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变与融合:本分下的OPPO增长战略

新手学堂014

裂变与融合:本分下的OPPO增长战略,第1张

王如晨/文

编辑

摘要

加速裂变。

共创与融合:穿越无边界挑战。

OPPO的本分:跃迁组织力。

就像一树骨朵,OPPO裂变在加速。它正从全球手机业垂直维度向着更多品类、更多入口、更多服务、软硬服一体的融合生态迈进。

不过,裂变之下,这家公司也在通过内在的文化与组织力,形成开放与节制、共创与融合的产业跃迁机制,以确立未来10年新的增长模式

活泼与节制之间,一放一收,背后有OPPO长期的文化力、组织力、领导力。它们才是这家公司真正化解挑战、实现增长的基础力量。

过去16年,OPPO经历了多轮行业变迁。而今正处于诞生以来最为复杂的 历史 周期。它的裂变与融合,有望成为我们观察企业、产业跃迁的典型案例。

强烈印象来自24日结束的2020年OPPO开发者大会。

这舞台的生态开放维度不同以往,几乎覆盖了OPPO除制造环节之外的所有要素。

2017年OPPO移动开发者大会,强调了移动端生态;2018年OPPO确立“IoT万物有智 更慧生活”,强调5G时代手机入口价值,不过,未展示更多技术与平台积淀。

2019年未来 科技 大会,创始人陈明永定义“万物互融”,包括技术、组织及文化融合,并公布了未来三年500亿研发计划。这称得上OPPO发展史上一个关键节点,也是一次新生态壮行大会。

几天后的OPPO开发者大会,吻合了他的指引:ColorOS发布五大系统能力开放引擎;IoT启能行动;IoT开发与服务平台定义为HeyThings,并与ColorOS深度打通(含账户)。此外,确立手机、智能手表、耳机为核心入口等。

入口谈不上完整,开放亦需具体政策支撑,但整体看,OPPO技术、产品、生态已出现结构性变化,“云+端”雏形、 科技 属性顿显。这标志着,2020年,OPPO将展开扩张之旅,一个“软硬服”一体的形象凸显。

若非疫情,OPPO各维度或早已展示。不过,事缓则圆。24日开发者大会呈现出整体风貌。

首先必提ColorOS11。作为全球基于安卓11的首发OS,在2019年五大系统能力开放基础上,新增两大开放引擎,即AI 与跨端融合。

应意识到OPPO“无边界”一词。它是对陈明永“万物互融”指引的落实。“无边界”不止UI理念,而是覆盖应用、数据、生态、设备等层面的分布式AI能力。借此,OPPO未来将能打通手机、智能手表、PC、电视、智能 汽车 等许多IoT终端,关联各种场景与服务,建立一致性体验。

几个数字让人捕捉到ColorOS生态能力:已开放27项系统能力,第三方伙伴超过100家,日均接口调用过3亿;月活超37亿;将适配33款机型。

已非狭义手机OS了。当然这并不意味着OPPO不重视手机。恰恰相反,这是手机主业精耕细作信号,只是不再仅是终端概念,而是核心生态枢纽与关键入口。

OPPO新兴移动终端事业部总经理易炜表示,2019年至今,于个人 娱乐 、家庭家居、运动 健康 等场景陆续发布耳机、手表、CPE等多款智能设备。同时,HeyThings IoT在技术、体验、营销、渠道、数据五大方面赋能伙伴。截至目前,已与美的、奥克斯等30多家品牌建立合作,涉及50多个品类、300多个SKU。

这效能得益于ColorOS与HeyThings IoT完整的技术能力。美的副总裁兼CIO、IoT事业部总裁张小懿表示,在OPPO手机和智能家居APP支持下,通过自动发现、快速配网、Breeno语音控制,能快速实现智能场景落地,提高用户体验。

OPPO已发布启能行动20,首期将在技术、产品、营销、渠道四方面投入2亿资源。

入口拓展也在加速。官方确认,OPPO智能电视将于10月发布。夸克认为,它有望成为OPPO物联网与内容生态入口服务的另一利器,并创造一个新的文娱生态。

不要觉得OPPO物联网只是横向品类扩张。它有着胜过竞品的垂直思维。HeyTap 健康 平台的发布,让人看到OPPO IoT生态的纵深布局。

单从可穿戴入口看,HeyTap不性感。但它具备设备接入和服务分发两大基础能力,包括 健康 数据中心与 健康 接口。后者提供多种便捷接入方式,20多家合作伙伴已接入。

这是IoT核心场景争夺战。 不仅可将OPPO完整的能力解耦、开放,更能将业界现有IoT模式引向深入。老实说,目前大部分IOT场景停留在连接阶段,谈不上智能,很多根本尚未打通 社会 化服务。HeyTap展示了OPPO战略执行与协同能力。

如此,就能发现,融合视野中,ColorOS、HeyThings、HeyTap就像“两横一纵”,“基座+垂直生态”的版图开始确立。 健康 如此,随着OPPO 智能电视等入口诞生,未来会有文娱以及更多服务。

一个“软硬服”一体的OPPO形象凸显。

因此,2020年OPPO开发者大会,也称得上一场 增长战略大会 。OPPO到了结构化变化的周期。

但人们也看到了问题与挑战。

一、OPPO为何出现如此密集的开放?

