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州黄小米洗后掉色吗

新手学堂011

沁州黄小米洗后掉色吗,第1张

淘洗水会很“浑”洗后掉色,这是沁州黄小米的特色:

小米本身有天然植物色素,天然植物色素又分为脂溶性色素和水溶性色素。比如黄豆、红豆在水里不会掉色,而水溶性色素是泡在水里就会溶解出颜色的,比如小米表皮含有天然植物色素,

并不是染成的,可以正常食用,“掉色”属正常现象,建议不要过于淘洗,以免损失米的营养。比如黑豆、苦荞都是水溶性色素。一般是淡黄淡黄,属于比较清的,上色的就比较黄。

扩展资料:

沁州黄不仅形体金黄,味道香美,而且营养丰富,经过有关部门鉴定,它所含的脂肪量、蛋白质、可溶性糖类的含量,都高于普通小米。它与山东金乡县的金米、章丘县的龙山米,河北蔚县的桃花米,并称为我国“四大名米”。

沁州黄的品种特殊,在于它择土性很强,只适宜在山区瘠薄干旱的土地生长,集中在沁县次村乡檀山、王朝、石料、钞沟、东庄等十多个自然村,把沁州黄在别处引植隔一年就完全退化。所以想要吃到比较靠谱的沁州黄,可以去看看沁州牌的沁州黄小米。

小米的营养价值很高,其中富含维生素B1、B12,被人体吸收利用之后,能减少消化不良出现,可促进消化,同时还具有预防脚气病发生的作用。

有呕吐、反胃情况的人,适当吃点小米粥,还可缓解。滋阴补血也是黄小米所具有的,产妇适当吃点,能让身体得到调节,促进体力的恢复。对于女性而言小米还是很好的减少皱纹滋生,预防色素沉着的好食物。

赤城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文化积淀悠久,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关外第一泉”之美名的赤城温泉、朝阳观石窟、黑龙潭瀑布等。赤城地区气候全年平均气温在126℃~261℃之间,有“取暖不用煤,纳凉不摇扇”之誉。 住宿方面配套设施齐全,有星级饭店2家,标准宾馆4家,歌舞、游泳、狩猎、垂钓等娱乐设施配套,交通、通讯便捷。交通自驾车从北京出发,走京张高速公路到沙城出口下道,沿宝平公路到赤城县西行直达温泉。也可以从延庆沿京蒋公路到赤城。北京西直门、德胜门汽车站有发往赤城的班车。

“汤泉”

赤城温泉也称汤泉,史称“关外第一泉”,位于赤城县城西75公里的苍山幽谷之中,距张家口140公里。赤城县环境清幽,气候宜人。全年平均气温在126℃~261℃之间,有“取暖不用煤,纳凉不摇扇”之誉。四周峰峦青翠,绿树蓊郁,泉水淙淙,庙宇隐然。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中曾记载:“渔阳(今北京密云县西南)之北,实有汤泉,去燕京(北京)三百里”,可见赤城温泉历史悠久。这里碑刻、庙宇等古迹众多。康熙帝亲陪皇祖母孝庄文皇后在这里驻跸洗浴50多天,民国年间抗日名将吉鸿昌也曾在此“洗耻”。出水充足的天然温泉分为总泉、眼泉、胃泉、平泉、气管炎泉、冷泉6个泉,由于出落地区水温高低和所含化学物质各不相同,所以分为治疗皮肤病、胃病、眼病、呼吸道及风寒性疾病的不同的疗养区域。

按照民间的说法,洗浴的时间在春天最佳。因为正是桃花盛开的季节,称之为“洗桃花水”。

关于温泉的由来,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古时,天上有12个太阳炙烤大地,一个叫二郎的小伙子力大无穷,担起12座大山追撵太阳。追上一个就用大山压住,当剩最后一个太阳时,勇敢的二郎累死了,于是天上就剩下如今这一个太阳了。而那11个太阳其中一个就压在赤城,底下的泉水被太阳烤热,就成了现在的温泉。

温泉已有两千年的历史记载,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中就有“渔阳之北有汤泉。

真正把温泉变为人民群众的疗疾休闲场所是在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原察哈尔省委书记杨耕田提出建设赤城温泉的构想。七十年代初,建起了温泉疗养院,接纳四方来客,尤其受到北方客人的欢迎。每年春季开始,内蒙、北京、山西、东北客人蜂拥而至。温泉得到大规模开发是改革开放以后。1996年,赤城县被批准开放后,温泉的开发建设引起各级、各部门的重视。先后投资数亿元进行开发,建成了9家宾馆,占地5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3000平方米,园林面积16100平方米,拥有各类客房500间,床位1200张,大小会议室16个,容纳人员近千人。大型游泳馆3处,别墅2处。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市财政培训中心是首家二星级宾馆。1998年温泉度假村被评定为省级旅游度假村、二星级文明单位。

朝阳观石窟

朝阳观,位于赤城县城东南40公里的后城村滴水崖下,南距延庆35公里,距北京100公里。滴水崖又名碧落崖,通体是一块摩天巨石,丹崖碧顶,峭如刀削,崖头有一洞,名碧落洞,洞中终年滴水,隆冬不冻,滴水崖由此得名。

滴水崖石窟最早修建于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才完工,历时五年。朝阳观,并非一所道观之名,它是8窟10殿的总称。当曙色初启,大地朦胧,只有滴水崖独得一片朝阳,故庙群名朝阳观。朝阳观计有大雄宝殿、泰山殿、三官殿、三教殿、水母宫、文昌阁、三皇殿、三清殿、真武殿、观音殿以及长春洞、八卦亭。其特点是凿窟剔像,为像辟洞,以窟为殿,外饰飞檐。每窟高3米左右,深不足2米,面宽5—6米,雕像比真人高大。

大雄宝殿在庙窟群的东侧约百米处,石窟为一方形石洞,很宽大。洞口的东侧刻“关外名山”,西侧刻“壁立万仞”,正中刻“雄塞奇观”。庙群东西两侧各有一座孤峰。两峰间的峭壁上凿刻着8座洞宇,洞室相连,有栈道相通。最东为泰山殿,供奉碧霞元君等三位神灵。紧接着是三官殿,供奉着天官、地官、水官。出三官殿折向西,踏石阶而入三教殿,释迦牟尼、孔子和太上老君三尊神像端坐于内,西面高峰下是水母宫,宫门楣刻“滴水崖”三个大字。进入石门,壁上雕水母神像,下有一汪清泉,洞内后壁镶一石碑,上刻明朝御史汤兆京手书诗句。水母宫南侧向东的石壁上开凿出15米高的三层阁楼,下层为文昌阁,供奉着专司功名禄位的神文昌帝君。中间是三皇殿、祭祀着天皇、地皇、人皇,以图三皇治世,共保平安。上层是三清殿,供奉着元始、灵宝、道德三位天尊。三皇殿左侧过石门直抵真武殿,殿左有通道,上开天窗,曲折而行即到观音殿。文昌阁之南是长春洞。朝阳观前的缓坡上建有八卦亭,石栏内有一块褐色巨石,旁立一石幢,上刻明宣府巡抚汪道亨所书《镇星石记》,记载着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旧历九月初二巳时滴水崖发生地震的情况,为地震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朝阳观东500米处半崖上有千佛洞。洞深5米,面宽6米,高38米,正面刻三世佛(燃灯佛、释迦牟尼佛、弥勒佛,代表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石壁上整齐地排列着1008尊深浮雕式小佛,千佛洞地上有两个天然坑穴,用石击之,一个咚咚象鼓声,一个当当似钟鸣,被称为地鼓天钟。

朝阳观以其天赋的秀丽峰峦,鬼斧神工的石雕古刹,多少年来文人名士无不扼腕称奇,多所题咏。但后来屡遭破坏,满目疮痍。1993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景观在逐渐恢复中。

大海陀自然保护区

大海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赤城县西南35公里处,距北京100公里,西连怀来,南邻延庆,主峰海陀山海拔2241米,是首都之北第二高峰,总面积11571公顷。这是一片未经开发的地区,峰高林密,山花烂漫并保存有完好的原始次生油松林。是北京周边地区最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该区域横亘于首都之北,成为抵御沙尘暴的绿色屏障。2003年6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第54号文件公布了大海陀自然保护区由省级晋升为国家级。

