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不计成本加码云计算,为小米全球化布局?

新手学堂014

雷军不计成本加码云计算,为小米全球化布局?,第1张

若干年后,人们也许会这样记录中国科技界曾经的重要事件:21世纪第二个十年,云计算逐渐成为互联网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如同现实世界的水电煤,云计算成为互联网领域的连接器与能量供给源,各类互联网服务以此为基础发展繁茂。正是看到了占据云计算这一互联网基础领域的必要性,科技巨头纷纷加码云计算,国外的亚马逊、微软和谷歌,国内的阿里、腾讯,不计成本围绕云计算展开了布局。

作为中国互联网领域唯一有实力比肩阿里、腾讯的“雷军系”,在占据了足够多的互联网应用场景之后,也感受到了云计算的发展潜力,在低调开展云业务几年后,于2014年宣布了“All- In云服务”战略,并表示在未来三到五年间投入十亿美元大力发展云业务。

云计算本质上是一门巨头的生意,只有形成规模优势才能降低成本,以期获得盈利,在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之后,出海寻求业务的扩展成为行业领先者的必然选择。与阿里海外业务的拓展带动了阿里云的海外布局类似,近年来以小米为龙头的雷军系业务,在海外市场风生水起,进而极大推动了旗下云业务——金山云的海外市场战略。而反过来,云业务的海外加码,也为小米全球化布局提供了最坚实的基础支撑。

巨头的云之争:从国内到海外

据IDC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国内公有云IaaS市场,阿里云、腾讯云与金山云作为前三甲,合计占据了国内公有云IaaS营收637%的市场份额,且与后来者的差距越来越大。2017年作为公有云市场最后的窗口期,前三者的胜出从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今后若干年的市场格局,后来者只能望其项背。

值得一提的是,云计算需要足够量的业务来作为发展的基础,三者的胜出并非偶然,其背后是以阿里、腾讯及雷军系庞大的业务体量作为依托。而在国内市场趋向于饱和,大家不约而同把战略转向海外,也是水到渠成。

作为阿里增长最快的业务,阿里云的海外布局要早得多,2014年,阿里云在香港建立节点,此后将全球基础设施覆盖面拓展至美国、欧洲、日本、中东、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区域,为阿里的核心业务电商、金融、物流等业务提供支撑。

腾讯云于2016年初开始布局海外市场,经过一年多的建设,目前腾讯云全球范围内运营36个可用区,在香港、新加坡、硅谷、法兰克福等地建有一级节点。在QQ和微信海外用户双双破亿、游戏出海需求强烈的大背景下,腾讯云的海外布局虽然较晚但发展迅猛。

金山云的海外布局始于2015年,以北美数据中心的建设为开端,时至今日,已经覆盖香港、美国、新加坡等区域,印度、俄罗斯节点也在建设中。在小米国际化如火如荼、雷军系业务集体出海的时刻,金山云以给雷系提供云基础服务为契机,加大海外布局。

雷军的云战略:全面加码打造生态云

云作为互联网发展至今最为重要的基础支撑业务,也是兵家必争之地,未来绝大部分互联网服务必将依附于云而生存。面对阿里、腾讯的强大攻势,金山云背靠雷系生态,通过为雷系企业提供云服务为基础,逐步扩大发展市场,在巨头环伺的云竞争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条路径。

雷军的云战略有自己的思考在里面,以雷系业务之庞大,投资及关联企业众多,包括小米及其生态链企业、YY、猎豹移动、迅雷、凡客、多看、UC、拉卡拉……,与其在云计算这一领域使用别家服务,不如自己建设,也能够更好地聚拢旗下企业,盘活业务。

2014年雷军在一个小范围会议上的讲话,对于云战略可窥一二:“我们有独特资源和兄弟公司支撑,因为我们的整个体系里面需要一家基础的云服务公司,我们的生命线全在那里。要么我自己干,要么让兄弟公司干”。“而且还有小米的Ecosystem,整个生态系统已经非常完善,我们可以推进我们的生态系统使用金山云服务,这样才有竞争力”。

从云战略的规划中,金山云之于雷系的重要性,已经十分明显,这也是雷军敢于喊出投入十亿美元大力发展云业务的原因所在。12月12日,金山云宣布完成D轮3亿美元融资,投后估值达到19亿美元,成为国内估值最高的独立云服务商,粮草充足的金山云,也得以有资本与阿里云、腾讯云一决高下。

