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奏时,将琴置于桌上,右手拨弹琴弦、左手按弦取音。古琴的音域为四个八度零两个音。有散音七个、泛音九十一个、按音一百四十七个。演奏技法繁多,右手有托、擘、抹、挑、勾、剔、打、摘、轮、拨刺、撮、滚拂等;左手有吟、猱,绰、注、撞、进复、退复、起等。
冷谦的琴声十六法实际上乃提出了十六个审美范畴,企图为琴乐的审美与表演作一归纳和依据。十六法分别为:轻、松、脆、滑、高、洁、清、虚、幽、奇、古、澹、中、和、疾、徐。在每一个美学范畴之下,冷谦更详细地论述它的内涵和外延,企图从不同的本质与现象和美感特征去引导读者把握古琴的声音美。现简单的将十六法的提纲和内涵分析如下:
(1)轻——论音之适中和清实(技巧控制和意趣表达间相互之关系);
(2)松——论吟猱动荡之妙(技巧论);
(3)脆——论手指与手腕力度的灵活和弹性(技巧论);
(4)滑——论指法技巧在滑与涩表现上之难易(技巧论);
(5)高——论琴乐意境之深远高古(意境论);
(6)洁——论琴品与人品之配合(道德论);
(7)清——论平和洁净的环境、心境、乐器等条件在操缦时的重要(意境论);
(8)虚——论“心静”与“声虚”内外因素配合的重要(意境论);
(9)幽——论琴音之幽雅出于琴人高雅闲逸之品德(品德论);
(10)奇—— 论雅淡琴乐之奇特处乃在于吟逗等装饰性之指法和乐句起承转合间变化之处理(表现论);
(11)古——论琴乐古朴之风格来自和澹宽大之气度(风格论);
(12)澹——论琴音雅淡的本质(风格论);
(13)中——论偏之弊处以言中声之妙(表现论);
(14)和——论和之本质在于技巧之无过不及(本质论);
(15)疾——中论指法徐疾之处理(兼论技巧与意境);
(16)除——论指法舒徐之变化(本质论)。
综合此十六个提纲,可将其内容的描述作不同的组合。总的来说,还是著重于风格、意境、道德和技巧几方面。属于较抽象意境的描述者有高、清、虚等;论琴的表演技巧老有脆、松、轻、滑等;论琴品与人品者有洁、清、虚、幽等;论琴的风格者有古、淡等。
你要弹古琴,你觉得可能吗?
就目前的技术来看是不可能实现的。
先说一下我个人的背景,我是计算机专业出身,习琴7年有余。做过自动学习,模拟人脑学习处理等AI相关软件。古琴方面也了解过打谱,看过相关资料。
首先需要说一下打谱是什么?或者清晰下打谱的定义。打谱简单说就是给一个没有详细节奏记录的谱子加上节奏。听起来很简单,但是做好却非常难。
琴人中一直有这样的一句话:大谱两三月,小谱两三周。意思就是打谱如果打大曲子至少需要两到三个月的时间,小谱子需要两到三周的时间。为什么琴家们全职弹琴,打谱还需要这么长的时间呢?
首先在打谱之前需要确定曲子所使用的调性,是蕤宾调,清商调,黄钟调,慢角调,慢商调,无射调,楚商调,侧商调等等。这些不同的调性要求古琴不同的定弦。如果不调准弦是无法弹奏出正确的音的。且很多古老的琴曲像《文王操》《桃源春晓》等琴曲的调性在其他琴曲中从未出现过,因此难以借鉴。这点AI无法替代人工。
其次打谱需要先顺谱,也就是通过谱子在古琴上弹奏。这样可以找到那些由于笔误或其他原因造成的错谱,或无法弹奏的部分,标记出来。这一点AI就目前而言是做不到的
在要了解当时的创作背景,年代以及作者生平。因为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音乐流行风格,不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喜好也各不相同。这需要打谱人透彻的学习历史和音乐史后,细细揣摩作者当时的心境(俗话说也就是进入作者创作时的状态)时经数周或数月反复推敲才可。这点AI也不可能做到。
在以上步骤完成后,打谱工作还没有结束,但是全曲已经可以通顺的弹奏下来,并且节奏对照谱也记录下来了。这里记录节奏谱AI可以做到,但散板等古琴特有的多变化式的节奏型AI很难准确记录。
最后一步就是邀请琴人听琴,大家给出意见,打谱人通过这些意见再次反复推敲。这个程序需要反复数次,甚至数年。这个给感受的过程AI做不到。
最后才可算作打谱完成。因此在打谱的众多步骤中目前AI能做到的步骤屈指可数。总结下来基本可以肯定就目前的AI技术而言做不到打谱。
如果你真的特别喜欢,就现在学吧,毕竟你现在才大二,时间调配下还是可以的不要等到以后学,因为以后的事情谁也说不清呢;
我以前一直想买电吉他,高中时候没有时间,就等到大学吧;谁知,大学为了恋爱,又没时间,那就毕业吧;
毕业为了工作,一直拖到现在就没有学了;
如果你时间不是太紧,就现在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