大海陀自然保护区属典型的北温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在华北有代表性。其气候垂直带谱明显,植被也是垂直带分布,从山麓到山顶依次排列:海拔1500米以下为落叶、阔叶林带,海拔1500-1800米为针阔混交林带,海拔1800-2000米,为寒温带针叶林带,海拔2000米以上为亚高山灌木丛、草甸带。核心区林相保存完好,原始性很强,物种繁多,松桦连绵,植被覆盖率达到80%以上。维管束植物911种及变种,其中蕨类14种占全国27%;裸子植物3种,占全国30%;被子植物93种占全国31%。按单位面积区系种类(种/1000KM2)计算,全国平均为26,大海陀自然保护区为713,高达全国平均数据的27倍以上。用材林有59种,野菜、野果55种,中草药381种,《河北省中草药手册》中所列250多种药用植物,90%能在该区采到。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植物有核桃楸、黄檗、野大豆、刺五加、猕猴桃等。

动物方面,有鸟类145种及亚种,其中国家重点保的有17种。中日联合保护候鸟“协定”中所列227种鸟类,大海陀自然保护区就有43种。兽类有30种,两栖类、爬行类、鱼类、昆虫等已知有479种。

大海陀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很多。

长春沟塔群

长春沟在大海陀乡施家村南25公里处,分南北两条沟,北沟有宝山寺(已圮),南沟有胜海寺。胜海寺院已恢复旧观,金碧辉煌,甚为壮观。8座墓塔基本完好。宝山寺前的墓塔通高8米,塔基周围7 2米,砖石结构,雕工精美,系明代建筑。胜海寺后山东坡上有3座同样大小的墓塔,呈三角分布,各相距7米,属喇嘛塔,风格不同于其它墓塔。塔高4 2米,须弥座高0 72米,上饰覆莲一层,仰莲两层,承托着高12米的瘦形覆钵,前面开拱龛,内嵌塔铭,光绪元年建。前二塔为同治十三年建,其相轮与众不同,七重相轮高17米,造型粗犷,顶部有厚0 2米的半球形小宝盖。胜海寺东南50米处有一大塔,砖石结构,属亭阁密檐式,塔体雕有观音像,饰以鸣禽走兽,做工精细,塔高10米左右。再东南还有两座砖塔,皆系明代所建。

娘娘泉

娘娘泉,位于大海陀村西北1公里处,公路东侧的山脚下。原来泉水喷射3米多高,长年不断,隆冬不冻。赤城,延庆人常将泉水带回给产妇煮粥,可下奶。1958年兴修水利时,不慎动了石缝,泉水不再喷射,只从石缝中流出,日产水量2798立方米。

黑龙潭瀑布

黑龙潭位于海陀山东侧的半山上,距石头堡村约5公里。抗日战争时,这里是平北军分区战地医院、兵工厂、被服厂所在地。地形极为隐蔽。一座凹形巨峰的山腰里就是黑龙潭。旱季,雨水少,水贴着山崖淌下,远望如丝如带;雨季,峰顶之水从天而降,离开崖壁,喷射而下,落入潭内,声如洪钟,甚是壮观。潭水充满后从缺口处流下来到另一岩坝形成一瀑,所以有二瀑三瀑之说。明景泰七年(公元1456年)祈雨人在山嵖北侧刻石赞颂道:“巍巍云峰,仙境神能,飞瀑千尺,其若洪钟”。

原在黑龙潭外不远的北山脚下有一座黑龙潭庙。庙宇依山就势,前后两进院落,正殿5间,雕梁画栋,金碧辉煌,香火甚旺。1940年6月平北军分区政治部主住段苏权和七团参谋长彭寿生率七团二营从平西挺进平北,在水峪口与佛峪口之间与敌人激战,30多名伤员在龙延怀联合县县长蔡平带领下,到黑龙潭庙隐蔽治疗。后来八路军的修械所、被服厂也都设在这里。1941年5月,该庙被敌人彻底烧毁。

朝阳洞

朝阳洞,又名南洞,位于雕鹗村南10公里处。洞在山腰,共有三个自然山洞,原有盘道24旋至洞口。洞口朝南,面对凤凰山,故名朝阳洞,洞内宽阔,建玉皇殿、三清殿、水母座、龙王宫。都是清朝道光、咸丰年间所建,洞深9米左右。洞的东南方有一砖塔,保存完好,形状如北京北海公园的白塔,塔建在数十米高的悬崖顶端,甚是壮观。

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革命战争年代,大海陀自然保护区范围内曾是平北抗日根据地党政军领导机关驻地,在那里广大军民在中国***领导下创造了不朽的业绩。

1939年11月,中共冀热察区委员会和挺进军军政委员会提出“巩固平西,坚持冀东,开辟平北”三位一体的战略任务,1940年6月平北军分区政治部成立,7月中共平北地委和专员公署同时成立,常驻大海陀区域内的南碾沟、纪宁堡、西坡、朱家沟、平地、蔡窑子一带。平北党政军***段苏权、陆平、钟辉琨、詹大南在这里指挥了反侵略战争。

1940年5月龙赤联合县抗日政府成立,驻地在雕鹗镇纪宁堡村。7月,龙延怀联合县成立,县党政领导机关常驻大海陀、阎家坪村,小北洼 有县长蔡平的办公洞。

1942年初,平北游击支队改编为晋察冀军区四十团,建团大会于1942年2月28日,在龙赤联合县第四区前孤山村召开。从此平北地区有了十团、四十团两支主力部队。本年,为 加强平北地区抗日工作的宣传发动和指导,冀热察区党委决定《挺进报》社迁住平北海陀山区,作为平北地委机关报。报社辗转驻小米家沟、石板沟、南台子、老庙地等村。1 949年报社又迁往纪宁堡村的自然村侯庄子亮棚沟的一个山洞里。山洞距地面10多米,上下洞靠攀绳,拥军模范赵顺负责每日送饭、送情报。报社人在洞内坚持办报不下山。

日寇在平北实行“三光”政策,推行“无住禁作”和 “人圈”,制造无人区。根据地天天有战斗,处处在流血。1942年,敌人共发动大小扫荡32次,村干部和抗日积极分子被杀害430余人,被捕1100余人,烧毁房屋25580余间,损失粮食181500公斤,掳杀牲畜2100余头。

在解放战争中,平北根据地广大群众积极支援前线,参军参战,组织担架团、运输队、接待站、兵站、交通站,护理伤员,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赵顺拥军优抗的模范行为受到上级表彰,1945年3月,平北地委号召全区学习赵顺拥军拥政优待抗属的模范行为,开展“赵顺运动”。赵顺成为平北地区的双拥典型。在大海陀村东的巨石上镌刻着聂荣臻元帅亲笔题写的“平北抗日根据地纪念地”,原平北地委书记段苏权写的“大海陀”三个大字,也铭刻在巨石上。这里已成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金阁山——观山

金阁山俗称观山,位于赤城县城北11公里处,因山中古有道观,又称“观山”。相传,早年有金阁仙人修炼于此,故名金阁山。金阁山峰峦秀峙,林木苍郁葳蕤,珍禽栖止,琼泉汩汩,曾是道家总领、全真道七真之一、大宗师丘处机的修炼与传道处。据记载,元太祖成吉思汗曾召见丘处机于雪山,尊为神仙,爵“太宗师”,总领道教。丘处机死后,元世祖忽必烈褒赠他为长春真人。北京白云观有其遗骨埋葬处。如此的一个人物在这里留下的遗迹,不能不说是这里的一大奇观,并给这里留下美好的回忆。到了明代,这里还保存有宏伟的灵真观,闻名四方的大道长祁志成(丘处机的四传弟子)为住持,招贤纳士,传播道家思想,俨然是北方道教发祥地。如今这里仍然较完整地保存着丘处机的道观和圣像。

