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近日有多名小米用户表示,此前在小米的VIP任务系统和小米运动App中,购买了所推荐的P2P平台产品,如今不少平台出现“爆雷”。小米公司对记者回应,经初步统计,向小米投诉相关P2P平台风险的用户数量累计429人,涉及金额约4000万元。需要注意的是这4000万只是用户涉及的款项,并不是已经确定损失的款项。小米称其应用商店全面清查并下架金融类应用,不再收录新增的P2P类应用。
2、目前小米的措施包括:第一,下架所有P2P广告;第二,内部正在调查情况,因为情况比较复杂,所以调查进展慢,尚未出结果。第三,正在陆续跟用户沟通,统计了解受损状况,后期设法帮助用户追索投资额。
从加价购买到失望逃离,一些忠实的“米粉”最近遭遇了小米11系列手机质量问题,在维权无果的情况下抱团维权。8月6日,多名消费者向《财经》新媒体反映,其购买的小米11/pro/ultra手机存在异常发热、主板损坏、WiFi失效等故障。截至目前,《财经》新媒体记者所在的“小米11主板维权群”里,已有近1900名维权消费者。此次小米11系列手机维权事件让一些“米粉”颇感失望,尽管小米已于8月6日傍晚公布了对出现WiFi问题的手机进行维修换新、对再次出现特殊WiFi问题的手机进行退货或换新处理等多条售后政策,但一些“米粉”并不买帐。
小米11系列屡曝质量问题遭维权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我一起看看吧。
《财经》新媒体 王婧雅/文 潘西/编辑
从加价购买到失望逃离,一些忠实的“米粉”最近遭遇了小米11系列手机质量问题,在维权无果的情况下抱团维权。8月6日,多名消费者向《财经》新媒体反映,其购买的小米11/pro/ultra手机存在异常发热、主板损坏、WiFi失效等故障。部分维权消费者称,在申请换新、维修后拿到的新手机仍存在异常发热、不明原因黑屏等现象。
截至目前,《财经》新媒体记者所在的“小米11主板维权群”里,已有近1900名维权消费者。此次小米11系列手机维权事件让一些“米粉”颇感失望,尽管小米已于8月6日傍晚公布了对出现WiFi问题的手机进行维修换新、对再次出现特殊WiFi问题的手机进行退货或换新处理等多条售后政策,但一些“米粉”并不买帐。记者就手机质量状况及售后政策向小米发邮件咨询,截至发稿时暂未收到小米方回复。
业内人士认为,小米本质上是一家营销主导型企业,尽管处于上升通道,但通过此次事件企业也应加强其危机意识。从技术角度来看,小米部分产品的技术与品质仍保留着追随性的特点,缺乏技术创新,或需要进一步向科技型公司转型。
小米11系列屡曝质量隐患
“2021年1月购买了小米11‘8+256烟紫素皮’型号手机,使用过程中,手机曾多次出现WiFi不稳定、异常发烫、耗电过快、无法充电、定位不准确等问题,直至7月31日零点三十分左右,WiFi功能彻底无法使用”消费者小钡表示。
无独有偶,消费者天涯也遇到了类似困扰。他向《财经》新媒体记者反映称:“今年二月份,由于小米官网上常常抢不到小米11,便在淘宝加价以4599元购买了该款手机。7月8日,正常使用中的手机WiFi功能突然无法使用。虽然小米客服愿意给我寄一部新手机,但之前手机内保存的重要资料全部没有了。”
《财经》新媒体记者了解到,类似小钡、天涯遇到的情况不胜枚举。四月以来,不断有消费者在小米社区、微博、贴吧、哔哩哔哩等网站平台上发帖或视频称所购买的小米11/pro/ultra手机存在WiFi失效、黑屏死机、音频故障、异常发烫等问题。在近日公开报道中,更有消费者在使用手机时或因手机发热导致低温烫伤。
截至目前,《财经》新媒体记者所在的消费者维权群内,已有近1900名消费者。记者就手机质量状况及售后政策向小米发邮件咨询,截至发稿时暂未收到小米方回复。
业内分析人士铁流认为,高负载工作时的骁龙芯片是手机发热时热量的主要来源,但手机会不会出现发热现象取决于散热功能。一直以来小米手机以追求性价比著称,由于芯片等主要硬件成本无法削减,在散热、内部结构稳定性等方面会受到影响。至于WIFI问题,大多数时候,WIFI功能无法正常使用都是由WIFI芯片引起,与软件因素关联较低。
售后方案避重就轻
8月6日傍晚,针对小米手机售后一事,微博账号“小米服务那些事”公布了《关于小米11系列产品特殊问题服务政策》。
内容显示,出现特殊WIFI问题的用户售后检测后支持换新机处理;换新机后如出现其他问题仍支持7天故障退货、15天换货、一年保修,同时赠送半年延保服务,若换机后再次出现同样WIFI问题的用户,可进行退机或再次换机;对于未出现此类问题的用户,存在顾虑的可申请赠送半年延保服务。
