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运行机制以及如何动态获取input的值

JavaScript014

js运行机制以及如何动态获取input的值,第1张

最近在写一个手机APP,其中一个页面中onload加载的是一个函数A,经过这个函数处理,页面中的Input的value值会被  赋值,此时,函数B是一个定时函数,他需要获取这个input 的value值,然后定时执行,来更新这个input的value值。

当时学js的时候,没太注意js的程序加载顺序。现在无论如何也拿不到Input的value值,不管怎么写,都是空。由此也引出了如下的知识

1.js是单线程的,他的加载分成两部分,第一个部分是预处理,主要是操作声明式函数,就是function aaa(){} 这类和变量,虽然说处理,也只是拿出来,并没有赋值,赋值是第二阶段运行的。

2.如果要实现上述我们的目标,就需要,使用赋值式函数,即 var f=function(){} 这样操作,会被js拿到,然后处理。

3.要获得Input value的值,这个获取,不能写在函数外,需要写在函数内。因为写在外面,只会加载input的value原值,就是空值。写在里面,就走到了执行阶段。有了执行,就能够获取

JS是解释执行的,即读取一个语句就执行一个。以前的严格JS是以分号为语句的分隔符,但现在一些浏览器已经接受以换行符为分隔符(似乎是很多人喜欢用基于对象的编程了,而在JS中写对象的函数是需要加分号的,所以很多人都爱忘)。

JS本身只提供语法解析与少部分内部函数支持,其他的均由宿主支持。比如在网页JS中的window, document, navigator等对象,均是由浏览器提供基于其它语言的代码,这些代码通常被隐藏,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JS的运行效率。如果你有兴趣,打开Chrome,按F12,调处Console,然后输alert(注意没有()),你就会发现[native code]这个东西。

是的。是顺序执行,至上而下。

具体的,可能需要区分下,

1、JavaScript是一种描述型脚本语言,由浏览器进行动态的解析与执行。函数的定义方式大体有以下两种,浏览器对于不同的方式有不同的解析顺序。

代码如下:

//“定义式”函数定义 

function Fn1(){ 

alert("Hello World!") 

//“赋值式”函数定义 

var Fn2 = function(){ 

alert("Hello wild!") 

}

2、页面加载过程中,浏览器会对页面上或载入的每个js代码块(或文件)进行扫描,如果遇到定义式函数,则进行预处理(类似于C等的编译),处理完成之后再开始由上至下执行;遇到赋值式函数,则只是将函数赋给一个变量,不进行预处理(类似1中变量必须先定义后引用的原则),待调用到的时候才进行处理。

代码如下:

//“定义式”函数定义 

Fn1() 

function Fn1(){ 

alert("Hello World!") 

}

正常执行,弹出“Hello World!”,因为浏览器对Fn1进行了预处理,再从Fn1()开始执行

代码如下:

//“赋值式”函数定义 

Fn2() 

var Fn2 = function(){ 

alert("Hello wild!") 

}

Firebug报错:Fn2 is not a function,浏览器未对Fn2进行预处理,因为是赋值,依序执行,所以报错Fn2未定义。

3. 代码块及js文件的处理 

“代码块”是指一对<script type=”text/网页特效”></script>标签包裹着的js代码,文件就是指文件啦,废话:D 

浏览器对每个块或文件进行独立的扫描,然后对全局的代码进行顺序执行(2中讲到了)。所以,在一个块(文件)中,函数可以在调用之后进行“定义式”定义;但在两个块中,定义函数所在的块必须在函数被调用的块之前。

很绕口,看例子就可以知道: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Fn() 

</script>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function Fn(){ 

alert("Hello World!") 

</script> 

// 报错:Fn is notdefined,两个块换过来就对了

4. 重复定义函数会覆盖前面的定义 ,这和变量的重复定义是一样的

5. body的onload函数与body内部函数的执行,body内部的函数会先于onload的函数执行(因为onload是在hmtl页面加载完成后执行,而body内部就是html代码,所有一并加载执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