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S样式的引用方式有三种:行间样式表、内部样式表、外部样式表。
嵌套多个css样式需要使用外部样式表,所以这里就不详细介绍了。
外部样式表是CSS应用中最好的一中形式,它将CSS样式代码单独放在一个外部文件中,再由网页进行调用。多个网页可以调用一个样式文件表,这样能够实现代码的最大限度的重用及网站文件的最优化配置,格式如下
<html><head>
<title>外部样式表</title>
<link rel="stylesheet" rev="stylesheet" href="style.css">
</head>
<body>
<h1>我的CSS样式。</h1>
</body>
</html>
在style.css中的代码为
h1{font-size:12px
color:#000FFF
}
我们在<head>中使用了<link>标签来调用外部样式表文件。将link指定为stylesheet方式,并使用了href="style.css"指明样式表文件的路径便可将该页面应用到在style.css中定义的样式。
要嵌入多个样式表,需要多调用几次,例如:
<link rel="stylesheet" rev="stylesheet" href="style.css"><link rel="stylesheet" rev="stylesheet" href="style2.css">
<link rel="stylesheet" rev="stylesheet" href="style3.css">
1. 行内样式行内样式就是把 CSS 样式直接放在代码行内的标签中,一般都是放入标签的style属性中,由于行内样式直接插入标签中,故是最直接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修改最不方便的样式。
<p style="background-color: #999900">行内元素,控制段落-1</p><h2 style="background-color: #FF6633">行内元素,h2 标题元素</h2>
<p style="background-color: #999900">行内元素,控制段落-2</p>
<strong style="font-size:30px">行内元素,strong 比 em 效果要强</strong>
<div style="background-color:#66CC99 color:#993300 height:30px line-height:30px">行内元素,div 块级元素</div>
<em style="font-size:2em">行内元素,em 强调</em> 2. 内嵌式
内嵌式通过将 CSS 写在网页源文件的头部,即在 <head>和 <head>之间,通过使用 HTML 标签中的 <style>标签将其包围,其特点是该样式只能在此页使用,解决行内样式多次书写的弊端。
<!doctype html><html>
<head>
<meta charset="utf-8">
<title>内嵌式</title>
<style type="text/css">
p{
text-align: left /*文本左对齐*/
font-size: 18px /*字体大小 18 像素*/
line-height: 25px /*行高 25 像素*/
text-indent: 2em /*首行缩进2个文字大小空间*/
width: 500px /*段落宽度 500 像素*/
margin: 0 auto /*浏览器下居中*/
margin-bottom: 20px /*段落下边距 20 像素*/
}
</style>
</head>
<body>
<p>“百度”这一公司名称便来自宋词“众里寻他千百度”。(百度公司会议室名为青玉案,即是这首词的词牌)。而“熊掌”图标的想法来源于“猎人巡迹熊爪”的刺激,与李博士的“分析搜索技术”非常相似,从而构成百度的搜索概念,也最终成为了百度的图标形象。在这之后,由于在搜索引擎中,大都有动物形象来形象,如 SOHU 的狐,如 GOOGLE 的狗,而百度也便顺理成章称作了熊。百度熊也便成了百度公司的形象物。</p>
<p>在百度那次更换 LOGO 的计划中,百度给出的 3 个新 LOGO 设计方案在网民的投票下,全部被否决,更多的网民将选票投给了原有的熊掌标志。</p>
<p>此次更换 LOGO 的行动共进行了 3 轮投票,直到第 2 轮投票结束,新的笑脸 LOGO 都占据了绝对优势。但到最后一轮投票时,原有的熊掌标志却戏剧性地获得了最多的网民选票,从而把 3 个新 LOGO 方案彻底否决。</p>
</body>
</html> 3. 链接式
链接式通过 HTML 的 <link>标签,将外部样式表文件链接到 HTML 文档中,这也是网络上网站应用最多的方式,同时也是最实用的方式。这种方法将 HTML 文档和 CSS 文件完全分离,实现结构层和表示层的彻底分离,增强网页结构的扩展性和 CSS 样式的可维护性。
<!doctype html><html>
<head>
<meta charset="utf-8">
<title></title>
<link href="lianjie.css" type="text/css" rel="stylesheet" />
<link href="lianjie-2.css" type="text/css" rel="stylesheet" />
</head>
<body>
<p>我是被 lianjie-2.css 文件控制的,楼下的你呢??</p>
<h3>楼上的,<span>lianjie.css</span> 文件给我穿的花衣服。</h3>
</body>
</html> 4. 导入样式 <style type="text/css">
@import url=("css路径名")
</style>
这种方法一般不用,可以直接忽略。
一般都是采用链接样式,行内样式和内嵌样式 维护起来相对麻烦,
优先级(从高到底)行内样式>内嵌样式>链接样式>导入样式。
CSS结构好的话,没有必要使用过多的类或者标识选择符。这是因为你可以指定在选择符内的选择符,而不必使用CSS嵌套。(或者更好的说法,上下文选择符--译者著)
1、比如:
ExampleSourceCode#top{ background-color:#ccc padding:1em } #toph1{ color:#ff0 } #topp{ color:red font-weight:bold }
2、这就减去不必要的类或者标识选择符,如果应用到像这样的HTML中:
ExampleSourceCode<dividdivid="top"> <h1>Chocolatecurry</h1> <p>Thisismyrecipeformakingcurrypurelywithchocolate</p> <p>Mmmmmmmmmm</p> </div>
这是因为,用英文半角空格间隔选择符,我们指明了在标识id内的h1有“#ff0”的颜色,而p则是红色red和粗体bold。这可能也会有些复杂(因为可能不止两级,比如在内在内在内在内等等)。有必要多加练习。