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语言贝叶斯判别先验概率怎么去

Python018

r语言贝叶斯判别先验概率怎么去,第1张

Bayes判别,它是基于Bayes准则的判别方法,判别指标为定量资料,它的判别规则和最大似然判别、Bayes公式判别相似,都是根据概率大小进行判别,要求各类近似服从多元正态分布。

1. Bayes准则:寻求一种判别规则,使得属于第k类的样品在第k类中取得最大的后验概率。

基于以上准则,假定已知个体分为g类,各类出现的先验概率为P(Yk),且各类均近似服从多元正态分布,当各类的协方差阵相等时,可获得由m个指标建立的g个线性判别函数Y1,Y2,…,Yg,分别表示属于各类的判别函数值:

其中Cjk即为判别系数,通过合并协方差阵代入即可计算得各个指标的判别系数,而C0k中则加以考虑了先验概率P(Yk):

2. 先验概率的确定:若未知各类的先验概率时,一般可用:

(1)等概率(先验无知):P(Yk)= 1/g(all groups equal)。

(2)频率:P(Yk)= nk/N (当样本较大且无选择偏倚时用,compute from sample size)

3. 判别规则:

(1)计算样品属于各类的判别函数值,把对象判别为Y值最大的类。

(2)根据所得Y值,我们亦可以进一步计算属于k类的后验概率,再将对象判给后验概率最大的一类。

以上两种判别规则的结果是完全一致的。

函数介绍

实现Bayes判别可以调用程序包klaR中NaiveBayes()函数,其调用格式为:

NaiveBayes(x,grouping,prior,usekernel =FALSE,fL = 0, ...)

复制

x为训练样本的矩阵或数据框,grouping表示训练样本的分类情况,prior可为各个类别指定先验概率,默认情况下用各个类别的样本比例作为先验概率,usekernel指定密度估计的方法,默认情况下使用标准的密度估计,设为TRUE时,则使用核密度估计方法;fL指定是否进行拉普拉斯修正,默认情况下不对数据进行修正,当数据量较小时,可以设置该参数为1,即进行拉普拉斯修正。

例子:利用Iris数据集进行Bayes判别

>install.packages("klaR")

>X<-iris[1:100,1:4]

>G<-as.factor(gl(2,50))

>library(klaR)

>x<-NaiveBayes(X,G)

>predict(x)

$clas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 2 2 2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2 2 2 2 2 2 2 2 2 2

复制

由分析结果可知,根据已知分类的训练样品建立的判别规则,出现了0个样本错判,回代的判别正确率为100%。

最终出图如下

这里自动做统计检验的函数是 stat_compare_means()

读入数据

作图

这个函数来自于ggpubr这个包,只需要指定根据那一列来分组就可以了

默认的是Wilcoxon Rank Sum and Signed Rank Tests,如果要用t检验指定method参数

如果想把P值改成星号,直接加label=“p.signif”参数

这里如果不显著会在图上显示ns,如果不想要ns,可以加 hide.ns = TRUE 参数

星号的位置可以手动指定,用 label.y = c(26,31) 参数

使用到的是 ggsignif 这个包

小明的数据分析笔记本

我是用的pscl包,zeroinfl()函数零膨胀负二项模型(ZINB)mod <- zeroinfl(ReportedNumber~ A+B+C+D+E | F+G+H+I, data = zinb, dist = "negbin", EM = TRUE)ZINB模型由点模型和零膨胀模型两部分结合而成,ABCDE是点模型内变量, 影响因变量发生次数的多少,FGHI是零膨胀模型内变量,决定因变量是否能够发生(为0还是非0)。 http://www.ats.ucla.edu/stat/r/dae/zinbreg.htm 这个网站里讲的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