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地址是什么机构分配?

电脑教程015

IP地址是什么机构分配?,第1张

所有的IP地址都由国际组织NIC(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负责统一分配的,目前全世界共有三个这样的网络信息中心。

而我国申请IP地址要通过APNIC,APNIC的总部设在日本东京大学。申请时要考虑申请哪一类的IP地址,然后向国内的代理机构。

TCP/IP协议需要针对不同的网络进行不同的设置,且每个节点一般需要一个“IP地址”、一个“子网掩码”、一个“默认网关”。

扩展资料:

在Internet早期NIC是包含IP地址和域名的中心站,现在有一些NIC分散在全世界。是为用户提供网络信息资源服务的网络技术管理机构。

用一个企业来举例,网络信息中心主要职能是:承担企业信息化的规划、建设、运行、管理维护等;企业公共信息的规划、开发设计、发布等;负责企业公共网络机房的规划、建设、管理维护等;负责计算机与网络等培训等任务;负责企业网络安全建设等任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网络信息中心

分类: 电脑/网络 >>互联网

问题描述:

我要详细回答!

解析:

1、IP地址的历史沿革

(1)早期IP地址:自从1969年美国国防部授权ARPANET进行互联网的试验,就宣告了互联网的诞生,IP地址也随之启用。开始时,由于主机数量很少,IP地址主要用于区分不同主机,人们对IP地址的使用相当自由,但随着主机的增多,这种现象的很多弊端也显露出来,随着许多分类协议逐步被推出,这种现象也在逐渐改观,这阶段使用的IP地址可称为早期IP地址。

(2)IPv4地址:1982年,DCA和ARPA网制订了网络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网际协议(IP),这个协议组一般被简称为TCP/IP协议,TCP/IP缔造了未来的网络通讯模式。基于TCP/IP协议,因特网开始使用IPv4地址,32比特,通常用4个点分十进制数表示。它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用于标识所属网络的网络地址;另一部分是用于标识给定网络上的某个特定的主机的主机地址。为了给不同规模的网络提供必要的灵活性,IP的设计者将IP地址空间划分为几个不同的地址类别,地址类别的划分就针对于不同大小规模的网络。

(3)IPv6地址:随着互连网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无论是CIDR技术还是NAT转换技术,都无法阻止IPv4地址资源的耗尽,对下一代IP协议中足够大的IP地址空间的要求已迫在眉睫。为了满足互联网日益膨胀的地址需求,IETF(Inter Engineering Task Force互联网工程专门工作组)从1994年7月开始经过多年的研究后提出了IP协议的下一版本IPv6,目前人们已经开始了对IPv6地址的推行和局部应用。IPv6地址的128位(16个字节)写成8个16位的无符号整数,每个整数用四个十六进制位表示,这些数之间用冒号(:)分开,为了简化,只要保证数值不变,就可以将前面的0省略,另外,还规定可以用符号::表示一系列的0。

2、IP地址的现状

(1)IP地址的分布现状

由于IPv4地址的分配采用的是“先到先得,按需要分配”的原则,互联网在全球各个国家和各个国家内的各个区域的发展又是极不均衡的,这就势必造成大量IP地址资源集中分布在某些发达国家和各个国家的某些发达地区的情况。全球可提供的IPv4地址大约有40多亿个,估计在未来5年间将被分配完毕;而我国的情况更加严峻,我国网民已突破1亿,而截止去年年底,我国总共申请到的IPv4的地址仅仅6000万左右。

IPv6地址的分配情况也呈现出严重的分布不均衡迹象。从1999年,RIR(互联网资源分配区域性权威机构)开始分配IPv6地址,截止2004年6月,全球已分配的606块地址中,美国、日本、德国、荷兰、英国五个国家分配的地址总数占全球总数的48%,中国却只有11块,仅占1.8%。而据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最新的数据显示,截止2004年11月,全球已分配的IPv6的725块地址中,美国99块、日本73块、德国72块,而中国只有14块。

