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微信用户数多少亿

新手学堂06

2015年5月微信用户数多少亿,第1张

  2015年最新微信数据背后的好消息和坏消息

  5月13日腾讯发布第一季度报告,我们也得以从中了解微信的最新发展状况,结合已有相关数据,笔者对微信发展的几个趋势做了相关分析。

  5月13日腾讯发布第一季度报告,我们也得以从中了解微信的最新发展状况,结合已有相关数据,笔者对微信发展的几个趋势做了相关分析。

  数据来源:

  腾讯控股有限公司2015Q1财报(未经审核)

  腾讯控股有限公司2014年报

  腾讯控股有限公司2014年中期报告

  企鹅智酷《微信的“影响力”——首份微信平台数据化研究报告》

  一、微信月活跃用户新增近05亿:增长加速

  微信2015年Q1月活跃数达到549亿,相比于腾讯2014年年报中5亿的月活跃用户,本季度新增活跃用户达到049亿,季度同比增长达到近10%,这一数据甚至优于之前两个季度平均增长68%的表现。从一定程度上,它打消了人们对于微信增速放缓的质疑。

  由于缺乏详细数据,外界无从得知新增活跃用户来源。但结合近期有关微信在海外拓展不畅的报道,049亿的新增活跃用户主要应该还是来源于大陆地区。

  其实,智能手机装机量达到90%的微信,新增注册用户也已经很有限,所以新增活跃用户应该多是前期注册之后沉默用户的重新启用。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一个可能的解释是微信在日渐成为多数人的基本日常社交工具之后产生的带动效应。

  在陌生人或好友团聚的场景中,由过去的交换电话号码变成互加微信好友。而在日常联系中,从打电话、发短信变成发微信留言,无疑都能有效激起沉默用户的活跃度。

  二、微信好友多与少的苦恼

  2015年1月企鹅智酷发布的《首份微信平台数据化研究报告》表明,微信好友用户数在50人以下的接近四成,而100人以下的达到了六成以上。

  现

实中,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的人好友数量差别很大。定位于熟人社交的微信远未完成线下社交关系向线上的转移,如果考虑到微信不可避免地会成为非熟

人间的社交工具,那么这一路程仍然很漫长。在理想状态中,要达到线下社交关系的完全转移,微信好友至少要在300人以上才能涵盖大部分的线下关系。

  但

根据英国牛津大学进化人类学教授罗宾·邓巴提出的“邓巴人数”,人类能够维持亲密关系的“内部圈子”人数上限是150人左右。这是由于人的大脑新皮层大小

有限,提供的认知能力只能使一个人维持与大约150人的稳定人际关系,即使在社交媒体上很多人有数倍于此数的好友,基本上也停留于“点赞之交”。

  很多微信的活跃用户,在好友人数超过一千之后,尴尬地发现自己的微信中充斥着沉默的僵尸好友,在各种社交场合碍于情面添加的好友从此再无来往。朋友圈也因为陌生人的闯入,导致垃圾信息的泛滥,而真正熟人的状态被淹没中不断刷新的瀑布流中。

  企鹅智酷的调研数据来自一年前,如今,好友数量的膨胀已是事实。对于个人而言,如何处理陌生人“闯入”朋友圈,不妨参照微博前运营总监刘新征的做法:“有时我不愿意给陌生人我的电话号码,就加微信好友,不过陌生人会第一时间双向屏蔽朋友圈”。

  而对于微信团队来说,如何应对这一必将到来的趋势,可能需要提供除了允许用户拉黑之外的更多可选项。

  三、微信公共服务与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之梦

  为了破除社交工具盛极必衰的魔咒,微信必须升级成为移动互联网的入口;而为了成为移动互联网的入口,微信就不能止于聊天工具,企鹅帝国给微信的定位是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基础设施。

  各级地方政府开设公众号成为马化腾、张小龙完成这一梦想的绝佳契机。《“互联网+”微信政务民生白皮书》显示,截至2014年底,全国政务微信总量达到40924个,其中省市级部门是政务微信运营的主力军,而公安和医疗系统开设的公众号合计占总量的367%。

  这些与民众生活相关的政府部门在微信上打开了一个窗口,而这个窗口所能连接的服务从最初的提供资讯,逐渐强大丰茂,在微信顺势推出的“微信智慧城市”中,通过手机入口上的“城市服务”集成了小到天气预报,大到港澳台通行证等诸多民生服务。

  这

一战略的重要意义在于让微信的生活工具属性大大加强。除了聊天和打发时间之外,需要处理某项生活事务时,如果也能让人们第一时间想起微信并在微信上完成,

将会是一个巨大的突破。一旦新的用户习惯养成之后,用户对微信的依赖性将大大增加。微信将会像生活中的水电一样成为真正的基础设施。

  与此同时,微信也将成为移动互联网上名副其实的“流量黑洞”。企鹅智酷的报告中显示,40%的用户微信流量使用占到全部流量30%以上,463%的调查者在使用APP时首选是微信,而这一比例显然还会有更大的提升空间。

