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米聊还是拼不过微信

新手学堂011

为什么米聊还是拼不过微信,第1张

这个问题就好比问易信为什么拼不过微信是一个道理的,即时通讯的强大从QQ就能够看出来何况是言不见经传的米聊呢?米聊拼不过微信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事情啊!

第一、用户群体数量相差悬殊

米聊是小米出品的一款即时通讯的产品。只有用过小米的手机的用户才会很了解米聊吧,那么小米手机用户又有多少呢,我想这个数字和庞大的微信用户是没法比的吧,举一个不恰当的例子,我们家3台小米的手机,没有一个人用米聊。微信可以满足我们日常所有的需求了还很方便呢,那么我们就没有必要多此一举再装一个类似的软件了,再者微信真的是从幼儿园的小朋友到70岁的老人都会用的国民神器啊,除了qq以外我们身边充斥的即时通讯软件就只有微信了吧!只要有手机的用户基本上都会用微信!谁会舍弃大家都用的微信去用米聊呢?

第二、功能上微信更加稳定强大

米聊虽然我没有具体的用过,但是由于用户群里的数量很少,所以很多功能我只是看看就放下了,因为微信上面全部都有,但是微信有的功能米聊却未必有,微信的功能是根据众多人群的强大反馈而做出来的,根本上就比较接近我们人类的交流了,更加为用户着想,以人为本的感觉,而米聊感觉有点遥远!

第三、微信是龙头老大即时通讯是腾讯的霸主地位无人撼动

要说成熟的技术团队,那么谁也无法和腾讯来比了吧,腾讯1998年就开始了qq的建设,我记得上高中的时候就已经有qq了,这样的一个团队打造的微信当然是经验丰富的产物了,在这用户群体也是从qq直接过度的,接受度也好一些啊,他深知qq于微信的区别,所以更加会区别对待,更加深入的了解用户的需求,米聊的我觉得有点花架子的感觉了!不是很实用的感觉,身边有人用的反馈效果也不是很好,比如传图速度的问题,语音卡顿问题,等等层出不穷!所以从这点来看雷军似乎想打造一个新的即时通讯时代是不太可能了。

结语:我是微信的一个忠实粉丝,以上是我自己的一些见解而已,如果有米聊的粉丝欢迎来喷哦,微信现在几乎已经融入我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了,就连买东西都是支付方式的一种了,所以我们还是会选择比较舒服的方式吧!

米聊是小米科技出品的一款免费即时通讯工具。支持多手机及电脑操作系统即安卓、iOS、Windows、Mac、Linux系统,可以跟你的米聊联系人进行实时的语音视频对讲电话、信息沟通和视频收发。

2019年8月8日,米聊安卓、iOS、桌面端同时更新,安卓版米聊支持远程协助功能,支持远程控制小米手机,远程演示其他品牌安卓手机。

扩展资料:

特点:

1、免费传送文件,没有文件大小限制

2、多网互连,即时三网互连

3、跨时代沟通方式,集视频,语音,短信,于一身

4、好友广播,随时随地与朋友分享所见所感

5、全新聊天,提供简捷的聊天和群聊体验

6、远程协助,可以查看、遥控亲朋好友手机

-米聊

米聊是小米科技出品的一款免费即时通讯工具。

相关介绍:

米聊是通过手机网络(WiFi、3G、4G、GPRS),可以跟联系人进行实时的语音视频对讲电话、信息沟通和视频收发,米聊支持多手机及电脑操作系统即安卓、iOS等系统。

即时通讯利用的是互联网线路,通过文字、语音、视频、文件的信息交流与互动,有效节省了沟通双方的时间与经济成本。不但成为人们的沟通工具,还成为了人们利用其进行电子商务、工作、学习等交流的平台。

扩展资料

在语音通讯方面,米聊继YY语音之后,米聊推出了“多人语音”功能。多人语音实现了多人实时通话的功能,也被网友称为“多人电话”。

米聊还加入了微软小冰、虾米音乐、小米商城、小米论坛等功能,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可以跟微软小冰聊天,听音乐,定制自己的主题曲,与好友一起玩游戏以及直接在小米社区发帖、参与活动等等。

相对于传统的电话、E-mail等通信方式来说,例如企业的使用米聊等即时通信系统可以随时查看各部门在线人员、沟通各分支机构、即时传输文件、进行远程视频会议、群发手机短信等。

-米聊

和很多产品一样,微信既非腾讯的原创,也非首发。他们的学习榜样是加拿大的移动IM服务提供商Kik Interactive公司。而在微信推出之前,国内同类产品已有多种问世。

在中国,互动科技最早于2010年11月7日推出个信。一个月后,小米科技推出了米聊。

而腾讯的微信则姗姗来迟。微信正式立项是在2010年11月18日,2011年1月21日先是推出了iOS版本,随后几天陆续出了安卓和塞班版本。

所以,微信和米聊都不是原创者。

近期,微信发布了《2019微信数据报告》,报告显示,截止2019年9月份,微信的月活跃用户已经高达1151亿,都快赶上全国的总人口数了。

想起当年和微信大战的米聊,现在都很少有人记得了。当年微信从落后到反超,再到现在占领完全的市场,可以说QQ的牺牲有很大的功劳。而腾讯庆幸的是,微信是在米聊推出一个月后就紧随着出来,如果像当时的腾讯微博一样,比新浪微博晚8个月出来,说不定我们现在用的就是米聊了。

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当年二者的战争!