但部分消费者对此售后政策并不认同,在他们看来,小米此举是避重就轻。一方面,除了WiFi问题,无故黑屏、扬声器故障等问题并未提及相关解决方案;另一方面,此次爆出的手机故障或因小米自身质量把控问题所致,消费者不想再承担任何风险与损失。
“我的手机主板已经连续坏了三次,难道三次黑屏、无法开机不比WiFi问题严重吗?”消费者小C表示,“6月4日晚上,手机突然黑屏无法开机。次日致电售后,客服表示让我将手机邮寄到福建厦门小米售后检测点。6月7日,福建厦门售后点告知因主板出现问题(无人为、无外伤、无进水),需要更换新主板才能使用,当我询问故障原因时,对方表示无法告知,只能出具售后服务单,无法提供检测报告。”
目前,除了小C,还有部分消费者也遭遇了维修或换新仍出现故障的问题。而更多类似天涯情况的消费者,他们则认为因手机故障导致耽误工作、被扣工资都是小事,但实在不想再冒任何数据丢失风险尝试使用小米11系列手机,希望小米可以将问题手机进行退货退款处理。
《财经》新媒体记者致电12315热线,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关于手机售后处理问题可参考《移动电话机商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处理,如消费者自己无法解决售后维权问题,可向12315反映,由12315登记后协商处理。
失望逃离的“米粉”
《财经》新媒体记者注意到,在此次参与维权的消费者中,部分消费者曾是小米品牌的重度使用用户。他们中有些人已经使用了4年、6年、甚至8年的小米手机。除了在小米11刚刚发布时抢首发,更有人愿意加价购买小米手机,然而此次维权事件却让他们感到极度失望。
“从小米4开始,我总共购买使用过八部小米手机”天涯一边回答,一边向《财经》新媒体记者展示着他的微博,从微博内容可以看出,从2015年他就开始用起了小米手机。随后他表示,“小米11这个手机无缘无故烧主板,导致重要资料全部丢失,我已经不敢再使用了,希望维权后,换个其他牌子手机。”
事实上,自华为遭制裁后,高端市场出现空缺位置的同时,各厂商间的竞争也更为激烈。对于小米而言,2021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据IDC最新发布的2021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占率统计显示,小米二季度出货量达到5310万台,市占率169%。目前小米手机销量已超越了苹果,晋升全球第二。
一直以来,小米在自主研发方面略显薄弱,但多年经营下,“高性价比”一词作为小米特点及优势已深入人心,吸引了众多手机爱好者,此次维权事件是否会导致部分用户流失、口碑下降问题仍需时间检验。
产业资深观察人士刘步尘认为,消费者与品牌之间是互相成就的关系,消费者离开好的品牌其消费愿望得不到满足,品牌离开消费者则无法生存。但总体来说,品牌应该把自己的位置放低一些。如果品牌以救世主的心态对待消费者,那么这个品牌最终一定会被消费者抛弃。
一般来讲,如果一个品牌出现大范围的危机事件,那么这个企业一定是某个或某几个方面出了问题。他表示,产品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消费者与企业发生关联,也正是因为产品。如果就发生问题的产品,不能给消费者一个满意的解决方案,那么企业与消费者间的距离将会更加疏远。(注:文中小钡、天涯、小C均为化名)
小米11系列屡曝质量问题遭维权相关阅读:
小米11手机因质量问题频遭用户投诉,或成冲击高端绊脚石
“刚刚购买了三个多月的小米11,突然wifi连接不上了,多次重启无效,去售后检测,说是主板坏了,需要换主板。”近日,在黑猫投诉平台,出现多起消费者对小米11手机主板损坏问题发起投诉的案例。
据悉,小米11于2020年12月底发布,首发至今仅过去4个月,作为主要部件的主板就暴露出质量问题,的确令人惊讶。对此,小米方面对记者回应称,关于网传小米11烧主板的报道并不属实,小米手机有严格的产品质量检测标准以及相关技术指标。手机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因跌落、碰撞等原因对不同硬件部件带来损伤,小米也有完善的售后服务支持。
不过记者注意到,除了小米11引发用户的投诉,小米最新发布的11Ultra也遭遇了防水功能涉嫌虚假宣传的质疑。
