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s3选择器如下:
一、通配符选择器(*)
通配符选择器是用来选择所有元素,,也可以选择某个元素下的所有元素。
二、元素选择器(E)
元素选择器,是css选择器中最常见而且最基本的选择器。
三、类选择器(.className)
类选择器是以一独立于文档元素的方式来指定样式,使用类选择器之前需要在html元素上定义类名
四、id选择器(#ID)
ID选择器和上面说的类选择器是很相似的,在使用ID选择器之前也需要先在html文档中加注ID名称,这样在样式选择器中才能找到相对应的元素,不同的是ID选择器是一个页面中唯一的值,我们在类使用时是在相对应的类名前加上一个“.”号(.className)而id选择器是在名称前使用"#"如(#id),
五、后代选择器(E F)
后代选择器也被称作包含选择器,所起作用就是可以选择某元素的后代元素,比如说:E
F,前面E为祖先元素,F为后代元素,所表达的意思就是选择了E元素的所有后代F元素,请注意他们之间需要一个空格隔开。
六、子元素选择器(E&gtF)
子元素选择器只能选择某元素的子元素,其中E为父元素,而F为子元素,其中E&gtF所表示的是选择了E元素下的所有子元素F。这和后代选择器(E
F)不一样,在后代选择器中F是E的后代元素,而子元素选择器E &gtF,其中F仅仅是E的子元素而以。
七、相邻兄弟元素选择器(E + F)
相邻兄弟选择器可以选择紧接在另一元素后的元素,而且他们具有一个相同的父元素,换句话说,EF两元素具有一个相同的父元素,而且F元素在E元素后面,而且相邻,这样我们就可以使用相邻兄弟元素选择器来选择F元素。
css3中的变形Chrome和safai需前缀加-webkit-,Foxfire需加前缀-moz-
1,旋转 rotate()
div{
width: 300px
height: 300px
transform:rotate(20deg)
}
2,扭曲 skew()
div {
width: 300px
height: 300px
transform:skew(45deg,-10deg)
}
3,缩放 scale()
scale(X,Y)使元素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同时缩放(也就是X轴和Y轴同时缩放)
也可以只缩放 x轴,或只缩放y轴。
div {
width: 200px
height: 200px
background: orange
}
.wrapper div:hover {
opacity: .5
transform: scale(0.8)
}
4,位移 translate()
translate()函数可以将元素向指定的方向移动,类似于position中的relative。
或以简单的理解为,使用translate()函数,可以把元素从原来的位置移动,
而不影响在X、Y轴上的任何Web组件。
5,原点 transform-origin
CSS变形进行的旋转、位移、缩放,扭曲等操作都是以元素自己中心位置进行变形。
但很多时候,我们可以通过transform-origin来对元素进行原点位置改变,使元素
原点不在元素的中心位置,以达到需要的原点位置。
div {
transform: skew(45deg)
transform-origin:top
}
6,过渡
div {
width: 200px
height: 200px
background: red
margin: 20px auto
-webkit-transition-property: all
transition-property: all //指定过渡或动态模拟的css属性 (all是指所有)
-webkit-transition-duration:5s
transition-duration:5s //指定完成过渡的时间
-webkit-transition-timing-function: linear
transition-timing-function: linear//指定过渡的函数 linear/ease/ease-in/ease-out/ease-in-out/cubicbezier(n,n,n,n) n为0-1
-webkit-transition-delay: .18s
transition-delay:.18s //指定开始出现的延迟时间
}
div:hover {
width: 400px
height:400px
}
7,Keyframes被称为关键帧,css3中以“@keyframes”开头,后面紧跟着是动画名称加上一对花括号“{...}”
