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和易信是同一个软件

新手学堂012

微信和易信是同一个软件,第1张

第一次在同事跟前提到易信时,他们更多的以为我说错了,应该是微信吧?也能理解他们的反应,谁让易信和微信只差一字之别呢,日前,IM即时通软件行列确实新增了一位成员,它就是“易信”。

2013年8月19日中国电信与网易联合宣布合资成立浙江翼信科技有限公司,并发布新一代移动即时通讯社交产品“易信”。易信是由网易和电信联合开发的一款能够真正免费聊天的即时通讯软件,独特的高清聊天语音、免费海量贴图表情及免费短信及电话留言等功能,它让沟通变得更加有趣。同时,易信支持跨通信运营商、跨手机操作系统平台,可以通过手机通讯录向联系人发送免费短信,向手机或固定电话发送电话留言,也可以向好友发送语音、视频、、表情和文字。此外,还可以通过“朋友圈”拍照记录生活,上传文字、与好友们分享自己的近况。目前易信只支持iPhone、Android手机系统版本。

最初接触易信是在老弟的手机上,当时打开他手机发现有两个图标很相似,微信已经深入人心,所以更多的吸引力都集中在这个新图标上,一看图标底部标注两字“易信”,脑子第一反应这该不是山寨版微信吧,由于弟弟不是从事互联网行业,所以也就没多问,凭着自己对移动互联网工具的好奇心,随后就打开笔记本在网上搜索易信,深入了解该产品。相关信息查看后,方才知这是电信和网易联合开发新一代即时通移动聊天工具,说白了是模仿微信研发的,不过他们能这么高调的推出易信,说明这款工具还是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和差异化,下面就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的试用心得,各位就晓得为什么易信敢于PK微信,但至于他们在市场中的竞争结果谁能更胜一筹,我和各位关注易信的看客一样带着不太淡定的心态目视他们一比高下。

易信的下载和安装方式与微信一模一样,可以网页下载然后移动至手机端再安装运行,也可以直接在手机端下载安装运行。安装完毕后需要用手机注册才可以登录使用,这也是电信和网易给自己增加新用户的新一招。编者查阅相关信息后发现,易信所谓的流量全免只是针对电信用户,至于跨网用户,比如移动、联通,这类用户使用易信的时候依然按照流量收费,唯一沾光的是可以使用易信免费发短信和电话留言。易信有一个强制性的功能就是无论对方是否有网络信号,还是是否已经安装易信工具,都能收到易信用户发来的信息,而这一点恰恰是微信没有的功能,这让我想起了当年兴盛一时的飞信,光凭这一个功能就可以给自己挖掘更多的体验用户。

易信虽然有网易和电信的庞大用户基数,但是相比起微信而言,还无法相提并论。微信于2011年1月21日面世,截止2013年1月15日使用微信用户数突破3亿,成为全球下载量和用户量最多的通信软件,影响力遍及中国大陆、香港、台湾、东南亚,海外华人聚集地和少数西人。2013年8月5日,微信500,16

for

ios上线了,添加了表情商店和游戏中心,扫一扫功能全新升级,可以扫街景、扫条码、扫二维码、扫单词翻译、扫封面。2013年8月15日,微信海外版(wochat)注册用户突破1亿,一个月内新增3000万名用户。对照微信的发展大事记,我们不得不承认微信的研发团队是多么的厉害和强大,虽然微信目前没有加大力度四面八方投放推广信息和广告,但依然是各中小微企业热衷的开拓业务的重要移动渠道。仅此一点,易信没有一点优势。

了解完彼此的功能差异化后,我们再来看看两个产品的主人,微信是腾讯的直系亲子,易信则是电信和网易联合推出的,众所周知,腾讯是从QQ起家,继续研发出一个新的IM软件,大家都能很自然和快速的接受,但是电信和网易的产品,大家都很质疑,一个互联网企业,一个传统通讯企业走到一块,联手研发易信,自然是各打各的小算盘。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电信之前还推出过一款手机聊天软件——翼聊,移动也推出过飞聊,可是至今却很少有人知道和使用,所以这一次易信的面世,能否颠覆以往,一切都还待定。对于易信的问世,各种充满火药味的解读显然成了业内的主要声音,但是有人放言说易信肯定能扳倒微信,对此观点部分行业专家认为为时有些早,因为互联网中的任何奇迹都不是起于刚开始,而是围观看谁真正占有市场,谁就是笑到最后的胜利者。

易信PK微信,谁更胜一筹,且看互联网市场新一场无硝烟之战,或许更多的人认为微信霸王位置难以动摇,但是编者更看好易信的功能和市场前景,胜负未果,一切待定和关注中!