  坏

消息是,就像一直以来支持创新者批评的那样,微信的一家独大也有可能导致整体应用生态的恶化。当然,对行业领导者的批评从未消失,但整个互联网历史上不断

发生的“颠覆式创新”案例则表明,一切应用皆有生命周期,后来者总会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开辟出新天地,就像微信只花了两三年就颠覆了曾经如日中天的微博一

样。

  四、微信支付用户达到4亿:增长惊人

  在

2014年的年报中,“QQ手机钱包及微信支付已绑定银行卡的用户账户总数已超过1亿”,这是截至2014年12月31日的数据,最新数据更显示微信支付

用户达到4亿。前后两组数据有表述上的差异,“已绑定银行卡的用户账户”与“微信支付用户”并不完全相同,因为未绑定银行卡也可以使用微信支付。

  因为统计标准上的差异,所以两组数据无法做简单比较。但微信支付用户数的海量增长则应该是不争的事实,惊人的增速背后是微信的全力推广。

  春节期间总投入高达数十亿元的红包大战中,通过与央视的合作以及对传统发红包习俗场景的巧妙利用,微信成功发动全民参与。除夕当晚22:34摇一摇出现峰值,摇动频率达到81亿次/分钟。

  春节过后,微信支付还通过更广泛的合作来进行推广。包括设立“微信支付日”,携手“京医通”开展医院微信全流程就诊,携手景区实现微信支付购票,以及携手家乐福及佐丹奴等商家实现线上线下微信支付优惠活动。

  全力推广背后,是微信支付在微信商业化闭环中的关键作用。要想解决线上和线下消费结算的便利性以及安全性,打造自己的移动支付工具是必然选择,即使面临支付宝的强大竞争压力,也必须全力迎战。

  五、微信公众号的喜悦与哀愁

  微信公众号最初诞生的目的是为了给整个微信生态提供“谈资”,提高用户可阅读、可分享的内容。但今天,微信生态面临的是内容在数量上的严重泛滥。一个显而易见的参考标准是,去年6月份公众号数量达到800万并且以每天15万的速度疯狂增加,时至今日,总数早已突破千万。

  平

均130人一个公众号的细思极恐背后,是公众号红利期已逝、运营者生存形势两极分化的态势。早期成功的百万甚至千万级别大号,早已赚得钵满盆溢。而后期起

步的账号,除非有极其优质的内容,例如“一条”,或者不计成本的推广投入,例如“陆金所Lufax”或者“分众专享”,否则极难实现突破。

  根

据新榜(newrankcn)监测的数据显示,微信公众号的打开率在持续下滑,点赞率也在逐渐降低。一方面,用户虽然仍在不断订阅各种公众号,但是由于

精力限制,并没有充足时间每天逐个查看。另一方面,微信用户更习惯于在朋友圈阅读他人分享的文章,这就导致“马太效应”,好者越好,坏者越坏。公众号运营

者之间的竞争,本质上是对用户注意力的争夺。

  而从近期的各种政策来看,微信官方对各种类型公众号的态度有了巨大的转变。

  原创功能目前已经进入大规模公开测试阶段,大部分认证媒体账号以及部分坚持原创的优质个人账号,以及个别企业主体账号,都已经获得包括原创声明、赞赏、评论和文章模板等全套功能。对于优质内容生产者,微信将会大力扶持。

  而从微信官方近期政策、微信摇周边的推进情况,以及微信公开课的演讲案例,都显示出,对于具有更大商业变现潜力的企业账号,尤其是服务号以及企业号,微信正在通过赋予更多接口、更多功能,以及案例教学,引导企业积极使用,发掘各种可能性。

  而

对于缺乏内容原创能力,基本依靠复制粘贴的草根类公众号,微信在极力遏制。除了浪费微信的服务器资源之外,他们的贡献实在是乏善可陈。“再小的个体也有自

己的品牌”并不意味着所有的个体都会受到同样的对待。近期与日俱增的封号行动,已经是微信官方非常明确的“亮剑”,将来应该也不排除微信官方自建版权原创

库的可能性。

  所以,在微信官方态度、政策明确化之后,2015年的中国微信公众号极有可能迎来大洗牌。

你好朋友,不可以。坐公交车暂时还不能使用支付宝呢,一般是使用澳门币或者港币投币乘坐。个人建议直接兑换港币比较合适,因为港币在香港澳门都可以使用,而澳门币只能在澳门使用。 而且一般银行的港币存量会多一点,对换澳门币会相对少一些哦。

扩展资料

去澳门游玩的内地游客,前两年就已在大三巴等旅游点体验过刷手机购买杏仁饼和凤凰卷。澳门几年前引进移动支付,先在旅游景点铺设网点,主要是为吸引内地游客而设。之后,澳门的大多数超市、商场和餐馆相继开始支持使用微信支付和支付宝。

但在支付宝上线澳门电子钱包之前,澳门居民若想使用移动支付,得先拥有内地的手机号和银行卡。不少澳门居民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都表达了对内地移动支付大环境的羡慕。曾在内地求学的澳门市民陈先生说,以往在内地读书,吃喝玩乐都可通过微信支付或支付宝完成付款,通常出门只要带手机就行,回到澳门后,感觉不习惯。澳门市民李**则表示,虽然近年澳门开始推行移动支付,但除了在公交上或便利店使用,未曾在其他地方用过,仍然不够方便。

