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与雷军是什么关系,是对头吗?

新手学堂014

马云与雷军是什么关系,是对头吗?,第1张

二者是合作关系!小米而言,马云为小米提供平台,二者是合作关系。马云不会讨厌雷军的,其实经济年度人物评奖马云站在董明珠那边有些为自己说话呢。

正所谓英雄惜英雄,两个都是弄钱的主,怎么会是对头呢,只是看上去这样罢了,这样糊弄大家才能联手赚更多的钱,果断人成熟有钱了之后都会变成这样,我也想变成这样!

阿里巴巴的投资水平远远小于腾讯和小米?

阿里巴巴最近三个季度的净利润已经高达1509亿元,2021三季报总现金478592亿元,2021三季报经营活动现金流207603亿元;

阿里很会赚钱,账上现金流也很高;

一句话,阿里不差钱,很有钱;钱多了,除了自用,还能干啥?

当然是投资啊,投资布局阿里大生态呗!

过去十年,中国互联网 科技 圈,阿里巴巴和腾讯是投资规模最大(高达数千亿元)的两家巨头,各自投资了数百家公司;

除了阿里巴巴和腾讯,还有一家互联网 科技 企业,也投资了数百家企业;

这家公司就是小米,雷军创办的小米!

阿里巴巴的大部分投资,主要是基于三点,一是马老师对于阿里未来的预判,二是国际顶尖巨头的投资布局,三是构建基于淘宝天猫、蚂蚁和阿里云的“阿里经济体”(马云:如果阿里巴巴能够在2036年实现愿景“服务20亿消费者”、“提供1亿就业机会”、“帮助1000万家中小企业盈利”,阿里巴巴将成为仅次于米果、中国、欧洲、日ben的全球第五大“经济体”),四是收购流量较高的公司反哺阿里大生态(阿里也会通过财务、人力资本、技术、营销网络等赋能被收购企业);

所以,阿里的投资布局呈现出了几个特点,一是跟随国际巨头的投资步伐并进行创新,二是投资的行业领域跨度大、新开辟战线多,三是被收购企业流量较大(变现能力弱一点),三是偏向未来的互联网 科技 “新贵”;

腾讯的投资逻辑,主要基于三点,一是巩固腾讯现有的主战场(内容与连接, 游戏 等),二是变现能力/潜力好但是缺少流量的公司,三是为ali“培养”几个竞对、阻缓ali的扩张和壮大(也许马化腾并非一定是如此想的,可是,从“吃瓜群众”的角度来看,的确是有抱团战ali的赶脚)过去十来年,腾讯还有一个“投资逻辑”,那就是国际巨头、ali投资布局啥了?腾讯就跟进如今,腾讯更加自信了,跟风现象越来越轻微了!

过去几年的小米,投资逻辑大都是基于以小米手机为核心的多层同心圆的;熟悉小米的小伙伴大都知道,小米投资了一两百家小米生态链“兄弟”企业(核心是构建基于小米手机的智能终端大生态);不仅如此,小米还投资了日用生活品(“小米多层同心圆”的延展、增加消费频次以提升流量)

最近两年的小米,投资逻辑升级为了基于“手机+AIOT”的的双引擎战略;也就是说,小米的投资逻辑升级了,已经越来越偏向于 科技 投资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没有高 科技 做支撑的小米,哪怕当下发展很猛,未来也容易衰退!

从投资的财务规模的角度来看,小米是远远小于阿里巴巴和腾讯,完全不是一个量级;

从投资的企业级别来看,阿里和腾讯更加倾向于投资各行业的“新贵”(创新实力较强的各行业“领头羊”);小米投资的大都是没啥名气的中小企业,通过小米手机、小爱同学、MIUI系统、小米供应链管理、小米系流量、小米营销网络等对被投资企业进行赋能,使其壮大!

从投资的企业数量来看,腾讯稍多一些,其次是阿里,之后是小米;

不过,阿里巴巴的投资节奏自2019年下半年之后似乎变缓了;2020年,阿里巴巴的投资事件(44次),似乎少于小米(70次)了,更少于腾讯(168次);(估计一方面是阿里想要减少对外投资、更加专注于让蚂蚁上市,另一方面有可能是因为阿里战线太长后的战略缓冲期;当然,还有可能是受到了一定程度的jian管压力,防止互联网巨头的无序扩张)

从投资后的企业治理结构来看,三家公司的差异很大很大;

阿里的投资策略主要是并购、新建投资、战略结盟,阿里对于非巨头的“非嫡系”企业进行投资时,比较偏向于加大投资,争取控股、掌控被投资企业的管理运营决策权!