发票,办公地点,对于选择翻译公司,这些基本没什么用,这些只要是公司基本就都有,试译的话如果你没有大稿件也很少做大篇的试译,因为没什么意义,而且也会防止大量的试译,这样试译一圈稿件就弄完了,除非是大量,也只是少量试译,这样的完全可以仔细推敲,然后给你的就是很好的稿件。现在多数翻译公司都是业务居多,翻译外包,好点的会有专职校审,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看看校审人员的水平如何,校审人员的水平好了,自然出来的稿件不会太差。还有就是价钱,一般靠谱的翻译公司的价钱都是有底线的,公司就是要盈利,不盈利谁会干?你如果想找好的翻译公司,先了解下翻译方面价钱方面的基本情况是最好的,然后加上校审,杂七杂八,推广什么的,然后看看这样以后对方的利润情况,如果这些费用加一加比对方给你的价钱还高,那这个翻译公司肯定中间有个环节是缺失的,而且你找翻译公司询价肯定会问很多,一家一个样子,有高有低,然后你会拿着这个低的去和别人谈之类的,这就涉及到砍价方面的事情了,正规公司肯定是不会无限讲价的,即使流单,也不会让不过关的翻译搞流出,这是最基本的,但是有的就不会,只要你拿着个最低价去咨询,就一定会给你一个更低的,那这个公司就有可能有问题了,或者是普遍低于行业的平均价钱的,这样的建议还是多考虑,万一图便宜拿到的稿件错误百出,你再找别的公司给你改,你出的价钱高人家都不一定干。就像最近我们接了一个单子,东西比较多报价6000,然后客户问很多公司基本都是这个价钱,和我们讲价,考虑到确实想拿下,增加以后的合作机会,基本最终给了个我们长期客户合作价钱5000多就做,本以为问拿下,要知道,这个成本就接近4500了,然而还是流单了,就是有人4000做,那这样,只能请,我们总不能赔钱做,就是这样。

歪麦公众号里的吃霸王餐。

歪麦霸王餐小程序上的所有外卖餐品,精选霸王餐,最高返100%,优选大额返利餐,单单都有返现,再也不用买外卖平台的会员卡了,每天都能吃到好吃优惠的外卖。

不仅能吃到外卖霸王餐,还是美团外卖、饿了么的超级返利渠道,打开歪麦霸王餐小程序直接领取外卖红包,转跳到美团外卖、饿了么平台点餐,点餐时直接用红包,帮你省下一大笔钱,并且分享好友享返现5%。相当于可拿到双倍的返利。

介绍

点餐小程序开发随着小程序的热度不断上升,很多企业看到了小程序不用下载,用完即走的优点,纷纷加入小程序的行列。小程序尤其适合点餐类的平台。

依靠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当下,餐饮行业发展到一个多元化经营+多元化收入模式,并增强了运营效率和营销转化率,衍生出“堂食+外卖+外送”多方驱动的全零售属性。小程序是基于微信这个社交软件的重要工具,餐饮小程序开发也将是未来餐饮行业发展的趋势。

这种APP,如果不是通讯类的还必须要允许访问通讯录联系人等,那么多半就是个流氓软件!

一般来说正规的APP只会建议开启通讯录,这些APP对我们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它们无非是先根据你的通讯录帮你找到其他也正在使用这款软件的朋友,或是“自作主张”的推荐给通讯录中的其他人,这种权限我们完全可以选择不开启,对正常使用该软件几乎没有任何影响,如果以后需要开启也可以自己手动打开。

除了正规APP,其他的流氓软件不但会要求开启通讯录、通话记录,有些甚至会要求必须打开地理位置、允许删除通话记录、读取短信等,如果不允许,软件就无法使用一直闪退,这个时候建议大家还是直接删掉这个软件吧,否则你就会像“裸奔”一样暴露在这款APP面前。