业内人士表示,小米手机正在冲击高端的路上,尚未在消费者心中完全建立起高端的形象,如果此时小米有一款高端手机出现质量问题,会严重影响其品牌形象,质量问题或成其通向高端之路的绊脚石。
小米11主板损坏引投诉,11 Ultra防水功能被指涉嫌虚假宣传
在黑猫投诉平台,有小米11用户反映,其于1月1日购买了首发的小米11,4月28日手机便出现花屏、重启、死机现象,去小米售后店检测后,被告知需要更换屏幕和主板。“我手机用了不到四个月就出现了这种状况,问客服一直回复一年保修,那么换主板后出现各种问题怎么办。对于这种大维修,对手机的价值也很贬值。我对小米手机的质量感到担忧。”
另有部分用户反映,其于1月1日小米11首发时购买的设备,三个月后就出现WiFi打不开的情况,之前也总是出现闪退、黑屏、自动重启故障,“拿去检测(售后)就说要换主板,但是等了十天,一直说全国缺货。”
记者翻看小米社区、微博、黑猫投诉等平台,均有部分小米用户反映,小米11突然出现WiFi和热点功能异常、正常使用情况下黑屏关机等情况,用户到小米售后寻求解决,被告知主板损坏,需更换主板。亦有用户反映,选择更换主板后小米售后却迟迟没货,主板损坏造成数据丢失,对生活产生严重影响……
据多数用户反馈,涉及主板故障的小米11手机大部分为首发批次。记者以“小米11主板”为关键字在黑猫投诉平台搜索,结果显示共有190条相关投诉案例。
记者从手机测评人士处了解到,主板相当于手机的“心脏”,是手机的核心部件,引起主板损坏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受潮、撞击、电流、电磁等。
记者咨询某电商平台小米线上客服了解到,更换主板的保外指导价为2150元,人工费为40元;与此同时,客服表示具体以工程师检测为准。
此外,记者发现,在小米的高端手机中出现非个例投诉的不仅仅是小米11,被小米誉为“安卓之光”的小米11Ultra也出现了大量投诉。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有用户反映小米11Ultra宣传的是IP68级防水,但在下雨天出现摄像头起雾现象,小米或涉嫌虚假宣传。
亦有用户反映,其在某电商平台购买的小米11 Ultra,在使用15天后机身出现污迹,经过轻度擦洗后摄像头出现水雾,或涉嫌虚假宣传,“经过售后无法解决问题,无法退换。”
依据小米方面的宣传口径,小米11 Ultra 是小米首款支持IP68级别防尘防水的手机,首次采用了高透泄压阀,标准测试能够在15米水深下浸泡三十分钟,同时在充电口增加了潮湿提醒。
小米否认网传投诉,律师称质量问题认定困难
针对以上多名消费者反映的有关问题,记者向小米方面询问是否就此进行了相关调查并查明原因,对方回应称,关于网传小米11烧主板的报道并不属实,小米手机有严格的产品质量检测标准以及相关技术指标。
“手机产品使用过程中,因使用环境、跌落、碰撞、挤压等复杂原因,存在一定的对不同硬件部件损伤的可能。对此,小米提供了完善的售后服务支持,为质保期内的产品提供妥善的服务保证。”
对于以上案例,中闻律师事务所主办律师马丹宁分析称,如果手机存在质量问题,卖方有义务免费调换或者维修,“但是质量问题的具体认定不好确定。”
马丹宁表示,针对同一批手机产品的不良品率比较高的情况,虽然我国目前尚未建立强制召回制度,但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关规定,如经营者发现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存在严重缺陷,即使正确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仍然可能对人身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应当立即向有关行政部门报告和告知消费者,并采取防止危害发生的措施。
不过,由于法条对“防止危害发生的措施”无具体规定,固现实中缺乏可操作性。
针对消费者反映小米11 Ultra防水功能不达宣传级别的问题,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赵虎分析称,假如手机厂商所出售手机的防水功能达不到其所宣传的级别,那便构成了虚假宣传。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及《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经营者不得做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这会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有可能会被认定为欺诈。”
