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亿图新出的MindMaster思维导图软件

JavaScript011

如何评价亿图新出的MindMaster思维导图软件,第1张

很多人都会有这么一个疑问?现在思维导图软件这么多,为什么亿图还要推出MindMaster呢。在评价亿图新出的MindMaster之前,先来看看现在思维导图领域的现状。

现在市面上最主流的思维导图软件无非是xmind跟MindManager这两款软件。但这两者的缺点也非常的明显。

Xmind只能用于简单的读书笔记制作。其他的难堪大任。软件很多设计细节也不成熟,就比如黑闸子功能就是为软件不稳定,担心用户数据丢失而设计的。为什么Xmind流行,不是他真做的非常好,而是竞争对手都不怎么上道。。。。

至于MindManager软件设计偏商务,默认的样式跟模板不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一般用户又不会且不懂怎么自定义样式跟模板,导致给人直观印象他做的导图太丑这类刻板印象。而mindjet公司也是过于追求功能却没有改良易用性与美观度,只能说这家伙走偏了,完全忽略了用户体验。

现在再来看亿图决策还是可以理解的。之前的亿图图示软件对标的是微软visio。主要用于制作流程图、拓扑图这类专业度要求比较高的行业。市场份额跟思维导图领域相比,至少小了十倍。

亿图图示之前本身就已经带有思维导图功能,但没有深入开发。推出新的思维导图软件MindMaster只需在原有亿图图示上做整合修改,开发成本不高。如果MindMaster软件受到用户的认可,可以抢占一个全新的市场。可以说是小投资大回报。

而且市面上现在思维导图很多算法都是开源的,像百度脑图、jsmind等等这些只要稍微懂一些js前端语言的朋友,都可以进行二次开发,相当于用html+css+js开发。接着用electron对Html页面进行打包,就能生成一套应用程序。就如Xmind 官网新出的Xmind ZEN。

当机会远远大于风险,人家肯定是迎头赶上,也希望在亿图进入,能与思维导图各大开发商形成良性竞争,推出更好的作品。

原文来自《亿图为什么要出MindMaster思维导图软件?》

JS是浏览器脚本文件,实现页面内容的计算、显示和交互。例如点击按钮弹出一个详细信息,播放音频,展开二三级菜单,显示更多内容及滚动显示轮播等等。页面样式和弱交互一般CSS可以实现,但复杂的就需要JS来实现。随着JS的发展,JS在浏览器端能实现的功能越来越多,例如经典的JQuery,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React、Angularjs和Vue.js,这些JS框架给前端开发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可以非常高效的实现复杂的页面数据调用和交互,网页的功能也越来越强大,甚至出现了非常多的网页运用,例如百度脑图、微信图文编辑器等等在线工具。

但是,所有这些功能仅限于浏览器端,JS依赖浏览器来解释执行。浏览器作为安装到系统中的原生软件,是有权限操作本地文件的,比如浏览器自动更新、上传文件和下载文件。但是,如果把操作本地文件的权限开放给JS,就意味着,开发者只需要写一个JS,放到某个地址,用户打开这个链接,浏览器执行JS,就开始操作本地文件。于是,显而易见,只需要一个JS就可以做以下事情:自动上传用户的文件、资料,删除、修改用户的文件、软件,自动下载文件、软件甚至木马到用户本地。

计算机安全问题最大的隐患就是互联网,我们连网站的安全都无法完全保障,又怎么能开放那么大的原生软件才有的权限给网页自己的脚本文件JS呢?如果JS能修改和操作本地文件,那么只要打开一个连接,就相当于直接装上一个不认识的软件到自己的系统里!可以搜索查询到指定目录下发送你的聊天记录、帐号资料等等,这是多么危险的行为。如果一个浏览器如此不完全,谁还会用这种浏览器呢?