@keyframes changecolor{
0%{
background: red
}
20%{
background:blue
}
40%{
background:orange
}
60%{
background:green
}
80%{
background:yellow
}
100%{
background: red
}
}
div {
width: 300px
height: 200px
}
div:hover {
animation: changecolor 5s ease-out .2s
}
等价于
div:hover{
animation-name:changecolor
animation-duration:5s
animation-timing-function:ease-out
animation-delay:1
animation-iteration-count:infinite//动画播放次数 整数。
animation-play-state:paused//主要用来控制元素动画的播放状态。
animation-direction:alternate//动画方向,normal每次循环向前,alternate偶次向前,奇数相反。
animation-fill-mode: both//设置动画时间外属性none、forwards、backwords和both
}
1.静态布局——最传统的布局方式,网页中所有尺寸都是由px作为单位,设置了min-width,如果宽度小于就会出现滚动条,如果大于这个宽度则内容居中外加背景
实现方式:PC:居中布局,所有样式使用绝对宽度/高度(px),设计一个Layout,在屏幕宽高有调整时,使用横向和竖向的滚动条来查阅被遮掩部分;
移动设备:另外建立移动网站,单独设计一个布局,使用不同的域名如wap.或m.。
优点:采用之前的css2的布局·方式,布局简单,没有兼容性问题。
缺点: 在手机端不能合理的显示,移动端不能使用pc端页面,需要再写一个布局来呈现。
实践案例:Float 布局、绝对布局
2.自适应布局
——可以看成是不同屏幕下由多个静态布局组成的。自适应布局是为不同的屏幕分辨率分别定义不同的布局。改变屏幕分辨率可以切换不同的静态布局(页面元素位置可能发生改变),但在每个静态布局中,页面元素不随窗口大小的调整发生变化。自适应布局页面里面元素的位置会变化,很好的解决了流式布局中的大屏空间利用率不高弊端。
注:屏幕分辨率变化时,页面里面元素的位置会变化而大小不会变化。
3.流失布局(百分比布局 %)
网页中主要的划分区域的尺寸使用百分数(搭配min-*、max-*属性使用),分别为不同的屏幕设置布局格式,当屏幕大小改变时,会出现不同的布局,意思就是在这个屏幕下这个元素块在这个地方,但是在那个屏幕下,这个元素块又会出现在那个地方。只是布局改变,元素不变。可以看成是不同屏幕下由多个静态布局组成的。
而流式布局的特点是随着屏幕的改变,页面的布局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可以进行适配调整,这个正好与自适应布局相补。使用%百分比定义宽度,高度大都是用px来固定住,可以根据可视区域 (viewport) 和父元素的实时尺寸进行调整,尽可能的适应各种分辨率。往往配合 max-width/min-width 等属性控制尺寸流动范围以免过大或者过小影响阅读。这种布局方式在Web前端开发的早期历史上,用来应对不同尺寸的PC屏幕(那时屏幕尺寸的差异不会太大),在当今的移动端开发也是常用布局方式,但缺点明显:主要的问题是如果屏幕尺度跨度太大,那么在相对其原始设计而言过小或过大的屏幕上不能正常显示。因为宽度使用%百分比定义,但是高度和文字大小等大都是用px来固定,所以在大屏幕的手机下显示效果会变成有些页面元素宽度被拉的很长,但是高度、文字大小还是和原来一样(即,这些东西无法变得“流式”
注:屏幕分辨率变化时,页面里元素的大小会变化而但布局不变。
主要实践案例:左侧固定+右侧自适应、左右固定宽度+中间自适应、圣杯布局、双飞翼布局
4.响应式布局(媒体查询)
——通过响应式设计能使网站在手机和平板电脑上有更好的浏览阅读体验。屏幕尺寸不一样展示给用户的网页内容也不一样.利用媒体查询可以检测到屏幕的尺寸(主要检测宽度),并设置不同的CSS样式,就可以实现响应式的布局。主要依靠是css的媒体查询。
注:每个屏幕分辨率下面会有一个布局样式,即元素位置和大小都会变。
5.弹性布局
——rem/em、flex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