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数据分析项目:用户消费行为分析

Python040

python数据分析项目:用户消费行为分析,第1张

为了创造更多利润、实现数据驱动运营,某CD网站拟对18个月以来的近7万条消费数据进行分析。具体的研究思路如下:

新增['month']列,便于后续按月分析。

重新查看,此时的时间列已转换为正常格式。

由上图可知,

接下来我们用之前清洗好的字段进行数据分析。

前三个月消费订单数在10000笔左右,后续月份的平均则在2500笔。

前三个月产品购买数在20000以上,后续月份的产品购买量在6000~8000左右 。

前三个月每月的消费人数在8000-10000之间,后续月份平均消费人数在2000人不到

上述消费趋势的分析可以通过数据透视表分析(不建议数据透视表进行去重操作)

本章小结——

趋势分析:总体来看,消费总金额、消费次数、产品购买量、消费人数的趋势想似:均先上升、下跌、趋于平稳并下降。

可以看出网站的流失用户在增加,采用开源(拉新)节流(留存)的运营方式,来增加销售收入。

上一部分是按月分析,主要看趋势;本部分按用户个体分析,来看消费能力。

按用户消费金额进行降序排列,由图可知,共计约25000个用户:

启发,只要维护好这5000个用户(占比20%)就可以把业绩KPI完成70%,如果能把5000个用户运营的更好就可以占比更高。

通过以上基本数据描述分析可以清楚该网站整体的消费趋势和用户消费能力,现在进一步挖掘用户消费行为数据,通过RFM模型、生命周期等方法对用户进行分层,为后续运营管理提供依据。

首购可以进一步依渠道划分,衡量不同渠道的差异性,从而量化渠道能力,为后期渠道优化提供依据。

用户第一次购买分布,集中在前三个月(1997年1-3月);其中,在2月11日至2月25日有一次剧烈波动

由图可知,1997年1-4月新用户数量由90%跌落至80%以下;之后几个月的新用户量保持在80~82%区间。

RFM是一个经典的用户分类模型,模型利用通用交易环节中最核心的三个维度——最近消费(Recency)、消费频率(Frequency)、消费金额(Monetary)细分用户群体,从而分析不同群体的用户价值,最终达到精准营销。

RFM从3个维度、分2个等级(均值)得到8类用户分层。

通过RFM模型,把用户分为8个类别,分别给用户打标签、将客户分为重要价值、重要保持、重要挽留、重要发展、一般价值、一般保持、一般保留、一般发展8类客户。

从RFM分层可知,本网站的大部分用户为一般挽留客户(可适当放弃这部分低价值客户、也可进一步提高活跃度)、重要保持客户(企业优质的客户群,采用会员制运营)。具体运营策略依据参照如下:

为了避免划分用户群体过多(RFM从3个维度、分2个等级得到8类用户分层的数据立方),可能导致针对性的营销成本负担上升;下面将通过聚类方法,基于RFM模型划分成4类用户,更快实现后期用户管理。

显然,归一化预处理后,当n=2时,轮廓系数取最大值0.79,仅从模型聚类效果来讲分2类合适;而标准正态化预处理后显示,分4类的轮廓系数最大,达0.6964(但2-7类的轮廓系数整理差别波动不大)

参考漏斗模型,针对每个用户,按18个月内的每个月对用户情况进行分类,即新用户、活跃用户、回流用户、流失用户。

通过下面的数据透视表即可得到每个用户每个月的购买情况,从而进行转化分析。

若本月无消费(即为0)

若本月有消费(即为1)

由上表可知,每月的用户消费状态变化

最近学习了Python数据分析的一些基础知识,就找了一个药品数据分析的小项目来练一下手。

数据分析的目的:

本篇文章中,假设以朝阳医院2018年销售数据为例,目的是了解朝阳医院在2018年里的销售情况,通过对朝阳区医院的药品销售数据的分析,了解朝阳医院的患者的月均消费次数,月均消费金额、客单价以及消费趋势、需求量前几位的药品等。

