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自己测试一下:你把手机横着贴在耳边,这时候你的眼睛只能看到手机的一小部分,大部分是看不到的,这时候你看到的手机的透视效果(尽管只有一小部分,而且很模糊,因为它不在你的视觉中心)是真实的,但假如现在要把看不见的那一大部分也用图片表现出来,你脑子里能想象出应该是什么样子吗看
perspective与最终呈现在浏览器上的大小,关系运算;这个公式我在网上没找到 ,用几组数据得出来的结果 ,也测试了几组数据好像也没什么问题,可以用一下;设置了perspective就等于启动了物体的Z轴,Z轴默认为0px
W=物体宽度;
z=translateZ;
p=perspective;
d=最终浏览器渲染的大小;
(w*z) / (p-z) + w=d;
也可以根据一个目标大小推出自己想要的perspective或者translateZ;
(w*z) /( d-w)+z=p
p-(w*z) /( d-w)=z
先了解几点
1.--3D物体的轴,做一个平时看手机的姿势
1.1--你把手机左右移动(头不要动)这就是物体的X轴运动;
1.2--你把手机上下移动(头不要动)这就是物体的Y轴运动;
1.3--你把手机前后移动(头不要动)这就是物体的Z轴运动;(前后移动就是把手机放远点和拉近点,胳膊伸直和弯曲的动作)
2.--perspective定义观察点到被观察物体Z轴的距离(眼睛到手机的前屏与手机背面的中心点距离);
3.--分清perspective和物体Z轴运动
3.1--如果你的手机不动 ,头前后移动就是perspective在改变;
3.2--如果你的头不动 ,手机前后移动就是Z轴在改变;
4.--如何设置perspective,
perspective设置会改变物体最终呈现在浏览器上的大小和形状;perspective的数值要比translateZ大,否则就看不到物体了,因为他跑到你的眼睛后面去了。
一般弄懂了perspective和translateZ之间的关系后,其他的变形心里就有底了,
比如物体rotateY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样子变成另一个样子的过程,脑子就有概念了
5.--例子
<div class="a">
<div class="b">
</div>
</div>
.a{
width:100px
height:200px
margin:300px auto
perspective:60px
}
.b{
width:100%
height:100%
background:#ccc
transform: translateZ(30px)
}
套用上面公式(w*z) / (p-z) + w=d;
(100*30)/(60-30)+100=200
(200*30)/(60-30)+200=400
虽然你设置的宽高为100px*200px,但是你最终看见的大小为200px*400px
最后 可以百度jQuery之家,进入网站搜索perspective,查看2015年-2-2号写的系列文章 (CSS 3D transforms系列教程-persp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