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鼓起源哪里

新手学堂010

七星鼓起源哪里,第1张

广东肇庆。七星鼓打法口诀是:五个阶段基本鼓打法:1、擂鼓:开始拜神或行礼均擂鼓三次左右中。打法:(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切),(咚咚切)(每三次)2、起狮鼓:拜完神或行完礼开始起舞,打法:打鼓边(得得得)后打鼓:(咚撑撑撑撑撑撑撑撑切)3、行狮鼓:(三星鼓)其动作是左望右望,寻找食物。打法:(得咚切),(得得咚切) (咚咚撑切)循环二至三次。4、抛狮鼓:法备动作去食青,或试探动作。打法:(咚咚洞咚切),(咚咚洞咚切) (咚咚洞咚切)。5、七星鼓:咬七星试探动作看其动作可否进食。打法:(咚撑撑),(咚撑撑),(咚撑撑),(咚洞洞咚撑撑撑撑切)。

南狮十八路鼓打法如下:

(1) 擂鼓:开始拜神或行礼均擂鼓三次左右中。

打法:(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切),(咚咚切)(每三次)。

(2) 起狮鼓:拜完神或行完礼开始起舞。

打法:打鼓边(得得得)后打鼓:(咚撑撑撑撑撑撑撑撑切)。

(3) 行狮鼓:(三星鼓)其动作是左望右望,寻找食物。

打法:(得咚切),(得得咚切) (咚咚撑切)循环二至三次。

(4) 抛狮鼓:法备动作去食青,或试探动作。

打法:(咚咚洞咚切),(咚咚洞咚切) (咚咚洞咚切)。

(5) 七星鼓:咬七星试探动作看其动作可否进食。

打法:(咚撑撑),(咚撑撑),(咚撑撑),(咚洞洞咚撑撑撑撑切)。

舞狮简介:

舞狮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舞狮来助兴、舞狮有南北之分,南方以广东的舞狮表演最为有名。狮子是由彩布条制作而成的。每头狮子有两个人合作表演,一人舞头,一人舞尾。

表演者在锣鼓音乐下,装扮成狮子的样子,做出狮子的各种形态动作。在表演过程中,舞狮者要以各种招式来表现南派武功,非常富有阳刚之气。

1、擂鼓:开始拜神或行礼均擂鼓三次左右中。

打法:(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切),(咚咚切)(每三次)

2、起狮鼓:拜完神或行完礼开始起舞

打法:打鼓边(得得得)後打鼓:(咚撑撑撑撑撑撑撑撑切)

3、行狮鼓:(三星鼓)其动作是左望右望,寻找食物。

打法:(得咚切),(得得咚切)(咚咚撑切)循环二至三次。

4、抛狮鼓:法备动作去食青,或试探动作。

打法:(咚咚洞咚切),(咚咚洞咚切) (咚咚洞咚切)。

5、七星鼓:咬七星试探动作看其动作可否进食。

打法:(咚撑撑),(咚撑撑),(咚撑撑),(咚洞洞咚撑撑撑撑切)。

七星鼓舞狮打鼓的寓意:

舞狮的寓意就是可以带来好运,每次只要到了春节或者一些庆典的活动,总是会用舞狮来庆祝。舞狮象征着威勇和吉祥,在中国传统的习俗中,认为舞狮有驱魔的效果,希望用舞狮来镇压,表示自己的威武。舞狮是属于很传统的一种民间表演艺术,表演时往往需要锣鼓的衬托。

五个阶段基本鼓打法:

1、擂鼓:开始拜神或行礼均擂鼓三次左右中。

打法:(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切),(咚咚切)(每三次)

2、起狮鼓:拜完神或行完礼开始起舞

打法:打鼓边(得得得)后打鼓:(咚撑撑撑撑撑撑撑撑切)

3、行狮鼓:(三星鼓)其动作是左望右望,寻找食物。

打法:(得咚切),(得得咚切) (咚咚撑切)循环二至三次。

4、抛狮鼓:法备动作去食青,或试探动作。

打法:(咚咚洞咚切),(咚咚洞咚切) (咚咚洞咚切)。

5、七星鼓:咬七星试探动作看其动作可否进食。

打法:(咚撑撑),(咚撑撑),(咚撑撑),(咚洞洞咚撑撑撑撑切)。

文狮舞

文狮的狮被颜色和狮头的颜色主要以红、黄、白浅色的色调为主,舞文狮者多以写意的舞步和招式, 着重表现狮子的温驯神态和动作,如搔痒、舐毛、抖毛、打滚、嬉戏等温静的方面,而在喜庆节日或庆典中,则加进一些采青舞步,如采地青、抬青、盘表、凳青等内容的动作。