二、在一个外部宏观趋势充满诸多不确定性,而竞争态势日益加剧的市场环境里,OPPO能否成功实现驱动转换?

第一个话题显而易见。全球智能手机行业仍在增长,但就中国而言,随着人口红利弱化,梅特卡夫定律已失去动力。过去主要依赖终端出货的增量思维,开始逐渐让位于“增量+存量精耕+服务转型”的发展路径。

苹果如此,华为如此,小米如此。OPPO也不例外。

IDC数据,2019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37亿部。全球前五大厂商分别为:三星、华为、苹果、小米、OPPO。该机构预计,疫情影响下,2020年,全球将萎缩228%。

因华为海外承压、2019年以来集中转向本地,从而导致竞争加剧,一度出现华为一家市占超过50%的扭曲局面。

疫情加重了2020年压力。尽管OPPO、小米在海外尤其华为传统地盘获得不少出货,仍无法改变趋势。OPPO到了增长驱动转换周期。在深耕手机主业基础上,将强化IoT布局。

有利好面。尤其5G、AI的融合力量。陈明永谈“万物融合”时,就更多侧重5G时代的数字化风潮。他多次强调,OPPO已不止手机公司。

OPPO两年来的动向反映了这一趋势。它的裂变比许多同业迅猛、紧迫。

竞品此前经历过升级。小米、华为物联网布局略早。小米起步于2013年。截至今日,号称全球最大消费物联网平台。多家互联网巨头亦不断渗透其中。阿里、百度都已建起独立平台。

因此,第二个问题就显得格外突出:如此局面下,OPPO能否实现驱动转换?

1、 IoT格局是否已定?

2、 OPPO IoT生态模式的差异化竞争力与有效性。

我们的观察是,尽管IoT概念已诞生多年,出货有一定规模,就所谓格局说,远未到落定时刻。

以小米为例。依营收计,IoT算主业。但截至目前,除米家与小爱音箱交互,IoT终端之间并未出现真正的跨端协同,很难称得上稳定模式。事实上,一些合作伙伴更看重小米渠道,出货思维重。

亚马逊、阿里、百度都有一定规模。但后三家更多是单品入口,尤其智能音箱。迄今为止,这类公司的物联网几乎都是孤岛形态。

格局远未落定。这行业甚至刚刚意识到要走出“连接”周期。OPPO们拥有同等的机会。

OPPO更是具备完成驱动转换的条件与竞争力:

1、 手机主业全球存量用户、日活用户规模庞大;

2、 走向一体化开放的价值,精细化运营能力;

3、 未被充分认知的产品力与"中台"能力;

4、IoT开放策略灵活、节制,共创共生的共同体意识富有想象空间。

OPPO强调IoT,并非弱化手机。陈明永多次强调“深耕主业”。手机不仅贡献营收、现金流、利润,也是技术沉淀、商业模式升级的核心保障。

手机更是IoT核心入口。即便每年出货增量有限,更新换代、存量博弈下,它依旧有其他终端无法替代的战略价值。

更要看到OPPO过往的一体化能力。从设计、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到品牌、渠道、服务,这种能力,到新周期,每个环节都具有开放、独立的生态价值。而且,裂变之后,也会形成基于全链路数据的精细化运营,跨端协同能发挥独特的力量。

再有品牌与渠道服务。前者有利于OPPO IoT快速渗透用户心智,后者目前正在进行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场景改造,必定会成为拉动多元终端出货的力量,等于壮大OPPO的“出海口”。一旦形成更大规模,渠道端甚至会有更加独立的运作。

说到OPPO产品力,过去见证过手机创新。今日最大触动却是产品力、平台定义能力。ColorOS自不必说,一年来,HeyThings与HeyTap的定义与升级,展示了OPPO不同以往的商业化能力与场景思维。

产品力背后,同样拥有技术积淀与结构化的能力。

外界很难理解这组数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专利合作条约》框架下,全球2019年专利申请数据显示,PCT专利申请排名前十申请人中,4家中国企业,OPPO位居全球第五。截至2020Q2,OPPO全球专利申请49000件,授权超19000件,5G、AI、影像专利申请前列;快充超2800件,VOOC闪充已成靓丽名片。

当人们不断渲染同业研发体系时,OPPO已建立起6大研究所、4大研发中心,拥有超过万名研发团队成员。

技术积淀是OPPO一个未被充分认知的话题。没有它,只靠商业化思维,一年内定义平台方案,几乎难以想象。因为,无论ColorOS还是HeyThings、HeyTap都是打通底层技术与组织藩篱的结晶。这部分,下面我们还会分析组织力,暂时略过。

说到OPPO IOT差异化竞争力,我们认为,最为关键的,则是开放机制。

OPPO新兴移动终端事业部总经理易炜公布了IoT开放赋能的“共创生态”策略,除了自身定义的终端与入口,有关合作伙伴产品,将采用生态选品方式完成。主要有两个层面:

1、 符合OPPO IoT价值主张、但由合作伙伴开发完成。

包括精品标杆,HeyThings直连,OPPO都会深度参与,并输出品质标准。

2、 更多第三方 普品 ,则采用灵活连接方式。不过,OPPO仍会根据品牌调性挑选,设计、品质严格把关。

这策略不同于小米机制。小米更多靠投资创造供给,虽能丰富品类,壮大出货,但最后与伙伴之间很难消除竞争关系。

雷军曾说,小米生态不是围墙,而是篱笆。这定位至今并未真正化解内在博弈。投资带来的生态价值,更多在于连接,而非融合。

OPPO未来应该也会采用投资嫁接、孵化方式,不过,从现有机制看,它有望生成不同于遍地投资的路径。HeyThings平台比小米连接要更开放、生动。而从合作对象看,OPPO虽起步晚,合作企业与品牌质量更近 头部 ,扩张更稳健。

此外,不同于简单连接,OPPO服务隐含较深的数字化赋能,尤其智能化全栈解决 案。比如,除产品接入,还提供营销和渠道支持。

以合作伙伴乐 为例。产品上线OPPO智能家居APP商城, 个 品牌曝光8000万次,销量提升276% 。

这是一套超越“连接”的数字化服务能力,参照阿里集团“商业操作系统”,可以视之为“IoT商业操作系统”。它让我们看到了OPPO潜在的2B能力。随着品类扩充,入口进一步多元化,再加上制造端与供应链协同,OPPO其实是业界数据链完整的数字基础设施服务平台。

其他竞品,机制也有缺憾。华为IoT产品几乎全是自给。阿里、百度拥有开放平台,前者有数字赋能与渠道力,但平台定位决定了很难独立打造多元入口;百度技术积淀不错,却缺乏终端经验,入口依赖智能音箱,DuerOS 甚至依靠经销商兜售。

OPPO IoT模式,有差异化的路径。

当然,快速裂变的OPPO,有戒惧意识。 它 明白,尽管平台级产品出色,也不可能盲目对标现有同业。它强调,不会进入全品类,而是立足用户洞察,深耕优势场景。垂直领域尤其 健康 领域的 探索 ,展示了OPPO锻造IoT商业模式的动向。

OPPO历来也不是蒙眼狂奔的角色。过去多年,无论陈明永还是OPPO幕后母体步步高创始人段永平,强调较多的一句都是“敢为天下后”。它的意思是,基于用户洞察,只要确立了方向,就不怕涉入晚。

裂变中的OPPO,既展示了高速扩张的能力,同时又戒惧地强化着节制与融合。

我们一直很好奇,OPPO身上为何会有这种思维。它出自用户或行业洞察、技术、生态体系的要求,抑或是文化与价值观的约束?

我想给出自己的一点思考:那就是,裂变与融合思维,恰是基于文化、价值观而沉淀出来的一种方法论、一种能力、一种组织力、领导力。

在我们看来,相比技术、产品、平台等层面创新,它才是此刻OPPO升级的核心保障与驱动力。

若选一个词来总结,那就是段永平与陈明永等人多年来反复强调不已的“本分”。

这表达最早出自段永平。长期以来,它也是步步高与OPPO的价值观信条。

不过,“本分”从理念转化为方法论、组织力与领导力,经历了一个过程。

最初“本分”侧重商业伦理、道德层面。段永平多次强调“诚实”,后来逐渐扩充为从内到外四个层次,即知道什么是对的事;坚持做对的事;发现错了马上停;努力把事情做对。

这表达丝毫没有西方组织管理学人“掉书袋”风格,却深入人心。它里面有模糊,也有严格甚至严苛的进阶。后来,段永平常用stop doing list还原逻辑。

这理念特适合方向已定且具有一定规模的集团军文化。尤其与“敢为天下后”结合后,会产生强大的战略定力,摧枯拉朽。

但它也容易形成保守机制,尤其于个体与小团队而言,会习惯等待上级命令再赴汤蹈火。一旦遭遇行业转型升级,容易出现问题。

当年OPPO转型智能机过程中,自上而下定义产品,一度换得冷场。它激发了陈明永组织持续升级的意识。OPPO曾请IBM负责从研发流程开始的组织架构变革。陈明永逐步放弃了过去的“指令型管理”,将思考交给各层面,坚持全员分享。

这为组织灌注了新机制,带有批判性思维。今日OPPO裂变,也有一个大致脉络。

只追溯到2018年。当年,OPPO 成立了软件工程事业部、互联网事业部、新兴移动终端事业部、研究院等诸多部门。年末开发者大会确立深耕手机、扩张IOT业务后,OPPO已到战略升级节点。

陈明永很少出来。但2019年1月开始,接连发声,明显是从文化、商业理念层面唤起组织创新原力。升级“本分”理念,恰是他切入的基础。

比如2019年1月4日,OPPO企业文化“本分”新增一条内涵,即“敢于质疑,敢于挑战,通过批判性思考,以抓住事物本质”,并将其作为第二条释义。如此,五大内涵如下:

1、隔离外在的压力和诱惑,保持平常心态,回归事物的本源,把握住我们应该做的合理方向;

2、本分要求要敢于质疑,敢于挑战,通过批判性思考,以抓住事物本质;

3、本分是要求自己而不是要求别人,当出现问题时,首先求责于己;

4、本分规范了与人合作的态度 —— 我不 赚 人便宜;

5、本分高于诚信,即使没有承诺,本来应该做的事情也要做到。

这显然是在趁着新年节点唤起变革意识。

有些紧迫。两周后OPPO年会上,陈明永站在OPPO 10年发展节点(以手 机算 )上,对外发出未来10年指引。切入角度同样是“本分”,从而奠定了“拥抱变革”的基调。

演讲中,他说,外部形势不乐观,未来几年,5G、AI、IoT都是OPPO机会,作为一家 科技 公司,要“敢于突破,敢于创新”,在三方面扎实推进,即深耕手机主业;精准布局IoT,打造新入口;构建核心竞争力,实现软件工程重大突破。

然后注意他这一句:“未来的竞争,将是全方位、多维度的竞争。做好具体业务还不够,我们还要不断修炼内功,提升组织的系统作战能力。”

显然,借助“本分”强调了组织力。继续看他的三点要求:

1、更加自信。敢亮剑,同时做好基本面,“加强流程与平台建设,提升组织能力”。

2、更加自主。“我的地盘,我做主”,不能总等总部“开枪”命令,时机合适就要主动出击,大胆推动,“总部会为你调动资源,助你成功”。

3、更加融合。新业务、新区域,新人才越来越多,产品更多元,个体、组织和业务之间交集多。思想要开放,眼界要开阔,不能关门做事,要和其他平台业务“打通”。

这不就是OPPO“大中台、小前台”的组织变革号召么?

这与华为、阿里过去几年的倡导完全一致。华为说要充分授权前方听得见炮火的分队,给予灵活调动火力的权限;阿里2015年逍遥子上台后,第一封信内容跟陈明永年会演讲内涵相近,随后主导了“大中台、小前台”变革。

若从当初智能机转型、IBM提供咨询服务计,OPPO变革理念要更早。

陈明永继续推动着顶层设计,就差一次相对明晰的壮行大会了。果然,2019年未来 科技 大会,他定义了“万物互融”,包括技术、组织及文化等层面,并公布了未来三年500亿研发计划。

这称得上OPPO发展史上一个关键节点,也是一次新生态壮行大会。

半年后,我们看到OPPO系列组织架构升级。比如全球销售体系、营销体系调整等。今年6月也有一个信号,一加创始人刘作虎兼任欧加首席产品体验官,负责产品线规划。这可能意味着,OPPO会进一步强化融合思维,为未来组织升级尤其中台架构升级建立新的机制。

OPPO不缺技术与商业要素,但真正驱动裂变的,正在于组织力与陈明永的领导力。

为何说“本分”升级也是一种方法论与组织力呢?

你看看陈明永的辨析。他说,“本分”价值观最重要一条是“隔绝压力和诱惑,保持平常心态,回归事物的本源,把握住合理方向”,方向感、做正确的事情和“本分”可直接划等号。

如何把握方向、做正确事情?那就需要质疑与挑战、批判性思考,从反面求证。

他说,回归OPPO当下,重拾批判性思考已成当务之急, OPPO人应按照“本分”内涵永葆批判精神,敢于质疑和挑战,“争做文化的践行者,而不是旁观者”。

我们从中听到了裂变与增长的声音。2020年与未来一个周期的OPPO,有望成为行业的关键变量。

小米11在12月28日发布,AG玻璃和素皮版分别重196和194g,806和856mm厚。骁龙888,681英寸32001400三星10bit A屏,120Hz高刷+480Hz触控采样,1500尼特亮度。1亿像素HMX+13MP超广+5MP长焦微距,哈曼卡顿双扬,4600mAh电池+55W有线+50W无线。8+128版3999元,8+256版4299元,12+256版4699元。

3999元,就给你骁龙888和120Hz的2K屏,还附送环保“无价”的55W快充头。让我们这些忍了5年1080P A屏的机佬,完全抑制不住嘴角上扬。体验了一个元旦假期之后,现在给大家汇报一下。

环保与外观

小米用充电头搞了一波先抑后扬的宣传,虽有炒作之嫌,但既切实地嘲讽了“被环保金钱主义蒙蔽了双眼”的苹果,也算给国产厂商开了个好头。

标准版和套装版同价,套装版注定更加难抢,不少用户可能会因为没货而“被迫环保”。 看首批发售,备货也算充足,不至于买标准版“被迫环保”的机会都没有。

以环保的名义,我们首次无聊地测量了包装盒重量。小米11包装盒,纸质部分145g;体积更小的iPhone 12 Pro Max包装盒,反而165g。世人真的很难猜测,苹果究竟是不是环保企业。

小米不环保地配送银离子抑菌的硅胶壳和出厂贴膜。硅胶壳四角有凸起,偏薄,用料自然没法和尊贵的小米10 Pro与小米10 Ultra原厂壳比。但无论是出厂送的,还是官方卖的碳纤维保护壳,害,都无法罩住高耸入云的主摄。戴了壳摄像头还是会磨到桌面,保护了个寂寞。建议买能包住摄像头的第三方壳。