观山1996年筹建森林度假村,经过近年开发,已初具雏形。以生态旅游为主题,规划了木屋住宿区、动能娱乐区、登山刻字区、狩猎射箭区、文物观赏区等六大景区。还成功举办了第一届登山节,金阁山森林旅游将以独特的风姿受到世人的青睐。

交通:自驾车由北京出发,走京张高速公路沙城出口下,沿宝平公路穿过赤城县城后,继续北行到观门口左拐直达景区;乘赤城发往德胜西直门的班车达到县城后可乘坐赤城发往景区的公交车可到达

冰山梁

冰山梁,史称崆峒山,位于独石口村东南5公里处,赤宝公路东侧,海拔2211米,比独石口地面高出1000米。6月份山上积雪还化不尽,7月份最炎热的时节,山上平均气温只有188度,凉气袭人,凉,是冰山的一大特点。

冰山梁是罕见的古冰川遗迹——冰蚀夷平面。为京西冰川活动规律提供了有力的佐证,具有较高的地质科学研究价值。

冰山梁素以凉、怪、阔著称。凉,上文有述。怪,怪在山上之石无根,顶上之石无源,无数奇峰怪石不知从何处飞来。巨石方方正正,好象工匠加工过似的;层层危岩,活象园囿中的人造假山;风动石,蟾蜍岩、龟望海、玉女赏月、狮子滚绣球、母鸡下蛋等等数不胜数。由冰蚀、风蚀相互作用下产生的石海奇观。千奇百怪,形态各异,岩石上还分布着大小不等的石臼。大者约1米,

小者仅十几厘米。历代文人名士观后纷纷留下题刻:“山魂”、“绝塞奇观”、“崆峒一秀”、“石源”、“擎日撷月”、“石林”等。冰山顶峰还以宽阔无垠而闻名。山顶面积26平方公里,系准平原化地貌,土肥水美,草木葱茏。

至2021年,翼城县辖6个镇、4个乡。分别为:唐兴镇、南梁镇、里砦镇、隆化镇、桥上镇、西闫镇和中卫乡、南唐乡、王庄乡、浇底乡。

翼城县,隶属山西省临汾市。位于省境西南,地处中条山、太岳山之间,县境东临沁水,西接曲沃,北和浮山、襄汾眦邻,南与绛县、垣曲相连。不仅地处临汾、运城、晋城三市交界处,而且属秦、晋、豫“大三角”之中心地带,境内平川、丘陵、山区大体各占三分之一。县域总面积1170平方公里,辖4乡6镇、151个行政村,总人口32万。

地形地貌

翼城县中西部地势平坦,在山地与平川过渡地区广布黄土丘陵。大部分地区海拔500~1500米。东南部山地最高,翼城与垣曲、沁水交界处的历山舜王坪海拔2358米,最低处在下阳村西南浍河边,海拔4752米。

境内山地、丘陵、平川各占三分之一,其中山区、丘陵区面积8363平方公里,占翼城县总面积的721%。山区出露地层有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等。

-翼城县

三鹤园村,历代来为唐氏统治,至今这里仍叫唐家湾,而三鹤园不过是唐家湾的一个茶园而已。就是这一个茶园,可是远近闻名。

很早以前,三鹤园是大户唐兆龙的田园的一部分,这个园子经过唐氏家族数代的经营,唐氏除收取一些田契地租外,开始在地里植造一些茶树,自用之外,还以茶叶做些买卖。到兆龙十世孙,有一公子生得十分聪慧,对茶已颇有研究,十分热爱茶叶,将茶叶销售到了石门、津市、常德、湖北等地,这公子还懂些诗赋,至成年已是一表人才。因常在外地做茶叶生意,结识了津市的一个姑娘,十分心仪其女子,也深得这姑娘爱慕,两人感情甚笃,本可成为一对恩爱夫妻。只因这唐公子家父母曾在本地的双合,与向氏有一指腹婚姻,因唐氏家规甚严,且唐公子本人较为内向,虽有心仪之人,还是随了父母之意迎娶了向氏女子。

自成亲之后,这公子便忧郁寡欢,居然一病不起,婚后不到一年便病逝了,其妻跟着到产难中去了。这唐公子心仪的那个姑娘,近年未得唐公子讯息,于是到西莲唐家湾来找唐公子。闻此噩耗,这姑娘竟然哭昏于唐公子坟头。唐公子的父母感念其情深,收于家中,不曾想,这女子也于一年中病疫,这女子死前曾求唐公子父母,死后葬于唐公子身侧,其父母亦认是缘分使然,便遂了这姑娘心愿。

自唐公子与二位女子死后,葬的这块墓地上,便有三只仙鹤常常栖息于这片土地的茶树之上,几年下来皆是如此,三只仙鹤从不离去。三只仙鹤栖息这些茶树,一天变得茁壮起来,从这个园子采摘出来的茶便慢慢变得格外好喝起来。茶汤甘醇,回味绵长,茶香溢人,沁人心脾,色泽翠绿,养眼怡情,久置不腐,久泡乃香。因这里的茶叶品质越来越好,等这里的新茶一上市,远近商贩争相购买,多被一抢而空。这么好的茶园,这么好的茶叶,人们便把这三只仙鹤栖息的茶园称为三鹤园。

三鹤园,特别是三鹤园的醇美茶叶经众口相传,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传到了明朝永乐皇帝的耳中。这皇帝便急派钦差送三鹤园茶叶进京,皇帝一尝之后,赞不绝口。于是皇帝下旨,此茶必须上贡,不得外卖。自此,这三鹤园茶只进贡皇宫,供皇帝及宫中享用,历经清明两朝,三鹤园茶便成皇宫的专用贡茶。

于是,三鹤园村便远近闻名了。

金竹,原来叫中柱山。在这个村庄,曾发生了一件十分凄惨的事件。

在中柱山,有一块金竹林,金竹林山下,住着一户李姓人家。这李家夫妻,直到中年才生了一个女儿,取名李金竹。这金竹姑娘生下后,身体极差。金竹妈妈特别心庝,日夜熬包谷糊、苦瓜篓汤、小米粥精心喂养,用金银花、艾蒿、四两麻等熬水洗澡。日复一日,金竹姑娘一天天变得强壮起来,长得越来越可爱。随着时间流失,金竹姑娘长大了,出落得亭亭玉立,犹如天女下凡,成了远近闻名的大美人。金竹姑娘无忧无愁,整天乐哈哈,为全家带来了无穷的欢乐。

当金竹姑娘长大,赢得了许多俊小伙的爱慕。终于李坪村的张家儿郎赢得了姑娘的芳心,正在二人谈婚论嫁时。邓土王到中柱山来游玩,瞧见了如仙的金竹姑娘,眼都直了,涎水直滴。尽管这老土王六十多岁了,有了十二个妻妾,还是打起了歪主意。第二天就派人前来提亲,要娶金竹姑娘做十三姨太,被李家及金竹姑娘谢绝了。慑于邓土王的权势,一家人悄悄躲到深山里去了。当邓土王派人来抢金竹姑娘时,却找不到金竹姑娘了。于是就绑了那张姓儿郎,押着他找,这张姓儿郎自然不会真心帮邓土王找,三天没找到,就把这张郎活活给打死了。

当金竹姑娘听到心爱的张郎被邓土王害死,心如刀绞,决心为张郎报仇。她用竹签划伤自己的脸,把自己弄得丑陋无比,便下山找邓土王拼命。终于有一天,她找到一个机会刺杀邓土王,但只刺伤到邓土王的一只腿。当邓土王抓住金竹姑娘后,就要他的卫兵当场奸污她,并把她送给他的一个七十岁老仆人。趁卫兵稍不注意,她猛地用力朝一个木柱撞去,当场脑浆迸裂而死亡。