雷军的格局显然不止于国内,曾喊出“做世界级企业必须开拓海外市场”的雷布斯,近几年海外业务风生水起,时至今日,小米已进入60多个国家,在13个国家里排名市场前五位。在印度,前三个季度排名市场第一,在乌克兰排名第二,在白俄罗斯排名第一。小米生态链企业出海远征也是频传佳绩,伴随着兄弟公司在海外市场开疆拓土,对云服务的需求也与日俱增,这成为雷军不计成本加码云计算的根本因素之一。

在前不久的小米IoT开发者大会上透露出来的一些信息,让“小米+金山云”有了更为宏大的想象空间。小米IoT平台联网设备超过8500万,设备日活超过1000万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硬件IoT平台。云服务产品目前存储的大数据量已经超过了200PB,小米生态云则覆盖基础层、平台层和应用层,连接了大量的智能生态云服务,支撑小米IoT成为全球最大智能硬件IoT平台。

这些数字意味着,小米已延伸至全球的硬件产品,为国际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中,金山云位于小米生态云最关键的位置——基础层IaaS,对于所有运行于小米生态云上的服务提供坚实支撑,通过连接数量庞大的用户,辅以云和人工智能技术,小米的生态得以持续深耕,而一个连接一切的生态帝国身影,也逐渐浮现出来。

阿里和腾讯的市值,加上小米的估值,这三个破千亿美元的重量级科技企业,无论是在国内还是海外,新的角力才刚刚开始。

小米公司采取多种融资方式,它包括上市融资、公司债务融资、股权融资、投资基金融资和产业投资基金等。这些融资方式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小米公司将融资用于拓展业务,拓宽营销渠道,另一方面,小米公司有自己独特的营销模式,从而确保融资成功。与此同时,小米还可以利用融资来改善公司的财务状况,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以及财务指标。

备受关注的小米IPO再起传闻。3月1日投资界报道称,小米IPO最终可能会敲定A+H股双行。经《财经》调查发现,小米登陆A股的可能性不大。而如果小米最终选择以离岸公司作为上市主体,高通、印度塔塔集团等海外机构都将是受益者。

对于小米将在A股和港股同时上市的传闻,小米方面表示不予置评。

与BAT一样,小米是一家VIE架构的公司,由离岸控股公司、香港公司和国内实体组成。所谓VIE,是指可变利益实体(Variable Interest Entities),中国公司如果想要在海外上市并符合监管规定,必须采用VIE结构。该结构由国内实体及海外离岸公司构成,海外投资者可以通过买进离岸控股公司的股份实现控制。

外界普遍认为雷军持股778%的小米科技为国内实体公司,小米科技其余三位持股人也都来自创始团队,其中黎万强持1012%,洪锋持1007%,刘德持201%。

除以上个人股东外,小米还有机构股东,所有股东的股权架构体现在离岸控股公司Xiaomi Corp,而不是小米科技。

《财经》从小米股东处的一份内部资料中获悉,小米的离岸公司Xiaomi Corp在开曼群岛注册,通过VIE架构最终控制小米科技有限公司。

同时,离岸公司持有小米香港(XiaomiHKLimited)100%的股权,后者通过若干家子公司协议控制小米境内实体公司。

小米香港公司的作用更像一个金融平台,海外机构投资方都通过其搭建的VIE架构进行投资。截止目前,小米已经历5轮融资:

A轮获4100万美元融资,投资方为IDG、顺为、晨兴等;

B轮获来自IDG、高通、淡马锡、启明的9000万美元融资;

C轮吸引到俄罗斯基金DST/Yuri Milner(中国)及淡马锡216亿美元的投资;

D轮获俄罗斯基金DST/Yuri Milner(中国)投资,金额未透露;

E轮获11亿美元投资,投资方包括新加坡政府投资、厚朴、云锋等。

一位研究VIE的专家对《财经》表示,小米的融资路径是,创始团队通过BVI公司控制离岸公司的股份,然后稀释这些股份出让给投资人,拿到美元,再通过香港公司把美元转到国内实体。

上述专家认为,如果小米要在A股上市,就要把这些联系全部切掉,要么回购这些海外投资者的股份,要么用代持的方式,代价将会很大。

另一位A股分析师对《财经》表示,除非像360一样借壳上市,否则按目前A股的上市要求,至少还要排队两年,按照此前传闻,最有可能的依然是在香港上市。

引言

早在3月30日,小米集团就发布了一则公告,主要涉及到的是关于小米智能 汽车 正式立项的消息。据了解,小米 汽车 在十年之内会投资100亿美元的资金,首日就投资了高达100亿的人民币,这就意味着小米集团要正式进入到造车行业当中。