在舞狮的鼓点上则多采用三星和七星鼓点。文狮的狮头造型最突出一点是狮头的嘴下胡须较长,头上的猗角较长而软,狮须颜色多以白色为主。

以上内容参考 -高台狮子舞

(1)擂鼓:开始拜神或行礼均擂鼓三次左右中。

打法:(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切),(咚咚切)(每三次)

(2)起狮鼓:拜完神或行完礼开始起舞

打法:打鼓边(得得得)後打鼓:(咚撑撑撑撑撑撑撑撑切)

(3)行狮鼓:(三星鼓)其动作是左望右望,寻找食物。

打法:(得咚切),(得得咚切)(咚咚撑切)循环二至三次。

(4)抛狮鼓:法备动作去食青,或试探动作。

打法:(咚咚洞咚切),(咚咚洞咚切) (咚咚洞咚切)。

(5)七星鼓:咬七星试探动作看其动作可否进食。

打法:(咚撑撑),(咚撑撑),(咚撑撑),(咚洞洞咚撑撑撑撑切)。

舞狮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舞狮来助兴、舞狮有南北之分,南方以广东的舞狮表演最为有名。狮子是由彩布条制作而成的。每头狮子有两个人合作表演,一人舞头,一人舞尾。表演者在锣鼓音乐下,装扮成狮子的样子,做出狮子的各种形态动作。在表演过程中,舞狮者要以各种招式来表现南派武功,非常富有阳刚之气。舞狮历史久远,《汉书·礼乐志》中记载的“象人”便是舞狮的前身;唐宋诗文中多有对舞狮的生动描写。现存舞狮分为南狮、北狮两大类。

七星鼓左右手分工

1、擂鼓:开始拜神或行礼均擂鼓三次左右中。打法:(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切),(咚咚切)(每三次)2、起狮鼓:拜完神或行完礼开始起舞打法:打鼓边(得得得)后打鼓:(咚撑撑撑撑撑撑撑撑切)3、行狮鼓:(三星鼓)其动作是左望右望,寻找食物。打法:(得咚切),(得得咚切)(咚咚撑切)循环二至三次。4、抛狮鼓:法备动作去食青,或试探动作。打法:(咚咚洞咚切),(咚咚洞咚切)(咚咚洞咚切)。

1 ◎ ◎ 嘿,◎ ◎ 嘿,○ ○ ○○ ○○ ○ 嘿2 ◎ ◎ 嘿,◎ ◎ 嘿,○ ○ ○○ ○○ ○ ○○○………△△ 嘿定位1 △△△△△ ○2 12345678123456789~○12345 ○ 1 2 3 4 5 6 7 8 93 212,212,212 嘿(渐强)4 12345 6 7 8 9 10 嘿(双手成v字形)三拜1 △ △△2 ○○○…(拉长)…,○≠,○≠,○≠,○≠,≠ × 8(由慢到快,3次)高狮11 △ △○○,○ △○12342 12345678 × 83 ○ ○ ○○△○○低狮21 (△○○,△○○,△○1 2 3)× 22 △○123453 △○○○△○○ 三抛31 △○≠ × 5 ▲2 1 2 3 4 5 6 7 ▲3 12345 ▲ × 3(第一次,打钹)

12 21 ▲,12 21 △△,12 21△△△ △ (第二次,打钹)4 ○○△○,○○△○,○○△○,○○△(第一次,打钹)

○△△△ × 4,○△△(第二次,不打钹)5 12345 6 ○○△○○ (接高狮或低狮)

(结束或暂停为12345 6 ○○ ▲)演出流程:

大锣-吓人-定位-三拜-123223-间奏-1223-三拜-定位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7-20 08:13 南狮鼓五个阶段基本鼓打法:

(1) 擂鼓:开始拜神或行礼均擂鼓三次左右中。

打法:(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切),(咚咚切)(每三次)(2) 起狮鼓:拜完神或行完礼开始起舞