中柱山人为了纪念这位忠贞而刚烈的姑娘,便把这个村子改为了金竹村。

中里村本名叫李村。由于李姓后人繁衍众多,人们把这个村分成上李村、下李村、中李村三部分。因中李村面积较大、人口较多,人们习惯了把整个李村唤作中李村。

李村是唐朝太宗的一支旁系后裔,李家在这里繁衍生活了一千多年,出了许多名人。本村的李林阶在清朝咸丰年间曾做到了荆州知府。

曾经的闯王李自成兵败后,带部分残兵逃到西莲,就驻扎在李村。在清兵围追剿灭之下,大部分残兵被逼死在万人洞,至今万人洞里还有一个万人堂。李自成复兴无望之后,悄悄躲进三圣庙,做了出家和尚。便将一部分财宝藏在六块岩,一部分财宝沉于李村落香潭。由于李村人姓李,李自成也姓李,为了保护李自成的安全,人们把中李村在各类官方文书之中都写成中里村。

于是人们口中叫的是中李村,在各地及各类文书中,就都是中里村。慢慢中李村就成了中里村。

金鸡村原名叫金藏村。

金鸡村与中里村相邻,原属李村的一部分。因和中里村相隔一条较大的山岭,山岭下面是著名的落香潭瀑布,瀑布下面是很一个很大很深的潭。这个潭因李自成许多箱珍宝沉于此,人们把这里叫做落箱潭。由于落箱潭里藏了许多金银珍宝,于是把这里称作金藏村。

解放后,一名南下干部剿匪时住在金藏村,有一天搜匪到山顶,天刚蒙蒙亮,见到一轮红日冉冉升起,山下农户的公鸡还在一声声打鸣,于是这位干部大声喊:“金鸡报晓!金鸡报晓!”由于他的这一大喊,惊动了藏于山顶的几个残匪,于是顺腾摸瓜,彻底剿灭了这里的匪患。为了铭记这些军人的功劳,这里的村民把金藏村改成了金鸡村。

柳树村原名杨四塔村,因一个神话故事,这里便变成了柳树村。

于是,几个老者劝这小孩回去。小孩惦念自己的小伙伴,也就高兴地往回走。当小孩回到地面,已物是人非,这个村所有人都认不得这小孩了,小孩说起他的伙伴,这里的人们都说这些人都做了古人。

但人们去柳树处,居然找不到这颗柳树了。

于是,人们就把这里称柳树村了。

双鹤村地处一条狭长的地带之中,这条狭长之地横过一个叫癞子垭的垭口后又是一条狭长地带,一直延伸到人潮溪的溇水,人们把北边的这条狭长地叫做北来峡。北来峡林木繁多,植被茂盛,物种极为丰富。冬暖夏凉,四季适居,常年鸟语花香,是一个十分美丽的地方。在这里,由于地形狭长,两山对峙,耕地不多,故在此居住的人口不是很多。由于这里舒适的气候与环境,各式各类飞禽走兽云集来此。古就有一对仙鹤栖于南山之上,曾有几代人都领略过这对仙鹤的风采神韵。由于这两只鹤双栖双飞,与本地百姓几代为伴,深得本地居民喜欢。当地百姓由于对这对仙鹤的挚爱,就干脆把北来峡的地名改为双鹤了,这便是双鹤村的由来。

洪洞县地处山西省南部,临汾盆地北端,汾河之畔,东临古县,西接蒲县,南与临汾为邻,北与汾西、霍州接壤,总面积1494千方公里。汾河由北向南贯穿中端,南部低平,形成东西高、中间低的河谷盆地,这里文化资源丰富,有侯村娲皇庙、大槐树移民遗址、苏三监狱、霍泉水神庙等历史文化遗迹,此外,尧王访贤,舜耕历山引发的四千余年传承不衰的羊獬、历山联姻民俗更是全国绝无仅有。

1、羊獬村基本情况介绍:

羊獬村,原叫周府村,位于山西洪洞县甘亭镇西南,在县城西南约20公里处,与屯里、吴村相连,开车半小时可到达,建村四千多年,1994年分为南北羊獬两村,两村轮流执社,今年执社村为南羊獬。村中共约430户人家,村中人口约为1850多人,全村总共十多个姓氏,(张、王、李、孙、阎、薛等)其中张、王、孙、阎、李、薛几姓较多,共约占百分之六七十。各姓氏间基本上均有亲戚关系,原来村中几乎全为周姓,但现在周姓在村中已基本消失。村中基本无外地人定居,北羊獬外地人稍多一些。南羊獬村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村民文化程度以初中毕业居多,高中较少,基本无大学生。据该村支书介绍,村中经济状况“一般还好”,地里庄稼收成不错,全村村民存款余额500万。

村中有庙宇群“唐尧故园”,是“娥皇、女英”二位神女的住所,也是尧的寝宫。临汾城内有尧庙为其处理政事处。

2、历山基本情况介绍:

历山,又名英神山,位于山西洪洞县万安镇西北部的东圈头村,在县城西北约25公里处,东圈头村与神西岭、兰家节为邻,从城内开车约需40分钟可到达。整个历山区共六个自然村分为三个社(社为传统民间组织,古时承担农村社会的公共事务、祭祀娱乐、社会福利和自卫保护等等所有官府不管的事情,现在有社依然与行政单位互不冲突,只是只承担祭祀活动),如下:

东社:三教村、宋家沟;

中社:东圈头、兰家节;

西社:西圈头、神西村。

六村中基本无外地人定居,共约7000人,每村六七十户至四五十户人家不等,年收入,夏麦约人均500斤。其中东社人口最多,西圈头约500人,姓氏以高、何、许、梁、李、史居多,约占半数以上,当地居民多在煤矿工作,地里收成也不错,村中水源不足,村民集中取水,以担论价(01元/担)。

舜庙所在地历山主峰位于东圈头村南,全山共分五大景区:主峰、百鸟峰、神象岭、舜田、舜井井区,其中主峰状类龟,头南尾北,站在龟背远眺,平阳万古城,霍山千秋雪,尽收眼底,左依青山,右环汾水。

自光绪以后,初三晚上途经万安村要住宿一晚,万安村南接梁家村,北临杨家庄,村分两社,每社各分为四班,每年各班轮流接待羊獬来人,八年轮一次。

1

3、羊獬、历山两村关系:

因为娥皇、女英与舜的婚姻关系,两村数千年来一直保持着良好关系,自古以亲戚相称,是几千年的皇亲,羊獬人称二女为“姑姑”,历山人则称二女为“娘娘”(即我们日常称的奶奶),平时两村人见面,羊獬人称历山为“表侄”,历山人则称羊獬人为“表叔”/“表婶”,最平常的也说“亲戚来了”,羊獬人要比历山人高一个辈份,因此虽然两村历来关系良好,却从不通婚。除了三月三和四月二十八以外,五月初五舜帝生日,六月十八娥皇生日,九月初九女英生日两村人都会自愿相集来历山为他们祝寿,但活动规模远不及迎送二神女时大。

娥英出嫁争大小的故事和走娘家、回娘家

娥英争大小的故事一直流传,在车上姐妹二人最终商议好,姐上犁山种田,妹为正宫共在家管理家园,这也说明女英在万安。

羊獬接姑姑,先接大姑娥皇,再接小姑女英,所以,三月三接姑姑时,初二先到神立庙接娥皇,三月三吃完早饭后动身,午饭前必须到万安。而万安早在杨家庄等接娥皇娘娘,双方烧香磕头,将娥皇娘娘从羊獬驾楼迎入万安驾楼,姐妹见面,看戏,会餐。晚上向公婆请假回娘家。初四起身经北桥饮“九龙壁”酒,带烧饼,消除灾难,经大街出大南门到南天门,双方叩首将二位姑姑请入羊獬驾楼。羊獬在北天口接二位姑姑。沿路有腰饭。回到羊獬群众早在“上天口”迎接姑姑。先接的大姑姑一碗清茶请回殿。二姑因不是同时同地接,故先在村外的二姑姑庙暂住一夜(旁有将军庙保护二姑姑)。第二天,羊獬家家作饺子迎二姑姑进殿。

在接姑姑的过程中,所过各村都自愿做好腰饭,再苦的年景都要招待亲戚。如焖饭、小米、苦苦菜等表达团结之意。张村的金豆子汤、沙盆菜表示赤胆忠心,红心一片,沙里澄金之难也要接待亲戚。威风锣鼓中的“西河滩”和“吃凉粉”流传千年,也为了纪念亲情友谊。