所以JS语言在设计之处,就没有这个功能。直到HTML5的File API,也只能实现读取(需要用户主动操作)本地文件(只读方式),在内存中操作和修改,修改完了以后只能上传或者download,对本地原有文件无法产生任何影响。

同时浏览器也给很多操作限制了权限,例如上传文件、上传图片换头像等功能,只能用户通过主动点击事件和主动选择文件来实现,JS无法自动上传。JS本身有打开新窗口的功能,但是也是需要用户主动点击或者Enter键才能触发,否则会被浏览器拦截,并显示被拦截信息。高危行为,都有限制。

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你可以通过Node.js实现,让JS像PHP一样实现后端脚本功能。前提是要自己安装配置一堆东西,你的JS就能操作本地文件了。但是用户肯定不会这么干,也不知道怎么安装,浏览器本身就有安全隔离,如果你是自己要实现JS操作本地文件可以用这个思路,如果是给别人用户非常困难。

硬件名词解释系列——主板篇

ATX/Micro ATX

确切地说ATX与Micro ATX是两种工业标准,通常指的是主板的板形。我们知道,主板是一块集成了各种电子元件、插槽的矩形电路板,为了规范主板的尺寸大小、形状及各元器件的布局方式,于是出现了诸如AT、Baby AT、ATX、Micro ATX等板型标准。

ATX是目前最常见的主板结构,它是由Intel于1995年7月提出的。Micro ATX也叫Mini ATX,它是ATX结构的简化版,与ATX相比,少了一些扩展槽,因此板形较小,能降低生产成本。说简单点,从外观上看,ATX主板是“大板”,Micro ATX是“小板”。

BIOS

BIOS是“Basic Input-Output System”的缩写,即“基本输入输出系统”。其实,BIOS是一组固化到主板一个ROM芯片上的程序,它保存着计算机最重要的基本输入输出的程序、系统设置信息、开机上电自检程序和系统启动自举程序。说白了,BIOS是连接软件程序与硬件设备的“桥梁”,负责解决硬件的即时要求。一块主板性能的稳定性、兼容性等关键问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板上的BIOS管理功能是否先进。

CMOS

CMOS是“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的缩写,其本意是“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存储器”,是一种应用于集成电路芯片制造的原料。但我们接触主板时说的这个“CMOS”则是指主板上一种用电池供电的可读写RAM芯片。

BIOS和CMOS RAM的关系常常被混淆,其实正确的解释方法是:当进入BIOS对硬盘参数或者其他BIOS进行设置,并保存它们,这些设置会被存储到CMOS RAM芯片的存储器区域中,每次系统引导的时候,系统都会从CMOS RAM芯片中读出所存的参数来决定如何配置系统,BIOS和CMOS RAM之间存在联系,但它们是系统中两个完全不同的部分。

DMA

DMA是“Direct Memory Access”的缩写,中文意思是“存储器直接访问”。DMA是一种高速的数据传输方式,它允许在外部设备和存储器之间直接读写数据,整个过程无须CPU的参与,而是在一个称为“DMA控制器”的控制下进行的。CPU除了在数据传输开始和结束时做一点处理外,在传输过程中CPU可以进行其他的工作,大大提高了计算机的工作效率。

硬件名词解释系列——显卡篇

1.2D/3D图形加速

过去,由于显示芯片技术性能的限制,电脑显示2D/3D图形时所需处理的数据全部由CPU承担。随着图形芯片技术的发展,显卡开始承担了所有2D图形的显示处理,大大减轻了CPU的负担,自然也提高了图形显示速度,也因此有了2D图形加速卡一说。但由于显示3D图形时所需处理的数据量和各种计算远远超过2D图形显示,所以在3D图形处理芯片出现前显卡还无法承担3D图形显示数据的处理。

2.RAMDAC

目前大部分电脑所配置的显示器仍然是传统的模拟CRT(阴极射线管)显示器,这种显示器只能接受用信号电压幅度来控制显像管的发光亮暗程度,所以显卡中的RAMDAC(视频存储数字模拟转换器)必须将显示图形芯片处理后并将存储在显存中的数字显示信号逐帧转换为由三种彩色亮度和行、帧同步信号共同组成的视频信号,然后通过15针的D形插座输出供显示器使用。