赵虎表示,另一方面,当消费者购买此类商品时,跟经营者之间有一个合同,其防水宣传应该是经营者对商品质量的承诺,属于合同中商品质量条款内容;如果经营者售出的商品达不到其宣传的质量,就违反了合同约定,消费者也可以根据买卖合同的约定起诉经营者,要求其承担相应的责任。
关于经营者所需要承担的责任,赵虎称,首先经营者需承担三包之内的责任,即多长时间包换包退包修;此外,如果构成欺诈,还要承担《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的三倍赔款责任。
质量问题或成小米通向高端品牌之路的绊脚石
2019年初,小米宣布成立独立品牌Redmi,小米集团表示,Redmi品牌独立后将承接过去的小米与红米,追求极致性价比、主攻电商市场。
显然,Redmi品牌的独立让小米得以放开手脚,向高端化路线持续推进。同年10月,小米便发布了环绕屏概念机MIX Alpha,价格高达19999元。
随后,小米分别在2020年2月、12月发布了小米10、小米11系列产品,“品牌高端化”成了小米每场发布会的关键词。
只是,对于小米而言,进军高端市场似乎并没有那么顺利。
首先,目前小米手机的销量大头仍停留于中低端智能机。小米2020年度财报数据显示,2020年,售价899元-1999元不等Redmi Note 9系列全球销量超3000万台,而小米在中国大陆定价3000元或以上及境外定价在300欧元及以上的高端智能手机全球销量约1000万台。
其次,在智能手机现有高端市场中,苹果、华为已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IDC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上半年,华为在中国高端机(600美元以上价位段智能机)市场的占比为441%,苹果占44%,两者合计近90%;小米虽位列第三,但市场份额仅有4%,与前两名差距甚远。
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表示,如果小米的某一款高端手机出现了质量问题,那么对于其高端品牌的形象影响会很大,“小米与苹果、三星不同,苹果与三星在高端智能机市场已深耕多年,并得到消费者认可。而小米起初则是定位极致性价比,在走向高端的路上,品控至关重要。”
就小米目前进入高端市场的成效,付亮表示,若只算硬件成本,小米手机依靠硬件堆砌,价格较之前明显提高,但并没有带来高端产品的性能配置,品牌形象还远没有达到高端的定位。
本文源自蓝鲸财经
小米辞退绩效考核分数低员工终审败诉,小米公司的这种行为是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劳动法明文规定,只要不在试用期内且不违反公司制度,企业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是需要对员工进行赔偿的。
目前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很多公司都在进行裁员,对于小米公司来说是一家非常大的企业,从企业经营的角度而言,进行裁员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进行裁员之前一定要懂法守法不犯法,在这次的事件中,小米以员工绩效低分为由开除员工,已经违反我国相关法律,必须引起重视。
小米辞退员工按终审败诉。
2022年3月25日北京法院宣布了一则消息,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与员工何某相关劳动争议二审民事判决书维持,一审原判香槟公司需与何某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在这次的事件中,小米公司以他人不能胜任工作为由解除劳动合同,以侵犯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必须依法作出赔偿。
公司违反了哪些法律规定?