(2)IP地址的应用现状

由于IP地址分布的极不均衡,使得真正应用中就出现了部分国家和某些国家部分区域的不够用的现状,这也就出现了IP地址资源跨区域交易的现象。

尽管人人都明白IPv4地址的资源已经越来越匮乏了,IP协议从IPv4过渡到IPv6已经是历史必然,Ipv6地址也已经从1999年开始分配,目前IPv6的实验网6Bone已经遍布全球,但目前的现状,全球各国几乎全部使用的还是IPv4地址,现有的几乎每个网络及其连接设备都支持IPv4。因此要想短期内就完成从IPv4到IPv6的转换是不切实际的。IPv6必须能够支持和处理IPv4体系的遗留问题,可以预见,IPv4向IPv6的过渡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完成。

ip地址是由“网络号”和“主机号”组成的。

IP地址(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是指互联网协议地址,又译为网际协议地址。

IP地址是IP协议提供的一种统一的地址格式,它为互联网上的每一个网络和每一台主机分配一个逻辑地址,以此来屏蔽物理地址的差异。

最初设计互联网络时,为了便于寻址以及层次化构造网络,每个IP地址包括两个标识码(ID),即网络ID和主机ID;同一个物理网络上的所有主机都使用同一个网络ID,网络上的一个主机有一个主机ID与其对应。

Internet委员会定义了5种IP地址类型以适合不同容量的网络,即A类~E类。

其中A、B、C3类(如下表格)由InternetNIC在全球范围内统一分配,D、E类为特殊地址。

A类IP地址

一个A类IP地址是指, 在IP地址的四段号码中,第一段号码为网络号码,剩下的三段号码为本地计算机的号码。如果用二进制表示IP地址的话,A类IP地址就由1字节的网络地址和3字节主机地址组成,网络地址的最高位必须是“0”。A类IP地址中网络的标识长度为8位,主机标识的长度为24位,A类网络地址数量较少,有126个网络,每个网络可以容纳主机数达1600多万台。

A类IP地址 地址范围1.0.0.1到126.255.255.254 [2] (二进制表示为:00000001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1 - 0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0)。最后一个是广播地址。

B类IP地址

一个B类IP地址是指,在IP地址的四段号码中,前两段号码为网络号码。如果用二进制表示IP地址的话,B类IP地址就由2字节的网络地址和2字节主机地址组成,网络地址的最高位必须是“10”。B类IP地址中网络的标识长度为16位,主机标识的长度为16位,B类网络地址适用于中等规模的网络,有16384个网络,每个网络所能容纳的计算机数为6万多台。

B类IP地址地址范围128.0.0.1-191.255.255.254 [1] (二进制表示为:10000000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1----10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0)。 最后一个是广播地址。

B类IP地址的子网掩码为255.255.0.0,每个网络支持的最大主机数为256的2次方-2=65534台。

C类IP地址

一个C类IP地址是指,在IP地址的四段号码中,前三段号码为网络号码,剩下的一段号码为本地计算机的号码。如果用二进制表示IP地址的话,C类IP地址就由3字节的网络地址和1字节主机地址组成,网络地址的最高位必须是“110”。C类IP地址中网络的标识长度为24位,主机标识的长度为8位,C类网络地址数量较多,有209万余个网络。适用于小规模的局域网络,每个网络最多只能包含254台计算机。

C类IP地址范围192.0.0.1-223.255.255.254 [1] (二进制表示为: 11000000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1 - 11011111 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0)。

C类IP地址的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每个网络支持的最大主机数为256-2=254台

D类IP地址

D类IP地址在历史上被叫做多播地址(multicast address),即组播地址。在以太网中,多播地址命名了一组应该在这个网络中应用接收到一个分组的站点。多播地址的最高位必须是“1110”,范围从224.0.0.0到239.255.255.255。

特殊的网址

每一个字节都为0的地址(“0.0.0.0”)对应于当前主机;

IP地址中的每一个字节都为1的IP地址(“255.255.255.255”)是当前子网的广播地址;

IP地址中凡是以“11110”开头的E类IP地址都保留用于将来和实验使用。

IP地址中不能以十进制“127”作为开头,该类地址中数字127.0.0.1到127.255.255.255用于回路测试,如:127.0.0.1可以代表本机IP地址,用“http://127.0.0.1”就可以测试本机中配置的Web服务器。

网络ID的第一个6位组也不能全置为“0”,全“0”表示本地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