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windows下安装GIT

Python014

如何在windows下安装GIT,第1张

本文在Windows7下测试成功。

安装和设置Git

下载Git for

Windows,采用默认安装,安装完成后就可以在本地使用Git了。

但要将内容放到Github上,必须先在Github网站上注册个账户,然后在本机使用Git创建SSH Key。操作如下:

在Git Bash上输入命令:

ssh-keygen -C "[email protected]" -t rsa

Note: “[email protected]”需要更换成你在Github上注册的Email地址或者是Username

这样会在用户目录(C:\Users\用户名)下产生一个.ssh文件夹,里面为对应的SSH

Keys,其中id_rsa.pub是Github需要的SSH公钥文件。

到c:\Users\用户名\.ssh\目录找到id_rsa.pub(可能位置不一定对,但是确认是以.pub结尾的文件),并用记事本打开复制全部内容。

Note:建议私钥公钥的名称最好写成"id_rsa",这样连接Github的时候会找这个文件,如果文件名已定,之后改名也行。

在github网站选择“Account Settings”>>“SSH Public Keys”>>“Add another

public key”,将刚才复制的内容粘贴到key文本框内。

这样就可以直接使用Git和GitHub了。

Note:建议在Git Bash中输入“ssh -v [email protected]”测试能够正常连接github

安装Ruby环境

下载RubyInstaller和DevKit。

因为Octopress需要的Ruby版本为1.9.2,所以选rubyinstaller-1.9.2-p290.exe,DevKit-tdm-32-4.5.2-20111229-1559-sfx.exe。

先安装RubyInstaller,然后解压缩DevKit(路径中不能有中文)。

在“Start Command Prompt with Ruby”命令行中进入DevKit解压缩的目录,然后运行以下命令:

ruby dk.rb init

ruby dk.rb install

gem install rdiscount --platform=ruby

如果安装成功,就可以使用一些Ruby的工具了,也为后面搭建博客提供了基础环境。

安装Octopress

先通过Git从Github上克隆一份Octopress(在Git Bash上输入命令)

git clone git://github.com/imathis/octopress.git octopress

然后安装一些依赖的工具(后面都是在Start Command Prompt with Ruby中输入)

cd octopress

ruby --version # Should report Ruby 1.9.2

gem install bundler

bundle install

安装Octopress默认的Theme

rake install

配置Octopress

将octopress的文件夹下的_config.yml的编码改成UTF-8:

保存(或另存为)时选择编码格式为UTF-8

修改_config.yml,批改url、title、subtitle、author等等。

到Ruby的安装目次\lib\ruby\gems\1.9.1\gems\jekyll-0.11.2\lib\jekyll\找到convertible.rb这个文件,批改self.content

= File.read(File.join(base, name))为self.content = File.read(File.join(base,

name), :encoding =>"utf-8")。

写博文

最简单的方式:复制octopress\source\_posts下某个文件,例如2012-07-30-the-first-post.markdown,修改文件名和文件中的内容

或者,命令行中输入rake

new_post["title"],会创建一个新的Post,新文件在source/_post下,文件名如下面的格式:2012-07-31-title.markdown。该文件可以直接打开修改。

写文章时,可以使用Markdown和Octopress

Plugins等工具对内容进行格式排版。

预览效果

在修改设置或者写完文章后,想看看具体效果,可以通过如下命令来完成:

rake generate

rake preview

将博客部署到Github上

在预览的效果符合自己的预期后,就可以通过如下命令将内容部署到Github上了。

如果是第一次部署,需要在Github上创建一个username.github.com的repository

在github网站选择“Create a New Repo”,如图

填写对应的内容即可

note:Repository

name填写username.github.com,username一定要和github的username一致,建好的博客代表的是你这个github账户的主页即page

配置octopress与github的连接:

进入Octopress目录:

rake setup_github_pages

按照提示填入你的github项目网址,比如:

[email protected]:Username/yourname.github.com.git

note:可以按照上面的修改,也可以在github的项目页中找地址

分发到github上:

rake deploy

第一次运行时,会询问是否建立对github的授权,输入:yes。然后将站点更新的内容推送到github上。

补充一点:

最后的但并不是最重要的,我们需要将修改的日志同步到github上,因此下面的3个命令也是必须的。

git status

git add .

git commit -m 'your message'

git push origin source

大功告成!

页面某个区域显示ViewPager用来翻页,但是ViewPager中的试图并不是设计期加上去的,所以希望ViewPager可以wrap_content自适应child的高度,布局设计好后,感觉一切良好,因为最常用的各种layout设置wrap_content都能很好的工作,ViewPager也是容器,所以认为理所当然运行正常。