举个例子,百度地图也会要求打开地理位置权限,但不打开同样可以进入软件,大不了就是无法获取当前位置没办法导航,手动输入位置后就可以查看路线了,在这种大数据时代,很多APP都在通过收集用户个人信息赚钱,如果允许了恶意APP查看通讯录,他们很有可能会根据你的通话记录和通讯录找到你的家人朋友然后把这些电话号捆绑出售。

下载APP时,最好选择正规的应用商店或官网,下载之前先查看软件有没有非常过分的权限要求以及下载人数和有没有广告,并不是说应用商店的软件就一定是非常安全和正规的,凡事没有绝对,他们完全可以不带任何病毒或捆绑插件只需要开启你的手机权限,然后贩卖。

更多优质内容,请持续关注镁客网~~

放在以前,各类APP安装时需要的权限其实没有多少。而现在,哪怕是一款简简单单的APP,我们在安装时会发现它申请的权限也很多。这是为啥呢?我是 科技 和软件行业的工作者,所以对这一块还是比较了解的,现在将一些原因告诉大家:

1、 收集手机号资源 :

其实很多时候,APP安装时提示需要通讯录权限,这个权限可能和它本身的功能并没有什么关系,而是 APP服务商为了收集客户的资料,为后续的营销助力 。

2、 风控要求 :

其实很多APP是涉及风控的,比如像金融类APP、小额借贷类的APP,它们 为了风控需要,是要读取你的通讯录的,以便必要时能联系到你或者你的家人朋友。

所以我们经常在网络上看见,不少年轻人经历了网络借贷,然后遭到电话轰炸。我们了解了这个原理,其实就可以避免了,比如在安装这类APP时,通过手机手机严格禁止此APP读取通讯录权限,或者做个假的通讯录即可。

3、 实名制要求 :

随着工信部对于固话和手机的实名制要求, 现在的手机号已实现全面实名制了 。不像以前在大街上可以买到未实名的临时手机号,现在行不通了。

因为手机号是实名制的,所以一些 APP就可以通过用户的手机号绑定来实现实名认证流程,这样对于用户而言更加便捷 。按现在的趋势,未来手机号可能能证明一个人的身份。

综上,现在各类APP之所以要读通讯录,主要原因就是: 收集信息+实名制要求 。为了避免我们信息的泄露,建议大家在安装APP时拒绝此权限申请。当然了,有些APP如果读不了通讯录权限,甚至都无法正常运行,对于这类APP,如果必要则开启通讯录权限即可。

安装app后初次使用都会要求各种各样的权限,其中申请通讯录和通话记录的权限是经常出现的。那么,app获取到这些信息能够干什么呢?有些不相干的app又为什么要获取这些信息呢?

第一,收集用户信息。现在是数据为王的时代,用户信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金钱。这些信息进可以做推广,退可以交换出售。技术可以的,再加上别的信息去分析重组,就能够通过技术手段变现,比如探针盒子。还有些是本着大家都搜集那我也搜集好了的目的去的。

第二,某些功能确实需要这个权限。通过短信的方式让用户去推广;通过读取通讯录,当时用户拨号,比如触宝电话等;通过读取通讯录,匹配使用该app的账号,推荐添加好友,比如微信等。

第三,风控的需要。主要是现金贷一类,未按时还款或者不还款的用户,疯狂骚扰该用户的通讯录联系人

接触过相关的工作,过来说两句。

以前做过某个不知名的APP的数据分析工作,主要干的说白了就是采集使用APP用户的手机号码,然后给他们发活动促销短信。。为啥现在很多app进去都要查看咱们的通讯录?不用想,肯定是对公司那边有用阿。发短信的过程也叫做“拉活”也就是当你使用APP的频率变少后,可以通过发短信的形式,向你推荐新的活动,如果你看到短信后成功进入APP操作,那么你就又属于APP的活跃用户了。

这些用户群的电话号码,对用户来说,基本上都不属于隐私了,因为你现在只要玩手机的话,到处都需要电话号码,很多APP,要想登陆的话,都需要电话号码作为登陆账号,微信qq什么的都不行。

