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上的骗局有哪些?

新手学堂011

微信上的骗局有哪些?,第1张

骗局一:索要手机号和验证码

“在吗我的手机刷机后,手机号码什么都没有了,你把你的手机号码发来,我存下。”今年年初,太原市民宋女士突然接到一个朋友的微信,宋女士完全没有任何警惕性,就把号码发给对方了。

随后对方传来:“我发到你手机的验证码收到了吗我刷机后登录微信需要好友的验证,把收到的验证码发给我。”随后一个以151开头的手机号码发过来验证码,宋女士立即有所警觉,给朋友打电话后得知,朋友的微信果然被盗了。

这是骗子常用的伎俩,一旦骗子进一步要求告知验证码时,就更要留心。这种情况的出现往往是因为跟你对话的好友微信被盗,通过盗用的微信,骗子用好友的微信骗取你的手机号和验证码之后,就能**你的微信。微信被盗后,微信支付、微信好友都将面临进一步风险。

骗局二:虚假购物送礼

此类骗局都打着免费领取礼物的旗号,大家只需支付一点儿“邮费”,就可以获得似乎价值高额的礼物。例如,不久前微信朋友圈曾火爆一时的“香奈儿口红试用”骗局,不少爱美的女生申请之后,在对方的网页上填入了自己的联系电话和家庭住址。结果,不但收到的口红是假货,还为此支付了16元的“快递到付”费。

实际上,这16元并非快递费,而是“代收货款”,也就是说,骗子利用微信朋友圈打着“产品试用”的幌子做起了虚假销售的勾当。这种骗术比之前的集赞送礼来骗运费更隐蔽,骗的不是运费,而是货款。骗子以收件人支付货物运费的名义骗取货款,网友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将“货款”当成“快递费”,上了骗子的当。

骗局三:帮助寻人或求捐助

众多骗局中,利用人们的善良与同情心,无疑是最让人深恶痛绝的事情。与街头上的假乞丐、假求助者不同,现如今利用微信朋友圈的此类骗子也不少。朋友圈中有关“生病求献血”“贫困求捐款”“帮忙找孩子”等传递正能量的文章有不少,但在这些看似“正能量”的内容中,往往标明的联系电话及用来募集的银行账号都是骗子提前设好的局。

朋友圈这些消息中往往包含电话、银行卡号等信息,要第一时间向官方核实之后再行动,避免落入骗子陷阱。

骗局四:**好友微信账户

今年6月,王先生微信上的一名“老朋友”突然发来信息。对方称有朋友出了车祸,急需借两万元,但他在外地赶不回,希望王先生能借钱应急。由于这笔钱数目较大,王先生留了个心眼,直接拨打了朋友的电话,没想到朋友一头雾水,他才发现对方是骗子。

事后,王先生的朋友发现,自己的微信登录不上,一直提示为密码错误,这才明白自己QQ号被盗,不法分子利用了QQ号登录微信来骗钱。盗号诈骗通过**好友微信账户,冒充好友向当事人进行诈骗。

当遇到好友通过微信向你借钱、汇款时,务必通过电话或见面确认,并定期查杀电脑或手机木马病毒,及时更新防火墙,谨防被不法分子钻空子。

骗局五:招嫖信息诈骗

骗子把微信演变成诈骗平台,以提供“招嫖”“特殊服务”为幌子,利用美女照片作为微信头像,对一些空虚寂寞之人趁机下手。

网络上有许多虚假信息,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发布虚假的“招嫖”信息进行网络诈骗,借招嫖之名行诈骗之事,导致受害人财物损失。

大家上网的时候发现此类信息不要去理会,要洁身自爱,因为一旦禁不住诱惑,很容易就会掉进骗子的陷阱。

另外,举报网络招嫖信息可以拨打110或者举报此公众号。

骗局六:交友诈骗

2016年年初,自称是高干子弟的黄某用化名通过微信加好友认识了家境殷实的李女士。此后,黄某以谈朋友为由取得李女士的信任,并以家中长者重病急需住院费为由,骗走李女士现金3万元。