绘本的封皮,很有中国特色。老师先读出了书名:Ruby'sWish,然后问大家:看看这张图,能看出来什么呢?嗯,这上面有个小女孩,黑头发的,是中国人吗?同学有的说是有的说不是。老师继续:你们觉得这本书是写谁的呢?大家都说:这个小女孩。老师又问:你们能猜出来她可能叫什么名字吗?同学们一起说:Ruby。老师说:嗯,我们等下看看是不是写她的。老师又问:那你们谁能告诉我,wish是什么意思呢?孩子们给出了不同的答案,dream、wants,老师说,嗯,都对,hope也是。Wish 是很容易就可以实现,很简单的吗?孩子们说不是。翻页,看下面这张图。老师说:这个故事发上在哪个国家?孩子们说是中国。那是现在的中国吗?还是很久以前的中国?孩子们们说是很久以前的中国。为什么呢?因为人们的服装不是现在人们穿的服装。图上有很多房子,还有人在喂鸟、挑东西。这么多的房子是一家人住吗?同学们有的说是有的说不是。老师说,如果是一家人住这么大的房子,那她是不是很富呢?同学说,嗯。老师接着说,那我们等下就来看是一家人住还是很多人住。再翻页,看这张图。里面有很多人,他们是什么关系呢?是同学?同事还是什么?有人说:family.老师问:为什么觉得是family呢?-因为上面有老人,还有很多小孩,还有抱着小孩的妈妈。老师问:如果是一家人,那坐在最中间的应该是什么人呢?有人说:是爷爷。老师说:嗯,这个家庭是不是很大啊?再回头看前面的图,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房子,人多啊。等下看看我们猜的对不对。大家看这张图,在干吗呢?有人说:写字,有人说:上课。老师说:那边上的大人可能是谁呢?有人说:老师。但也有小朋友看了半天说:是爷爷吧。这个时候大家回头去找前面爷爷的那张图,有人说,胡子是一样的,是爷爷。老师说:那爷爷在干吗呢?有人说:看小朋友写字呢。老实说:那爷爷是喜欢他们写字吗?小朋友有的说是有的说不是。老师说,嗯,还看不出来。到底是老师还是爷爷,等下看看啊。看这张图,他们在干什么?对,写字,把每个人的字都贴在墙上了。这里面的大人是谁呢?和前面的是一样的吗?有小朋友说:不一样,胡子不一样。哦,那他可能是谁?很多人说:是老师吧。哦,那老师在干吗?在摸小姑娘的头。小姑娘怎么样呢?恩,有点害羞。你怎么知道的?哦,脸上有点红。那你们觉得老师是在表扬她还是批评她?有人说:表扬。为什么呢?老师的脸上有点笑意,她的字写的最干净。和孩子们一起连猜带看,老师开始给孩子朗读。用宝爸的话说,读的真不错,声情并茂,孩子跟着她的阅读自己看。到最后弄明白了:这个ruby是中国的大家闺秀,老爷子很开明,所以从小就让女孩和男孩一起读书。但是大了以后,很多女孩就不读了,开始做女红准备出嫁。ruby书读得好,对于不能像男孩子那样上大学很是不满。所以写下了字幅表达自己的不满。后来,这幅字到了爷爷手里,爷爷觉得很震惊。爷爷知道了ruby的想法后,过年的时候,送给ruby的红包就是一张大学的录取通知书。ruby,是这所大学的第一个女学生。而ruby,就是作者的奶奶。整本书,老师并没有仔细地分析句子结构段落大意之类的。只是引导孩子认真看图,根据画面展开联想,然后从文字当中去认证这种联想和推断。看图和阅读的时间基本相当,读完后,老师和孩子们简单地讨论:Ruby的 Wish到底是什么?她实现了吗?谁帮她实现的?那是不是很不容易做到呢?老师介绍说,在古代中国,女孩子是不上大学的,爷爷一定是费了很大的力气才让她成为第一个女大学生的。。老师要求同学回家之后再读,但是没有具体的要求。关于读书,总感觉国内外的思路不一样。我们中国人自己的书就很少有画面特别好的。最近几年,国外引进了很多优秀的绘本,才让这一代孩子饱了眼福。但是在读绘本的过程中,普遍的还是比较偏重文字。尤其是大孩子,更要和认字、理解完全地联系起来。实际上,绘本就是一个最好的抛砖引玉的方式,不同的孩子看到的都是不同的东西。而这些不同的东西,让孩子有无尽的想象空间,观察、思考、推理,再到最后的文字认证。而最后读文字的过程,实际上脑子里已经把场景很好地刻画下来了。这个时候,一些具体的单词就不是用中文意思去理解,而是用一些场景来对应了。这是对思维最好的训练。如果用这样的方式读绘本,并且在读的过程中去一步一步地增加识字量,应该就不会有早识字限制孩子想象力的问题了~~当然这本书的文字内容相对比较多了,不大适合初学的孩子。而老师的阅读指导,实际上是一种方法上的介绍,等于让孩子按照这个思路去看图并且展开联想,实际过程中,老师一般不会这样细致地去引导孩子。后来我问安妮,加拿大的老师是不是也这样读?她说没有这样细致。不过我看安妮读书,就是先看图,仔细的看,然后看文字,回来再看图。其实思维过程是一样的。有博友说给孩子选的书也是绘本但是孩子不爱看。我想,最主要的问题可能是生字多,超出了孩子的能力。对此,我以前有文章说到这个问题(北美孩子选书的五个手指法则&阅读等级标准选书不当的教训),觉得这方面还是要尊重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