但是这个用户的号码集,对公司来说那就是相当有用了。我举个例子,比如有两家APP,同样都是做直播的,然后两家公司各有各的用户手机号码集。有一天,甲家APP的数据分析员决定跳槽,那么他就可以带着甲家公司的用户手机号码集跳槽到乙家公司,这些数据就值钱了,因为两家是市场上的竞争对手,并且受众群体有着相似的特征。如果你平时看的是甲家的直播APP,然后某一天收到了乙家的直播推荐短信,你又从来没有使用过乙家的直播APP,这其中有人牟利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了。。

早在2014年,央视《每周质量报告》就曝光过大量安卓手机应用在安装时需要开放通讯录、地理位置等权限,从而严重威胁用户隐私安全的情况。彼时有业内人士分析,这一现象的背后是贩卖隐私信息的利益链已形成,不法手机应用厂商通过手机权限获得用户的隐私信息后再转卖,从而获得不菲的灰色收入。

朋友们,虽然现在用户上网普遍会泄露自己的手机号码,但是如果有人以此牟利贩卖号码集却是犯法的!大家可要记住了!

很简单啊,人家要你的数据,要你的关系链,进行推广和二次营销,从而获得更多的用户或者收益!

APP读取通讯录后就可以知道你这个当前用户有哪些联系人,是怎样一个关系链情况,同时通过其后台的大数据进行分析统计,然后再有针对性的对你通讯录上的人进行骚扰营销,最简单的方式可能就是发一条短信。

这里我举个例子,之前我经常收到脉脉的短信,上面写的是这样的:xx,某某对你很期待!ta向你发出邀请,希望添加你为最重要的职场人脉等等。

我一看,这某某就是我以前的同事,第一反映就想点短信中的链接。你看,脉脉这营销手段是可以的吧!其实这就是读取对方的通讯录后,系统自动根据通讯录上的手机号进行自动发送,从而诱导你来安装他的APP。由于通讯录上的联系人,基本上都是和你相关和认识的人,利用这种关系来进行营销,人们的戒备心理会不自然的下降,很容易上钩。而脉脉这种方式,还算 是 简单粗暴的,完全还可以更精准更隐蔽。

所以你知道现在为什么诈骗电话、垃圾短信这么多吗?很大程度就是我们把自己的信息交出去了,然后人家APP厂商再进行二次开发,好点的厂商就自己用,恶心点的就将你的信息在转手出去,然后咱们的信息就在黑色产业链中被充分利用。

看了评论我真的是,获取手机权限并不是真的一定会获取手机号码,那只是权限,获取手机设备信息,也就是手机本身的信息,而不是获取手机号码,获取手机号码是非法的,而且楼下说实名制问题,实名制表示你在APP开通账户需要实名制,需要短信验证,而不是自动获取手机号码,金融风控APP一样的道理,入过APP获取不到手机权限那就连不了网,有些功能用不了,比如拍照,语音等这些都是需要获取权限的,为什么现在需要权限以前不需要,因为以前不需要是因为国家没有做出明确规定,都是默认开通的,现在是需要手机持有人主动给APP赋权限,表明现在国家对数据安全问题更加注重了,人对自己的数据信息也更加注重保护隐私了。

现在的APP在安装的时候,获取用户的权限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了,最少的也得获取三四项手机权限,而且在这些获取的权利里面大概可以非常三类,一类是必要权限,比如储存权限,没有这些权限应用是无法正常运营的,或者应用内的某些服务是无法提供的;二类是非必要权限,通常是为了更好的为用户服务的权限,比如百度地图APP需要获取用户的位置信息,这类权限用户不同意可以关了,只不过百度APP无法定位到你的位置信息了,但找地方、查路线这些服务还都是可以享受的;三类就是一些流氓要求,有些app提供的服务和想要获取的权限完全不相干,这其中大部分是为了或许用户数据,方便自己进行营销、创新,还有一部分则是更加明显的兜售用户的个人信息。

不过对于绝大多数消费者来讲,我们在安装APP的时候很难去一一辨别哪些权限是必要的,哪些权限又是非必要的,而且把这种辨别的工作划分给用户去做,我认为本身这就是不太合理的,就相当于让一个非专业人士去做专业的工作,这样既不利于效率也不利于安全。而且这种随意获取手机权限的情况,多数是发生在安卓手机上面,比如苹果的AppStore,应用开发者上传app的时候,涉及获取用户权限,就必须说明为什么要获取这项权限,理由不成立就不能上架,这也是为什么IOS系统更加安全和干净的原因。