每年八天祭祖时间

每年祭祖时间固定有八天,“三月三、三月十五、四月八、四月二十、四月二十八、五月五、六月十八、九月九”。羊獬妇女拜寿是五月五,舜王寿。六月十八娥皇寿,九月九女英寿都是提前一天到神立,正午前必须到万安拜寿听戏。羊獬男性三月三接姑姑和万安神立四月二十八为尧贺寿都是男性的正日。三月十五万安神立的妇女到姑射山为南仙洞神女拜寿,同时这天也是尧与鹿仙女成婚的日子。四月八那个村妇女到尧庙为鹿仙女庆寿,现在都去羊獬,也有到南仙洞的。四月二十是万安舜庙威风锣鼓节,是舜父亲的生日,也是药王寿辰。

舜王庙

舜王庙位于万安东门内,又名“安乐庙”也称人根之祖庙。

马王闻忠塑在左边,保四季按时下种。“八蜡”管虫神塑右保佑禾苗无虫,健康成长。药王孙思邈塑在马王东殿保佑成年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三霄娘娘(琼、云、碧)在“八蜡”西殿以保佑幼儿不生怪病。

舜的正殿东西墙根塑站像为十大朝臣。东墙:[]管农业;契管教育;垂管工业;益管山泽水土,飞鸟走兽;商均管财政;西墙:伯仪管仁义道德;龙负责传达指示;丹朱管接待和会议安排;象管各诸侯,定期汇报工作;[]负责交通。

献殿设“击鼓登殿台”左为君,右为臣,前为仙家。登殿台中为禹总理行政,左边皋陶负责司法,右边董宰相有训龙之技,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舜在正殿后观察禹管理政事。登殿台后放驾楼,设龙凤扇,五彩镖旗,五彩盘龙旗五对,皇罗伞锈“千乾德永明”及八卦国旗一对。登殿台前有回避肃静牌两对,靠墙放銮驾。前有十根三眼炮。过厅东设三间灵龟鼓厅,称“敢谏鼓”广纳民主之意。

娥英庙

此庙位于万安北城外西北角,按八卦开门而建,是每年三月初四送二位娘娘之地,由北河顺城壕任意漂流至北天桥,主事班捞出,放花拦墙,接送人们每人饮一杯酒,并带烧饼,消灾除难。庙前挂大匾“有虞内助”,两旁为斗拱繁密的庙门,西有二宅石狮,称“灵狮”,知天气变化。东有三宅石狮,工艺超群。匾“舜地逢春”及“德配重华”。舞台中四扇屏与舜庙相同,上挂大匾“德未曾有”。庙院有观戏亭,旁开小门。上十二个保全年平安之台阶到过厅,

2

专供每年五月请舜王过寿之用,并有四通碑,两套威风三眼冲,十根炮架子,当中放肃静、回避牌两对,上挂“长寿亭”三字匾,亭两旁设各种旗号,人走中间通献殿,中有女英娘娘驾楼。驾楼两旁插为民造福的八卦旗,并有五对镖旗盘龙保镖。黄罗伞绣“坤德常照昭”,舜庙绣“乾德永明”,都为杏**,清道飞虎,龙凤扇,和舜庙相同。献殿壁画女八德为中华民族做人因素,是五十六个族人民学习的榜样。窗下塑红、白马,并有牵马二将。

正殿中为娥皇女英,东为子孙娘娘和保姆,西为三霄娘娘。东西墙上画有戏女,文武场,佣人等。庙内还设有办公、休息、厨房、用餐等场所,相当齐全。盘龙柱,门槛上顶按舜王小庙,内有舜及两帮手,皋陶、董老,是辅尧王工作,在对面看两位娘娘是否按群众要求办事。

西北为开门的人根之祖殿,中挂“舍宏光大”,出入两边,门上挂“尧天”及“舜日”鸡蛋圆匾。明三暗四,前按栏杆,行人不如像内。第一间帝喾和庆都在小炕上坐着,中放小桌,尧在父身旁。炕下放圆桌有姜原生叶,简狄生契,常仪生挚,六人为训子台之情。第二间为尧和鹿仙女商谈部落之事,中放小桌,娥皇在母旁,女英在父旁,炕下圆桌有九子不肖各研究各心爱之事务。第三间握登照顾瞽叟用饭,小炕桌上舜在旁学习,炕下按放桌有后继母嚣和儿象傲及首,想害舜而女儿劝之情景,第四间舜和女英在小炕桌上品茶,并商谈国事,以德治国安邦。炕下方桌有儿子姚商均及女儿霄明烛光,一同研究陶窑的事。献殿到过厅东西各建九间展厅及办公住人屋,还有走廊栏杆,亭台楼阁,美观大方。

三官庙

三官庙位于万安中心,在“光荣楼”前,座东朝西,庙两旁立着一对“漏骨狮”,庙里客厅展厅戏厅都有。戏台有分文武场。

金殿前走郎花木栏杆,殿前每间四扇软门,中间两扇能开动,三官神像是“天官、地官、水官”。传是元始天尊口吐的三星。正月十五吐火星是赤龙天子。四月二十八“火得王”找尧王。五月十五生舜,七月十五口吐火星,“土得王”找舜。二月初五生禹,十月十五吐水星找禹。

东墙壁画是要骑农民子辛赠送的“虎龙马”,旁边还有备用马“火炎驹”。西墙壁画是舜骑着“飞马”。靠像台是禹骑着的黑马“千里驹”。这四匹马及夫人的四匹马被称为“八骏马”。

正殿东北角是楼坡,殿东有一间殿塑着尧妻鹿仙女和禹妻涂山氏。东墙是鹿仙女的枣红色登云马。西墙是涂山氏的杏**驾雾马。殿西有一间塑着娥皇女英。东墙女英的马士纤离红色,西墙娥皇的马是纤离白色。这里的风水据说是在凤凰尾巴根部,因为是舜诞生的圣地,古时又称“尧婿舜乡”和“凤xi龙蟠”。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三天大会。大庙和牌楼巷东的三光楼同一天大会。三光楼那边是唱小戏三天,白天木偶,晚上灯影“皮人”。

武乡地理

武乡县位于太行山区东麓,山西省东南部,长治市最北端,东经112026’至113022’。北纬36039’至37008’。东邻黎城、左权;西界祁县、平遥;北与榆社毗邻,南与襄垣接壤,西南与沁县交界。平面图上,疆界总长287公里。县境东西长150公里,南北最短距离10公里。全县总面积1610平方公里。

武乡县交通便利。太焦铁路、208国道、太长公路纵贯南北。武墨铁路、沁涉公路、权马公路横贯东西。目前全县公路总里程长457公里,包括国道1条(208国道武乡段)24公里,省道2条(南沁公路武乡段67271公里,太长公路武乡段30公里)97271公里,县道8条(权马线、故石线、上韩线、西东线,蟠砖线,石西线、榆洪线、北王线)114公里,注册乡道19条219公里。截至2002年底,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728公里,其中油路(水泥)路4196公里,砂砾路和土路3084公里。全县14个乡镇、1个开发区,全部通了油路,372个村通了公路,187个村通了油路,全部通了机动车。

武乡县地跨太行、太岳两山之间,太行山脉由东北向西南蜿蜒。 太岳山脉从西北向西南逐渐延伸。地势呈东西高,中间低的马鞍形。 县境东部地区大部在海拔1400米以上,最高峰花儿垴达2008米。 西部地区海拔在1300米左右,最高峰紫金山达海拔1809米。 北部和南部的大部分山岭多在1000-1300米之间。中部地势比较平缓。最低处监漳滩至西川一带海拔800米。全县属黄土丘陵地带,境内丘陵起伏,沟壑纵横,河流交错。全县可分为石质山区,黄土丘陵区和较平川区三个不同的地形区域。