目前的主流显卡上并不存在独立安装的RAMDAC芯片,这是因为厂家在生产图形芯片时已经将RAMDAC集成在其中了。

3.显存

显存与系统内存的功能差不多,系统内存是用来暂时存储CPU所处理的数据的,而显存则是暂时存储显示芯片处理的数据。显示芯片不仅在处理数据时需要显存,而且在处理完之后还得将数据再次送到显存,供RAMDAC等其他部分使用,因此显存的带宽和速度将直接影响显示芯片的运行速度。

4.分辨率

分辨率也叫解析度,指显示卡在显示器屏幕上所描绘的点的数量,用“横向点数×纵向点数”的方式来表示。比如800×600就表示在横向上有800个点,纵向上有600个点。

5.色深

色深是指在某一分辨率下,描述每一个像素点的色彩所使用的数据的宽度,单位是“位”(bit)。它决定了每个像素点可以有的色彩的种类。比如8位色深,像素点所能使用的颜色就有2的8次方即256种。不过,我们通常都直接把乘方的结果叫成颜色数,来代替色深作为挑选显示卡的指标,比如256色,增强色(16位色深,65536颜色数,也叫64K色),真彩色(24位色深,16777216颜色数,也叫16兆色)和32位色等。颜色数越多,所描述的颜色就越接近于真实的颜色。

6.刷新频率

刷新率指图像在显示器上的更新速度,也就是图像每秒钟在屏幕上出现的帧数,刷新率越高,屏幕上的图像的闪烁感就越小,图像就越稳定,视觉效果就越好。

硬件名词解释系列——内存篇

tCK(时钟周期)

tCK是“Clock Cycle Time”的缩写,即内存时钟周期。它代表了内存可以运行的最大工作频率,数字越小说明内存所能运行的频率就越高。现在很多厂商都喜欢用工作时间来表示该数值,因此时钟周期与内存的工作频率是倒数关系的,即tCK=1/F。比如一块标有“-10”字样的内存芯片,“-10”表示它的运行时钟周期为10ns,即可以在100MHz的频率下正常工作。

tAC(存取时间)

tAC(Access Time from CLK),存取时间。与时钟周期不同,tAC仅仅代表访问数据所需要的时间。注意,tAC与tCK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如一块标有“-7J”字样的内存芯片并不是说它的时钟周期是7ns,而是说它的存取时间是7ns,并不能工作在133MHz这样的频率下。在购买内存时一定要分清这两个参数的区别,以免上JS的当。

CL(CAS延迟时间)

CL(CAS Latency)是内存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它是内存纵向地址脉冲的反应时间。我们可以将内存条看作是一个划分成一个个网格的仓库,数据就保存在这些网格中。当电脑需要“仓库”中的数据时,在实际读取之前一般都有一个“缓冲期”,而“缓冲期”的时间长度,就是上面谈到的这个“CL”了。可见,当内存的CL为2时,它的性能会比CL=3要好一些。因此,减低CAS的周期有助于加快内存在同一频率下的工作速度。

内存带宽

内存带宽也叫“数据传输率”,是指每秒钟访问内存的最大bit数(或Byte数)。随着技术的发展,CPU、显卡等设备的数据处理能力越来越强,而作为这些设备的“桥梁”,内存的带宽一直没有很大的突破,这座小桥已经没有办法满足这些设备的数据传输要求,内存也因此成了阻碍系统性能提升的一个瓶颈。我们知道,内存在一个工作时刻内只能为一个数据请求传输数据,而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如果总线宽度与时钟频率固定,则总线被占用的时间总量取决于数据的传输量及内存总线的带宽。因此内存的带宽将直接影响到PC的储存系统。简单点说,如果将内存看作是一个很大的仓库,则这个仓库的大门可看作是内存的总位宽(总位宽的大小是固定的,不能改变,如SDRAM的总位宽为64bit),内存条上的每块内存芯片则是仓库内的一扇小门。如果我们打算从仓库中搬运东西,将会发现如下规律:每一次能从仓库中搬出或搬入的货物量与这个仓库的大门(内存总位宽)大小成正比,大门越大则小门越多,自然单位时间内的货物吞吐量越大。

