销售运营二部。销售运营一部,负责中国区手机销售运营工作,任命耿帅为总经理,向王川汇报;销售运营二部,负责电视,生态链等产品的中国区销售运营工作,任命蒋聪为总经理,向王川汇报。

5、集团副总裁、销售与服务部总经理汪凌鸣调任国际部副总裁,向王翔汇报。

扩展资料

2020年8月13日,小米公司董事长雷军发出内部邮件,宣布了小米集团最新的组织架构调整和人事任命,新设集团参谋部和集团组织部,进一步增强总部管理职能,并同时调整王川、刘德、洪锋和尚进等高管的工作分工;改组电视部、生态链部、MIUI部和互娱部等4个业务部重组成10个新的业务部,一大批80后年轻高管走上前台。

这是小米上市之后的首次重大调整,也是小米成立以来最大的组织架构变革。小米成了继华为和阿里之后,第三家专门设立组织部的大型公司。

我觉得大家需要从法律的角度来思考如何保护员工的个人权益,同时也需要思考如何约束企业的裁员行为。

对于大型互联网企业来说,很多互联网企业会通过绩效考核的方式来辞退员工,同时也会把辞退员工的责任划分到员工本身不能胜任工作上。某种程度上来说,一家企业本身需要对自己的雇员负责,如果员工本身的工作能力存在问题,企业完全可以履行相关合同。但如果一家企业为了裁员而去故意提高绩效考核的门槛,我认为这种行为需要得到法律的约束。

一、这个事情是怎么回事?

这是关于小米公司和旗下员工的案件。有一名员工在小米公司上班。因为小米公司认为这名员工不能胜任工作,同时也存在连续两个季度绩效考核不过关的情况。所以小米公司直接以此为由辞退员工。在此之后,员工和小米公司因为此事闹上了法庭,法院认为小米公司存在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嫌疑,同时判处小米公司赔偿相关员工一定的补偿。

二、我认为需要从法律的角度来思考如何保护员工的个人权益。

正如我在上面所讲的那样,很多企业确实会通过提高绩效考核的方式来辞退员工,这虽然可以帮助企业节省很多用人成本,但员工的个人权益根本就没有办法得到保障。我们不仅需要关注企业本身的业务发展问题,更需要关注这些企业内部的员工的权益保障问题。

三、我觉得也需要进一步约束企业的用人行为。

即便是小米公司这样的企业,我们都可以看到企业会用绩效考核等方式来限制员工,更不要提其他的中小微企业了。我觉得法律需要进一步约束企业的用人行为,通过这种方式来进一步保护每一个普通员工的基本权益,我们需要把员工的权益放到关键位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