武乡县属温带大陆性气候,特征是一年四季分明,冬夏长,春秋短,季风强盛。 冬季寒冷少雪,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温和凉爽。各地因海拔高低不同气候差异较大,最热的监漳滩,年平均气温约在10℃左右,最冷的花儿垴,年均气温只有3℃上下。境内年平均无霜期在150天左右,最长的城关地区,无霜期在170天上下,东西两侧山区,无霜期一般在140天,境内各地的地形、地势差异较大,年降雨量分布亦明显不均,西部地区降水偏多,东部偏少。分南、故城、涌泉一带年降雨量在580—600mm,洪水、窑湾、韩北一带降雨量在540—580mm。

武乡历史

武乡县,历史悠久, 据考证,早在新石器时代, 这里就有人类居住。西周时期,今武乡地区称为皋狼之地;春秋时代,属晋, 为皋狼之地,也有甲氐国的传说;战国时代,名涅,城邑在今故城镇,先属韩,后属赵;秦代,属上党郡。西汉,置涅县,属并州上党郡,县治在今故城镇,区域包括今武乡、榆社、左权全部及沁县北部、祁县东南部地区; 西晋,武帝泰始年间(公元265年- 274年),涅县分为三县,即武乡县、 镣阳县和涅县,从此始有武乡县之名。

武乡县是根据境内有武山和武乡水而得名。其境域大约包括今榆社和武乡县中东部地区。城邑在今榆社县城北15公里的社城镇。西晋时,武乡县、涅县都属并州上党郡。隋义宁元年(公元617年)乡县分出榆社县,其境域形成现在的规模。唐初,乡县属河东道韩州。唐景云元年(公元710年),恢复武乡县名至今。五代十国时,武乡县先后属后唐、后晋、后汉的潞州。后属北汉。宋初,武乡县属河东路潞州。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武乡县属威胜郡。金代,天会六年(公元1128年),改威胜郡为沁州。 武乡县属河东南沁州。元代,武乡县属中书省晋宁路沁州。 明初,武乡县属山西(省)布政司冀南道沁州。清代,武乡县属山西省冀宁道。民国十九年裁道。武乡县直属山西省。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9月,山西省划为七个行政区。武乡县属第三行政区,行署驻沁县。1939年7月,日寇侵占白晋路。同年阎锡山制造“十二月政变”。从此,武乡县脱离了旧山西省领导,属太行抗日根据地第三专区(亦称三分区)。1940年6月,日寇侵占段村。为适应对敌斗争形势需要,武乡县分成武 (乡)东抗日县和武西抗日县。武东、 武西两县均属冀南太行联合办事处三专署领导。1941年7月起,两县均属晋冀鲁豫边区太行三专区。1945年8 月25日,段村解放。9月,武东、武西两县合并为武乡县。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武乡县属长治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管辖。1958年,长治行政区改为晋东南专区,专署仍驻长治。1958年 11月,榆社县和武乡县合并,称武乡县。属晋东南专区。1959年7月,榆武再次分治。1985年,撤销晋东南地区,分设长治市和晋城市, 武乡县属长治市管辖至今。

乡村乡镇

武乡县辖9个乡,5个镇,1个开发区,393个行政村,942个自然村,其中墨镫乡15个行政村,27个自然村;洪水镇57个行政村,161个自然村;蟠龙镇54个行政村,125个自然村;韩北乡26个行政村,75个自然村;大有乡26个行政村,71个自然村;监漳镇15个行政村,59个自然村;贾豁乡27个行政村,61个自然村;上司乡19个行政村,56个自然村;故县乡11个行政村,43个自然村,丰州镇47个行政村,104个自然村;石北乡16个行政村,24个自然村,涌泉乡21个行政村,28个自然村;故城镇33个行政村,58个自然村;分水岭乡14个行村,26个自然村;石盘农业开发展12个行政村,25个自然村。

人口资源

2001年末,全县总人口211717人,其中城镇人口21118人。

土地资源

武乡县共有土地24323338亩,其中耕地6152725亩。林地3640977亩、园地248987亩、牧草地11467亩;建设用地75190 亩;交通用地143036亩,水域面积406527亩,未利用土地12967719亩。按2001年人口计,人均占有耕地约29亩。

武乡文艺

·武乡秧歌,据大有横岭寺舞台壁词所记,清道光29年(公元1849年),已有武乡秧歌戏班在该台演出。以此推测,它以一剧种出现,距今最少有170年的历史。其由来,一说由河南跑乡铁匠张金川将长治荫城一带的火干板腔引入发展所至;一说由当地小调(特别是夯歌)发展而成;一说由下合、北漳、陌峪、西营一带等18个村子的艺人组成的戏班,将某一曲调(曲名不详)加工而成。虽众说纷纭,无据考证,但无疑,是我县劳动人民不断发展、整理、完善而成的一个独特剧种。

经近百年演出的锤炼,剧种日益成熟。抗日战争前夕,其基本板式有二板、慢板、哭板、垛板、散板等。另外,叫、转、留、过、切也基本规范化。在行档上,旦角细分为小旦、正旦、老旦、彩旦、花旦、泼旦等;生角分为小生、大生、老生三种;丑角也分为小丑、老丑两种。同时,净腔也开始萌芽。布伴奏上,文、武场门乐器基本固定。击乐有二簧鼓、手板、小锣、大锣、水钗、枷官钗、梆子等;文场皆弦乐,四大件为二簧、二把、二弦、木胡。

武乡秧歌一问世,就受到群众无比喜爱。所演剧目至今有二百多本(出)。由于和襄垣地界毗邻,群众习俗相同,武乡秧歌一问世便很快流入襄垣,故形成现在的两个支派。两派唱腔大同小异,风格各俱特色。目前,两县秧歌剧并驾齐驱,竞相媲美,各自沿着自己的路子朝前发展

武乡秧歌代表任务:姚长旺、安娥英、李效珍等

武乡明星

赵迎——著名歌手、词曲作者,12岁登台,以一首《种太阳》唱红了全武乡,后来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山西省艺术学校,现在为西南交大艺术与传播学院音乐系的应届毕业生,代表作品有《成都印象》、《梦醒了》等,他为家乡创作的《武乡我的家》这首歌曲中不但运用很时尚的说唱方式把武乡代表性的景点和特色小吃展示了出来,而且还有武乡秧歌的音乐成分,受到了专家和听众的广大赞誉和认可,是从武乡本土走出去的第一个多才多艺的创作型歌手,他为繁荣和推动武乡的文化艺术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武乡美食

1、枣 糕

枣糕距今已有300年的历史,是武乡经济实惠的一种民间小吃,很受人们喜爱。是民间婚丧嫁娶、生日、满月、暖房、祝寿等事主食,也多见于集市、饭摊。具有色泽金黄,绵软甘甜之特点。

一、原料配备:软米面、大红枣

二、制作方法

1、将软米或少量小米混在一起,用清水淘洗干净,湿度为能用两手指捏开成面粉为止,磨成面粉,粗萝筛下。或用纯 软米面,或用软米面加少量玉米面也可。

2、将软米面或混合软米面放入木器具里,用温开水将面搅拌成圪搭碎状粒备用。

3、将大红枣用清水冲洗干净,上锅煮软,捞出。

4、将蒸锅置于旺火上,加适量净水,沸后套上专用蒸米的瓦甑铺上沙布,蒸米器具与锅接融边缘用米面和稀成面泥抹缝,以免透气。

5、取软米面粉粒撒入甑内一层(约6厘米厚),待蒸气腾升后,再撒一层软米面粉粒,如此约16厘米厚时,排放一层红枣。反复数次,直至甑满为止。如若某部分蒸气未上来,可用筷子插入让蒸气腾升掺透。

6、蒸熟后,倒在案板上,用湿布盖住,双手蘸冷水拍压成馍状,掀掉湿布,上一层食油,不易冷却,然后再盖住,吃时,用刀切成薄片即可。

2、和子饭

“和子饭”也叫“和则饭”。是武乡民间晚餐常见的一种饭食。主料有小米或少量的玉面圪糁。配料按季节选用豆类(大白豆、大绿豆、黄豆),蔬菜类(红薯、土豆、南瓜、北瓜、鲜豆角、红罗卜、白萝卜、芹菜、甜菜、干豆角、南瓜条)、野菜类(苦苦菜、玉谷菜)。品种可多可少,数量根据喜爱,各取所需,适量为宜。调料多用葱花、蒜片、精盐、食油、醋烹炝入锅。

