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被骗!曝光微信新骗局

新手学堂019

警惕被骗!曝光微信新骗局,第1张

微信几乎覆盖了我们的社交、生活、工作、购物、出行乃至医疗、疫情 健康 码等等各个方面,它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同时微信也是一个用于外界相互联系的公众平台,因为我们在使用过程中必须遵守相应规则和法律法规,为了有效规范账号使用,微信对出现违规行为的账号最严重的情况会给予永久封禁的处罚,也就是说这个微信号已无法使用,自然也就失去了通讯录好友,也不能再使用任何其他功能。

但因为微信的重要性,很多人遇到封号的情况,都希望能想办法解封,而这就给了不法分子机会,以收费代解封为名,骗取个人信息及钱财。

那到底微信被封后能不能解封?其实官方早有回应,而今天腾讯公益性综合安全服务平台腾讯卫士又做了进一步的解释,并公开打脸了一些号称可以解封微信的骗子们。

腾讯卫士提醒,任何以收费为目的解封帐号的行为都是诈骗,包括但不限于解封教程、黑客破解、内部人士等;腾讯相关帐号仅能通过官方渠道申诉,切勿相信通过非官方渠道解封帐号的欺诈言论,若对帐号处罚有疑问,需通过官方渠道进行反馈。

事实上,所谓的“微信解封业务”,其背后有一条非常长的产业链条,对于寻求帮助的用户而言,其中很可能隐藏着诸多风险因素。

且不说花了钱能不能解封微信号,对方要求解封者提供身份证、登录密码等隐私信息,就已面临隐私信息泄露的风险,万一对方利用你的个人隐私信息,去做金融诈骗、涉暴、非法赌博等违法行为,你也会受到牵连,这就非常得不偿失了。

同时腾讯卫士也强调,帐号不会无故被封,广大网友应合理合规使用帐号,务必遵守相关条例规定。

不是。微信(WeChat)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查看微信官网得知明哥实盘售卖的产品是正规平台进行售卖的。微信由张小龙所带领的腾讯广州研发中心产品团队打造。

警方又揭露新的“微信骗局”!当心这类公众号!!

 5月22日,广州佛山市顺德区公安局北滘派出所接到群众报案称,其被一个名叫“安全支付助手”的微信公众号诈骗799元!

这是怎么回事?

 接到报警后,民警马上到场了解情况。据事主冯女士介绍,5月20日下午,其在公司上班时,打开手机发现微信接收到了一条来自“安全支付助手”的提示,称冯女士的微信帐户未通过二次实名认证,即将冻结帐号……

 冯女士同时收到一个链接,要求她进入该链接进行重新认证。冯女士看到该“安全支付助手”的头像和名称都像是可靠的微信公众号,没有多加考虑便点击该链接进入并很快地完善了自己的个人资料。

 然而,不久后冯女士便接到银行的信息通知称其账户有一笔金额为799元的支出,冯女士惊觉自己被骗,于是报警。

 民警根据冯女士提供的信息展开调查,发现“安全支付助手”并不是一个微信公众号,而是一个普通的微信好友。但由于其头像和名称看起来都很“官方”,所以具有较强的迷惑性。

 而冯女士反映从未加过这样名称的微信好友。后民警经进一步调查,发现该微信号为“wxid_eeibdjiochg9112”,现昵称为“安全支付助手”的微信好友于一个星期前添加冯女士为好友,当时的昵称为“婉儿”,但添加好友后一直未与冯女士进行聊天。

 直至5月20日开始找冯女士聊天时其头像已经更换,并且昵称也修改成为“安全支付助手”,导致没有细心观察的冯女士直接被骗。还好损失金额不大。目前,民警已经立案侦查。

 警方提醒:遇到添加好友时要留个心眼,要注意核实对方身份。同时,要及时清理微信好友,对一些主动添加却不聊天的“僵尸好友”更应提高警惕。

来源为网络,新闻来源人民网

1 扫二维码被骗: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骗局。骗子会通过QQ、微信等社交软件添加你为好友并以亲密关系为借口,让你扫描一个二维码。扫描后,很多人就会发现自己的微信无法正常使用了,并且帐号密保也被恶意更改。这时候,骗子就可能通过你的帐号进行诈骗或者其他不法行为。

2 假冒公众号诈骗:这个骗局通常是通过微信公众号来实施的。骗子会模仿正规公众号创建假冒的户头,并发布虚假文章和消息推送等手段引诱用户点击链接,发送短信验证码或者直接转账等方式达到诈取钱财的目的。

3 红包诈骗:这种类型的骗局多发于节假日或者重大活动时期。骗子通常会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一些误导性信息,引诱用户领取红包或者赚取佣金。当用户需要提现时,则需要先缴纳一定金额作为保证金,一旦支付后就会发现自己无法获得任何红包或者佣金。

4 涉黄诈骗:涉黄诈骗是通过微信交友软件等平台结交异性朋友,并引导对方安装一些涉黄应用程序。当受害人被人抓时,骗子则以威胁的方式要求受害人支付高额赎金来获得释放。这种骗局往往在诈骗成功后仍然会对受害人造成长期污名化和心理影响。

5 虚假投资:这种类型的骗局宣传高额投资回报率,肆意敛财。微信上常见的虚假投资项目包括社交电商、区块链、加密货币等。骗子通常会通过虚假资讯、虚构行业前景等手段吸引大量投资者进入,最终以失联、跑路等方式逃避法律制裁。

总之,在日常使用微信时需要保持警惕,提高自我防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