打法:打鼓边(得得得)后打鼓:(咚撑撑撑撑撑撑撑撑切)(3) 行狮鼓:(三星鼓)其动作是左望右望,寻找食物。

打法:(得咚切),(得得咚切) (咚咚撑切)循环二至三次。(4) 抛狮鼓:法备动作去食青,或试探动作。

打法:(咚咚洞咚切),(咚咚洞咚切) (咚咚洞咚切)。(5) 七星鼓:咬七星试探动作看其动作可否进食。

打法:(咚撑撑),(咚撑撑),(咚撑撑),(咚洞洞咚撑撑撑撑切)。 上五个阶段打法,配合狮子开始行礼拜神,起动寻找食物,后其试探食物没有问题便进食,完毕。循环一样,像如驾驶汽车第一上车开车,入一波后二波三波四波或五波的循环动作。鼓乐的配合不是短短时间完成,如分阶段去了解便容易得多了 。 醒狮采青技法:狮子找寻食物之前,以喜、怒、哀、乐、动、静、惊、疑,八态表达。 以下是简单采青技法:(一)参拜:

拜神,分三次,先由左边开始,依次左、右、中,「前进约五步,退后约五步,再四平马开狮口,举狮向左右中」。

鼓乐:「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切、咚咚切」(二)起狮:

用右手握起,左手按狮口,左右摇动狮头走一个圈。

鼓乐:打鼓边:「得得得」,后打鼓:「咚撑撑撑撑撑撑撑撑撑撑切」(三)庄狮:

「三星」:阴阳手按狮口,四平马、弓步马(如寻找食物动态,四五次左右不等)。

鼓乐:「撑咚切、撑咚切、咚切、撑撑切、撑咚切、撑撑切、咚切」(四)抛狮:

准备去试探食物,步法:四平马、合脚跳前一步,开四平、三次动作。

鼓乐:「咚咚咚咚撑、咚咚咚咚撑、咚咚咚咚撑」三次(五)洗脚:「打七星」试探食物:先左脚摆前用狮头洗脚动作,洗完左,洗右再洗左,后举起狮头摇动(要鼓乐配合刀停止摇动)。

鼓乐:七星鼓:「咚撑撑、咚撑撑、咚撑撑、撑咚撑撑撑撑撑 撑切」(六)食青:狮子开口,像食东西样子,「慢慢咬嚼,左边吐,右边吐,中间再吐生菜地上,后洗脚」。

鼓乐:擂鼓打法:「咚咚咚咚咚、切切切」「咚咚咚咚咚、撑撑切」三次 以上采青是简单易学口诀,后加上实习,便可成为舞狮子采青的,这是我的小小心待,请大家努力学习。全部的过程约5~8分钟