数据分析基本过程包括:获取数据、数据清洗、构建模型、数据可视化以及消费趋势分析。

数据准备

数据是存在Excel中的,可以使用pandas的Excel文件读取函数将数据读取到内存中,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文件名和Excel中的sheet页的名字。读取完数据后可以对数据进行预览和查看一些基本信息。

获取数据:朝阳医院2018年销售数据.xlsx(非真实数据) 提取码: 6xm2

导入原始数据

数据准备

数据是存在Excel中的,可以使用pandas的Excel文件读取函数将数据读取到内存中,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文件名和Excel中的sheet页的名字。读取完数据后可以对数据进行预览和查看一些基本信息。

获取数据:朝阳医院2018年销售数据.xlsx(非真实数据) 提取码: 6xm2

导入原始数据

数据清洗

数据清洗过程包括:选择子集、列名重命名、缺失数据处理、数据类型转换、数据排序及异常值处理

(1)选择子集

在我们获取到的数据中,可能数据量非常庞大,并不是每一列都有价值都需要分析,这时候就需要从整个数据中选取合适的子集进行分析,这样能从数据中获取最大价值。在本次案例中不需要选取子集,暂时可以忽略这一步。

(2)列重命名

在数据分析过程中,有些列名和数据容易混淆或产生歧义,不利于数据分析,这时候需要把列名换成容易理解的名称,可以采用rename函数实现:

(3)缺失值处理

获取的数据中很有可能存在缺失值,通过查看基本信息可以推测“购药时间”和“社保卡号”这两列存在缺失值,如果不处理这些缺失值会干扰后面的数据分析结果。

缺失数据常用的处理方式为删除含有缺失数据的记录或者利用算法去补全缺失数据。

在本次案例中为求方便,直接使用dropna函数删除缺失数据,具体如下:

(4)数据类型转换

在导入数据时为了防止导入不进来,会强制所有数据都是object类型,但实际数据分析过程中“销售数量”,“应收金额”,“实收金额”,这些列需要浮点型(float)数据,“销售时间”需要改成时间格式,因此需要对数据类型进行转换。

可以使用astype()函数转为浮点型数据:

在“销售时间”这一列数据中存在星期这样的数据,但在数据分析过程中不需要用到,因此要把销售时间列中日期和星期使用split函数进行分割,分割后的时间,返回的是Series数据类型:

此时时间是没有按顺序排列的,所以还是需要排序一下,排序之后索引会被打乱,所以也需要重置一下索引。

其中by:表示按哪一列进行排序,ascending=True表示升序排列,ascending=False表示降序排列

先查看数据的描述统计信息

通过描述统计信息可以看到,“销售数量”、“应收金额”、“实收金额”这三列数据的最小值出现了负数,这明显不符合常理,数据中存在异常值的干扰,因此要对数据进一步处理,以排除异常值的影响:

数据清洗完成后,需要利用数据构建模型(就是计算相应的业务指标),并用可视化的方式呈现结果。

月均消费次数 = 总消费次数 / 月份数(同一天内,同一个人所有消费算作一次消费)

月均消费金额 = 总消费金额 / 月份数

客单价 = 总消费金额 / 总消费次数

从结果可以看出,每天消费总额差异较大,除了个别天出现比较大笔的消费,大部分人消费情况维持在1000-2000元以内。

接下来,我销售时间先聚合再按月分组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7月消费金额最少,这是因为7月份的数据不完整,所以不具参考价值。

1月、4月、5月和6月的月消费金额差异不大.

2月和3月的消费金额迅速降低,这可能是2月和3月处于春节期间,大部分人都回家过年的原因。

d. 分析药品销售情况

对“商品名称”和“销售数量”这两列数据进行聚合为Series形式,方便后面统计,并按降序排序:

截取销售数量最多的前十种药品,并用条形图展示结果:

结论:对于销售量排在前几位的药品,医院应该时刻关注,保证药品不会短缺而影响患者。得到销售数量最多的前十种药品的信息,这些信息也会有助于加强医院对药房的管理。

每天的消费金额分布情况:一横轴为时间,纵轴为实收金额画散点图。

结论: 从散点图可以看出,每天消费金额在500以下的占绝大多数,个别天存在消费金额很大的情况。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