在腾讯的投资策略里面,财务投资(参股但不控股)占比最高,腾讯凭借着巨大的流量优势可以帮助众多被投资企业赚钱、上市,腾讯基本上不需要去控股,就可以实现较高的投资回报!

小米的投资策略主要是基于小米基因的资本投资和少量的财务投资(参股但不控股);

从赚钱能力、估值、上市程度来看,被阿里投资的“非嫡系”企业的赚钱能力、上市程度大都不太理想;可是,也不能说阿里的投资策略失败了;因为,经过多年的投资运筹帷幄,阿里的盈利能力越来越强了;2021三季报阿里的净利润高达1509亿元,四个季度合计大概率会超过2000亿元;阿里核心商务板块净利润占比远超80%,阿里云的赚钱能力也在大幅度提高!在整体上,更加赚钱了;在局部上,平均赚钱能力是弱了一点!

腾讯的投资回报最直观,数十家被投资企业上市了,腾讯的投资回报是超高的,赚的是盆满钵满!

然后,腾讯的投资回报比却不是最高的,小米才是投资界的“大神级”企业!

尽管小米(再加上顺为投资)的投资总额远少于阿里巴巴和腾讯,小米对每一家被投资企业的投资额度普遍都不高,然而被投资企业的成长速度却极为惊人;在小米生态链“兄弟”企业中,已经有好几家“兄弟”企业上市了;可是说,小米的投资回报比,数十倍很正常,还有很多达到了数百倍!

总结: 阿里巴巴、小米、腾讯的投资各有特色,都是投资高手!阿里擅长反哺构建生态,腾讯擅长财务投资,小米擅长“以小博大”!

阿里巴巴、腾讯、小米,您觉得哪一家更擅长投资呢?

6月29日,据消息,小米IPO定价17港元/股,位于17至22港元招股区间低端。17港元/股的价格代表2018年预测市盈率为396倍,2019年预测市盈率为227倍。消息称,按照低端价格定价,小米将募集到47亿美元。

不过,有参与小米IPO的投行人士向全天候科技透露,目前小米IPO定价会仍在进行中,最终价格尚未确定。

此前,小米更新的招股书显示,其向全球发售218亿股(其中包括1434亿股新B类股份和745亿股销售股份),发售结构为95%国际发售(207亿股),5%香港公开发售(109亿股),发行价格区间为17港元-22港元。

根据招股书披露的IPO预期时间表,小米于6月25日起公开发售,将于今日(6月29日)确定IPO发行价,并于7月6日或之前在《南华早报(英文)》及《香港经济日报(中文)》公布发售价、国际发售踊跃程度、香港发售的申请数量及香港公开发售的分配结果,7月9日上市。

虽然小米声势噱头很足,但由于市场环境急转直下、公司定位估值不明晰、在内地推中国存托凭证(CDR)突然推迟等因素,此次小米IPO香港散户认购不及预期,超购额度较此前众安、阅文和易鑫等IPO时火爆程度相去甚远。

昨日截止招股,市场消息指小米公开发售共接获约11万人认购,今日早间南华早报消息称,小米香港IPO公开发售部分超额认购约85倍,冻结资金约230亿港元。

纵然散户认购热度不高,但全球投资大佬们对小米仍保有极大热情。

长和创办人李嘉诚个人斥资3000万美金认购小米股票,天使投资人蔡文胜也在认购名单之列,个人投资金额或在几百万美金。

另据报道,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腾讯公司控股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均以个人身份下单小米IPO,金额在数千万至上亿美元不等。

据6月29日报道,金融大鳄索罗斯据悉参与认购小米61亿美元的香港IPO,认购少量小米IPO股票。Capital Group、高瓴资本分别认购约5亿与6亿美元的小米股份。

在此之前,小米(01810)首日孖展认购(融资认购)4552亿港元,以在港公开发售集资额2398亿港元计,相当于超购仅约09倍。

后来小米新股孖展认购(融资认购)屡传“抽飞”(取消认购),但市场消息透露,公开发售部分仍获约10倍认购。以小米公开认购部分集资5%或约24亿港元计,散户认购资金仍达240亿港元。