环保“无价”的55W氮化镓充电器(单卖99元),充电头体积很小,比传统的20W头大一点,101g重。型号MDY-12-EQ,最高20V 25A输出,可以给笔记本充电。还是小米魔改的USB-A线,要保管好它,用其他家的普通线,充电头就只能跑20几W的QC30。

充电头的包装很简单,把它放手机包装盒或独立出来,两种方案的物料成本貌似没有太大区别。但独立包装要额外的人工和配送成本,就未必真·环保了。如果是体积巨大的120W快充头,那反而是独立包装会省点材料(小米10 Ultra包装为装下120W头,就做得非常长)。

不同角度看,蓝色版的后盖会在亮黄、深蓝、浅蓝之间过度变化,花里胡哨,I like it。

比小米10/10 Pro更加高耸入云的主摄,“三段阶梯”,每个摄像头高一层。比后盖高这么多,非常考验第三方手机壳厂商。

小米社区上,网友的“修正版”的小米11,该版本修正了“原版机身和摄像头模组R角对不上的bug”。有一说一,个人更喜欢这个版本。

光面中框,金属材质,按键区域往后盖延伸。中框只有18mm,略显“锋利”,戴壳则刚好。

上小米11,下小米10

上下顶边削平,顶部额外开孔,带哈曼卡顿信仰标

弯曲区域很小的上边框,以及细长的听筒开槽

系统默认的最小宽度从392dp变成411dp,这是高分屏的自信(翻译就是,元素更小,同屏显示的内容更多)。小米11屏幕圆角很大,导致通知栏变宽。但设置页面里,仍能比小米10 Pro多看一行内容。

小米11的上下中框削平,上边框明显收窄,下边框也稍窄。侧边的微曲面,入侵屏幕的部分比小米10更小,正面整体造型更加硬朗。

小米11仿佛是在双曲屏的基础上直接压弯了上下边框,导致顶部两角的圆弧和屏幕圆弧无法对齐,彷如两个角肿起来,略显奇怪。

“四向曲屏”全都是边缘小部分弯曲。顶边和底边的弯曲部分,刚好停在显示区域边缘,不会影响屏幕观感。

小米11的外观总结 :

屏幕:S21 Ultra出来前,业界最顶的AMOLED屏幕

有一说一,小米11的最大卖点,就是这块雷总宣称“可能是手机行业最贵的屏幕”(Galaxy Z Fold 2直呼懵逼):

小米11首次开机的引导,2K屏的身份象征

“无2K不A屏”这句老话,预计很快会被重新搬出来,专门用来谴责没有2K的A屏手机。

配合分辨率提升,小米11系统从前代的392dp变成411dp(元素/文字更小,同屏显示的内容更多)。以前要手动点开放大的,现在靠近点就能看清,算半个效率工具。

515 ppi,持平2015年的小米Note顶配版,Pentile排列打折后也有420 ppi。“5年了,你知道我们这5年是怎么过来的吗?”。2K、120Hz和类DC调光,可以同开(PWM频率480Hz), 一块好屏幕能满足的所有愿望,它全都给你了。

虽然现版本固件的感知不强,但动态补偿、超分辨率增强等功能应有尽有。

ADB检测的触控采样率

小米11的480Hz触控采样,触控芯片来自意法半导体,系统日常操作240Hz, 游戏 加速模式时飙到480Hz(对续航无感,可把常用app塞进“ 游戏 加速”列表里),比较好地平衡和功耗。

屏幕全白手动最高亮度503尼特,全白激发亮度900尼特(局部亮度超过1500尼特),刷新了手机AMOLED屏幕的亮度纪录。此等亮度,无惧夏天赤道正午阳光。

自适应模式sRGB色域覆盖

自适应模式sRGB色准

小米11有出厂调色,官标deltaE 041,是顶级A屏的传统艺能。出厂默认的自适应模式,色温7070K左右,伽玛值225,覆盖949%的DCI-P3色域,1282%的sRGB色域,两个色域中的平均色偏分别是5和57,肉眼看就是艳且讨好眼球。但色准这么顶屏幕,用自适应模式有点浪费,建议开高级模式里的原色模式。

可能很多人会懵逼,为什么三星Galaxy S21/S21+都没2K屏了,为什么小米还会有这么好的屏幕呢?仔细一想,三星旗舰在大陆已经没什么销量了,而只在大陆发售的小米11又不会到海外抢Galaxy S21系列的生意。三星卖这些顶级屏幕,横竖都不亏,这波是在大气层,“老千层饼”了。

性能:骁龙888首秀

作为2021年安卓旗舰的御用SoC,高通骁龙888用的是三星5nm LPE工艺,上一年的骁龙865用的是台积电的7nm N7P工艺:

AI性能从15TOPS提升到26TOPS,终于集成5G基带X60。骁龙888的配套芯片FastConnect 6900,也带来了WiFi 6增强版,后者支持4096 QAM和160MHz,是真正的“战未来”配置。

