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的数据类型——列表

Python026

python的数据类型——列表,第1张

python中列表是最常见的一种数据类型,下面我们来看看列表的基本用法吧

列表的表示:list=[ ] 用中括号表示 或者list()

列表的作用:存储多个数据的数据类型

列表可以存储多种数据类型,可以存储任何类型的数据

列表的操作

获取列表长度len()

获取某个元素可以使用索引,索引同字符串,从头开始就是0开始,从末尾开始就是-1

列表索引后得到的数据类型就是该元素本身的类型

切片后获取的数据还是列表

列表是可变类型:可以增加,修改和删除

列表的增加

1、列表的添加:列表最后添加一个元素 append

2、在指定位置添加索引:insert

3、同时添加多个元素:extend(相当于将两个列表合并)

列表的删除

1、删除指定的内容 remove(当列表中含有多个相同内容的元素,默认删除第一个)

2、删除指定的索引 pop

列表的修改

1、通过索引来修改

说完列表的几种操作,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些操作打印出来的结果是什么:

none是一种数据类型,表示什么都没有,append得到的结果为none,remove得到的结果也是none.pop得到的结果是删除的那个元素

示例

列表是元素的集合,存储在一个变量中。列表中存储的元素类型没有限制,下面是列表的一个简单例子。

命名和定义列表

因为列表是对象的集合,所以给它们一个复数的名称是很好的做法。如果列表中的每一项都是一个 car, 就命名列表为 'cars'。这样给你了一种直接的方式代表列表('cars'),(’dog‘)指代列表项。

在 Python 中,用中括号定义一个列表。如下所示:

访问列表元素

列表中的元素通过位置来标识,从零开始。访问列表中的第一个元素,如下所示:

括号中的数字为列表的索引(index)。因为列表索引从0开始,列表元素的索引总是比它的位置小。因此 Python 被称为 zero-indexed 语言(诸如 C, Java)。

因此访问第二个元素,我们需要用索引1,以此类推。

访问列表中最后一个元素

访问列表中的最后一个元素,可以用索引 -1。

访问倒数第二个,倒数第三个也可以用这种语法。

但是你不能用一个绝对值大于列表长度的负数访问。

动手试一试

First List

在列表中存储 'python','c','java'。利用它们的位置打印出列表元素值。

First Neat List

在列表中存储 'python','c','java',对每一项,打印一条关于它的语句。

你的语句可以简单的写成,'A nice programming language is  value'。

Your First List

定义一个自己的列表,包含3或4个元素,打印一条至少包含一项元素的语句。你的语句可以简单的写成,'One item in my list is a__.'。

列表是一种有序的集合,有点类似c里面的数组。它的特点是,可以随时向里面添加或删除其中的元素,在python中经常用来存放数据。列表的特点是中括号,内部元素用逗号隔开。 在这个列表中,可以放进去任何元素,不论你的元素是字符串、整型、浮点型、还是布尔值、空值,包括列表什么的,都可以放进去。 元素与元素之间,用逗号隔开。 列表会为每个元素分配序号,这个序号代表它的位置,称为索引(index),第一个元素的位置是0,第二个元素是1,以此类推。 使用索引获取列表中的值时,需要使用中括号来访问,在中括号前面加上列表名,中括号内部是元素的索引。 0代表第一个元素的位置,1代表第二个,-1代表倒数第一个,-2代表倒数第二个 使用 len() 函数,可以查看列表里面有多少个元素 在python中,列表的操作是非常的灵活的,我们可以向其中添加或删除元素。 添加使用 list.append() 函数list.append() 函数是将元素插入到列表的末尾,当我们想在特定位置插入元素时可以使用 list.insert() 函数list.insert() 函数接受两个参数,第一个参数是插入位置,第二个参数是要插入的元素。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append和insert时,必须在前面注明要操作的列表。就像上面的例子,我们要操作classmates这个列表,所以必须写成 classmates.append() 或 classmates.insert() ,如果不这么写,计算机就不知道你要往哪个列表中加入元素。 没有特殊情况的话,推荐使用append()函数添加元素,因为使用append的时候,元素默认加在列表尾部,不会造成其他元素索引值的改变。如果使用insert的话,就像上面的insert(1,'Tom'),在位置1插入'Tom'后,Tom后面所有的元素,索引值都加了一个1,列表中元素越多,受影响的程度越大,因此使用append()函数要比insert()函数更快。 删除列表中元素的方法有三种 del后面需要用索引的方式表明要删除的元素,也就是上面的例子,names[1]代表names中的第二个元素,使用del即可删除list.pop() 函数与del差不多,都是使用索引值进行删除,只不过写法不同。 我们可以发现,执行 names.pop(1) 后,python shell打印出了第二个元素的值,也就是我们要删除的那个值,这是因为 pop() 这个函数,是有返回值的,有时候我们需要使用这个值,这个时候就可以用变量存起来。 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调用a而使用刚才删掉的元素了。list.remove() 函数的作用是删除第一个匹配的元素,上面的例子中,names这个列表里面,有两个'Bob',remove函数只删除了第一个'Bob'。这就是 list.remove() 函数的特点。 有时候我们想使用列表的前10个元素,或者前n个元素,这时候就应该使用列表的切片。 切片和索引类似,都是使用中括号,区别是,索引中的中括号里面只有一个数,而切片不同。切片是切割列表,形成切割下来的部分形成新的列表。 切片: list[start:end:[step=1]] ,这就是切片的表达式,要求start和end两者必须有一个,step不是可以不指定,不指定的时候默认为1。 切片该怎么理解呢,start就是开始的位置,end就是结束的位置。切片有个特点是“取前不取后”,看上面那个例子可以发现,1作为start,3作为end,1代表第二个元素,3代表第四个元素,列表切片的时候,是不取后面的那个数字对应的元素的,也就是不取第四个元素,所以names[1:3]只取了第二个元素和第三个元素,这就是所谓的取前不取后。 再看下一个例子。 当不指定start或者end的时候,start默认为0,end默认为最后一个元素的索引值+1,因为“取前不取后”,要想取到最后一个元素,必须加个1才行。 上例中,用 len(numbers) 表示了最后一个元素的索引值,因为索引值从0开始,最后一个元素的索引值一定是列表内元素个数-1,根据“取前不取后”,在end位置上的数字应该+1,所以最后就等于 len(numbers) 了。 当不设定start和end的时候,就默认取所有的元素了。 当加入step,这个选项后,step代表步长,默认为1,设定成2的时候,就是隔一个取一个,设定成3时就是隔两个取一个。 上例中,第一个切片,start和end均未设定,因此从第一个元素开始,隔一个取一个,得到了所有奇数位置的元素。 第二个切片,start设定为了1,因此取了所有偶数位置的元素。 3在列表中,0不在列表中,所以 3 in a 是True,而 0 in a 是False 更多关于列表的信息可以通过使用 help(list) 查看帮助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