米聊的诞生

2010年3月,雷军与几位合伙人共同喝下小米粥,创立北京小米 科技 有限责任公司,主要专注于智能硬件和电子产品研发,当然,最主要的产品就是小米手机。

在小米手机1发布之前,小米公司便已经先将基于安卓研发的小米系统MIUI发布出来,可供其他安卓手机下载应用,并且开发了多个应用软件,如小米读书,小米司机之类的,其中还有一款就是米聊。

米聊的前身是小米通,主打也是社交通讯,但是那时候完全是QQ的天下,短信方面还有飞信占领着大部分市场,所以米聊很难从中突破。

这时,小米看到加拿大一家公司推出了一款创新型的通讯软件叫kik,不同QQ的陌生人添加模式,这款应用是基于本地通讯录直接建立与联系人的连接,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免费短信聊天、来电大头贴、个人状态同步等功能。于是小米便在2010年12月相继推出了安卓版和iOS版的米聊,而此时在中国并没有类似的产品。

在米聊发布时,雷军曾说过,如果腾讯一年后才有所反应,米聊胜率是50%,如果腾讯两三个月就有反应,米聊应该100%会死掉。果然,才隔了一个月,腾讯便推出了微信。

微信的诞生

要讲微信,我们就得从微信之父张小龙讲起。

张小龙在1997年发开了出来功能齐全、易用性强的FoxMail,短短两年内便在全球获得了400万用户,这比当时中国的网民数都还要多。不多用户虽多,诞生FoxMail是免费的,张小龙又既不愿收费,也不愿意加广告,所以一直都没有盈利模式。

1998年9月,时任金山软件总经理的雷军因为用FoxMail时出现bug而和张小龙联系上了,后来还提出以15万的价格收购FoxMail,张小龙基本也是同意了。可当张小龙到珠海和雷军谈具体收购细节时,由于雷军在北京无法回来便交给了研发部的同事去谈,结果谈砸了,研发部的同事认为“张小龙那个东西,我们一两个月也能做出来。值吗?”。此时就这样不了了之了。

2000年4月,博大用1200万收购了FoxMail,张小龙也到了博大公司任副总裁。收购后,张小龙非常不舍,雷军也觉得遗憾没有买下FoxMail。

2005年3月16日,FoxMail软件再次卖给腾讯,张小龙也因此加盟腾讯公司,担任广州研发部总经理,全面负责并带领QQ邮箱团队。

2010年10月份,张小龙注意到市面上多了一款叫kik的应用,半个月就获得了100万用户,于是马上给马化腾发邮件,建议由他的广州团队做一个类似Kik的产品。即使腾讯已经有QQ了,而且内部也有很多人反对,但马化腾任然同意了,让张小龙团队便着手研发这类软件。

2011年1月,在米聊推出一个月后,微信如炸弹一样出现在了雷军面前。

同步较量

微信推出后,借助QQ和邮箱等的力量开始大力推广,很多你看得到的地方都要微信的广告,我当时也是在用QQ邮箱的时候好奇下载了微信。不过很多人刚下载微信的时候并不看好,功能太少,这些功能QQ上已经都有了,对此软件并不感兴趣,而对于米聊基本也是同种心理。于是两个软件便都玩起了新花样。

雷军团队看到微信出来后,没多久就更新了软件,推出了对讲机语音功能,比腾讯早了半个月。但是相对于做社交的腾讯,雷军团队的劣势还是体现出来了。语音功能的推出给米聊带来了大量的用户,但是一下子激增这么用户却让小米的服务器受不了,在一天之类宕机5次,也是米聊的口碑收到影响。但即使如此,米聊还是一直跑着了微信的前面。

米聊推出新玩法就能获取大量用户,微信也一直在研究新玩法。终于在7月份的时候,微信更新了,带来了扭转局面的功能——附近的人。一时间,身边所有的人都在玩附近的人,这个功能不仅牵了不少红线,也滋生了不少 社会 事件。微信用户也因此呈现几何数增长,将米聊远远甩在后面。

2012年3月29日,马化腾宣布微信在线用户突破1亿,而这个时间只用了433天,是当时破亿用户最快的APP,米聊也再无翻身的机会。再后来也如大家所见,米聊就好像消失了一样,可能只有用小米手机的人手上才会有这个软件了。

在这次比赛中,雷军算是起了大早,赶了晚集,在一次活动中还说到,“米聊输给微信在情理之中,因为微信是QQ的马甲”。但是张小龙对这个说法却不满,因为他说“你们是不知道,当时最想干掉微信的不是米聊,而是手机QQ。”

有人说,米聊的失败归咎于名字,误导了用户,以为只能小米手机用户才能使用。但这只是一小部分原因,因为基于腾讯的巨大流量,如果时间上领先不够,输的概率是非常大的。

如今,雷军虽然还没放弃米聊,但主要还是专注于手机硬件方面和生态方面,而微信现在在通讯方面已是无人能敌,在支付和小程序方面最大的对手就是支付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