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信办严打公众账号借春节恶意营销,哪些行为属于恶意营销?

新手学堂014

网信办严打公众账号借春节恶意营销,哪些行为属于恶意营销?,第1张

根据“网信中国”微信号发布的消息称,为营造欢乐喜庆、健康祥和的春节上网环境以及过节氛围,国家网信办决定即日起,也就是2月4日开始,全网开展为期1个月的“清朗·春节网络环境”专项行动。 此次的专项行动针对的内容主要是:重点针对各个门户网站,微信公平台、社交平台等网络媒体渠道,对于写色情、暴力、赌博等低俗犯罪的行为进行坚决打击治理。

其中,关于微信公众号的打击行为是:严厉打击各各种形式的公众账号,借春节节日开展节日借势营销的恶意营销的行为,去除一些恶意的炒作信息,断章取义等不准确和不实的信息,重点就是为了政治网络生活中的虚假、暴力等现象。打击一些商家为了营销使用的应援、刷量控制舆论的行为。还有一点就是打击引导粉丝恶意消费,相互战队互撕和进行网络欺凌的行为。 

接下来就说说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微信公众号中的恶意营销。第一个就是违规互推。所谓的违规互推就是在以交换利益的前提下,对没经合适的信息进行账号互推及批量的恶意推广,来达到粉丝的增长以及流量的增长。第二个就是违规刷粉。利用其它的账号的第三方品牌进行恶意推广,包括但不限于:僵尸粉刷粉、普通公众号通过微信消息、附近人摇一摇等工具进行账号推广,其中的内容都是设计到一些虚假、违规、色情等内容,引导粉丝关注。

最后还有一个就是诱导分享。诱导分享也是一个比较常见的微信公众号或者微信营销中的恶意营销行为。主要方式是通过利益诱惑引导用户进行朋友圈分享,还有就是强制要求用户进行朋友圈分享才能享受后续的服务等方式,这样的行为都是会破坏微信平台秩序,从而达到恶意推广行为。

微信公众平台关于整顿发送低俗类文章行为的公告

近期发现有公众帐号存在发送低俗内容的行为,微信公众平台一直致力于为用户提供绿色、健康的生态环境,坚决打击涉嫌*秽、色情及低俗类等信息。因此,依照《微信公众平台服务协议》及《微信公众平台运营规范》,将对发送低俗类文章的行为进行整顿:

1从公告即日起,凡发现仍发送低俗内容的帐号,腾讯将视情节对相关内容进行删除、屏蔽,并视行为情节对违规帐号处以包括但不限于警告、删除部分或全部关注用户、限制或禁止使用部分或全部功能、帐号封禁直至注销的处罚。

2名称、头像、功能介绍涉及低俗的,进行清空处理。

3发送色情*秽类文章的帐号做注销处理。

近期,朋友圈出现部分商家通过外链进行诱导分享、诱导关注的行为,主要如下:

1 诱导分享:发送谣言、色情、测试类、答题类等内容诱导用户分享至朋友圈,分享后用户才可见到答案或内容。

2 诱导关注:发送谣言、色情、测试类、答题类等内容诱导用户关注公众号,关注后用户才可见到答案或内容。

此行为违反了公众平台规则,严重骚扰用户,破坏了朋友圈的体验。即日起,一旦发现此类案例,对相关公众号做以下处理:

违规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处罚措施

封号30天

拦截链接

删除诱导增加的粉丝

关闭流量主

永久封号

同时,平台有权根据违规程度做相对应的处罚措施调整,不仅限于上述措施。

解决方案1:

因为没有人举报 你可以试试举报 举报后属实是会查封的

解决方案2:

因为人家给钱了

解决方案3:

做好自己就行了。违规的事不要做,不然等你号养大了,再被封号,就傻了。好内容自然会有人转发,不需要诱导

解决方案4:

这所谓的诱导分享是指的含有胁迫性质的诱导你好这位芝友,破坏了朋友圈的体验,不像你所举的例子,粉丝爱转发就转发、色情、测试类、答题类等内容诱导用户关注公众号,关注后用户才可见到答案或内容:

“1 诱导分享:发送谣言,分享后用户才可见到答案或内容。

2 诱导关注:发送谣言、色情、测试类、答题类等内容诱导用户分享至朋友圈,请你仔细推敲一下官方的原文。

此行为违反了公众平台规则,严重骚扰用户

解决方案5:

是因为举报的人数不够或者不多,不是你一个人举报了就能把人家封号的,要很多人举报才可以。

解决方案1:

因为没有人举报 你可以试试举报 举报后属实是会查封的

解决方案2:

因为人家给钱了

解决方案3:

做好自己就行了。违规的事不要做,不然等你号养大了,再被封号,就傻了。好内容自然会有人转发,不需要诱导

解决方案4:

这所谓的诱导分享是指的含有胁迫性质的诱导你好这位芝友,破坏了朋友圈的体验,不像你所举的例子,粉丝爱转发就转发、色情、测试类、答题类等内容诱导用户关注公众号,关注后用户才可见到答案或内容:

“1 诱导分享:发送谣言,分享后用户才可见到答案或内容。

2 诱导关注:发送谣言、色情、测试类、答题类等内容诱导用户分享至朋友圈,请你仔细推敲一下官方的原文。

此行为违反了公众平台规则,严重骚扰用户

解决方案5:

是因为举报的人数不够或者不多,不是你一个人举报了就能把人家封号的,要很多人举报才可以。

所以,一定要了解微信的底线:

1、一切明显违法的内容和服务都是毫不留情封号处理。

2、打法律擦边球且疑为诈骗行为的。

3、做营销活动强制关注、诱导分享且疑为诈骗行为的。

4、做营销活动强制关注、诱导分享且利用技术手段故意对抗的。

5、多级分销(3级以上)

6、正常分销模式但疑为诈骗行为的。

7、严重欺骗行为被50%以上已关注粉丝投诉的、

解疑:

假如是一个正常的公众号(本身不含有诈骗目的),公众号的某些行为可能疑为诈骗,这种的不会被封。

假如是一个正常的公众号(本身不含有诈骗目的),公众号做营销活动涉及到了强制关注,诱导分享,那么是会有一些惩罚,但不至于封号。

假如是一个正常的公众号(本身不含有诈骗目的),公众号做营销活动涉及到了强制关注,诱导分享,公众号的某些行为可能疑为诈骗,这种的就可能封号。

PS

所以,做营销活动注意了,吸粉什么的要低调,不要又是违规营销又是骗粉丝,到头来空欢喜一场。

这类操作的判定机制虽然是有的,不过很多时候也是根据政策的改变进行调整。所以这个问题很难回答,智能自求多福了。

另外补充四类会被判定的情况

为保障用户体验,微信公众平台严禁恶意营销以及诱导分享朋友圈,严禁发布色情低俗、暴力血腥、谣言散播等各类违反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规定的信息。一旦发现,我们将严厉打击和处理。在4月4日微信团队在微信系统公告中发布了一则公告,发布微信公众平台运营规范,在这个规范中比较明确的指出了一些行为是被官方禁止的,具体行为解释如下:

四类行为

使用外挂行为

未经腾讯书面许可使用插件、外挂或其他第三方工具、服务接入本服务和相关系统。例如:利用任何第三方工具或其他方式规避群发限制策略,包括但不限于用公众平台的单发功能来实现群发功能,意图规避公众平台对于群发次数的限制等。下面是第三方工具登录页面之一:

刷粉行为

1、未经腾讯书面许可利用其他微信公众帐号、微信帐号和任何功能或第三方运营平台进行推广或互相推广的,包括但不限于:僵尸粉刷粉、公众帐号互相推广、普通微信帐号通过微信普通消息、附近的人打招呼、漂流瓶、摇一摇等任何形式推广公众帐号,以及利用第三方平台进行互推等。