微信的“定位”、“摇一摇”等功能为不法分子提供了途径,骗子可以装成“高富帅”或“白富美”,与人搭讪,骗取信任,进而以借钱、商业资金紧张、手术等为由骗取钱财。

使用“微信”、“漂流瓶”等新型交友工具时,交友一定要谨慎。在网络设置中注意保护个人隐私。遇陌生人搭讪时尽量不要搭理,如果对方提出借钱等要求时,需提高警惕。

他们专门“研究”假冒美女微信诈骗 涉案金额10万余元

诈骗团伙的“时间管理表”

诈骗团伙嫌疑人

“微信交友”诈骗近百人,10人诈骗团伙终落网。昨日,记者从同安警方获悉,同安分局刑侦大队近日成功捣毁一“微信交友”电信网络诈骗团伙,抓获10名犯罪嫌疑人,破获系列电信网络诈骗案,涉案金额10万余元。

专案组经过深入地梳理案情和侦查,很快就初步锁定居住在莆田市仙游县的贵州籍嫌疑人袁某。获得这一线索后,专案组火速前往仙游县开展实地摸排。最终,成功掌握到犯罪嫌疑人袁某藏匿在仙游县八二五南街一带房屋内。

经蹲点守候观察,民警发现该房间内居住10人,平时该伙人深居简出,制定有详细的“时间管理表”,经常进行“圆桌讨论”、“喊口号”、“读书学习”等集体性活动,该行为模式与传销组织模式如出一辙。凭借丰富的办案经验,专案组判断该伙人很有可能系有组织性的诈骗团伙。

经过几个昼夜的蹲点摸排,在充分摸清该伙人的活动规律后,警方开始收网。4月17日,警方组织11名精干警力布控包围该窝点。当天凌晨5时许,利用窝点人员开门外出之际,一举冲击该窝点,成功抓获犯罪嫌疑人袁某、范某等10人。

经审查,该团伙确系诈骗的犯罪团伙。民警发现,该团伙借鉴传销组织的管理模式,纠集全国各地的年轻男子冒充年轻美貌的女性,通过“微信交友”与被害人发展为男女朋友关系,然后再以各种理由骗被害人转账的方式实施诈骗。被害人遍布全国各地,涉案金额共计10万余元。

小编提示:通常骗子要求汇款的理由包括“发红包”、“买礼物”、“生病就医”、“凑路费”、“生意需要资金”、“见面需要彩礼”等各种理由。因此,微信交友遇到这样情形要小心防骗。

微信作为一款社交软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随着微信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加,一些不法分子也开始利用微信进行诈骗。在使用微信时,我遇到过以下几种常见的骗局:

1 二维码诈骗:这是一种常见的诈骗方式,骗子会将一个假二维码发送给你,让你扫描后进入一个虚假网站,然后**你的账号信息或者直接骗取钱财。因此,在扫描二维码时,我们需要仔细核对来源,以免上当受骗。

2 朋友圈刷单诈骗:这种骗局利用了朋友圈的社交关系,骗子会通过微信朋友圈发布虚假商品信息,然后让你在他的指引下进行购买并支付,最后却不发货,从而骗取你的钱财。为了避免这种骗局,我们需要保持警惕,不要随意购买不知名的商品,更不能在朋友圈上轻易信任陌生人。

3 充值返利诈骗:这是一种针对充值返利活动的骗局,骗子会以充值返利的名义,让你先充值一定金额,然后承诺给予更高的返利,最后不发返利或者直接跑路。因此,在参加充值返利活动时,我们需要认真阅读规则,并保持警惕,以免被骗。

综上所述,我们在使用微信时需要保持警惕,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或者不明来源的信息,同时也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以免受到诈骗的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