在小米集团发布消息的第二天,武汉地区就表态,要努力争取和小米 汽车 合作的可能性。很多武汉当地的网友对比表示了积极的态度,都希望政府能够和小米 汽车 合作,通过招商和其合作。当然,除了武汉地区以外,西安、北京、上海等地区也向小米 汽车 抛出了橄榄枝,四个城市之间的竞争还是比较激烈的。

就在小米集团官宣了消息后没多久,西安很多网友也纷纷表示了希望西安能够拿下项目的想法。对待这种现象,有关机构已经回复了大家的想法:西安政府一定会结合目前的新能源的 汽车 发展,努力对接“小米造车”的项目。

当然,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在新能源 汽车 行业,比亚迪在深圳,蔚来在合肥,小鹏在广州,特斯拉在上海,百度在长沙。而武汉和西安作为中国知名的工业重地,也是中国知名的 汽车 制造全产业链的城市,却没有新能源的 汽车 企业驻扎在这里。当然,本地人都希望小米 汽车 能够来到这两个城市进行合作了。

小米还没有官宣到底会让小米 汽车 驻扎在哪个城市,但是根据有关人员透露的消息来看,小米有在上海建立研发中心的计划。与此同时,在6月3日的时候,小米还参与了位于上海的纵目 科技 高达19亿美元的D轮投资。要知道,纵目 科技 这个公司主要业务就是提供自动驾驶的解决方案。到了6月8日,小米集团、高瓴、美团参与了位于上海的禾赛 科技 高达3亿美元的D轮投资,而这家企业主要是做激光雷达的。

所以,这一系列的消息让大家认为,小米 汽车 最后的驻扎地点很有可能会选择上海。另外,小米公司发布了不少自动驾驶的职位招聘消息,地点在北京。所以又有不少人认为,小米 汽车 会选择北京落户。在各种信息的影响下,小米 汽车 到底会和哪个城市合作,还真的是没办法说清楚的事情。

如果从优势上来考虑的话,北京和上海要比西安和武汉更有优势。首先,小米的总部就在北京,有着得天独到的优势。另外,在新能源的 汽车 领域,北京的产业链也是比较完整的,上海也是一样的道理。

这样看来,武汉和西安的优势更加明显。当然,这两座城市未来的公共交通系统也是比较完善的,小米和这两个城市合作没有什么问题。再拿武汉和西安相比,认为武汉更有优势的人比较多。所以大家觉得小米 汽车 有很大可能会落户武汉,原因有三个方面。

首先,小米的第二个总部所在地区就是武汉。其次,小米集团的老总雷军是湖北人,大学也是在武汉读的。从情怀上面来讲,作为湖北人的雷军,当然想着为家乡做些贡献了。最后,和西安相比,武汉的产业配套更加完整,人才优势也更加突出。

在产业方面,全国排名前三的 汽车 城市分别为广州、重庆和武汉。当然,我们要承认全国排名前三的城市主要考虑的因素都是传统 汽车 做出的贡献。而在新能源的 汽车 领域,东风 汽车 比较支持新能源的 汽车 发展,比亚迪也在武汉落户。所以很显然,在相关配套产业方面,武汉的设施是比较完善的。到2020年为止,在新能源的 汽车 相关配套厂家方面,武汉的总数量在100家左右。

当然,西安在产业方面的优势也很强。落户在西安的车企主要包括开沃、吉利、宝能 汽车 、比亚迪等等。说起产业配套方面,西安地区有很多投资超过百亿的 汽车 项目。

在人才方面,武汉的优势就更加明显了。客观来讲,武汉和西安都是重视高校教育的地区,但是两者之间对比一下的话,武汉拥有的高校数量有83所,数量仅次于北京。除此之外,武汉还有两所985兼211高校。当然,武汉还有不少其他的知名高校。西安的高校数量当然也不少,但整体比武汉要少了一些,所以专家也认为最终武汉能成为赢家。

结语

在未来的新兴产业中,新能源的 汽车 领域都是无法忽视的部分。到底能不能和这些产业合作,也决定了一个城市的未来发展快慢。在这次抢夺小米 汽车 的竞争中,西安和武汉都会竭尽全力。但是到底谁会胜出,需要小米 汽车 给出答案了。

42010年小米成立以来八年时间中小米共计获得9轮汽轮融资投资人。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0年3月3日,是一家专注于智能硬件和电子产品研发的全球化移动互联网企业,同时也是一家专注于高端智能手机、互联网电视及智能家居生态链建设的创新型科技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