我国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具有获得劳动安全保护的权利,在这次的事件中,用人单位以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为由进行辞退,但是在此之前却与其进行了劳动合同的签订,既然已经签订劳动合同,就说明小米公司认为他能胜任工作,小米公司的这种行为无非是抱有侥幸心理,认为员工会乖乖就范,所以才会做出如此举动。
劳动者应该怎样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每一个劳动者在生活中都应该及时了解相关法律,如果用人单位单方面以劳动考核不合格为由辞退劳动者的话,必须要依法承担相关责任,经过这件事情也可以更好的警示其他用人单位,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一定会杜绝这种事情的产生。
“小米公司被意大利处罚2000万”的消息顶部了微博热搜榜。顷刻间大家纷纷议论,人们都各执一端。那么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我给大家详细的讲下。
据了解,7月16日销售市场传来小米公司在意大利被惩处320万欧元的处罚。主要原因是当商品仍在保修范围内,出现刮痕或其他轻度缺点,小米方却回绝进行维修,危害到消费者的权利。
事发后一天,小米公司针对此次事件作出了正脸的回应。回复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第一,小米公司表明已经评定这一惩罚背后的真真正正原因是什么。第二,小米公司表态发言自称一直坚持合法合规的经营,而且遵循当地的最新法律法规,不太可能发生这样的状况。事儿仍在进一步的调研,现在还没有详尽的结论。
提及小米公司在海外被罚,就不难想到印度对小米的处罚事情。在今年初,印度财政部在一份声明中称,小米公司在调查中发现有逃税漏税的行为。该公司下达通知,规定小米追讨653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57亿元的税金。
实际上,这并非是印度近年来对小米的第一次暴打。在今年的五月份上下,小米被爆出在印度子公司遭财产扣留的消息,额度突破了48亿人民币。
实际上屡受打击的不止小米手机上一个品牌,前不久闹的沸沸腾腾的抵制华为行为都是非常严重的打击个人行为。一些欧美国家资产国家并不甘丧失在通讯技术行业里的主动权,可是眼看自己在技术领域无法阻止中国追上,只能采取一些“特殊方式”限定中国公司的发展。可以看出,这一事情也是相通的,小米为什么遭受本次天降之祸也是有原因的。
国外媒体针对中国企业的负面评价,往往不是只要我们从技术上确实有哪些缺点。而反过来,恰恰是因为西方国家国家体会到了来源于中国公司带给他们的不适感,觉得他们的发展趋势太快甚至要超过她们,所以才不惜一切代价的打击中国知名品牌。
我认为,打铁还需自身硬,只需自己的产品扎实在任何时候都能挺直腰板。应对西方国家蛮不讲理的封禁和一些强硬的现行政策,大家能选自己把品牌发展壮大,把握更多的关键技术,不被别人受制于人。仅有这般,应对他的挑战和封禁的时候,我们才能敢于面对。
此外,大家需注意在外国市场销售当地的相关法律法规。千万别触碰到各国的法律底线,这也是肯定不允许的个人行为。科学研究好当地的法律法规,更有利于我们的产品市场销售。仅有同时满足了这两个条件,拥有强大的关键技术和充分的法律法规,才能为中国企业在谈判桌提升有分量的筹码。