内存BANK

简单地说,BANK就是内存和主板上的北桥芯片之间用来交换数据的通道。以SDRAM系统为例,CPU与内存之间(就是CPU到DIMM槽)的接口位宽是64bit,也就意味着CPU一次会向内存发送或从内存读取64bit的数据,那么这一个64bit的数据集合就是一个内存条BANK,很多厂家的产品说明里称之为物理BANK(Physical BANK)。内存条的BANK数量与内存条是否是单双面无关。PCB电路可以设计成双面和单面,也可把全部芯片(16颗)放在一面上(至少从理论上是完全可能)。有些内存条单面就是一个物理BANK,但有些双面才是一个物理BANK,所以不能一概而论。要准确知道内存条实际物理BANK数量,只要将单个芯片的逻辑BANK数量和位宽以及内存条上芯片个数搞清楚。各个芯片位宽之和为64MB就是单物理BANK,如果是128MB就是双物理BANK。目前的芯片组最多支持两个物理BANK。所以内存厂家生产的内存条都不可能超过两个物理BAN。

硬件名词解释系列——光驱篇

CLV(Constant Linear Velocity)

CLV即“恒定线速度”,指光驱在读取数据时以恒定的线速度运转。CLV通过变换主轴电机的速度,可以让光头从盘的内圈移动到外圈的过程中,单位时间内读过的轨道弧线长度相当,这样势必造成读取内外圈的速度不一样。当光驱的速度比较高以后,频繁变换主轴电机将降低光驱的寿命,因此CLV技术只适合低速光驱。

CAV(Constant Angular Velocity)

CAV即“恒定角速度”,采用该技术的光驱在读取数据时都以恒定的角速度运转。采用CAV技术的光驱的主轴电机不用频繁调整转速,因此延长了电机寿命,光驱的随机读取性能也提高了不少,但因为相同时间内激光头在外圈扫过的距离比内圈大,因此只有在外圈工作时光驱的速率才能达到其标称的最高值。

PCAV(Partial Constant Angular Velocity)

PCAV即“区域恒定角速度”,它吸收了CLV和CAV的优势。即在读内圈数据时,以CAV方式读取,而在读外圈数据时,以CLV方式。这样既节约了成本,也提高了性能,目前市面上的大部分高速光驱都是采用的这种方式。

Firmware

Firmware翻译成中文就是“固件”,其作用相当于主板、显卡上的BIOS,目前大部分的CD-ROM、CD-RW、DVD-ROM 都有这样的固体。通过刷新硬件的Firmware,往往可以改进硬件设备的性能、兼容性,甚至还可以达到升级的目的。

倍速

经常谈到的×速光驱,这倍速说的就是CD-ROM/CD-RW的数据传输率,单倍速光驱的传输率是150KB/s,因此一个常见的52×光驱的传输数度就是52×150KB/s了。注意,DVD-ROM速度倍数的意义与光驱不同,这是因为DVD光驱所标称的速度是指读取DVD盘片的速度,而DVD盘片的容量和密度都远远大于CD盘片。

人工智能AIEC(Artifical Intelligence Error Correction)

所谓人工智能容错技术就是采用一种模糊控制技术,通过对成千上万张有各种毛病的盘片进行读盘测试,通过特殊的软件将每张光盘的读盘情况记录下来,例如将偏心、划痕、激光反射弱等各种可能导致光驱无法正常读取数据的情况归纳起来,并将针对每种情况作出的纠正方案写入Firmware。这样等于在光驱的“大脑”中事先储备了成千上万种光盘疑难病症的“药方”,在以后的读盘中,如遇到上述不良读盘现象时,光驱就会自动使用事先设计好的方案进行纠错工作,这就可以实现对症下药,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光驱的准确读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