采青次序及方向如下图:(一)拜神 (二)起狮走圈 (三)庄狮寻找食物(围着青一个圈寻找动作) (四)抛狮,洗脚 (五)食青 (六)完毕 南狮鼓谱一、走路鼓:(进场)鼓 :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三、三、七)钹 :戚戚戚,戚戚戚,戚戚戚戚戚戚戚。小锣: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大锣:……………………………………关。二、行三礼:战鼓三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由慢而快,狮头举高时加一声咚。三、请金礼:四个六拍 咚咚叉(叉是鼓棒敲大鼓两侧),咚咚戚(戚是鼓棒前端轻压大鼓息音)。四、敲四门:数个六拍,咚咚叉,咚咚戚,反复敲打至狮头转回原位。五、踩七星:1七个六拍,咚咚叉,咚咚戚。2一个战鼓(狮子退回原位)。六、踏八卦:连续十个六拍,咚咚叉,咚咚戚(含狮子归回原位之姿势)。七、咬脚:1舞动狮头准备咬脚,六个三拍,咚咚咚,咚咚戚,咚咚戚,咚咚戚,咚咚戚,咚咚戚。2咬脚,七个一拍半,咚-戚,咚-戚,咚-戚,咚-戚,咚-戚,咚-戚,咚-戚,咚(多半音狮头望正前方)。3换边,一个战鼓。4咬脚,七个一拍半,咚-戚,咚-戚,咚-戚,咚-戚,咚-戚,咚-戚,咚-戚,咚(多半音)。5回正,一个战鼓。八、咬虱:1六个三拍,咚咚咚,咚咚戚,咚咚戚,咚咚戚,咚咚戚,咚咚戚。2咬虱三次战鼓。3转身一个六拍,咚咚叉,咚咚戚。4 咬虱三次战鼓。5转身一个六拍,咚咚叉,咚咚戚。九、睡狮:1六个三拍,咚咚咚,咚咚戚,咚咚戚,咚咚戚,咚咚戚,咚咚戚。2八个一拍,咚-咚-咚-咚-咚-咚-咚-咚。3七个一拍,咚-咚-咚-咚-咚-咚-咚。4狮子打盹,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十、翻狮:1六个三拍,咚咚咚,咚咚戚,咚咚戚,咚咚戚,咚咚戚,咚咚戚。2翻狮,五个战鼓。十一、过桥:1狮子前进至桥头,二至三个六拍,咚咚叉,咚咚戚。2闻桥头前石狮子,先右边,再左边,十二个息鼓,戚戚戚戚戚---戚。3战鼓后退。4狮子第二次前进至桥头,二至三个六拍,咚咚叉,咚咚戚。5六个息鼓,试三下,三个一拍半,咚-戚咚-戚咚-戚。6战鼓后退。7回桥边,二至三个六拍,咚咚叉,咚咚戚。8战鼓上桥。9试水深度,三个一拍半,咚-戚咚-戚咚-戚。10喝水十个息鼓,戚戚戚戚戚---戚。11战鼓跳下。12息鼓回谢,戚戚戚戚戚---戚。十二、咬水果:1八个三拍,咚咚咚,咚咚戚,咚咚戚,咚咚戚,咚咚戚,咚咚戚,咚咚戚,咚咚戚。2一个战鼓,后退。3前进,八个三拍,咚咚咚,咚咚戚,咚咚戚,咚咚戚,咚咚戚,咚咚戚,咚咚戚,咚咚戚。4一个战鼓,后退。5八个三拍,咚咚咚,咚咚戚,咚咚戚,咚咚戚,咚咚戚,咚咚戚,咚咚戚,咚咚戚。6试探性咬水果,十四声息鼓,戚戚戚戚戚---戚,一个战鼓。7八个三拍,咚咚咚,咚咚戚,咚咚戚,咚咚戚,咚咚戚,咚咚戚,咚咚戚,咚咚戚。8咬水果,将胡须盖住水果用十五声息鼓,戚戚戚戚戚---戚(将水果吃完,并将果皮从嘴巴向外吐出。),一个战鼓退回原位。十三、杀狮:杀狮的动作技艺是要配合另一手持关刀之人的动作,因此鼓、锣、钹的打法是以请金礼、七星、行三礼之动作配合,但唯一要注意的是当大刀要坎狮子的头或脚时,一定要以战鼓来指示后退或是双脚跳起。十四、桌上桌下功夫:1先探桌子是否稳固,正面、右面、左面各试三下,动作与过桥5同。六个息鼓,试三下,三个一拍半,咚-戚咚-戚咚-戚。2回原位用战鼓跳上桌。3 鼓声要配合舞狮者桌上之各项动作(可结合桌上探井)。4战鼓跳下

七星鼓具体打法如下:

五个阶段基本鼓打法:

1、擂鼓:开始拜神或行礼均擂鼓三次左右中。

打法:(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切),(咚咚切)(每三次)

2、起狮鼓:拜完神或行完礼开始起舞

打法:打鼓边(得得得)后打鼓:(咚撑撑撑撑撑撑撑撑切)

3、行狮鼓:(三星鼓)其动作是左望右望,寻找食物。

打法:(得咚切),(得得咚切) (咚咚撑切)循环二至三次。

4、抛狮鼓:法备动作去食青,或试探动作。

打法:(咚咚洞咚切),(咚咚洞咚切) (咚咚洞咚切)。

5、七星鼓:咬七星试探动作看其动作可否进食。

打法:(咚撑撑),(咚撑撑),(咚撑撑),(咚洞洞咚撑撑撑撑切)。

文狮舞

文狮的狮被颜色和狮头的颜色主要以红、黄、白浅色的色调为主,舞文狮者多以写意的舞步和招式, 着重表现狮子的温驯神态和动作,如搔痒、舐毛、抖毛、打滚、嬉戏等温静的方面,而在喜庆节日或庆典中,则加进一些采青舞步,如采地青、抬青、盘表、凳青等内容的动作。

在舞狮的鼓点上则多采用三星和七星鼓点。文狮的狮头造型最突出一点是狮头的嘴下胡须较长,头上的猗角较长而软,狮须颜色多以白色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