我认为这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影响非常有限,因为小米科技只是小米旗下的一家公司而已,对小米整体并不会造成非常大的影响。但是这个影响并不大。说一点都没有,因为这毕竟是一个负面新闻,其他不说,对股价肯定会造成相对应的波动的,因为这是一个利空消息,虽然执行的标只有32,000元左右,但是人们看到的更多是这次事件的纠纷,而不是罚款的金额。
虽然目前网络上并没有太多人消息和相应的内容分析原因,但是我们从细节上能看出这次的强制执行更多是在知识产权的纠纷里面,这是小米公司和音乐著作权协会的音乐著作权的一个纠纷。而从此案来看小米是败诉了,但是从整个公司运营来看,这其实是一件小事情,因为没有一家公司发展是一帆风顺的,有官司有纠纷再正常不过,而且这次的标也并不是很大。对小米公司的整体发展。也不会有过大的影响。
而小米公司走到现在所经历过的事情也并不少,但是不管怎么样,这件事情也确实是小米公司没有做好,侵犯了别人的著作权,因为著作权是每个人或者组织的知识产权,带有法律保护的,如果每个人不自己去创新而都是盗用别人的知识产权,那么可想而知,整个社会环境就不会有人再去创新,拿着别人的创新去做一个模仿和山寨,而社会的进步就是要不断的创新才能进步,否则永远都在原地踏步的话那么社会就没有前进的动力了。
所以我们还是要遵守国家法律,不管公司大,还是公司小,只要在这个国家和这个社会制度之下,那么遵守法律是不会有错误的。如果不遵守法律,最后总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我认为科技公司裁员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公司业务方向调整,二是公司发展陷入瓶颈,三是通过优化人员来精简成本。小米回应年底裁员
日前有媒体报道称小米已开始进行新一轮裁员,总体裁员幅度或将达到15%,而个别部门裁员幅度高达75%。这一报道引发热议,而后有小米内部人士向媒体方面透露,称确实存在年底裁员事件,员履行了合法合规的正常流程,按照N+2政策进行补偿。但现阶段相关报道中的裁员数量是错误的,事实上规模远远没有这么大,裁员数据和不实信息来自于一则匿名造谣,公司方面已开始走法律程序维权。
小米公司的回应在网络上引发网友热议,有网友表示这一回应没有正面回答网传相应问题,而是避重就轻。
科技公司裁员的原因有哪些?一、业务方向调整
对于科技公司而言,公司业务方向调整意味着现阶段很多业务线上的工作人员已经不能为公司创造价值,公司需要重新招聘新领域工作人员。在这种状况之下,公司不得不进行裁员,以保障新的业务方向能够顺利推行下去。这种公司大方向的调整,如果不能在新发展业务线上找到合适自己的位置,就注定会被公司裁掉。
二、公司发展遭遇瓶颈
在公司飞速发展阶段,公司的主要任务是不断向前推进公司各业务,这种时候是极度缺人的,也就极少会听说有公司会裁员。可是一旦科技公司发展遭遇瓶颈,公司的目光就会由外至内,开始对于公司内一些无业绩产生的业务线进行撤销合并。在这种情况之下,被撤销合并的业务线当中的工作人员大概率会被辞退,能够合法合规被辞退应该已经算是比较幸运的了。
三、公司需精简成本,裁员是最好的方式。
对于任何一家科技公司来说,裁员都是精简成本最好的方式之一。当公司财务面对较大运营支出时,公司则需要通过裁员来精简运营成本。公司当中薪资高且被替代的人,往往会成为被裁员的主要对象。
其实对于现阶段科技公司来讲,多数公司发展都已经到了一个瓶颈期,多数公司都在试图通过新业务线的拓展来实现公司的转型。可在此过程当中,通过裁员削减运营成本,让公司更好地运营下去已经是很多公司都在做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