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别是:一个是手工,一个是机器。
电脑绣花机是在电脑缝纫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年来一直由机械技术占统治地位的缝纫机领域,自1975年以来引入了电子技术,从此缝纫机开始进入了电脑控制的机电一体化时代。电脑缝纫机是以微处理器进行四轴数控。数控系统控制x及y方向的两个步进电机带动工作台作平面运动,同时监视检测使针进行上下运动的电机(主轴电机)的回转,从而对x-y工作台及针的摆动完成间断运动的控制。在此基本原理上,电脑缝纫机还加入了断线检测、数据存储等功能模块,使其工作稳定便捷。电脑绣花机在电脑缝纫机的基础上加入了刺绣的功能特性,对电脑缝纫机的软硬件进行适当的改变以适应刺绣的需要。电脑绣花机的主要特性为:电脑绣花机具有结构简单、工作稳定、功能多、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便等特点。电脑绣花机的工作流程:
首先通过刺绣CAD软件(诸如田岛、威尔克姆、Pulse等等)制成我们前面说到的版带(DST机器格式),放到绣花机的电脑磁盘驱动器里(现在也有用USB的了),在绣花机电脑程序的控制下将版带内的坐标值转换成绷框X、Y的位移量相当的电信号,再传输到X、Y、Z单片机系统进行电机升降速处理,输出三相六拍号,电机的功放箱进行功率的放大X、Y步进电机带动绷框完成X、Y方向的进退运动。同时Z步进电机带动机针的上下运动,使绣花机持续的工作。Z步进电机通过同步齿形带等机构带动绸框和面料作平面运动。将面料上每个待绣线迹点送往机针刺绣,机头的特定系统使引线系统和机针带着面线做上下运动,穿刺面料;机针上下运动的速度与绷框移动的方向、移动量以及移动速度的协调配合运动,使面线和底线绞合,在面料上作出双线锁式线迹。和普通缝纫机的原理一样钩线系统中的旋梭旋转使面线绕过带有底线梭心的梭壳;挑线系统运动,输出面线并收紧线准备下一个针迹的面线线段。电脑绣花机和普通缝纫机不一样的是绷框的运动是有X、Y步进电机通过同步齿轮带动的。将面料上的每个刺绣点送到机针的位置,机针上下运动和绷框移动的方向、偏移量以及绷框移动的速度配合,使面底线锁住,在面料上形成双线锁式针迹,并持续到版带发出的指令结束。
通常情况下,不论是什么制版软件,它所设计出来的花型是以一种电脑绣花机不能直接读出的文件格式保存下来的,然后再转换成电脑绣花能读出的格式。例如:DOS版本的田岛软件所生成的花型设计文件格式为*.ESD, Windows版本的田岛软件所成的花样文件格式为.EMB,
DOS版本的天木软件所生成的花样文件格式为*.DSB(百灵达二进制格式),电脑绣花机才能读进内存进行绣花。为什么制版软件所生成的花型设计文件(EMB格式)绣花机不能读进呢?这是因花样设计文件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格式的图形文件,它含有图象信息(如图形大小、色彩、相对位置等信息)和制版编辑信息、(如选用的针迹类型和密度等信息)而绣花机只能读DST(三进制)或DSB(二进制)格式的计位文件,因为绣花机的步进电视X轴和Y轴的位移尺寸(最低偏移量为0.1mm)以及停止、换色、剪线等控制信息只能用二进制或三进制来编码。
由此可见,DST或DSB格式的文件是由EMB文件经过过滤除制版信息转换而来的。有人也许要问,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经常用制版软件直接读出绣花磁盘上的DST文件来改版,这不是一样能操作吗?是的,在大多数情况下是能进行的。但应注意,DST文件中绝对没有制版时编辑信息,经软件读出来的花样中的制版信息是通过制版软件中的一个叫做针迹识别处理器处理后自动加上去的,大多数情况下这些制版信息是准确的,但也有不准确或识别不出来的情况。
因此,在改版时,最理想的方法还是使用原设计花样文件EMB文件来改版;使用DST或DSB文件来改版除了软件自动加入的信息不完全准确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它可能会使花型产生两次变型,这对于精细花型和有带弧形花型来说尤其重要。
一般手工刺绣都是用的蚕丝线,因为蚕丝线秀出来的画作比较色泽比较好,反而机绣用不了蚕丝线,因为机器的刺绣顺序还力度不行,蚕丝线容易断,而且蚕丝线非常的细,所以机绣的刺绣画看着很粗糙也很杂乱。下面图中图1是机绣图2就是手工刺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