2、推广形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链接,头像,二维码,纯文字等各种形式完成的推广行为。

3、制作、发布与以上行为相关的方法、工具,或对此类方法、工具进行运营或传播,无论这些行为是否出于商业目的,使用者帐号都将被处理。

诱导分享行为

以奖励或其他方式,强制或诱导用户将消息分享至朋友圈的行为。奖励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实物奖品、虚拟奖品(积分、信息)等。

恶意篡改功能行为

有目的性的对公众平台的功能或文字进行篡改,违反公众平台功能的原本用途或意义。例如:在原本显示作者名称(即微信公众帐号名称)的位置篡改文字显示。

END

注意事项

在这个规范中,还明确规定了注册规范、认证规范,发送内容规范和数据使用规范等,要想好好的运营微信账号,这些规范则要好好牢记在心咯,具体可以见下面的《微信公众平台运营规范》

以微信v7.0.18为例,微信违规行为有:

1、添加好友过于频繁的新号;

2、经常发布色情,色情词语,违规违法信息;

3、突然有大量好友申请添加好友的微信号;

4、经常发送带有敏感词语消息的微信号;

5、在微信群里频繁发言的新号;

6、使用非官方APP登录的微信号;

7、频繁发送淘口令的微信号;

8、频繁切换微信账号,频繁转账都有封号风险;

9、经常集赞、诱导分享;

10、安装加人软件、抢红包插件、使用虚拟定位软件;

11、安装微信多开数量过多;

12、新注册的微信号直接使用微信多开登录;

13、一个身份证实名认证超过5个微信账号;

14、微信发布的内容被朋友圈里的人大量举报;

15、朋友圈频繁刷屏广告,及频繁群发广告行为。

扩展资料:

微信微信封号主要分为以下几种行为:

一、微信分身多开

现在的智能手机功能可以说是越来越强大了,应用分身已经成为了标配功能,对此不少的用户就纷纷体验此功能。但是在这里不得不提醒一下大家,微信官方早已发布公告,禁止使用微信分身多开等行为,否则永久封号。

二、使用第三方微信

现在的营销人群的骗术越来越高明,它们利用第三方微信在淘宝购买一些微信工具,不仅拥有一键转发功能,还拥有虚拟定位等功能来通过插件来实现,让更多的用户看见它们的广告、推广等等,说白了就是广泛撒网。

使用微信时,我遇到过以下常见的骗局:

1 二维码诈骗。像上面提到的二维码包含恶意代码,导致微信闪退或被骗子控制,以便进行下一步诈骗,这是常见的骗局之一。用户需要谨慎扫描不明二维码。

2 折扣积分诈骗。一些自称微信官方或品牌的公众号发出折扣券或积分,诱导用户点击链接填写信息或分享,实为钓鱼链接,以获取用户信息。这种常见手法需要警惕。

3 红包雷诈骗。一些自称微信官方红包的骗子会发红包消息诱导用户去抢,然后通过网站链接或软件下载获取用户微信权限,进而控制账号**钱财。这也是常见手法。

4 客服/粉丝群诈骗。一些自称服务号或企业号的公众号会诱导用户加入其客服群或粉丝群,在群内发布钓鱼链接或软件进行下一步诈骗。需要谨慎加入陌生群聊。

5 活动抽奖诈骗。一些公众号或企业会发布虚假抽奖活动,诱导用户分享、评论、填写信息等以参与抽奖,然后以获奖为由获取用户微信权限进行诈骗。这也是常见手段。

6 关注诈骗公众号。一些名为"微信福利"、"微信工具"之类的公众号实为钓鱼号,用于发布诈骗消息和链接钓鱼。这类公众号最好不要关注。

总之,微信支付和社交属性使其成为骗子的重点目标之一。用户需要提高警惕,谨慎扫描二维码、下载链接、关注公众号等,避免因轻信而上当受骗。只有用户自身安全意识的提高,才能有效打击此类社交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