手机上的AI部分,现在最主要用途是提升相机表现(此外还有语音识别、转换、手写识别等)。一定程度上说,苹果、华为、高通这几年这么重视AI性能,很大部分都得归结于手机的摄像头军备竞赛。

使用骁龙865(小米10 Ultra)、麒麟9000(华为Mate40 Pro)、天玑1000+(OPPO Reno5 Pro)、A13(iPhone 11 Pro Max)、A14(iPhone 12 Pro Max)作为对手。

CPU性能测试

GPU图形性能测试

内存测试(因为该测试的稳定性一般,结果仅供参考)

小米11的满血3200MHz LPDDR5,内存延迟和三元组合 多核测试的表现非常抢眼。

闪存读写性能测试(我们手上这台是海力士UFS 31闪存)

自从高通在CPU部分开始用“1+3+4”结构,连续3代产品的主频都维持一致,都是284GHz+242GHz+18GHz。如果说是巧合,估计也没人会信。大核和小核的频率过于保守,导致单核性能明显更强的骁龙888,多核成绩只能和麒麟9000“五五开”,且没能和前代拉开很大差距。

ARM官方之前也给大家透过风,A78主要任务应该是“提升能效比、节省芯片面积”,单核性能输出都交给X1构架。后者的芯片面积是A78的23倍,宣称峰值性能是A77的13倍,提升最大的是机器学习性能(2倍)。

3颗A78省出来的芯片面积,估计还不够X1吃。骁龙888是“百亿晶体管”,从宣发看,应该不会多于麒麟9000的153亿。而A14,就算没有基带集成,晶体管数目也高达118亿。

从芯片面积和实际性能看,284GHz的X1,“性价比”不高。毕竟麒麟9000的超高频A77也突破1000分了。2021下半年的骁龙888+,X1可以飙到多少频率,还剩下多少牙膏,得看三星5nm LPE工艺提升和手机厂商的后期优化了。

GPU部分,宣称是史上最大的提升,性能提升35%,能效比提升20%(不严谨地同时计算,峰值功耗会提升125%左右)。Adreno 660的频率高达840MHz,对比骁龙865的Adreno 650(587MHz,骁龙865+是670MHz),频率提升43%。从官方给出的数据就知道,这么高的频率下,骁龙888的GPU能效会低于骁龙865。

遗憾地宣布:抛开功耗和散热,单论绝对性能,安卓平台依然无法威胁苹果A14的自研GPU(但在苹果改进“环保散热”之前,最佳 游戏 手机仍在安卓阵营这边)。

功耗与发热

骁龙888空载与单烤GPU测试

X1大核在不同单烤测试的功耗

骁龙888这个840MHz超高频的Adreno 660,扣除空载功率(我们这颗骁龙888体质不太好),单烤GPU功率可以跑到9W,738MHz时7W,676MHz时61W左右。而ARM这颗超大核X1,也不是省油的灯。即便只是284GHz,不同测试下的单核功耗21W到31W之间。

最后说明一下,GPU GFLOPS功耗测试受到的变量较多,而且不同骁龙888之间、不同系统版本之间,体质/调度都各不相同,权当参考。

室温258度,10分钟 娱乐 兔循环跑分。正面最高温496度,背面最高温495度

室温25度,刺激战场60fps 20分钟。正面最高温488度,背面最高温481度

三星5nm LPE+高频的Adreno 660,确实是热情如火。倒是小米11的散热表现不错,而且调控非常积极。26度室温,10分钟GPU烤机也能维持75W的功耗,GPU末段也能维持608到676MHz。

小米11,骁龙888,《刺激战场》被限制在60fps,画质选项全部拉爆,测试20分钟无压力,平均帧率599帧,但正反面温度都已经突破48度。

《原神》 60fps,拉爆所有设定,骁龙888也得当场跪下,10分钟 游戏 平均帧率看着有515帧,但中途的波动非常大。《原神》其实主要是吃CPU的 游戏 ,但无奈X1也是热情如火,6分钟后过热降频影响成绩。

小米11首发骁龙888,风光无限,但也承担着早期调教的技术压力和风险。高通骁龙888切换成三星的5nm LPE工艺、新出的X1超大核、高频GPU,都是骁龙888热情如火的可能原因。GPU绝对性能提升35%,性能达到"PC级"的同时,功耗也是“PC级”了(酷睿M系列直呼内行)。

相机:小米10的彗差修正的强化版

对比小米10,小米11的相机变动不大(要背刺小米10 Pro和小米10 Ultra,也得等小米11 Pro),但完全没有凑数摄像头:

近距离平面,彗差测试对比

近距离平面拍摄,左上角放大

冷知识:

日间场景1

日间场景2,主摄

日间场景2,超广角

灯光场景1,主摄

灯光场景1,超广角

灯光场景2,主摄

灯光场景2,超广角

弱光场景,主摄

长焦微距

小米11的拍照体验,和最新开发版的小米10 Pro分别不大,快门响应较快,和普通手机接近。真·1亿像素时,后台还是得等2秒转圈(不影响取景)。主要弱点是对焦预判逻辑和弱光对焦成功率:

长焦微距,小米10 Pro屏幕,中央放大

1亿像素在很多人心目中依然是“方向错了”的代表,但无阻S5KHMX是好传感器的事实:

续航&充电&外放&其他

小米11搭载4500mAh电池,经过了30分钟中型 游戏 (NBA 2K15)、30分钟本地视频播放、各30分钟的wifi和5G冲浪,共2个小时的续航测试后,剩余电量78%。

受2K 120Hz屏幕拖累续航,但也不至于太差,甚至远好于预期。这点电量付出不亏,2K 120Hz值得维持常开。

小米11有线充电曲线

小米11无线充电曲线

小米11的充电峰值功率不高,但胜在输出稳定:

充电头还是爆改做针脚映射的A口,私有PPS协议,需原装线配合才能兼容PD快充。小米11现版本固件,对第三方快充头的兼容性一般,部分第三方PPS快充头可以上36A 30W左右。

小米11充电节点表

小米11充电节点图

小米11的有线充电速度略慢于小米10 Pro(4500mAh),但前15分钟的速度比65W的一加8T还快。而无线充电的速度,比友商的44W(4350mAh电池)还快。无线充电体验甚佳,这个无线充电板相当值得买。interesting的是,小米11(无线充电底座无需垫块)明显比小米10 Ultra薄,所以底座卡位宽松,放上去会有稍微往前滑一点。

热男路由器的160MHz 5G WiFi

FastConnect 6900(芯片是高通的WCN6851)还带来WiFi 6增强版的特性,小米11有现役手机最猛的WiFi速度,24G+5G或24G+6G双频并发,可以达到36Gbps(450MB/s),前代双频并发也“才”17Gbps。

叠加160MHz带宽和4096 QAM,5G WiFi单频就能跑28Gbps(350MB/s)以上,随手一个支持160MHz的WiFi 6路由,单频也可以24Gbps(300MB/s),内网NAS用户狂喜。这么high快的WiFi速度,从来不是给宽带用的,它主要是为了提升内网投屏(MIUI+等手机、电脑多屏协同)、内网传输(NAS等)的速度和体验。

总结

小米11发布的那个夜晚,是米10伤心夜。发布会上有两个主题:环保和背刺。首先讽刺的,是不送充电器,还连数据线接口都换掉的苹果,把环保主义强行套在用户头上的苹果。此外,小米11背刺了上一代所有1080P A屏的旗舰。

小米11一句话总结:2K屏感知明显,小米6纯种继承人,牛逼真香完事。

小米冰箱的模式选择通常是指冰箱的工作模式,也就是根据用户的需求,将冰箱的功能分为不同的模式,以达到更好的节能或保鲜效果。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模式选择及其意义:

1 自动模式:在此模式下,小米冰箱会自动检测室内温度和湿度,并根据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保留食品的新鲜度和持久性。

2 节能模式:此模式下小米冰箱将降低电力消耗,以节省用电成本。

3 快速冷却模式:此模式下小米冰箱会加速制冷和降温,并在短时间内将温度降至所设定的目标值,以适应需要快速冷却的情况,如放入大量食物和饮料时。

4 假日模式:在假期期间,许多人不在家,此时可以选择冰箱进入“假期模式”,此模式下,小米冰箱会自动关闭制冷和保鲜功能,并仅保持必要的工作模式,以便节省能源。

小米冰箱不同的模式选择可以适应不同的用途和环境,让用户更好地利用冰箱的功能。

会营养不良。

小米中的植物蛋白质生物价低于大米和白面,其中赖氨酸严重不足。所以,喝小米粥要搭配鱼、肉、蛋、奶豆制品等优质蛋白质,发挥蛋白质营养互补作用,才能给胃肠功能修复提供足够的营养支持。小米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高于精白大米,从这个角度说,喝小米粥有利于胃肠健康。

小米粥的最佳搭配

1、小米宜与莜麦同食,二者搭配可增强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的摄取量,有益于肥胖型糖尿病着减肥。

2、小米宜与大豆同食,小米中的类胡萝卜素可转化成维生素A,与大豆的异黄酮作用,对并发眼病的糖尿病患者有益。

3、小米宜与燕麦同食,二者同食可增加各类维生素、矿物质的摄取量,既有利于减肥,又适合心脏病、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食用。

4、小米宜与黄豆同食,小米中的类胡萝卜素可转化成维生素A与黄豆中的异黄酮作用,起到保护眼睛、滋润皮肤的功用。

5、小米宜与胡萝卜同食,二者都含类胡萝卜素,在体内可转化为维生素A,有助于保护眼睛、滋养皮肤、延缓衰老。

6、小米宜与桂圆同食,二者同食,再稍加些红糖可补血养颜、安神益智,适用于心脾虚损、气血不足、失眠健忘、惊悸等症。

7、小米宜与香菇同食,二者搭配煮粥,可大益胃气,适合于气虚食少者,有开胃助食的作用。

以上内容参考 人民网——常吃小米粥好处多 小米粥最佳搭配有哪些、人民网——喝小米粥真能帮你养胃?