具体做法:锅里盛清水置旺火上烧开,先放入豆类、小米、略煮一阵,再加入易煮的蔬菜,熬熟后,投入香柱细的白面条和三和面条,沸熟后,放盐,定好口味起锅。另用饭勺将食油在火上加热,将葱花或蒜片炸出香味,点醋成汁,烹入“和子饭”内搅匀即成。食时,香味四溢,味美可口,然后再配小菜,如小葱,水萝卜更佳。

擦 面

“擦面”也叫擦圪蚪。是武乡民间一种普通饭食。制作简单,操作方便,适合集体大灶多食用。做擦面:1、需备有“擦床”灶具,擦床架呈现长方形,大的约三尺左右,小的也有一尺半,中间床架上多用硬铁皮做擦孔,扁圆形向上隆起,孔如月牙,多似鱼鳞,排列较有序。2、面和好后不需要揉搓和用力揣压,质地软绵为好,也称活面,可直接擦入开水锅内。3、原料常见有三种:一是纯白面粉,二是白面中掺入玉米面或高梁面,三是白面、豆面、高梁面和在一起称“杂面”。

制作方法:

1、将面用水(冬热、春、夏、秋温)和拌成质软的呆面,或撕成块状。

2、将擦床横搭于锅上,左手按住擦床,右手握一块面团放在擦床中布满擦孔的地方,用手向前方一下一下擦入开水锅里,擦一块,用筷子在锅里搅一搅,以免积成圪搭状,直至擦完。

3、擦完后,用土豆,红、白萝卜块擦一次擦孔,将遗留在孔内的面擦出。盖锅,煮熟捞出,吃时配上浇菜,口味甚佳。

3、抿 面

抿面俗称“抿圪蚪”。是武乡民间一种面食吃法。其制法与“擦面”相似,所不同的是操作工具有所区别。“擦面”的擦床呈月牙形向上隆起,而“抿床”是用带有布满小圆孔的铁皮钉在木架上,大小抿架与大小擦床架尺寸相同,大锅用大抿床,一般为小抿床。“抿具”是铁制而成或木制的状如小锄,上有柄把。

抿面时,用筷子或面铲将调好的面块放在抿床上,手握抿具,手掌心用力,将抿具放在面块上,用力向着抿孔向下抿压,抿下的面呈圆形条状,约一寸多长,或不用抿具,农家人口少者,直接用手掌抿压也可,形如圪蚪而得名。

特点:面质有筋,口感滑而软硬适宜,利水,易于消化,老少皆宜,别有地方风味。食时,浇菜食用更佳。

小米焖饭

小米的原粮为“谷子”。武乡盛产的谷子名扬四方。小米颗粒晶莹,色质金黄,近几年来,武乡大力推广种植晋谷21号,所以小米称“汾洲香”,日渐成为太行名米,重点开发。

“小米焖饭”因米质不同而不同。制作小米焖饭,首先将小米拣净杂物,用清水淘洗干净。倒入开水锅内,水淹小米二指,用铁匙搅一次,以免拈锅,然后,掌握火候,先急火煮,后用弱火焖至小米开花即成。也有做小米焖饭时,少加点碱面,使焖成的米饭有筋,更加爽口,软绵。食时,舀上一碗“小米焖饭”,放上一些红、白萝卜丝菜更佳。

特点:色泽金黄,软绵香甜。

4、煎 饼

“煎饼”是武乡民间一种风味小吃,多见于集市个体饭摊与农家。制作简便,易于携带,老少皆宜,特别是老年人更喜爱吃,软绵入口,冷热均可。

随着原料的不同,制作出的品种也不同,大致分为白面煎饼、高粱面煎饼、米面煎饼与杂面煎饼几种。

制作方法:

1、白面、高梁面、杂面做原料,将面粉倒入盆内,用清水搅拌成糊状,然后加配料,放入精盐、食油、葱花或者小蒜等备用。

2、米面煎饼(即玉米面、小米面粉混合):先将玉茭开水浸泡5分钟捞出控净水,到碾子上碾成碎粉过箩筛下细面粉,小米面也同样方法碾成面粉混在一块。将米面粉倒入盆内,用米汤水把面粉搅成糊状,放温暖处发酵半天,同时将发酵的米面粉放点碱液搅匀无酸味。

3、将小铁鏊放在火上,临时制作小刷一个,待鏊烧热后,用小刷蘸油,将鏊面从顶刷到周围,然后将搅成的糊状(也叫面茬)用手勺舀一勺左右,从鏊顶浇下,直到鏊周围全浇上为止,盖上盖剪2分钟左右,即成。再用手铲将煎饼挑出鏊外,放在器具上,即可食用。食时,蘸上醋,浆水更佳,也可切条,馏在烧菜(主料)上面,当馏面吃。

特点:色泽鲜艳,软绵可口,边做边吃,别有一番风味。

5、灌 肠

“灌肠”是武乡人的夏令小吃,它用荞面制成,营养丰富,有清热解毒之功能。《本草纲目》载:“降气宽肠,除积滞,消热肿风痛,除白浊白带,脾积泄泻。”因此,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食品之一。集市、饭摊屡见不鲜,生日满月,嫁娶等事,吃盘菜用之。

制作方法:

1、将荞面放入盆内,把精盐用水化开,兑入荞面里,搅拌成糊状,舀入碗内,笼蒸30分钟后,取出晾凉,扣出。

2、食用时,用小刀切成宽片,放入盘,入碗内,浇上醋、蒜汁,韭花、香油调好口味即可食用,也可切成方片,用食盐、香油、醋烹炒食用,叫炒灌肠。

6、捻圪搭

“捻圪搭”是武乡民间一种百姓喜爱的风味小吃。常见有荞麦或白面制作,吃着有筋骨,很实惠,多见于农家和饭店、饭摊。现用于机械制作的,称“毛耳朵”,薄厚均匀,且有条纹。

制作方法:

将荞面或白面倒入盆内,用开水将面粉搅拌,揣成柔和的面团,然后放在案板上,用一块揪一块,搓成手指粗细的细长条,再切或揪成若干小块,然后用大拇指接住小块向前推,小面块立刻卷起半圆形或圆形,手熟者左右大拇指可同时并捻,增加效率。然后下到开水锅内,煮5-10分钟即可用灶篱捞入碗内,再浇以炒好的菜食用,别有一番风味。

莜面烤铑铑

“莜面”的原粮“莜麦”,也称“燕麦”、“玉麦”,这种作物已经有2500多年的种植历史。莜面不仅有耐饥抗寒,保肾、保肝、造血及增加免疫之作用。而且还有壮体、健脑、目清美容之功能。可提高智力、降低胆固醇,对治疗糖尿病也有一定的效果。莜面是营养丰富的食物,也有降血防癌的药效。“莜面”可制作十几种花色品种供食用。“莜面烤铑铑”是十几个品种中的一种,是武乡东部高寒地区百姓主要家常面食。

“烤铑铑”的制作方法:将莜面倒入盆内,用开水和面,揉制光滑,搓成长条,揪成小剂,将小剂在案扳上搓成状如人舌的薄皮,再用右手将面皮搭起,卷成中间空的小卷,或者将莜面薄皮搭在左手拇指下方,用右手托慢慢将面皮推向左边,成棱条状的长卷,然后轻轻卷起,竖立在蒸笼里,急火蒸10分钟左右即熟。食时,将烤铑铑盛在碗里,倒入蒜汁或醋即可食用。

特点:吃着有筋骨,耐饥抗寒,富有营养。

7、谷 垒

“谷垒”也是武乡民间一种特有的风味小吃。多见于农家,一般为早餐熏属蒸制餐食。常用土豆丝、红薯丝、红白萝卜丝、鲜豆角丝作原料。过去人们还曾用豆皮、槐花、榆钱钱、地骨皮作原料食用过。