在澳门特区政府大力推动下,支付宝如今终于支持澳门本地银行卡、身份证和手机号。蚂蚁金服副总裁俞胜法表示,在不久的未来,支付宝里的澳门人“本地钱包”,还将从线上走到线下,像内地支付宝一样实现在线下门店的扫码支付,从澳门到内地甚至海外。支付宝也将继续服务澳门的居民和小微企业,促进澳门特色金融发展。

澳门舆论认为,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推进,澳门与内地的移动支付藩篱进一步拆除,相信澳门市民在不久的将来也可以向内地居民一样,“出门不用带钱包”了。

智慧城市重要一环

澳门这两年的移动支付发展速度,可用快马加鞭形容。2019年首8个月,澳门居民移动交易笔数合计608万笔,交易金额约433亿澳门元,相当于2018年全年交易笔数的45倍、交易金额的48倍;而2018年澳门居民使用移动支付的交易笔数较2017年提高6倍多,交易金额则上升10倍之多。

澳门电子商务协会理事长梁耀汉说,2018年澳门移动支付增长显著,堪称澳门移动支付的元年,有些商店移动支付已占三成营业额。机构参与度也有明显提升,多家银行及信用机构积极推出便民支付方法。

澳门经济局局长戴建业日前表示,截至今年8月底,澳门可受理移动支付的终端机及支付二维码数量超过33万台(包括约289万台终端机及4500个二维码),已有七成商户装设移动支付工具,渗透率已经较高。至于还没安装的商户多为小微企业和商贩等,特区政府会继续进行移动支付的普及工作。

发展移动支付是澳门建设智慧城市的一环。澳门特区政府采取不少措施,通过社区消费节庆等活动推动移动支付普及,鼓励中小企业应用电子商贸。如澳门经济局与商会合作开展的“澳门特色老店”评定活动,评定出首批12家“澳门特色老店”,并协助老店使用移动支付新技术。

支付观念悄然改变

多数澳门商家和居民都已感觉到,支付环境这两年发生了显著变化,移动支付是大势所趋这样的观念正日益成为社会共识。

对商户而言,澳门人资短缺,中小企业每月要花费人力换零钱、数零钱、入账等,现金越多,所付出的人资成本越大。

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等移动支付方式的发展与移动互联网技术成就密切相关。移动支付技术的实现离不开手机、移动网络、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多种技术的支持,这些技术在移动互联网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快速发展。

例如,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等移动支付方式是通过扫码、NFC等方式实现的,需要手机配备相应的硬件和软件支持。此外,这些支付方式还涉及到用户身份认证、支付安全、交易记录等方面的技术,需要使用到大数据分析、云计算存储等技术支持,以保障支付过程中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同时,移动支付技术中也广泛应用了人工智能技术。例如,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等支付应用可以根据用户的历史交易记录和其他信息,为用户推荐符合其需求和偏好的产品和服务。这些推荐系统就是通过使用人工智能算法来解析用户数据,并生成个性化的推荐结果。

因此,可以说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等移动支付方式的成功发展,得益于移动互联网技术(手机、移动网络、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的全面应用和快速发展。

您好,电费是可以通过手机缴纳的,用户可以通过翼支付 支付宝 微信等渠道在线缴纳电费的,以翼支付为例介绍手机缴纳电费方法:

1、用户注册并登录翼支付客户端,登录翼支付后点击首页的生活缴费。

2、然后点击电费,然后将自己的电费户号输入上去。

3、然后输入您的缴费金额进行付款,成功付款后缴费就成功了,一般1-5分钟内充值到账。

微信支付在应用场景上不同于支付宝。微信支付是基于微信社交产品衍生的产品,而支付宝是阿里购物场景衍生的产品。这是两种支付方式之间最根本的区别,但两种支付方式都朝着彼此的场景发展。

微信支付除了最基本的社交场景支付外,还在扩大其离线支付和购物场景支付。例如,京东商城直接连接微信,可以用微信支付。离线最简单的方法是扫描代码并转账。

然而,作为支付产品而诞生的支付宝尤其具有优势,购物场景的比例最高。然而,支付宝在社交生活中有点尴尬。马云几次试图将支付宝转化为社交软件,但不幸的是并没有成功,他仍然没有获得支付宝附带的支付工具的标签。

同样,微信支付也有自己的缺点,就是提现手续费。微信似乎没有办法免除手续费,而支付宝可以通过网商银行转出来免除手续费。因此,这一点来说支付宝的优势大于微信支付。

总体而言,支付宝和微信的国内份额仍有很大提升空间,但最终谁拥有更大份额主要取决于线下竞争。支付宝支付和微信支付并没有说谁模仿谁,而是相互制约,共同为公众服务。目前,阿里遥遥领先腾讯,未来可能成为全球第一个拥有20亿活跃用户的国内产品。大量的数据将在金融、新零售、智慧城市等其他领域积累和使用,与一带一路和eWTP的战略完美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