温度传感器是指能感受温度并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传感器。其中最受欢迎的是小米温度传感器。小米温度传感器因造型小巧,具有便捷性,因而受到了许多消费者的喜爱。今天,PChosue将与大家一起来了解小米温度传感器的质量如何,一起探究小米传感器的使用说明。

一、小米温度传感器的质量如何

1、可随时查看居室的温湿度情况

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查看室内温湿度情况及历史曲线,其温度检测精度达03℃,相对湿度检测精度达3%。

2、支持异常提醒

支持异常提醒,当温湿度偏离舒适范围时,APP会及时收到信息推送。

3、具有智能联动家具的功能

能够智能联动家电,当温湿度传感器检测到空气过于干燥时,可通过联动小米智能插座打开与其相连的加湿器,改善空气湿度。再比如检测到室内温度不正常时,能够自动打开空调,调节室温。

二、小米传感器的使用说明

1、通过联网来显示温度

小米温度传感器可依靠空气传感开口来接触室内空气,从而实时监测室内的温度以及湿度。不过温度传感器不具备显示功能,所有的监测信息都将通过小米智能网关推送到手机控制页面上。

2、通过APP开展数据分析

小米温度传感器将会通过智能网关APP对数据进行分析,从而给用户推送最佳的温湿度管理方案,比如温度过高时将提醒用户降温祛湿。此外,小米温度传感器还将会在温湿度异常时通过软件第一时间提醒用户。

小米温度传感器因具有较好的便捷性,从而得到了许多消费者的青睐。小米温度传感器的质量较佳,它既可以查看室内的温度,具有智能联动家具的功能,因此受到了许多消费者的喜爱。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可以根据使用说明来使用小米温度传感器,从而使居室的环境更舒适,整洁。

在我们的厨房电器中,少不了要使用我们的电饭煲,那么现在我们的小米电饭煲怎么样呢其在使用的时候要注意哪些要素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下吧。

一、小米电饭煲怎么样

1、说到我们的小米品牌,其创始人雷军有着独特的发展理念,以质量生产每一件产品,目前我们的小米品牌拥有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设备,非常注重自主创新,不断研发新型的家用电器,越来越注智能化的设计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2、小米电饭煲具有智能化,可以做到精煮,让每一粒米饭都能达到最佳的成熟度,煮出来的米饭非常的香甜可口,有弹性,软硬适中,并且保留了米饭的营养成分,完全不会造成米饭的营养流失,让我们能够吃到营养丰富的米饭。

3、小米电饭煲的外型简约大气,大多电饭煲的机身是以纯白色为主,白色给人非常干净清爽的感觉,也和大米的颜色相呼应,从细小的一个细节就能看出小米品牌用心。小米电饭煲具有非常优质的零部件和材质,都选择的是现金的部件和材质,整个电饭煲的质量非常优质,在家用电器行业算是佼佼者了。

二、电饭煲使用要注意这三点

1、忌浸水

电饭煲的内锅外壳及电热盘切忌浸水,电器元件装在锅体内下部,只能在切断电源后用干布抹净,内锅经洗涤后,须用布将锅底的水分擦干再放入电饭煲内。

2、忌磕碰

电饭锅内胆受碰后易变形,内胆变形后底部与电热板就不能很好吻合,煮饭时受热不均,易煮出夹生饭来,也会影响到热效率的传输,所以在使用时应轻拿轻放。

3、忌酸咸

忌用电饭锅煮太酸或太咸的食物,因为电饭锅内胆是铝制品,用它煮太酸太咸的食品会使内胆受到侵蚀而易损坏,另外,煮饭、炖肉时应有人看守,以防粥水外溢流入电器内,损坏电器元件。

通过上文的介绍,大家对于我们的小米电饭煲也有了更多的了解了,其产品质量还是值得我们选购的,我们在日常使用电饭煲的时候也要注意对其进行保养,正确操作,这样才能更好的延长使用寿命。

第一个设置,开启性能模式在MIUI13版本中,新增了一个性能模式开关,只要手机一旦出现卡顿不流畅现象时,我们只要打开这个开关,就能有效提升手机运行速度,发挥手机的最佳性能!我们打开小米手机设置,然后找到省电与电池设置,将它打开打开之后,我们就可以看到有一个性能模式的开关了,我们直接把开关往右滑,选择性能模式就可以打开了!

第二个设置,开启屏幕高刷新率所谓高刷新率,就是通过屏幕的高刷新率来提升手机性能,以达到极致的用户体验效果!我们打开手机设置,然后找到显示设置开关,点击打开接着选择屏幕刷新率,我们将它设置更改为120HZ就可以了!

第三个设置,关闭日志缓冲区打开手机更多设置,然后把开发者选项的设置开关打开,打开之后,直接往下滑动,找到日志缓冲区开关设置,默认是256k,我们需要将它设置为关闭因为关闭这个日志缓冲区,我们在使用手机进行清理时速度就会加快,因此也可以提升手机的流畅性!

第四个设置,开启手机性能优化我们打开设置之后,直接在搜索框里面输入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