制作方法:若用土豆、红薯、红白萝卜、鲜豆角做原料,要用擦床擦成丝条,洗净后,放入盆里,撒入适量的白面、高梁面、玉米面和杂面粉,再加入精盐、食油,芜荽或葱花及调料,面与原料拌成散状或轻轻握成块状,放在蒸具上,蒸约15至20分钟后取出,根据喜爱,加醋蒜汁调食。

8、干面饼子

“干面饼子”是武乡人最普通的食品,无论城里、乡下、饭店、饭摊,每每常见。这种食品,既携带方便,又易放置。清代顺治年间就闻名遐迩。

一、原料配备:

面粉、碱面、食油、精盐、花椒面。

二、制作方法:

1、将面粉放入盆(缸)内,兑入清水(春热、夏凉、秋温、冬开),碱面用开水溶化倒入面盆里,揉和成面团后,再用干面粉掺入面团里,揉和光滑。

2、把食油、精盐、花椒面放入一小盘或小碗内搅拌均匀调成稀状作内馅。

3、将面团从盆内取出放置案板上,切一长条,揪成大小均匀的小面剂,压扁。揪一块小面球蘸上调味馅,包入压扁的面片内,擀成圆饼形状,放到鏊上,两面烙成淡**花纹后,放到铛里烤了一面再烤一面,直到烤熟鼓起,即取出。

特点:色泽鲜亮,外脆里香。

武乡方言

武乡话 意 思 武乡话 意 思

巧儿 麻雀 羊胡 放羊人

不赖 比较好 招护 负些责任

打对 爱护 民夫 民工

打发 派出、发出 扒拦 受阻碍

露倒 指态度 日脏 不卫生

喘处 收集 急淋 小便难受

拨换 相互对换 兔头 满足

赶清 原来 令倒 困倒

材制 材料 孬切 欺负

圪串 随意游走 实受 指人老实

勤紧 爱劳动 歪活 心里不痛快

打帮 帮助 动弹 劳动

吃劲 舒服 叨歇 坐在一起聊天

担待 请别人原谅 眼气 对别人羡慕

捞摸 用手去摸 耽功 故意

结记 挂念 想算 思考

夜来 昨天 真人 今天

前日 前天 自饭 早晨

前晌 上午 晚期 下午

黑来 晚上 寿材 棺材

日怪 有特色 挑插 破坏

刮人 声音刺耳 星秀 星星

董擦 出事情 没那 没有

揣面 和面 茅街 厕所

楞生 不干净引起心烦 则甚 干什么

捉糊 故意捉弄 泔水 脏水

好面 白面 饥荒 债务

圪都 拳头 圪洞 坑

圪出 枯萎 圪倒 偷偷联系

圪照 窥视 圪蚤 跳蚤

圪蟆 青蛙 出串 蚯蚓

草鸡 母鸡 牙狗 公狗

牦牛 种牛 壁虱 臭虫

鬼大 狡猾 忄西惶 可怜

老天爷 天 月明爷 月亮

日头爷 太阳 冷蛋 冰雹

夜别狐 蝙蝠 老疥毒 癞蛤蟆

老信呼 猫头鹰 野雀的 喜鹊

黑老蛙 乌鸦 花大姐 七星飘虫

倒用鬼 骂话 八扎货 人品不好

1柳店韭菜 地理标志产品

柳店韭菜

  柳店韭菜临淄齐陵有机蔬菜种植协会11395812新鲜韭菜……

2临淄边河小米 地理标志产品

临淄边河小米

  临淄边河小米山东淄博临淄长盛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淄博市临淄区金山镇境内,辖边河、金阳、赵庄、西张、东张、搭岭、黎金山等30个自然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8°06′00″~118°14′00″,北纬36°37′00″~36°44′00″。……

3临淄西葫芦 地理标志产品

临淄西葫芦

  “临淄西葫芦”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称号,种植面积占山东省种植面积的70%。 2011年初,“临淄西红柿”、“临淄西葫芦”经省级初审、国家复审、专家评审、登记公示等严格程序,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称号,对进一步做大做强蔬菜产业,推动农业结构调整起到了巨大……

4边河黑猪 地理标志产品

边河黑猪

  边河黑猪淄博市临淄区金山镇黑猪养殖协会边河黑猪生长在海拔420米的金山脚下,该地处于鲁中山地的北缘,植被茂密、空气清新。黑猪放养居多,喝山泉水、吃河岸青草、肉质优良,鲜美细嫩,红肌纤维多,肌肉拉力大,弹性强,口感好。据了解,临淄区边河黑猪的养殖,至今……

5临淄西红柿 地理标志产品

临淄西红柿

  淄被誉为“中国西红柿之乡”,种植面积4万亩。“临淄西红柿”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称号。临淄区种植西红柿、西葫芦历史悠久,土壤肥沃、易于灌溉,富含微量元素,气候适宜、四季分明、日光温和,出产的西红柿、西葫芦品质优、产量高。目前,全区西红柿种植面积近4万亩……

6蒲公酒

蒲公酒

  蒲公酒,系以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生前所推崇的稷下名酒“三蕉叶”古方、酿制而成。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山东淄川人,以《聊斋志异》著称于世,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蒲公一生,与诗酒结下不解之缘。其诗称:“堂中花满酒盈觞,妙遣花香入酒香”。放怀尽饮三蕉叶……

7马扎

马扎

  “马扎”俗名撑板凳,2600多年前发源于齐国故都――临淄,以其工艺独特、外形美观、坚固耐用、携带方便而著称,尤适宜中老年人使用。“王牌马扎”总结前人经验,以优质红木、檀木、枣木红芯、楷桑木等原料精工制作而成。“王牌马扎”檫面采用藏兰、白色麻线手工编织……

8周村烧饼

周村烧饼

  驰名中外的山东省淄博市周村“烧饼”为传统地方名特产食品,生产历史悠久、工艺考究。“月华牌”周村烧饼沿用了周村“德祥

黄小米是小米的一种,二者属于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没法对比。

小米分为黑小米、白小米、绿小米、黄小米四种。

小米,原名:粟,也称作粱、狗尾草、黄粟、粟米,拉丁文名:Setaria italica (L) Beauv var germanica (Mill) Schrad 禾本科、狗尾草属一年生草本,须根粗大,秆粗壮,粟是谷子去皮后的结果,谷子是谷类植物,禾木本的一种。

粟的营养价值很高,含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和维生素,它不仅供食用,入药有清热、清渴,滋阴,补脾肾和肠胃,利小便、治水泻等功效,又可酿酒。

其茎叶又是牲畜的优等饲料,它含粗蛋白质5-7%,超过一般牧草的含量15-2倍,而且纤维素少,质地较柔软,为骡、马所喜食;其谷糠又是猪、鸡的良好饲料。

扩展资料:

小米的营养分析

⒈ 小米因富含维生素B1、B12等,具有防止消化不良及抗神经炎和预防脚气病的功效;

⒉ 小米具有防止反胃、呕吐的功效;

⒊ 还具有滋阴养血的功能,可以使产妇虚寒的体质得到调养,帮助她们恢复体力;

⒋ 小米具有减轻皱纹、色斑、色素沉着的功效。

小米适宜与禁忌

① 一般人均可食用;

②小米是老人、病人、产妇宜用的滋补品;

③气滞者忌用;素体虚寒,小便清长者少食。

搭配宜忌小米+桑葚=保护心血管健康

小米+红糖红糖益气补血,小米健脾胃、补虚损,两者搭配可补益气血。

小米+肉类、黄豆所含的氨基酸种类不同,互相搭配可提高蛋白质的吸收利用率。

小米+大米营养互补,搭配食用可提高营养价值。

食物相克小米忌与杏仁同食。

小米+杏子 小米中的磷等矿物质于杏所含的果酸结合,会产生不易消化的物质,易导致呕吐、腹泻。

小米+虾皮小米和虾皮性味不和,同食会致人恶心、呕吐。

小米+醋 醋中含有机酸,会破坏小米中的类胡萝卜素降低营养价值。

参考资料:

--小米

--黄小米

--黑小米

--白小米

--绿小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