只是对于安卓系统来讲,由于其本身就是开源系统,所以很难去鉴别应用的质量和正规性,目前华为、小米等手机厂商的应用商店,相对于早期来讲已经做了很大的改进了,一般非本应用商店上架的APP,在用户安装的时候都会有格外提醒,当然没有办法进行强制拦截,不过这也只是对APP的监控上,对于每个应用需要获取哪些用户权限,以及权限获取的是否正当,目前所有的安卓应用商店都没有做到这一点。

更为客气的是,目前还有很多比较正规的APP都开始非常强势的索要用户权限,从用户的角度来看,获取通讯录跟该APP提供的服务没有半毛钱关系,但如果我们不同意这项权限的话,APP方就直接宣布“由于没有开通某个权限,APP无法安装”,简直就是耍流氓啊。

因此对于安卓系统来讲,我认为确实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监管,以更好地保护用户隐私,应用的开发者这一方几乎是指望不上的,有利益需求怎么可能放弃这块蛋糕的,纵然从监管的角度来讲这将非常困难,但确实非常有必要的,否则在互联网时代每个用户的数据都可以花几十块钱就能买到的话,这对个消费者来讲会有很大的安全隐患,对于整个 社会 来讲也将会有巨大的安全风险。

手机现在已经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的东西了!现在的手机已经不像以前那样了,电话短信基本都被弱化了。现在手机基本都靠下载各种app来体现自己的价值。而我们现在下载很多软件刚进去都需要输入自己的手机号码,也就是含有通讯录,这样我们的隐私也就被盗了!放在一起也没有下载app也不要多少权限,但是现在开始,没有手机号码没有通讯录基本用不了app,这样是为什么呢?

在15年的时候,全国开始实名制手机号码,也就是一个号码就能查到你!而有的软件就需要实名制例如支付宝、微信、qq、淘宝等,这样一个手机号码就可以解决实名制问题而去更加方便快捷。

而app获取我们的通讯录里的信息可以说就是一个霸王条款!为什么要获取通讯录呢?这是因为app后台可以查看到你的大量信息。由此可以收集客户资料,这样app就更懂你,知道你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

现在的 社会 叫大数据 社会 ,什么叫大数据时代,就是了解你的各种信息。而我们可能不经意间就会泄露自己的隐私。我们在下载软件时要在正规商店里下载,一些不需要手机号和通讯录的最好都拒绝!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一点隐私!

经常会收到很多垃圾短信,比如,各种App所提供的“找伴侣”,贷款等等一些垃圾信息,烦不胜烦。可是,你又退订不了,因为即使它给你提供了什么发送“字母”退订,实际上反而中了它的圈套,可能它设定的是“你默认”。

为什么你的手机号码被泄露呢?被这些App知道呢?究其原因,还是在于我们下载一些App的时候,它会要我们进行手机验证,注册。

除了这些之外,它们还会题主提到的内容“读取通讯录等等”,原因有两种:

我们不排除有些App,读取通讯录是为了更方便我们找到朋友,能够更好的为用户服务,比如,支付宝,QQ以及微信通过读取,获得用户信息,能够更好的推荐朋友等等。

建议:有甄别App的能力,一些大企业App也应该尽量不让它们读取你的联系人信息,定位等等。

其实很多APP并非出于本身功能需要要求通讯录和通话记录权限,这两项信息都属于隐私级别很高的权限,但是很多人为了使用APP而不得不选择妥协或者忽视。

很多平台为了自身收集大数据和关联用户推广的需求,强行要求通讯录权限而不详细说明用途,这本身就是不合规的,侵犯了用户的选择权。只是目前我们国家针对这方面的立法不健全,也没有人去主张这个权限。李彦宏也因为说了一句真话:中国人爱用隐私换方便,而被很多人喷,真相本来就是这样,只是都不愿意承认罢了。

互联网时代,普通用户在平台面前就是处于裸奔的状态,没有人会为用户隐私负责。之前发生过的大量的用户隐私泄露事件,最终也只是几句道歉了事。所以希望大家应该有安全意识,不要轻易使用一些来路不明的APP,尽量拒绝获取通讯录的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