此前据外媒报道,李嘉诚、马云等中国富豪,对小米股票产生了浓厚兴趣。

消息人士称,名震全球的长期华人首富李嘉诚计划认购价值3000万美元的小米股票。

中国阿里巴巴集团的掌门人马云也准备买入小米股票,认购数量尚不详。

外媒指出,李嘉诚认购小米股票,将给小米公司带来巨大帮助,因为李嘉诚是香港家喻户晓的传奇企业家,他的投资也会带来一定的示范效应,吸引香港普通大众未来购买小米股票。

如今,互联网已经普及了全中国,大多数国民或多或少就接触过互联网,手机也成为了人们的生活必需品。而有人需要就有人供给,也就会有相应的产业链。从21世纪初互联网进入中国以来,在短短的20多年时间里,无数互联网企业在我国生根发芽,技术从落后到成熟,规模从小到大,这与我国 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活力是分不开的。

在众多的互联网企业中,发展得比较好的也就几个,像阿里巴巴、京东这两个电商巨头,以及腾讯这个庞大的“ 游戏 帝国”在我国互联网企业中就是数一数二的存在。不可否认,这些企业对于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动力,也为我国 社会 创造了众多的劳动力岗位,但是资本的本质就是剥削和压榨,处在如今这个环境当中,想要让这些企业起到带头作用,不至于脱离正确的发展轨道,国家的宏观调控是必不可少的。

这三家公司体量如此庞大,确实能够证明创始人对公司做出的贡献是非常大的,但是作为上市公司,第三方股份是持有者的权利也同样不可忽视,毕竟大股东们就是这家公司的经济命脉。在大众的认知中,一个公司最大的股东就是创始人,但实际上,这些公司的创始人大多数都没有掌握绝对的公司股权。

阿里巴巴大家应该都是非常了解的,毕竟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许多APP都与它有关。近段时间,阿里的市值达到了445万亿港元,在全国电商企业排名当中遥遥领先。 在电商领域,阿里巴巴确实能够称得上“老大哥”,但是偌大一个企业,光靠马云一个人肯定是无法撑起的。

在了解了马云创业的历程以后,我们知道,马云踏进电商领域的初期几乎是没有多少人支持他的。在几经周折之后,一个名叫孙正义的日本富商资助了马云,并在阿里巴巴成立之后成为了阿里的最大股东。直到目前为止,孙正义旗下的软银帝国依旧掌握着阿里28%的股份。

由此可见,马云的成功离不开这个日本人,而阿里巴巴能够走到如今这个地步,也确实与这个人有着脱不开的关系。掌握着阿里28%的股份的软银也成了阿里最大的投资商。

作为国内最大的 游戏 代理商,腾讯在 游戏 和社交领域可谓是一手遮天。要知道,腾讯近段时间的市值已经达到了562万亿港元,超过了阿里巴巴,而其创始人马化腾的身价也达到了612亿美元。但是腾讯依然逃不过被外资控股的命运。

2001年,南非企业MH看到了腾讯在中国未来可期的模样,并开始收购腾讯旗下股份。没过多长时间,它就已经拥有了腾讯接近一半的股份。要知道,在2008年的时候,马化腾拥有的股份也只有不足10%,而这家企业就持有了33%。

京东背后的大股东

相比于前两者,京东的市值和规模可能就没有这么大了,毕竟京东所涉及的领域比较单一,金融和电商是两大模块。不像阿里那样,除了电商模块以外,金融、线上支付乃至外卖、共享单车都有它的一份。在许多国人看来,无论是京东还是刘强东本人都是民族企业和企业家的代表。但是京东最大的股票持有者依然不是刘强东,而是腾讯,毕竟当年腾讯想要涉足电商领域,除了阿里以外就只能选择与京东合作。

当然,刘强东虽然表面上没有足够多的股份,但是在公司内部依旧是有着绝对的话语权,公司在做出许多决策的时候,他一人也有着拍板的权力。因此,从这个角度看,京东的发展轨迹还是比较符合大众期待的,至少不会出现外资胡乱干涉公司业务的情况。

小米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从2010年到如今,小米走过的路并不算长,但是其取得的成就却十分辉煌。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几大手机制造商,小米在年轻人当中的受欢迎程度是毋庸置疑的。从之前主攻中低端手机市场到如今冲击高端品牌,这一转变来得突然却又在意料之中。而其创始人雷军至今为止也有着公司31%的股份,投票权也高达50%,在公司内部可以说有着绝对的话语权。

无论是电商的阿里、京东,还是代理商腾讯,抑或是手机厂商小米,它们的发展都是非常好的,作为国内各行各业的“领军企业”,也希望它们能够在未来更多地承担 社会 责任,平衡好商业利益和 社会 效益之间的关系,做一个真正的民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